书城现实报社那些事儿
19745900000002

第2章 06. 木国柱的人生意外

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报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此前,一个省会城市一般只有日报和晚报两张主要报纸,到了90年代后中期,五花八门的报纸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这些报纸在市场上相互厮杀,横冲直撞,竞相扩版改版,让受众眼花缭乱。

这个时候,江城省在读者心目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报纸已多达6家,人们戏称为“晚日人,伤精神”,即江城晚报、江城日报、江城工人报、江城商报、江城经济报和江城晨报。老百姓的语言很丰富,选取这些报名中的关键词组成便于记忆而又颇为调侃的句子。只是江城方言中“晨”、“神”不分,外地人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对应。好在圈内人士直接把6张报纸分别叫做W报、R报、G报、S报、J报、C报。此外,还有一些影响不大的报纸,如F报(法制报)、Q报(青年报)、X报(信报)等等。

这些报纸中,江城日报是省委机关报,政治地位最高,每年享受财政补贴,勿需参与市场竞争。其它报纸都是自收自支,每一分钱都靠自己赚取,所以都有些六亲不认,疯狂地拼抢冲杀,把整个江城报业市场闹得天翻地覆,群雄割据。

木国柱作为省委机关报——江城日报的总编辑,其实是整个江城新闻界的盟主。他还兼着江城省记者协会的主席,在业内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且,W、C、J、X等报纸还是江城日报的子报,均在木国柱的管辖之下。

在江城日报报系之外,较有影响的只有S报和G报。S报是一张以经济报道见长的综合日报,属省新闻出版局主管主办;G报则以报道社会都市生活为主要特色,隶属于省总工会。W、C、S、G四报都属于都市报范畴,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旗鼓相当。

虽然同属于江城日报的W报和C报也在暗中较劲,但按木国柱的要求,这两张兄弟报纸必须一致对外,其中W报主要对付S报,C报主要以G为竞争对手。

报业竞争的法则是:只有老大老二,没有老三老四。也就是说,在同一区域,只有处于第一位的报纸才能活得好,第二位也能过得去,只要落到第三、第四位,就只能喝稀饭,生存很艰难。正因为如此,W、C、S、G四报都盯着第一的位置,都想成为江城报业市场的领头羊。

几年混战下来,这四张报纸并没有分出子丑寅卯,每家报纸的发行量都在25万份上下,年广告收入也都在2亿元左右。

就在几张报纸胶着僵持的时候,属于总工会的G报迎来了一次超常规发展的机遇。北方一张在当地已是绝对老大的著名报纸,在高层鼓励有实力的媒体跨地区经营的政策激励下,挥师南下,以现金注资2。5亿入主G报,并将其改造为江城时报,业内同行称为T报。

T报是报业兼并重组的产物,资金雄厚,具有江城其它报纸所不具备的很多优势,控股母报也有意将它打造为向外拓展的典范之作。T报高薪聘请在国内有相当影响的职业报人刘祖文出任总编辑。刘祖文和木国柱同龄,先后在广州、湖南、云南等地当过几家报纸的总编辑或执行总编辑。他不同于官方任命的干部,档案关系始终在人才交流中心,只凭丰富的办报经验走南闯北,被称为职业报人或媒体经理人。T报给祖文开出的年薪是50万元,这是木国柱这样的厅官的两倍多。

刘祖文的办报理念秉承着彻底的市场原则,提出“就是要给你好看”的口号,以可读性和受众喜爱度为最重要的价值标准。当然,这些职业报人也懂得中国的媒体生态,在注重市场的同时,还会兼顾官方的容忍度,尽量不触及宣传主管机关设置的底线和禁区,如宗教、民族、军事等等。

T报一面世,就给江城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该报在出色完成宣传部布置的指令性报道任务的同时,主攻舆论监督和批评性报道。一时间,老百姓认定T报最敢讲真话,最敢伸张正义。这让它的发行量直线飙升,最多的时候每天达到35万份,把W、C、S等报远远甩到了后面。

木国柱心急火燎。如不采取措施,T报很快就会从四张都市报中脱颖而出,成为江城报业市场的龙头老大。这是木国柱绝对不能允许的。“我是省委任命的总编辑,如果输给了一个闯江湖、没有级别的聘用总编,岂不让人笑话?!”

木国柱没有想出特别有效的办法。江城日报旗下的W、C报,虽然也是市场化的报纸,由于长期受着机关报的影响和熏陶,在报道内容和报道手法上放不开手脚。这种惯性,要想在短时间内根除几乎不可能。看着T报席卷江城的架势,木国柱似乎只能干着急。

刘祖文和江城日报系的人接触很多,同木国柱也以朋友相称。但刘祖文的市场业绩摆在那里,在同日报系的人交往中免不了露出得意之色。这是职业报人的通病。他和日报系的那些厅官、处座们多是面合心不合。

年底,木国柱主持省记协大会,评选一年一度的“江城好新闻奖”。木国柱是评委会主任,其他评委则由江城主要报纸的总编辑担任。刘祖文只能同S报形成联盟,至多占两票。结果,一等奖被R、W、C三报囊括,S报有几个二等奖,T报只获得消息类和通讯类各一个三等奖。这让刘祖文大光其火。

评审会开两天,第二天下午是总结会。会上,刘祖文有些意气用事,抛出了“究竟什么是好新闻?评判好新闻的标准是什么?”的质问。他说:好新闻一定是“主流、好看、轻松、有用”的作品,一定是生动活泼、读者喜爱的稿件。这次评选,评委们过于注重“主流”,忽视了作品的可读性,生动性,这有失偏颇。一些内容虽然主流,在报道形式上却板着面孔、高高在上的说教式的稿件被评为了一等奖。这同中央提出的新闻报道“三贴近”原则是相背离的。好新闻评选是指挥棒,这根指挥棒的方向如果舞错了,将会对江城报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刘祖文的发言表现出了一位职业报人深厚的新闻功底,在会场上引起了一阵躁动。S报总编辑黎天亮站出来支持刘祖文,他附和道:“刘总讲得很有道理,江城好新闻评选的规则和标准以后得改一改。”

木国柱脸色铁青,很是尴尬,但刘祖文说得在理,他不好当场反驳,只好说:“祖文同志带了一个好头,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批评意见。对此,省记协会认真消化,下一届好新闻评选将吸收这些意见,努力改进。”

刘祖文知道改变不了结果,毕竟一、二、三等奖是根据得票多少评定的,但他对自己此番发言很是满意,觉得出了一口气。木国柱则在心里恨得咬牙切齿。他认定刘祖文在公开挑衅自己在江城新闻界的盟主地位。

木国柱感到必须遏止T报的势头,不然他个人和整个江城日报系都将面临挑战。他心里明白,报纸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一种具有特殊属性的商品。虽然,党委宣传机关在政治上可以决定一张报纸的生死,但除了吃财政饭的各级党委机关报可以避免市场风险,其它所有市场化报纸都要靠读者自己掏钱购买,其生死还决定于市场影响力。没有人买,没有商家投放广告,最终也只有死路一条。而一张市场化报纸的存活或者消亡,对于宣传主管机关来说则是小事一桩。宣传部门只管方向,只要政治上不出差错,报纸多一张或少一张无关紧要,而且市场淘汰了一张报纸,宣传部门甚至会感到少了很多麻烦。

木国柱是老资格的报人,搞新闻工作近20年。他对报业市场的规则和多数报纸所面临的政治和市场双重压力了然于胸。他很清楚,如果在江城市场化报纸中T报形成了一报独大的格局,那将带来何等后果。

新年伊始,木国柱召开诸葛亮会议,除各子报总编辑与会,各报主管广告和发行的中层负责人也都到会。这次会议形成了抱团打群架的“双十规定”。

“双十规定”是专门针对T报的,即江城日报系利用自己众多的报纸资源和独特的政治优势,向所有发行代理商和广告代理公司施压,要求在安排发行和广告投放计划时,必须将T报所占份额控制在总量的10%以内,否则江城日报系的所有报纸将中止与之合作。

代理商都是要赚钱的,如果江城日报系那么多报纸,特别是W、C、J、X报等,发行和广告都不要某一家公司代理,那这家公司的损失可就大了。毕竟江城日报系之外只剩下T报、S报两家报纸的业务。所以,几乎所有发行代理商和广告代理公司经过一番思考最终都不得不接受江城日报系的“双十规定”。

报纸很独特,具有两轮销售的特点。通过发行环节,把报纸卖到读者手中,这只是第一轮销售。但这次销售并不能为报纸带来收益,多数还是亏本的,因为一份报纸几十个版面厚厚一摞,一般只卖1元钱,光纸钱都不够。但这不要紧,报纸最直接的收益来源于第二轮销售,那就是广告。报纸把新闻之外的版面卖给商家打广告,而且卖得很贵,一般日发行量25万份左右的对开报纸,一个整版一天的广告价格在8万至10万元之间,这不仅可以弥补发行亏损,还能大赚一笔。报纸两轮销售之间存在着极为微妙的关系,一般来说,报纸的发行量越大,阅读的人越多,就越能吸引广告;但是,不少报纸也有“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即发行量增大,广告量并不随之增长,这种情况多是报纸的读者定位出了问题,看报的人可能大部分没有购买力。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削减发行量就颇为必要,不然发行越多亏损越大,还没有来得及调整定位,报纸就已经难以为继了。所以,发行和广告是报纸的两个轮子,最良性的情况是二者并驾齐驱,同比增长。

“双十规定”很精准地抓住了T报的两个命门。一时间,T报发行量急剧萎缩,广告量跟着骤降。

刘祖文还懵在鼓里,以为是报纸的内容不好看了。他仔细对比了几天,觉得办报质量并未下降。他心里纳闷:见鬼了,发行量和广告量怎么会无端下降呢?

就在刘祖文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T报负责发行和广告的部主任向他反馈了江城日报系的所谓“双十规定”。行走江湖的刘祖文反应很快,骂道:“这******是不正当竞争啊!”

他问两位部主任:“你们信息准确吗?谁告诉你们的?”他们回答说:“有些代理商也不满江城日报系的做法,偷偷将‘双十规定’跟我们讲了,但叫我们千万保密,说江城日报系惹不起。”

刘祖文说:“我们肯定不会出卖朋友,你们赶快去找代理商,把我的意思转告他们,尽快从他们那里拿到‘双十规定’的文字材料。”

下午,江城日报系“双十规定”的书面内容被复印到刘祖文的办公桌上。他仔细看了看,怒从胸起,大骂:“妈的,太阴毒了!”

他连忙召集办公室和新闻部门的人开会,研究应对之策。

当天,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同时收到了T报的紧急报告。报告称江城日报系的“双十规定”是典型的不正当竞争,严重干扰了江城报业市场的健康发展,要求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责令江城日报系立即停止对T报的排挤、打压,废除“双十规定”。

次日,当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还在酝酿怎么处理这起争端的时候,T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捅了出去,还配发了“双十规定”的影印照片。

舆论一边倒,几乎所有人都打抱不平,说“堂堂省委机关报竟搞小动作”,T报则赢得了极大同情。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松清火了。媒体间的争端怎么能公开报道出来呢?这不是自揭家丑吗?他把分管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王学芳、江城日报总编辑木国柱、T报总编辑刘祖文急召到办公室。张部长对木国柱、刘祖文各打50大板,批评江城日报系不该搞“双十规定”,也说T报不经请示就把事情在报纸上捅出来极为不妥,还批评分管副部长和王学芳处理不够及时。最后,他要求“此事下不为例,到此为止”,意思就是江城日报系立即废止“双十规定”,以后也不许推行,T报不再揪住不放,不再作后续和跟进报道。

张部长发话了,木国柱和刘祖文只有遵照执行的份儿。

但是,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张松清的预料。原来,T报揭露江城日报系“双十规定”的第二天,T报母报、北方那份著名的报纸在国内新闻版头条位置转载了T报的稿件,还配发一篇《报业市场呼唤公平竞争》的短评。而这,刘祖文事先也不知道。

北方名报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很快,国内数十家报纸竞相转载。一时间,江城日报系“恃强凌弱,以众欺寡”成了全国性新闻热点。

事情闹大了,这不是刘祖文的初衷。他的想法是,只要江城日报系废止“双十规定”,在省内受到一些谴责就行了。可眼下,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已经影响到了江城省的声誉。这让他感到忧虑,毕竟他还要在这里混饭吃。

刘祖文给母报值班副总编打电话,追问:“老兄,为什么不通气就把事情捅出去了,我现在很被动呀!”对方说:“这是大老板定的。”他告诉刘祖文,报社一把手看到T报的报道,感到很气愤,觉得江城日报系的做法是典型的反面教材,有必要向更大范围揭露,因为北方名报在好几个地方的子报都有过类似T报那样的遭遇。

刘祖文无语。他知道大老板的决定是正确的,更何况事情木已成舟,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高层舆情监控部门很快了解到了江城日报系和T报之间的争端。高层责令国内媒体不得再就此事作任何报道,同时指示江城省委宣传部“迅速平息,妥善处理。”

张松清部长感到很窝火,甚至后悔当初不该答应北方名报来江城重组G报。他又单独把木国柱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顿。木国柱当场作了深刻检讨,表示以后一定吸取教训,但他对张部长还说了另一番话:“我也是为江城省的宣传舆论环境着想啊!T报每天登的多是负面新闻,今天曝这个的光,明天揭那个的丑,老百姓倒是喜欢了,对党和政府却是‘添乱不帮忙’啊。再说,一张外地资金控制的报纸在江城搞得风生水起,快速扩张,不仅我们江城日报系看不过去,就是张部长您恐怕会觉得有点喧宾夺主吧。”

木国柱讲得很诚恳,让张部长觉得完全是站在他的立场上说的。所以他心里基本认可木国柱的说法,只是嘴上还得批评“那也得讲究方式和策略”,但语气缓和了许多。

木国柱做梦也没有想到,下半年,这场几乎被人们遗忘的风波竟让他的仕途受到了影响。

10月18日,在江城报业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以省委机关报江城日报为龙头的江城省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据说是因为“10。18”很吉利,有着“一定要发”的口彩。

本来,按国内其他地方的惯例,江城日报总编辑木国柱出任报业集团一把手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省委常委会最终决定的报业集团领导班子出乎人们的预料。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王学芳调任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木国柱为副书记、副总裁,只是仍兼任江城日报总编辑一职,也是正厅级。这就是说,木国柱从过去江城日报系的一把手变成了报业集团二把手。不久,省记协改选,王学芳当选为主席,木国柱任常务副主席。他不再是江城新闻界的盟主了。

组建江城省报业集团是省委宣传部主导的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从酝酿、筹备、申报、审批到挂牌,前后经历了近两年时间。

张松清在年初省委常委会上对********拍过胸脯:“下半年一定请您出席报业集团成立大会。”

可这个时间距1996年1月15日国内第一家报业集团在广州诞生已经落后了近10年。这同江城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报业与集团,在我国还是毫无关联的两个词。进入90年代,我国报业迎来了遍地开花的大发展阶段。这本是好事,但高层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隐忧:一是报纸多了,报纸发出的声音也不那么一致,有的甚至出现了杂音,不便于统一管理;二是报纸和报纸之间为了争抢市场,争夺读者,相互倾轧,恶性竞争,使很多地方的报业市场呈现出混乱无序的江湖景象;三是过去独领风骚的各级党委机关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那些以市民报、都市报自居的市场化报纸的竞争,党报的影响力、读者群和经济效益大不如前,这严重削弱了宣传舆论主阵地的实力。与此同时,中国加入WTO和中国报业参与国际竞争,都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如果国内以类似于小萝卜头式的一张张报纸迎战外国庞大的报业集团,岂不是蚍蜉撼树,螳臂挡车?在这种背景下,高层根据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作出了以各地党报为龙头组建报业集团的重大决策。

对组建报业集团,各地表现出了极大热情。截至2005年底,全国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报业集团多达40家。

江城省在这方面显得有些被动。当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已经成立了好几家地市级报业集团,江城省省级报业集团还处在申报审批过程中。这让张松清很没有面子,也促使他在********面前信誓旦旦地立下军令状。

张松清是一名很要强的高级领导干部,当过********、地委书记,官声一向很好。但是,他后来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任上,竟被一名房地产老板拖下水,在境外赌输了近两个亿,终因严重经济犯罪被判刑14年。这当然是后话。

木国柱组织江城日报系向T报发起围攻的时候,正是江城省报业集团筹建的关键时刻。

此前,木国柱一直被认为是未来报业集团铁定的掌门人。

正在X报副总编辑岗位上意气风发的姚筱雪第一时间表示了祝贺:“以后就不叫你木总编,而叫你木总裁了。”姚筱雪心里很高兴,也很得意。她自感牢牢抓住木国柱这条大鱼很聪明。她明白木国柱的权力越大,地位越高,她得到的好处也会水涨船高。

江城日报系很多干部,包括W、C报的总编,甚至作为竞争对手的刘祖文、黎天亮,也都在不同场合向木国柱表示过恭贺的意思。

对这些提前的祝贺,木国柱当然都是谦虚地回应着:“谢谢!现在谁说得清楚?”

但是,木国柱心里是有底气的。据他了解,在已经组建报业集团的地方,几乎都是以哪家报纸为龙头,这家报纸的一把手就会出任报业集团一把手。这已是不成文的惯例。而且,他向张松清汇报工作过程中,张部长不止一次地提到过:“国柱啊!你要更有全局观念,战略眼光,以后报业集团成立了,你的担子可能会更重。”

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快。干部任免,只有看到了组织部门的红头文件,才算得上铁板钉钉。而此前坊间传闻,虽然很多时候得到了应验,但一夜之间出现重大变化的也屡见不鲜。

临近江城报业集团正式成立,省委宣传部向省委常委会推荐的报业集团一把手的人选不是木国柱,而是王学芳。这是张部长亲自圈定的。

张松清放弃木国柱转而选择王学芳,同江城日报系“双十规定”所引发的报业风波有一定关系。当然,也还有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更深层的原因。

起初,张松清并没有把木国柱和刘祖文之间的较量,同他正在倾心谋建的江城省报业集团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这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后来,他的秘书拿着新闻总署下发的《报业集团组建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提醒道:“部长,这事搞不好可能会影响报业集团顺利挂牌。”

这让张松清吓出一身冷汗。他可是向********拍过胸脯的。

总署文件规定:组建报业集团,除主报外,应拥有6种以上子报子刊;主报和子报子刊总发量应在100万份以上,中西部地区不低于60万份;资产总额应在6亿元以上,中西部地区不低于4亿元。同时,文件还规定“主报及子报子刊必须连续三年无违纪违规问题。”

秘书解释说,江城组建报业集团,硬件都不成问题,可能有麻烦的是最后一点,连续三年无违纪违规记录。他说:如果T报的母报揪住“双十规定”不放,凭这张名报在高层的影响力和人脉资源,搞不好会给江城日报系记一次污点,那麻烦就大了,可能会耽误组建江城省报业集团的进程。

张松清觉得秘书说得在理,连忙给T报母报所在的省委宣传部打电话。一是表示歉意,二是希望北方名报不再把事情往上捅。各省宣传部长在一起开会的机会很多,彼此熟悉,有的还是朋友。所以,一般来说,只要一方出面打招呼,对方肯定卖帐。北方名报最终没有向高层递交类似于T报向省里递交的紧急报告。虽然通过舆情监控,高层还是了解到了江城日报系和T报之间的争端,但媒体间的竞争司空见惯,更何况江城日报是江城省委机关报,不便按违纪违规处理,只是要求江城省委宣传部迅速平息风波,尽快消除影响。

张松清虚惊了一场,但他对木国柱在节骨眼上惹是生非很有意见,觉得木国柱差的正是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他开始动摇了让木国柱担任即将成立的报业集团一把手的想法。

恰在这时,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王学芳找到张松清,提出想“动一动”。王学芳是江城省一名很有前途的女干部,47岁出任新闻出版局局长。后来被纳入副省级后备领导干部序列,到中央党校学习了一年。从中央党校回到江城,据说将出任下一届副省长。

临到换届的前一年,省新闻出版局主管主办的S报在报道中出现重大差错,引起敏感地区的社会动荡。S报总编辑直接被撤职,而作为主管领导的王学芳也受到了党内通报批评,副省长自然泡汤了。

人生有很多意外。失落的王学芳像参禅一样悟透了很多道理。她觉得,反正还有五六年就要退休了,不如换个更实惠的岗位。

她向张松清提出想到即将挂牌的报业集团干一干。她清楚,报业集团虽然是事业单位,但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像大型国企一样推行年薪制。这个年薪比同级别的行政官员高出很多。

张松清对王学芳受到S报牵连本来就感到同情、可惜,而且他认为王学芳比木国柱更成熟、稳重,这对报业集团初期的建设和发展极为重要。他心里的天平一下子倒向了王学芳。

而这对于木国则是人生中的一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