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雄霸三国
17603700000152

第152章 能进能退

张举走后,作为监军的黄琬开始书写秘奏,西路军做出战斗计划还需要朝中批准,这就是监军的责任。

魏越磨墨时,黄琬沉吟良久还是难以动笔,又陷入一种犹豫之中,毕竟不是几千人的战斗,也不是一万人出动,而是全军压上,同时还有五千扶风兵……总兵力仅仅比皇甫嵩差一万,如果一口气被打光、或叛变,那皇甫嵩构建起来的三辅防线就会崩塌。

失败的代价太大,大的无法承担,这让黄琬如何能心平气和不做犹豫的去书写奏折?

“扬祖,我军越百里之地,攻拔久守之疲敌,易也。”

边章、北宫伯玉率兵在眉县、美阳南北展开,西路军从眉县发动突袭,相当于拦腰冲击,这个战术难度不高,容易达成。

可破眉县防线之后,就是韩遂沿着渭河、驰道扎下的营垒,一座接着一座,保护粮道的同时,也能预防边章、北宫伯玉溃败并抵御、迟滞汉军追杀。

沉吟片刻,黄琬看着魏越说出了自己的顾虑:“眉县易过,陈仓难抵。奔袭疲敝之师,若不能达成破竹之势震慑叛军,那渭河北岸地势平坦利于我军进袭,也利于秦胡、羌骑反击。对于地利,叛军在我之上,不可不察。”

整合扶风兵后,西路军将有近三万兵力,全军顺利进击的话还能保证配合和指挥秩序;若被敌骑冲散、扰乱,指挥陷入混乱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西路军中,没有任何一人有独立指挥三五万的经验,也缺乏运转三五万大军的成熟军吏团队。毕竟北军积蓄下来的优秀军官都已随着平黄巾之乱后的功勋而升迁、外调,现在的北军军官缺乏沉淀。

魏越也陷入沉默,如果韩遂那里有准备,想要迅速突破将无比困难。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战前布置好战术,初期打的越顺,士气高涨各部将士积极作战,就能滚起雪球,而对方会在不断的噩耗中意志动摇、军心慌乱,进而指挥混乱彻底崩溃。

如果不能迅速击破韩遂第一、第二、第三座营垒,那有了时间准备的韩遂调集兵力增固防线,西路军前锋部队必然陷入苦战;最可怕的是西路军参战前韩遂就有准备,那样的话危险极大。

渭河两岸普遍以泥沙沉淀形成的平缓地形为主,十分适合骑军突击、决战。曹操、马超之间的决战就类似一次对赌,马超、韩遂麾下的西凉铁骑冲垮曹军战线、战斗意志,若不是许褚保护得力,恐怕曹操会被马超、韩遂俘虏或射死在船上。

现在韩遂一旦有准备,以西凉叛军的底气,完全可以组织出三五万的骑兵,这些骑兵专业的只有湟中义从,更多的是骑马步兵。只要能稳稳骑在马背上,能跟着战旗冲锋……那就是合格的冲骑。

这是有准备,静静等待的冲锋骑兵;而西路军虽然骑兵力量为主,可撑死不过一万五千冲骑,而且又是从长安奔袭百里到眉县防线背后参战,军士、马匹必然疲敝。

骑兵对冲,西路军少,疲倦,缺乏地形展开;而西凉叛军准备冲锋有数量优势,精力旺盛,已经布好阵列……在铁骑冲击下,或许西路军连反叛的机会都没有,会被西凉叛军冲溃、全歼在渭河北岸。

魏越眉头紧皱,如果再给他半年时间训练中军三营步兵,他有信心训练出一支三千人左右的反冲锋重装步兵。

想通之后,魏越轻轻点头:“如丈人所虑,我军输不起,也不能输。”

黄琬见魏越反应过来,露笑问:“除进袭陈仓之外,我西路军可有更好的选择?”

魏越略略思考摇头:“没有,与皇甫嵩、董卓携手合作,必为凉州叛军所算。唯有甩开皇甫嵩、董卓,我军才有全身而退的机会。”

黄琬轻轻点头,语气低沉:“正因为我军不便与皇甫嵩、董卓联军作战,我军这才以练兵之由屯驻长安两月有余。若拖延到凉州叛军缺粮自退时,那皇甫嵩调派我军,我军可就不能推脱了,否则无法向至尊交代,也难堵天下众口。是故,进袭陈仓也是我军眼前的破局之棋,也是杀招。老夫若推算不错,我军自长安出发之日,就是叛军得悉我军奔袭之时。”

一个是百里奔袭的疲惫之师,另一个是对峙两月士气不高,却猝然得悉军情守军……两军遭遇,很难立分高下,必然又是一种僵持、残酷的绞杀消耗战,这种时刻皇甫嵩、董卓就是渔翁。

黄琬的态度明显,既要执行突袭陈仓的战术,还要保证西路军的安全。

“扬祖,胡轸乃武威豪帅出身,此人及一众凉州虎贲向导地利,便于我军作战;但此类人与凉州叛军、皇甫嵩、董卓必有交集。十一人,有一人内应泄露我西路军机密,那皇甫嵩及叛军必然有备。”

魏越双眸微微睁圆:“丈人的意思是借胡轸等人之口传递军情,而我军提前出击打皇甫嵩及叛军一个措手不及?”

黄琬抚须而笑:“为西路军计较,只能让皇甫嵩吃个小亏。正所谓日中则衰,皇甫嵩因平黄巾之功食邑两县八千户,等到朝中反噬牵连宗族,不若老夫为他寻一退路,保的富贵、性命,他日也好再为朝廷效力。”

平黄巾三统帅中,卢植岁数最大,朱儁、皇甫嵩年岁都不及四十,其中皇甫嵩最小三十八岁,却是功勋、赏赐最厚的那个。算起来,安定皇甫氏能算是新兴将门,从度辽将军皇甫棱到皇甫嵩不过四世显贵而已,勉强称得上是世历两千石,比河内司马氏早一辈翻身。

若不是党锢之祸,皇甫氏和司马氏加起来也不够江夏黄氏一把捏的。

以黄琬看来,打压皇甫嵩属于一种必须手段,也是符合朝野走势的,故而理直气壮的要借这次机会收拾一下皇甫嵩。

当着魏越的面,黄琬提笔书写秘奏,他写了不止一封,而是两封。

待墨迹干透后,黄琬用印,以漆分别将两封秘奏封入长匣中,静置让水漆阴干。想要不破坏长匣取出书信,就要刮开凝结硬化的水漆……而这层水漆类似树脂,破坏后会留下难以修复的痕迹。除非将整个水漆层刮除干净再重新上漆,可工序精细要花费很多时间。偏偏,用漆密封的奏折都是加急快件,你根本没有时间动手脚。

两封秘奏,看的魏越心中发虚,自以为够狠辣了,比起这位便宜丈人来说还是有些心软,自己终究将战争看的简单了。

提议奔袭陈仓,他是怀了拼命一搏的心思,在不利形势下,有一点牺牲意味的浪漫精神。可黄琬完全将战争看成了手段,不似魏越那样想着拼命,而是将战争的打与不打,如何打当成催化剂,以达成朝堂之中的目的,比如让皇甫嵩下台。

黄琬的第一道奏折就给皇帝说怀疑皇甫嵩、董卓帐下凉州将士会可能与叛军存在一定联系,表示西路军信不过皇甫嵩、董卓二部,不愿与之联军作战,进而抛出了全军奔袭陈仓,以拼命的姿态企图一举扭转战争走向,希望皇帝能同意西路军的冒险突袭,并请求皇帝保密。

然而第二道奏折更是直言不讳的告诉皇帝西路军怀疑有人通敌,在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请求提前一日或两日发动突袭,以达到奇袭的目的。

这就有意思了,若西路军成功发动突袭,一口气从长安大营杀到三百里外的陈仓,意味着西路军如入无人之境杀穿叛军防线,基本上叛军会崩溃;若提前发动突袭,结果叛军有备,这就更好办了,突破眉县防线是必然的战果,突破之后原地驻守就行了。

前者能扭转形势,是魏越原本最初版本的计划,一旦成功最大的好处在西路军,能消解朝廷最大的心患,也能摆脱皇甫嵩的压制。与功绩鲜明的西路军做比较,皇甫嵩、董卓功勋惨淡不说,说不好还会受到朝中质疑,进而跟西凉叛军一起被扫出朝堂回乡静养。

而后者,在叛军有备的情况下……只要有备,那皇甫嵩、董卓、夏育及凉州系军官这些凉州三明的旧部都得倒霉,会被朝廷追究责任,从前线清理出去。再说西路军突破眉县防线扎营,若叛军准备不充分,眉县周边的边章部可能会后撤,北部在美阳与董卓对峙的北宫伯玉不见得能安然撤退,有机会吃掉北宫伯玉的西羌部族叛兵。

在黄琬的安排下,西路军能进能退,只要别在眉县周围被西凉叛军的优势骑兵给冲溃、全军覆没,那让西路军头疼的皇甫嵩、董卓等凉州系军官都得滚蛋。这些人跟西凉叛军……老一辈人就是袍泽手足,这一辈人怎么可能豁出脸面真刀真枪的干?

何况朝廷对凉州的政策有浮动,今天皇甫嵩、董卓这帮凉州人在朝廷支持下将老乡杀的太狠,撕破脸皮;那今后老乡再闹起来而朝廷鞭长莫及时,就是皇甫嵩、董卓等人家族、根基覆灭的时候。

说的再难听点,养寇自重四个字就能说明白凉州系军官的心态。

凉州三明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凉州的事情还需要凉州人来办,其他人搞不好!

不管皇甫嵩、董卓现在怎么想,他们两人督军与叛军对峙两月多来,却始终没有什么大的斩获,已经让朝廷怀疑,不满。站在皇甫嵩背后,扎营长安西郊的西路军,隐隐有监视皇甫嵩、董卓等人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