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蓝色的窗帘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摆动,会议室那两盆茶花正缀满花蕾开满花朵,工作人员刚把花浇过,那洁白的花瓣和碧绿的叶片上,还滚动着晶莹剔透的水滴。
是的,为了中国的第一代核潜艇的艇型设计,设计师们已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论证。但核潜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国外情报封锁得如同铁桶一般,就连国外那些刁钻狡猾的记者们,削尖脑袋钻营了好多年,连核潜艇的鳞甲也没能见到过一片。资料实在太缺乏了,在此这之前,我们的专家还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唯一让设计师们见识过的,是一位外交官从美国给自己孩子带回来的一艘核潜艇玩具。据说就连这个儿童玩具,后来也被美国情报局全部收回,并禁止再生产。就是这个儿童玩具,在设计师眼里也成了不可多得的宝贝。
如果说中国核潜艇设计,是从一件儿童玩具开始,肯定不会有人相信,一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或是冬天里的童话——不,这就是当时真实的境况。
可,我们的第一艘核潜艇到底该设计成什么样的艇型呢?是采用常规潜艇的线性,还是超常规的水滴线型?对这个问题,设计师们已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争论。这种争论,有时还是很激烈的。因为两种线型各有千秋,两种意见各有道理,所以持各自意见的人都互不相让——是呀,由于潜艇的艇型设计实在太重要了,它不但关系到潜艇的战术技术指标,甚至关系到艇毁人亡的重大问题。
今天,为了艇型设计等问题,聂荣臻元帅亲自来主持这次会议了。
命运多舛的中国核潜艇,在赫鲁晓夫背信弃义、撕毁协议之后,由于国内罕见的天灾和人祸,这个工程也同我国经济建设一样,随之处于最困难时期。按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作为副总理的聂荣臻,根据当时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状况,只好忍痛向中央提出了把原子弹、氢弹研制放在第一位,而其它项目则进行缩减和调整的工作方针。
海军和有关工业部门,根据中央的精神,也只好将有限的财力和物力集中仿制和改进几种常规舰艇,而刚上马不久的核潜艇工程,也只好忍痛割爱了。
其实,这几年,在聂荣臻元帅亲自领导和具体过问下,在核潜艇工程立项之后,短短的时间中,海军科研部门已经初步把全国的舰船科研力量组织了起来,并确立了流体力学、水动力学、结构力学等课题的研究,并建立了水声、热动力等研究所,开始了核潜艇的基础研究。在当时的状况下,聂帅和他的战友们,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践行毛泽东的宣言,搞出中国自己的导弹核潜艇来!
然而,良好的愿望,不能替代残酷的现实。
还好,寒冬过去,终于迎来了和煦的春天。
随着1964年10月罗布泊吹来的春风,继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中近程火箭之后,一朵神奇的蘑菇云出现在戈壁荒漠的上空!由此,1965年初,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聂帅参加,中央专门工作委员会连续召开了几次关于核潜艇研制工作会议,并将形成的决议分别向全国发出了7个通知。聂帅同时审查批准了关于核潜艇研制的三项原则:一是认真执行大力协同的方针;二是立足于国内,从现实出发,分两步走,先研制反潜鱼雷核潜艇,再搞导弹核潜艇;三是第一艘核潜艇既是试验艇,又是战斗艇,研制出来即可交付海军使用。
当总体设计开始后,国防科委副主任刘华清将艇型的争论问题向聂帅做了汇报。为此,聂帅专门组织了今天的会议。
“同志们,关于潜艇艇型的争论,情况我已比较清楚了。有争论这是件好事,何况是潜艇线型设计这样重大的问题。这说明同志们是本着对党、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争论不能没有休止,应该有个明确的结论了。”聂帅环视了会场一遍,接着说道,“这就好比是一场大战前,我们召开的军事民主会一样,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并且允许争论,就是争得面红耳赤也不要紧。但,一旦统一了意见,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是呀,对于高速航行于深海的核潜艇来说,常规的潜艇线型显然不再适用。那么,该采用什么样的线型呢?
不知是哪位独具慧眼的仿生学家,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得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圆形流线体的鱼类游速最快。如果按两点间距离直线最短这样一个简单的几何原理分析,在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圆形的边界最小因而摩擦面积最大,当然速度最快,而且稳定性能最好,所以水滴线型应该是最好的线型。
可是,为了这个水滴线型,科技水平发达的美国人,花费巨资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他们睁大眼睛躬着腰,小心翼翼摸索着向前走了三步:常规动力水滴型、核动力常规型、核动力水滴型。苏联人走的步数更多:一步、两步、三步……走了六步!
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在一无资料、二无经验的情况下,该走几步呢?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大胆提出了看准目标,一步跳跃,直接进行水滴线型设计的建议!
可这行吗?要知道,核潜艇是在深海高速航行的载体、进行导弹发射的平台,艇型关系到它的机动性、稳定性、安全性。稍有不慎,不但前功尽弃,弄不好还会艇毁人亡——在世界潜艇研制史上,这种血的教训简直不胜枚举。
谁敢承担这样重大的责任呢?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别人的水滴型核潜艇是可行的,何必还要分三步走呢?”总设计师黄旭华的理由是,“好比一个侦察兵,走了许多弯路,找到了将要达到的目的地,回来给你画了一条最近的路,可你为什么偏要按侦察兵已经走过的弯路去走呢?我个人的意见,是直接进行水滴线型的设计!”
“变三步走为一步跳,这样的愿望当然是良好的,但良好的愿望不能代替目前残酷的现实。”反对的同志理由是,“因为科学是严谨的,经验是靠积累的。就像一个小孩子,必须先学会爬,再学会走,最后才会跑步和跳跃!古人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叫住‘欲速则不达’。过去在我们建设中,吃盲目冒进这样的亏,实在是太多了,教训实在太深刻了。”
“直接进行水滴线型的设计,我认为不是盲目和冒进的,我们有科学的根据,有详细的计算数据。”黄旭华说,“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叫韩文远,他是我们自航试验艇的艇长,他也告诉过我,水滴线型的潜艇操纵起来非常平稳!”
聂帅端坐在沙发上,仔细地倾听着与会同志的发言,不时用睿智的目光扫视着发言的同志,不时又用笔记录着什么。熟悉聂帅的同志都知道,对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聂帅从不急于表露自己的看法。他专注的神情,表明他在认真倾听着发言者的每一句话;他专注的目光,表明他在鼓励每个发言者把自己的观点淋漓地倾泻完。他从来认为,在创造性的思维领域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作为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必须鼓励所有的人毫无顾忌地毫不保留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尔后才能做出公明的裁决——那么,这棵智慧之树必将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之果。
“是的,同志们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核潜艇线型设计,关系到我们设计制造的核潜艇成败的重大问题。我的意见是——”当与会者都充分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聂帅最后用目光环视了会场一遍,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讲道,“总体不要用常规潜艇的艇型,要重新设计,不然搞得两不像,又不像常规潜艇,又不像核潜艇!”
元帅最后为水滴线型的潜艇拍了板,结束了一场持续了很长时间的争论。
哦,晶莹剔透的水滴,它折射出的是聂帅胆略和智慧的光辉,它是中国人敢于向科学技术高峰挑战的缩影。当然,这种光辉和缩影,是严格建立在科学态度和长期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如今我们一步跳跃搞成的水滴型核潜艇,比当初美、苏几步走搞成的水滴型核潜艇,在大海中游得更麻利更自在更舒坦。在发射导弹时,我们的潜艇平稳得像陆地,摇摆角、纵倾角、偏航角几乎等于零!
这是1966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