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捺钵王朝之辽景宗
18591800000014

第14章 河东大捷

耶律屋质向南张望。这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只见右手边夕阳西下,赤霞满天,映得太原城一片血红。城外景象令人心惊,像是成千上万亩刚刚收割过的水田,空空荡荡一片泥沼。说是太原危急,却看不见围城的军队士兵,只有些老百姓趟着泥水好像挖河藕似的在摸索着什么。成群的乌鸦鹰隼在空中盘旋俯冲,数百条野狗汪汪欢叫四处飞窜。再往前看,城门洞开,一小队卫兵在旁边悠闲地踱来踱去。

太原城是出了名的城高墙固,但是现在城门却和柴门差不多。门洞变成露天大门,没有墙顶,两边堆着砖石。延伸下去的城墙也都坍塌,本来三丈多高的墙体现在只有不到一丈,像是长长的一条砖瓦堆。城墙坍处露出里面的情形,原来宏敞壮丽的千年古城好像被一拳砸扁了的泥瓦,破破烂烂的断壁残垣铺在大地之上。只有少数豪华坚固的建筑鹤立鸡群般耸立其中。

“去找那两个人过来。”屋质指着城外泥泞命令手下亲兵。

一会儿士兵押着两个男子爬上山坡,一个大概二十来岁,头发乱蓬蓬的像个鸟窝。一个远看像老头,近看不过四十上下,脸上皱纹像晒干的红枣。年轻人身后跟着个老太太,杵着根树枝哭喊:

“你们抓我儿子干什么?要抓连我也抓去好了!”

屋质从口袋里摸出几块碎银子,让卫士分给三人。那老太太还在哭,但是不吭声了。屋质问两个男人道:

“太原城怎么这副样子?现在谁在城里?”

年轻人吓得哆嗦着不敢说话。倒是那个老些的听懂了,看了看银子,又看了看士兵手上的刀剑,壮着胆子回话。一开口就知道是个读过书的人。

“太原还是大汉的。宋军打了三个月,四天前突然一声不响撤了。”

“撤了!为什么?城墙塌了,为什么反倒撤了?宋军不是拼命也要把太原打下来吗?”屋质看着那片废墟满肚子疑惑。

“宋军没看见。宋军拼了老本,城里就是不降。打得昏天黑地,死的人快有城墙那么高了。宋军打不下来就在汾河筑坝挖渠引水灌城,足足泡了一个多月。在水里还不停地进攻。城里太惨了,都有吃人的了。宋军为什么撤谁也不知道,听说是死伤太多,瘟疫流行,才不得不撤。也许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撤的时候城墙还好好的。官府随后派人破坝放水,没想到水一退,整个城就像遭了地震似的哗地全塌了。宋军背后没有长眼睛,不然一定会打回来的。”

屋质这才全明白了。放了三个人回去。立即写了一份军报,八百里急递送去北枢密院。随后派手下副将萧抱弟带了一百多士兵进城去见汉主刘继元。

守城官和宫门官见是辽国援兵将领,不敢怠慢,一路引领着来到皇宫大内金銮殿。

太原又称晋阳府,曾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又是李唐王朝的发源地和北都。唐朝灭亡后轮番出现的五代中,唐、晋、汉三国都是从河东节度使起家,晋曾以此地为国都,汉曾在这里称帝。北汉建国十八年,虽然穷蹙贫敝,却从未停止翻修扩建这座宫殿。皇宫经过反复增修繁饰,建得庄严宏大富丽堂皇。建筑主要由巨石构架,水淹之后依然挺立。只是遍地泥泞还没有清理干净。许多的内侍宫女们正忙着搬运垃圾布置庭院。

刘继元站在大殿门外迎接。他为人凶残暴戾但是长像却白晰英俊,老远就满脸堆笑高声说道:

“多谢将军千里救援,太原军民如盼甘霖如望父母,终于把上国的援军盼来了。请受小王一拜。”

说着弯了弯腰。又挤眯了笑眼上前一步,就要搀着萧抱弟的胳膊往里走。萧副将赶忙后撤半步拱手道:

“恭喜国主。赵匡胤那杂种拼了老本也没能攻得下太原,真是天助神佑,汉国定能江山永固。”

进了殿双方客气一番分宾主坐下。刘继元舔了舔轮廓分明的嘴唇说道:

“这次宋军败退全赖贵国声势军威,本王要为大军摆宴庆功。嗯……,只是现在太原破损严重,大军入城无处安置,就请暂时在城外扎营。不知大帅意下如何?”

萧抱弟已经得了主帅的指示,昂着下巴大手一挥笑道:“辽汉唇齿相依,国主不必客气。我军此来专为救援。既然敌军已退,国主不必担心,我们不进城,就在城外驻扎休整。也要等等看宋军还会不会再来。太原现在这个样子可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攻破的哟,有辽军在才能确保平安。”

刘继元听了前半句稍稍松了口气,后半句话又让他心里一紧。汉军自己都没得吃,哪里养的了这上万虎狼之师。试探道:“贵军真是仁义之师,既然如此,小王一定送上军需补给慰劳将士。”

萧副帅哈哈一笑并不推辞:“国君客气了。”

辽帅走了。刘继元愁眉苦脸对着殿下众臣说:

“哎,现在这个样子,哪里弄出银子去慰劳辽军啊。张侍郎,你们户部还有多少家底?无论如何也要凑出二万两。要是这伙祖宗自己动手,就不止二万两了。”

户部张侍郎上前一步哭着说:“请陛下撤了臣的职吧。户部连这个月的俸禄、军饷都发不出去了。百姓家徒四壁,不能再加捐税,哪里来的银子。今年为了求援已经东拼西凑了十万两上贡给了辽帝。实在再也拿不出来了。”

刘继元道:“朕不管你说什么,也要弄出银子来。没事你们荣华富贵,有事就想溜。懂不懂什么叫主忧臣死?现在想要辞职,除非不要脑袋。”

一名武将上前一步大声说道:

“咱们的士兵拼命护城作战都没有饷,辽军寸功没有,凭什么给他们那么多银子。陛下,这样下去不行。辽国禽兽之邦,永远喂不饱,早晚被它吃掉。既然如此,不如趁着辽军得意忘形没有防备,臣带兵把他们端了。与其受辽人的欺负,还不如降了大宋。”

“刘继业,你住嘴!你也是刘氏子孙怎么能说出这种话。要不是看在你这次劳苦功高抗宋坚决,朕就当你是宋国的奸细!周宋都是篡汉的逆贼,朕和他们不共戴天。朕要为汉室留一脉香火,什么委屈也可以忍受。”在汉国君主眼中,中原本是自己刘氏一家的,周和宋都是背主窃国的盗贼。

刘继业也是北汉二世祖刘承钧的义子,本姓杨。他是北汉军队的最骁勇善战的将领。这一次太原在宋军全力进攻下百天不破,全靠他殚精竭虑指挥这场保卫战。他对刘氏忠心耿耿,可是对契丹也充满厌憎。

刘继元又叹了口气道:“为了大汉,朕也要粗食布衣渡过难关。贾云,拿出二万两权解燃眉之急吧。”贾云是皇上最信任的大太监,管着皇帝的私库。私库的收入来自皇庄租税、各项进贡和一些物资专卖等等。汉国资源贫乏收入有限,库银本不是很充裕。刘继元大杀宗室,除了消灭政敌,也把他们的财产大部归为己有,私库的银子比国库还多。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动用这笔财富的。

耶律屋质得了两万犒银和一大批珍玩珠宝,给每个士兵赏银一两,军官依次增加,余下的归了自己。见太原没有太多油水,三天之后撤兵回国。

屋质率兵回到朔州。第二天就接到北枢密院的命令,让他立即去捺钵大营。山西军队暂由副将统领。

“北院大王,这个战报必须重新写。”耶律屋质见到萧思温,寒暄几句之后枢密使便拿出他在太原写的军报说道。思温和屋质年纪差不多,是关系非同一般的老熟人。

“有什么不对吗?”屋质大为诧异。

“怎么能说大军到时敌军已退?如此说岂不是对不起将士们昼夜驰援的辛苦。连刘继元的谢恩使者都说宋军是被大辽军威吓得狼狈逃窜呢。”

屋质恍然大悟:“丞相英明,事实确实如丞相所说。”

屋质知道这个胜利对于新任北枢密很重要。当出兵之时,他接到北枢密院的命令和兵符,书面命令让他密切注视太原形势,必要时不必按部就班走程序,可以当机立断采取行动。传令的小校带给他的北枢密口头命令却是命他立即出师。按照正常程序这种出兵一定要有皇帝诏命,可是他二话不说立即执行了枢密院的命令。因为他久在山西清楚了解北汉对于大辽的重要,太原无论如何不能沦陷。他也知道,现在的皇帝形同虚设,北枢密的命令如同圣旨。请示诏命是徒耗时间。当时他就看出萧思温对这次出兵非常重视。这是他担任北枢密以后的第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和宋国皇帝的直接交锋,胜负直接关系到他在朝中的荣耀和地位。

“召你来不光是为了这件事。援汉是皇上登基第一战,对手是宋国皇帝亲率的强大军队,大王旗开得胜,敌人望风披靡。这第一场大胜意义非同寻常。老夫准备奏请皇上封大王为于越。”

“于越!”太出乎意料之外了。于越是给予契丹武将的最高荣誉,相当于封为战将之神。虽然不是实权,可是朝班上排在宰相之前,俸禄大大高于其他臣僚。所有的武将都以封为于越为梦寐以求的目标,屋质当然也想。可是打了一场没有见到敌人的仗,就获得于越,他自己实在感到有些脸红。

“大王十几年来在北院大王任上一直得不到升迁实在是太委屈了。大王有大恩于世宗皇帝,现在终于到了出人头地的时候。这个于越你是完全当得起的。”

耶律屋质就是在二十多年前帮助世宗皇帝登上皇位的第一大功臣。当时太宗皇帝驾崩,太后想让幼子耶律李胡继位,可是大臣们拥护让国皇帝的长子耶律阮。耶律屋质是太后身边最受信任的谋士。是他说服太后放弃开战,使耶律阮顺利登上皇位。这就是当今圣上的父皇辽世宗。当时耶律阮占有优势,屋质不过是顺应时势,可仍然是世宗的大功臣。因为这个渊源,他对当今皇帝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萧思温阔步走进御殿,一只手高高举着耶律屋质的战事报告,兴冲冲地大声说道:

“皇上,真是可喜可贺!”

耶律贤正在捧着一本书半睡半醒地读着,被这一声毫无准备的大吼下了一跳。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这个老国丈近来越发不讲礼仪,觐见从来不通报,来去好像自家一样。勉强笑道:

“有什么喜事,值得这么高兴?”

“辽军打了大胜仗,解了太原之围,宋军撤兵了!皇上,耶律屋质率领六万兵马出山西,宋军重兵围困太原整整三个月,赵匡胤亲自督战,又是挖汾水灌城,又是用兵强攻,眼看城就要破了,被咱们辽军给救了。宋军兵败如山倒,连粮草辎重都丢下了。刘继元那叫一个感激不尽,送了好多宝物。”萧思温在皇帝对面的花瓷墩上坐下,边说边高兴得指手划脚。

耶律贤脸上的微笑消失了:“耶律屋质什么时候出兵的?朕怎么都不知道?不是派冀王和耶律沙去救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