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石头村传
17902900000014

第14章 诚信的企业家

再说石德天父子创办的石头村鸡场,1989年,国际形势、国内市场发生了激烈变化,而鸡场自身也由于挂钩的农户增多,肉鸡的数量猛增,加上肉鸡销售市场低迷,价格下跌。

如果按照“代购代销”的办法,虽然可以保住公司眼前的利益,但将使农户的利益蒙受损失,从而使农户对“公司+农户”的制度失去信心。

在利益的考量面前,石氏父子集结了所有股东,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果断决定把原来的“代购代销”变为“保价收购”。此举保护了农户的利益,也保护了农户与公司合作的积极性。

从此,“公司+农户”的模式更加稳固,企业与农户之间成为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专业化生产的利益共同体,这为鸡场的腾飞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之后的几年,石氏父子肩并肩带领着全体员工一路高歌奋进,当初的小小的一间鸡场已经变身成为“新兴县石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长为一个区域性品牌。

1992年,集团公司养鸡的规模继续扩大,但农民的科技仍不足以使公司发展得更好更快更稳定。

养鸡是一门技术活,养鸡户最担心遇上鸡瘟,一旦遇上了辛苦白干不说,还会“鸡飞蛋打”蚀本。

为了确保养鸡取得的经济效益,石德天与儿子石云飞不谋而合,两人默契地意识到:企业要发展,必须科技先行。然而,他们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其他股东的认同,因为,引进科技意味着大成本的投入。这一次,又是石云飞坚定地站在了父亲的背后,顶住一边倒的巨大压力,与反对派展开激烈的争论。在父子俩的坚持下,公司很快便建起了漂亮的每个单位三房一厅的“专家楼”,准备筑巢引凤。几经周折,石氏终于成功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相关专家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盟集团。这一年,石氏父子毅然拿出公司10%的股份换取对方的技术支持。

无疑,此后公司的发展,证明了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公司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动力。

专家的加盟使公司的发展如虎添翼。请专家前,公司年纯收入是120万元左右(1992前),可请专家后,年纯收入马上达到246万元以上(1992年后)。扣除30万元请专家费用外,净赚220多万元。这个成果,让原本认为自己太吃亏的股东反对派们心悦诚服。从此,石云飞在集团内的威信日益高涨。

一个人把企业做大做强了,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如果学会了如何做人,并因此成为一个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人,那么他才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人。石德天无疑属于后者。他“诚信经营、真诚待人”的处世原则,让他赢得了乡亲们和员工乃至周围所有人的口碑。

当时,在石德天鸡场里工作的有100多人,其中大多数是青年人。石德天十分关心这些青年的工作和生活,不仅教给他们专业养鸡技术知识,而且教给他们处世为人的道理;帮助一些失足青年改正错误,获得了新生,还帮助10多名青年喜结良缘,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一次,鸡场刚接到一客户来电订购10万只肉鸡,还未来得及签订供货协议,肉鸡的市场价格暴涨,如果按照这一客户谈的定价交货,鸡场要少赚10多万元。预接来电的供销科长想致电对方说明情况,但被石德天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要求,一定要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定单任务。

后来,这个客户不知从何得知石德天宁可少赚10多万元也给他按时保质保量提交肉鸡产品,使这个客户大受感动,觉得石德天是一位真正诚信的企业家。

无论是对客户的诚信,还是对员工亲人般的真诚,都缘自石德天内心深处最质朴、最善良的心灵。经历过被错划成右派的他非常珍惜如今的安稳,对祖国和人民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与感恩。他在场内大力倡导“爱场如家,爱岗敬业,客户至上,共创文明”的理念,并以此作为鸡场的企业精神。在制度管理上,奖罚分明。

在人性管理中,以人为本,把员工看作自己的家人,记得为每个员工过生日,记得奖励每一位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点点滴滴中彰显出石德天的儒雅大度,宽容厚德的精神。爱员工,他并不只是放在口头上,当员工有难时,石德天尽显家长本色,伸出了他宽厚温暖的手。

面对物欲横流,许多老板利欲熏心,克扣员工工钱,弄出工伤还故意推卸责任,避之则吉的事件,媒体不乏报道。但相比之下,石德天对员工强烈的责任心和道义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1992年的一个晚上,一位外地招来的员工得了一场急病,被送往医院急救。但医院却要求按章办事,要先交钱再抢救。

石德天得知此事后,立刻派人送了一万元钱到医院,医院才开始抢救。第二天一大清早,石德天又亲自赶往医院看望这位员工。石德天看到这位员工还没有度过危险期,于是急切询问医生是否可以再采取有效措施。

医生说:“当然可以,但还需要钱!”石德天想都没有想,一口应承:“只要能救活他,我再拿钱过来就是。”

员工年轻的生命终于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石德天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像这样对员工负责,凡事以员工利益为重的事例还有很多。但是,当别人赞扬他时,他仅仅淡淡地回答了一句:“我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之事,我做了才安心,不然心里会不踏实。”石德天的仁义已永远铭记在了每个员工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