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石头村传
17902900000031

第31章 现代家庭农场主

2011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一时,“家庭农场”成为一个新词,吸引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

其实,石云飞代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与农业专家做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直播室,提到的“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新生代的吸引力,让新一代农民立足农村发展和生活,甚至要比城里人生活得更幸福”这番话语,不是随意说说,而是经过在石头村中农户实践后而得出的结果。

作为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物联网在第二、三产业大显身手已不新鲜。将物联网与第一产业结合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请看2010年8月4日《农村报》发表的这篇文章《鸡司令的华丽转身》:

最近,新兴县石头村民石英文家的养鸡事业走上了快车道:新建的两个鸡舍安装了自动喂料系统,养鸡的数量相当于普通用户的两倍达到13500只,按目前价格,年收入将超过10万元。这么大规模的养鸡场,“鸡司令”手下没有一个“兵”,他的妻子阿丽既是“司令”又是“兵”,他只是晚上偶尔帮帮忙。

石英文家的可喜变化得益于广东石氏集团的“倍增计划”。石氏集团自2010年底启动养鸡户“倍增计划”以来,至今年7月底,已有约10%的养鸡户实现了“倍增计划”,即在不增加主要劳动力的情况下,养鸡的数量和效益都提高了一倍,共有约4000养鸡户的平均饲养量从2009年的平均每批7500只提高到平均每批1。5万只左右,年均收益从2009年的3。5万元提高到7万元以上。

“倍增计划”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农业如何增效、农民如何增收是社会各界长期关注的一大焦点,石氏集团提出的“倍增计划”引人注目。

传统的肉鸡饲养都是采用人工饲养模式,喂料、清粪、免疫等工作均由人工完成,劳动量大,效率低,人均饲养能力为每批3000~5000只鸡。使用自动供料、自动清粪、环境自动控制等一系列机械自动化系统,或者部分环节使用自动化设备,人均饲养量每批可达10000只以上,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石英文告诉记者,养了13500只鸡,工作如此轻松,是因为安装了自动喂料系统、使用了机械清粪设备。以往养5000只鸡,每次喂料都要花上半个多小时,而且提着饲料来回走动,费时费力。现在使用升降式自动喂料系统,1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次喂料了。此外,由于使用了清粪机械,大大减少了工作量。鸡舍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温湿度变化情况,也可以通过感应器、信号接收器、互联网,用手机即时接收到异常报警信息。

在传统的肉鸡养殖模式中,小、中、大鸡都是在同一个鸡舍进行饲养,鸡舍周转效率比较低,年饲养批次少(一般饲养3--4批/年)。为了缩短鸡舍周转时间,提高鸡舍利用率,石氏集团鼓励养殖规模大的养户建设单独的育雏舍,雏鸡和中大鸡分开饲养,提高鸡舍利用率,能够降低疾病风险,提高肉鸡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实施了“倍增计划”的养鸡户,每年可饲养5批的肉鸡。

为加快实施“倍增计划”,石氏集团设立了“倍增计划”专项基金,补贴给养户扩建鸡舍、安装自动喂料机械和购买清粪机,鼓励养户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石氏集团还积极与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为合作农户争取惠农卡优惠,帮助养户解决一次性投入大、资金不足的问题。

“倍增计划”的推进实施是石氏集团对现有“公司+农户”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也是石氏集团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有意义的探索。

《鸡司令的华丽转身》发表后,一时之间,引起国内媒体广泛关注,慕名而来实地考察采访。下面,从各大媒体发表的文章中摘登其中一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一个农户年收入20万,比城里人生活更幸福》,以飨读者诸君——

作为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物联网在第二、三产业大显身手已不新鲜。将物联网与第一产业结合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44岁的石英文笑呵呵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养鸡已经20多年,没有自动化的时候,只能养5000只鸡,还是夫妻两人一起养。现在可以养1。5万只鸡,我老婆一个人在手机上按按键就搞定了,我自己可以解放出来去垦山,搞搞林业种种树,又是一项收入。”有车有房的温志开指着他那辆车,觉得比城里人生活更幸福。

这是广东省石头村一个普通农户的真实生活。

用手机“养”鸡,智能化踏进传统地盘。“现在用物联网管理鸡舍,我把手机带在身边,没时间回来时,用手机就能了解鸡舍情况,下雨了,一按键就可以把防雨窗帘降下来,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自动投料、调节风扇降温、晚上开灯……”石英文得意地介绍。

帮助石英文实现养鸡现代化管理的是广东石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这家公司数据信息中心的LED屏上,各家合作农户鸡舍的实景图、数据变化的柱形图、在养户的资料全都清晰地显示出来。

“养猪养鸡也需要物联网,”广东石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云飞指着屏幕告诉记者:“像石英文这一户,我们不仅能够看到鸡舍最近1小时、最近12个小时的温度变化情况,还可以知道这个农户‘倍增计划’的收益情况,用了半年,这一户的经营利润就实现了从4万元到7万元的增长。”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互联网和物联网已经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猪肉、牛肉、鸡肉等禽畜产品已经实现了生产的全程监控并实现全球贸易和送达。

“倍增计划”有魅力,或将吸引“农二代”回归。石头村农户洗礼丽与石氏集团通过“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已经建设了两个养鸡场户头。记者在石氏数据信息中心看到,洗礼丽一个户头2010年利润是4。8万元,倍增计划后,2011年她的利润就增长到9。8万元。另一户头于2011年6月开户,系统显示这半年时间已赢利6。5万元。

2010年10月,石氏集团出台了“养殖户效率和效益倍增计划”,计划经过五年时间,将石氏养殖户的效率和效益提升一倍,即由当时的户均每批饲养7500只鸡提升到1。5万只,户均年饲养效益由当时的4万元提升到8万元。

越来越多的农户看到了石氏集团“倍增计划”的效益,石英文是最先一批尝到甜头的合作农户之一。他的物联网鸡舍是在去年4月份开始建的,总面积1800平方米的鸡舍,石英文拿出20万元资金,石氏集团补贴20万元。

“以前养鸡,每只赚2--2。5元,现在能赚3。5--5元。在使用物联网技术后,每个农民一年收入最少在15万--20万元,与石氏养鸡的路是走对了。”石英文算了这么一笔账。

目前,从事传统农产品生产的主力军是40岁以上的农民,30岁以下的青年一代农民,绝大多数选择进城和外出务工。在石氏集团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5。1万合作农户当中,40岁以上的农户所占比例达到72。4%(其中45岁以上占47。9%)。

“我们不仅要促进石氏模式的转型升级,还要增强农业的吸引力,让新一代农民乐于将现代农业作为其职业选择。”石云飞告诉记者,新生代农民不愿意选择农业作为其职业选择,让他感到担忧。

农场主的幸福畅想:一边逛街一边照看养鸡场。在欧洲和美国,农业和禽畜业并不是低收入产业,除大量政府补贴外,现代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也使得农民能获得和城市居民不相上下的收入,很多美国现代家庭农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中产阶层的收入。

作为全球前五、中国规模最大养鸡、养猪企业的石氏集团在2011年上市肉鸡7.7亿只、出栏生猪663万头,实现销售收入310亿元,目前已带动5。1万户合作养殖户发展鸡猪养殖,2011年合作养殖户户均收入达到6。32万元,同比增长39。8%。

“我们计划到2015年实现上市肉鸡14亿只、出栏生猪1500万头以上,带动合作养殖农户10万户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石云飞告诉记者,“这样的产销规模一定会涌现出一大批现代家庭农场主。”

从2012年开始,石氏集团准备打造500户现代农场示范户,带动其他合作农户参与升级,用大概10年时间完成全面升级。按照初步构想,一个现代家庭农场是以鸡猪养殖为主业、以其他种养为辅业的综合型农业基地,其中饲养肉鸡规模年出栏15万只或以上,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益达到20万元/年或以上的水平,生产管理使用机械自动化设备。

“要让中国农民成长为现代家庭农场主,可以一边开小车出外访亲探友、逛商场,一边通过物联网对饲养现场实现远程控制。”石云飞这样描绘心中未来中国式家庭农场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