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达的四个儿子,曲直纵横里面,李伟达最喜欢的是小儿子李横。因为李横处事豪气干云,最有大将之风。最放心的则是李直,因为李直处事十分胆小,无论放在那里都不会出现大错误。最圆滑的则是李曲,不然李伟达也不会把他留在别京。而心机最深沉的就是李纵,深沉到李伟达都对他不放心,生怕他抓住哪个机会,将李家彻底推上晋国的对立面。
李家确实有不臣之心,而且不是一天两天。这么多年来,李伟达之所以一直隐忍,是因为他认为还不到时候。他对晋王一直很害怕,那个看似一根筋的男人不知道想出多少绝妙的主意,不然晋国早在夷陵之战后覆灭了。
四个儿子虽然都结婚了,但是除了李直有一个儿子外,其他的三个儿子李伟达都没让他们生孩子,这也是李伟达被逼无奈之举。
晋王虽然看似放心李家,但是他心里早就有了铲除李家的意思。李伟达虽然不在京城,但是往日种种,他又岂能不知?
当年决定李家方向后,李伟达便把自己四个儿子叫到身边,告诉他们两句话,兄弟不和则事不可成,晋王不放心则事不可成。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李伟达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李家只留一个子嗣。哥四个无论谁先生出来,那个就是李家唯一的后人。剩下的,即使已经怀孕了也要做掉。
同时一个子嗣也会让晋王更放心,因为这样说明李家人越来越少,晋王等过些年李家的老一辈死了,剩下李公卿自己,李家便不足为虑了。
李伟达给自己的孙子取名李公卿的时候,晋王甚至自己叹息过,李老将军给这个孙子取名公卿,是在安寡人心啊!公卿,公卿,世代公卿,他是想告诉寡人李家没有反的意思。
果然,自那以后,晋王虽然还处处提防李家,但是对李家的限制比以前少了许多。家上李家只有一个后代,用起来放心。所以李家才能在军队中的权利越来越大,甚至到现在已经掌控了晋国一多半的军队。
李纵这次回来确实是准备帮太子晋离的,本来李伟达吩咐的是,里面多安插一些精兵强将,但是被李纵拒绝了。
李纵对李伟达说,若是晋离真能取胜,就不必在乎他带去的是什么人。若是晋离不能取胜,除非他带上整个北路军,不然都于事无补,还会被晋微猜忌。
李伟达想了想,李纵说的确实有道理,也就让他这么做了。
果然不出李纵所料,晋离输了,眼看着就要让晋微当上晋王的时候,安然居然横插一竿子,这给了他一个可乘之机。
晋国越是稳定,李家的地位越是显眼。若是晋微当上晋王,恐怕晋国只会比原来更加稳定。若是晋别当上晋王,晋微再在旁边虎视眈眈,那么李家的可乘之机绝对不会少。
就这么的,李纵铤而走险,步了安然的后尘,成了晋别最有力的支持者。
如果说安然还有商量的余地的话,那么李纵可以说是把事情说死了,没有给晋微任何拒绝的余地。
到现在安然才知道自己闯祸了,虽然他也希望晋别登上王位,但是本能告诉他,李家支持晋别后面一定有原因。
不过容不得安然后悔,到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晋别登上王位之后他还可以慢慢打李家的主意,若是晋微登上去,李家恐怕马上就会反。晋国现在虽然看似如日中天,但在这如日中天的背后,有隐藏着怎样的摇摇欲坠安然是知道的。
“你拿主意吧,现在即使是你不顾晋国的将来,强行登上王位我也会支持你,因为你也知道我对李家不感冒。若是你以大局为重,以后咱俩慢慢图谋李家的话,安然必定为你马首是瞻。”
安然的态度虽然让晋微心里有了个底,但是也把以后的成破厉害都推给了晋微。
晋微不是那种不识时务的人,而且从小到大她对晋王的位置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在内心的深处,她还是希望做一个像她妈妈那样,小鸟依人的妻子。这些年来如果不是晋王坚持,恐怕她都不会去与太子争。
经过安然这么一说,晋微内心的最深处被触动了,无论是为了晋国,还是为了她自己,现在放弃似乎都是最好的选着。
晋微微笑的看着安然,笑容很甜蜜,甚至让安然开了有些发毛。
“你拿什么保证以后唯我马首是瞻?虽然很想相信你的话,但是我还是有些不放心。不如咱们这样,你家里已经有了三个女人,我想她们平时打麻将一定还差一个,不如算我一个如何?这样我还能天天看着你,对你放心一些。”
晋微的话说的很直白,安然没想到她居然会以这个为条件,想了想,安然还是开口拒绝,不为别的,若是他和晋微在一起,恐怕晋别以后会更加靠近李家,不然安然和晋微二人的结合,这天下确实没有人可以帮助晋别抗衡了。
“我也不瞒你,娶你我也想。不过你让以后晋别怎么办?即使明知道李家是虎,晋别为了对抗咱们俩,还是会与虎谋皮的,一个弄不好,整个晋国都会送给李家。”
晋微不加思索就拒绝了安然的话。
“要么娶我,只要二弟争气,我会慢慢放出手中的权利的。要么现在就辅佐我登上王位。即使李家现在就反掉,我还能保持绝对的优势与李家开战。”
无赖的做法,无赖的人,安然这次是彻底被晋微打败了。无论是出于晋国的考虑,还是为了他自己,现在由晋别登基确实都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乎,晋国的第二位大王诞生了,本来竞争力最小的二王子晋别,居然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登上了王位。本来应该当上晋王的晋微,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嫁给安然,当了他第五个妻子。
晋别当上晋王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昭告天下,然后为他父亲发丧,举国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