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夫
朱信灵6月问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岁月漫漫》还散发着墨香,三个月后,其第二部长篇小说《飘动的白幡》又将付梓,据说其第三部长篇也已结稿,第四部作品也在酝酿之中了。作者文思敏捷,下笔犹泉涌,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不能不令人惊叹!其如此高产,除刻苦勤奋外,若无一定文学修养和艺术天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读罢《岁月漫漫》和《飘动的白幡》,掩卷沉思,印象一言以蔽之: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两部作品描写真实,刻画细腻,写的都是在我们身边、身上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非常熟悉的故事。
信灵喜欢动笔,过去却从未写过小说,现已过知天命之年,为什么心血来潮,一部接着一部地写起长篇小说来呢?
热爱生活,熟悉生活,是信灵创作长篇小说的深厚基础。鲁迅先生说:“我们需要的,不是作品后面添上去的口号和矫作的尾巴,而是那全部作品中的真实的生活,生龙活虎的战斗,跳动着的脉搏,思想和热情,等等。”(《且介亭杂文末编·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信灵的作品,没有口号,没有标签,虽然也有广阔的社会画面,但是多为凡人细事,家长里短,生活琐碎,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这自然与作者的经历密切相关。信灵当过农民、工人、教师、会计、公务员等,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他深入生活,热爱生活,留心身边人和事,同不同人打交道,在各种场合耳濡目染,深谙民俗民风,对人情礼节无所不通。有了这种丰富的生活积淀,蓄之既久,其发必速。他一旦有了创作冲动,便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滔滔不绝,而且一板一式,皆中规中矩。说到底,信灵实得益于数十年生活积累,厚积薄发,方大器晚成。
关注人,理解人,是信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小说创作当然要写故事,写故事关键是写人,写人的思想,写人的感情,写人的品格,写人的境界,从而发挥滋养人、教育人的社会功能。社会上芸芸众生,千人千面,秉性各异。要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就必须做有心人,静观默察各种人,深入不同人的内心世界,揣摸人的不同性情,掌握人的不同表现,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信灵的两部作品,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即李大明和侯大川。不同的是,《岁月漫漫》以李大明为主线,以人写事,又在事中写人;而《飘动的白幡》以丧事为主线,在事中写人,又在人中写事。作者精心设计故事情节,尤其通过人的内心独白,以及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揭示符合身份的人的内心世界,合情合理,真实可信。李大明、侯大川年龄相仿,出身相同,成长道路相似,都是公务员中的处级干部。二人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思想做派,跃然纸上。这种干部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同读者“零距离”,不生疏。作者如果不是长期相处,深有感触,写来决不会下笔千言,入丝入扣。
百姓语言,地方土语,是信灵长篇小说的一大特色。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不过是语言的载体而已。作品的大厦,是靠语言文字的一砖一瓦砌成的。叙事形象生动,人物各具特色,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人一个世界。千人一腔,势必苍白平淡。一塑造人物,离不开卓具特色的人物语言。信灵的小说用百姓语言,写百姓之事,方言俚语,俯拾皆是,土话连篇,十分亲切。人们开卷,就知是徐州作家写徐州之事。徐州话属北方方言而又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徐州侉话虽土,甚至有声无字,却生动传神,拥无穷韵味,令人心感意会。一方土话也是宝贵文化遗产,理应保护而不是丢弃。遗憾的是,随着书面通用语的大量运用,说“官话”的多了,说方言土语的渐渐少了,人们讲不出、听不到、读不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保存特色方言最好的办法是写入文学作品,尤其是优秀长篇小说。信灵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定会在读者中产生共鸣。相信特色语言会为作品加分,而不是减分。
信灵的两部长篇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的新鲜生活,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矛盾,歌颂民族传统美德和人间正气,鞭笞歪风邪气和落后腐败现象,应该说,写作是基本成功的。尤其是《飘动的白幡》集中写七天丧事,正叙倒叙,夹叙夹议,表现手法多样,显示出作者的写作功力。当然,新人新作,也难免存在瑕不掩瑜之疵。如,在典型人物典型性格的刻画上还缺乏力度,人物塑造上还可以更加丰满,叙事剪裁上尚需力避拖沓,在语法修辞上也应尽量规范,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文学新兵写作上容易出现的通病,只要注意到了,写作实践中是可以不断提高的。
信灵是一位快笔写手,新作犹如井喷,相信量变一定会发生质变,在今后写作实践中自然悟“道”,不断提高创作修养和写作技巧,越写越精,向社会奉献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我们期待着。
2015年10月12日于燕子楼下。
(作者:挑夫,原名朱浩熙,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安徽省委组织部工作,后任徐州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徐州市教委主任、教工委书记、教育局长,九州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等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作品有《彭祖》、《蒋天枢传》、《徐州帝王》、《彭祖传奇》等,曾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