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战争国军中的奇人怪事儿
17488700000007

第7章 知识大讲堂:国军派系大杂烩

我们在此章来一个知识科普,讲一讲国军派系,以后提到此类纠葛,大家也能明了。自始至终,国军的派系都一直存在,而且影响巨大,所以,搞这么一个知识讲堂,还是有必要的。

如果详细讲国军各派系的渊源,那需要另开一本书了,篇幅有限,只能简而又简的介绍一下。

我把中国分成南北两半来讲,北方军阀主要源自于北洋军,南方军阀主要是各地方势力形成,这样局面的形成主要还是由于孙大炮搞的革命不彻底。

先来看北边。

民国成立之初,北方就没有共和,一直处于袁世凯的掌握之中,那时还没人敢跳出来搞单干。但是,当袁大头挑了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1916年6月6日)升天后,北洋军立刻分崩离析,分裂出几大派系,有皖系、直系、奉系等等,另外还有相对独立的晋系和青甘宁的马家军。

皖系领袖段祺瑞通过一系列活动先后赶走了黎元洪、张勋以及直系冯国璋(冯巩他老爷爷),执政了一段时间,没想到后来一场战役(直皖战争)几天时间被直系另一个巨头曹锟给打垮,皖系淡出了民国舞台,直系掌握了北京政府。

凭曹锟那两把刷子,绝对不是段总理的对手,主要还是由于曹锟手下有一个人物实在了不得,这人就是民国第一名将、曾科举得过地区第三名的秀才吴佩孚。后来奉系也想入关分一杯羹,结果被吴秀才打得满地找牙退出关外。

现在就成了书生和绿林好汉之间的恩怨了。

奉系头子张作霖不甘心失败,在做好充足准备后,其中包括拉拢直系将领冯玉祥,再次入关作战。在直奉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冯玉祥按原定计划,在吴佩孚的背后捅了一刀子,发动了********。吴佩孚逃到南方,重新整顿军队。奉系入关成功,冯玉祥和张作霖分享战果,一个封为西北边防督办,一个封为东北边防督办,各占各的,倒也挺好,不过自己的好不如别人的好,所以很快就互相掐起来了。国军中非常大的两大派系——西北军和东北军就此形成。

吴佩孚为了报仇,和张作霖抛弃前嫌,两家再联合晋系阎锡山,一块儿攻打冯玉祥。但是,北伐开始了,冯玉祥誓师参加北伐,阎锡山风向一转,也北伐。吴佩孚被彻底击败下野。吴佩孚提拔的直系后起之秀孙传芳坐看北伐军和吴佩孚死磕,高兴得不得了,认为两败俱伤,他从中渔利。其实吴佩孚的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北伐军围攻武昌达四十余天才攻破。孙传芳的部队就没这种魄力了,北伐军在武昌受挫后,转而打孙传芳。孙传芳的部队将领大都是俊杰,非常识时务,立马掉了头参加了革命行为。所以,在国军中很难找到吴佩孚的部队残留,而孙传芳的部队还有不少,也算为直系保留了种子。比如陈调元、陈仪、上官云相(皖南事变的总指挥)等等,还有我们后面会见到的西北仅次于胡宗南的二把手裴昌会等。这些是国军中的一些小派系了,没有独立性,只是直系残余。

同时被北伐军击溃的除了吴佩孚、孙传芳这两位山东汉子外,还有一位山东大汉子,那就是奉系山东军阀张宗昌部。张宗昌的部队混乱不堪,被击溃情理之中。不过在他的部队里有一人跟随领导徐源泉投靠了蒋委员长,这人也会成为我们的主角,他叫黄百韬。

奉系领袖张作霖大哥眼瞅着顶不住了,李宗仁白崇禧的军队逼近平津,他想先跑回关外再说,没想到在皇姑屯被日本鬼子炸上了天。之后的事,按历史课本上写的,少帅张学良怀着国仇家恨,毅然选择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统一了么?当然没有!

此时北方还剩下西北军、东北军,以及精打细算的阎老西的晋系,后来傅作义占了绥远地盘,所以扩大为山西绥远两省的晋绥军,还有一个,那就是马家军。

马家军的渊源更为久远了。很久很久以前,有多久呢,清朝同治年间,甘肃发生了回族大起义,回回军作战异常勇猛,打败了清朝著名将领左宗棠的数次围剿。回军的首领姓马,很了不起,但他的后代没什么了不起,根本没能在西北占住脚,所以我们不说他了。回军中有一个将领,作战很卖力,很受马首领器重,叫做马海晏,起义前家里很穷,靠给人家搞运输为生。回军打了很久,清军围剿了很久,最后,来了一位老者,按族里辈分,马首领叫他叔,此人叫做马千龄,一根不折不扣的老油条。他劝马首领,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啊,要为兄弟们谋个前程啊,为朝廷效力啊什么的,最后说招安了罢!这样就招安了。

他们仨都封了大官,比宋江等梁山好汉的下场要好得多。马千龄老油条既没参加起义玩命,也没参加围剿起义玩命,就凭一张嘴封了大官,还深得左宗棠赞赏,绝对老油条。

马首领的子孙没落了。马海晏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做马麒,一个叫做马麟。马油条有好几个儿子,其中两个比较成器,一个叫做马福禄,一个叫做马福祥。回军首领叫马油条叔,那马海晏也该叫马油条个叔。马麒兄弟也该叫马福禄兄弟为叔。好了,有点乱,这一堆回族马姓人其实都不必记,我们只关心下一代。这些人为清庭卖命打仗,也镇压起义,还打八国联军,在保护慈禧时,马福禄战死,同时战死的还有他族兄族弟数人。所以,这些人都受到清庭提拔重用。清庭一完蛋,这些人投靠了袁世凯。

我们再来看下一代,马麒有两个儿子,这两人就在民国有名字了,老大叫做马步青,老二叫做马步芳,这一家人以及马麟叔叔占据了青海全部和甘肃一带,称青马;战死的马福禄有个儿子,叫做马鸿宾,马福祥有个儿子叫做马鸿逵,马福祥这爷仨占住宁夏全部和甘肃一带,称宁马。

马步芳心狠手辣,父亲马麒死后,处处排挤叔叔马麟,马麟虽说是国民政府任命的青海省主席,却有名无权,后来自己退出,去南京了。马步青也有很大的势力,马步芳用计瓦解了马步青的部队,从而弟弟马步芳当上了青海的老大。所以青芳二兄弟不和。

而宁马呢,马福祥对他哥哥马福禄感情很深,一直对马鸿宾照顾提拔,而把自己儿子马鸿逵送到袁世凯那儿当人质,对于宁马的发展,马鸿宾有很大的贡献。后来马福祥死了,马鸿逵回到宁夏。马鸿逵本来幼小的心灵就受到伤害,对父亲非常有意见,回到宁夏还要受他人指使,这是他不想要的结果。他也是使用计策,借助******的帮助收了马鸿宾的大权,宾逵两兄弟几乎达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青马和宁马地盘靠近,甚至还有领土争端,虽说青马辈分比宁马低,但到了利益上,亲兄弟都可以拼刀子,何况一个不搭边的辈分呢。所以,在地盘划分上,青马宁马也有矛盾。

四匹马尿不到一个壶里。

唯一一次团结合作是孙殿英带部队来西北垦荒,四马紧紧抱成一团,把个清陵大盗给打垮了。

马家军先后依附清庭、袁世凯、冯玉祥、******,但基本还算独立,因为许多命令,他们还是不听的。比如中原大战暗地倒戈投靠老蒋搞垮冯玉祥;比如红军长征,朝天放两枪。不过触犯到他们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真玩命了。红军西征,遭到西北诸马的围追堵截,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马步芳活埋、挖心了数千红军官兵,而且抓住西路军包括文工团所有的女红军战士,都……算了,少儿不宜,不懂的就不懂吧,懂的人你懂的,反正非常惨。所以到了1949年,马步芳依旧铁了心奋战到底,绝不妥协,马鸿逵则就没有这种决心了。

北方的派系也就这样了,但还没有结束。

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彻底解散,这样又分裂出几大派系,如阵前倒戈依附******的韩复榘、石友三、孙良诚、庞炳勋、杨虎城等部,被张学良改编的宋哲元部。宋哲元开始仅仅是残余西北军编成的一个军,但出了许多名将,主要还是长城抗战有功,全国称赞,《大刀进行曲》就是写给宋哲元第二十九军的,秦德纯、佟麟阁、赵登禹、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吉星文等名将皆是其属下。

傅作义在绥远经营数年,根深蒂固,逐渐成为相对于晋系独立的一大派系,称之为晋南派。

西安事变结束,张学良被扣押,东北军散了,一部分加入了共产党,比如吕正操、万毅、张学思等,一部分依附了******,比如于学忠、何柱国、汤玉麟等。

北方大致如此了。我们理理思绪,再来看南方,南方更乱!

武昌一起义,各地响应,各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一宣布独立,这就意味着十几个独立的军阀出现了。

国民政府最开始在广州,仅广东就有好几个军阀,最大的就是陈炯明。陈炯明反革命失败下野。国民政府在广东总算扎住了根,其中革命军的主力是粤军。粤军是相对比较革命的军队,也是国民革命军的主力。当时的国军参谋长邓铿在粤军招揽人才,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将领,比如李济深、邓演达、陈济棠、叶挺、薛岳、蔡廷锴、蒋光鼐、余汉谋、黄镇球、张发奎、黄琪翔、罗卓英等人。北伐后,粤系依旧存在,不过相对不太独立。陈济棠称霸广东一段时间,红军长征到他这儿,他礼送出境而已。1936年还与桂系搞了一个两广事变。其他就没什么大风大浪了。

桂系也比较简单,民国成立之初,陆荣廷在广西独大,称之为旧桂系。后起之秀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组成黄金搭档李白黄,在孙中山支持下,打跑了陆荣廷,消灭了其他小军阀,统一广西,成为新桂系。北伐结束后,桂系一直打到平津地区,******突然下令抓捕李白,李白二人下野,逃回广西。后李唐(唐生智)战争爆发,李宗仁把桂系势力发展到了两湖地区。

武昌起义爆发时,蔡锷在云南起义,后来蔡锷离开云南北上,云南大权交给了他一手提拔的唐继尧,唐继尧一度控制了四川大部和贵州大部。后来唐继尧被其手下龙云打跑,龙云独占云南,成了滇军领袖。抗日战争期间,除了川军出川作战,还有滇军出滇,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不过老蒋太不实在,抗日快结束时,他让杜聿明把龙云软禁,把云南给占了,然后把滇军主力调入东北作战。滇军不给老蒋卖命,理所当然。

民国之初,贵州军阀是刘显世,后经过一系列你争我夺(刘显世的外甥的妹夫何应钦混不下去跑去广州了),最后阴差阳错,贵州落入王家烈手里,王家烈能力差吃软饭,一切靠他老婆支撑。没想到王家烈干了没两年,红军进入贵州,中央军薛岳尾随而入,红军跑了,王家烈却被薛岳给干掉了,老蒋非常照顾王家烈,让王同学不用参加高考就可以去陆军大学学习,按今天话就是“保送”了。黔系就此结束。

整个民国,两湖地区最乱,军阀派系出了很多,但从来没有完整的控制一块地盘,程潜、唐生智、何健就属于湘军里的不同派系。

最后来说四川,现在的四川不同于那时,现在四川不包括重庆,那时四川不包括西康。西康是一个独立省份,省会雅安。四川从民国成立之初就开始军阀混战,而且滇军黔军曾一度进入四川,开始的那几位军阀就不讲了,打了20多年,最终刘湘把他叔刘文辉赶到了西康,杨森趴在了重庆。而其他派系的实力派也表面服从了刘湘,这包括邓锡侯、潘文华、王陵基、李家钰等。抗日期间,四川成了大后方,刘湘也一心一意抗日,派出大量川军作战,他在抗日期间病死。刘湘一死,四川军阀人心就散了。

到了抗日战争结束,南方的派系依然存在,包括最大的桂系,还有分散的粤军、滇军、川军。

指望这些军阀派系打仗,那是指望不上的。中央军如何呢,因为一些实力派的做大,也分出许多派系来,比如陈诚的土木系、何应钦系、汤恩伯系、胡宗南系等。不过,总体来说,这些部队还是能为老蒋打仗的。

正是这些派系的存在,造成了国军溃败如摧枯拉朽一般。

抗日结束后,国共摩擦,平汉路战役,原西北军的高树勋战场起义,造成国军溃败,总司令马法五被俘;

东北战场,海城的滇军184师最先起义;

济南,原西北军吴化文两万余人起义,让王耀武的城防出现缺口;

长春,滇军曾泽生第60军两万余人起义;

淮海战役,原西北军宋哲元系何基沣、张克侠起义,造成国军北面出现大缺口,解放军直接包围了黄伯韬第七兵团;

北平,傅作义20万部队和平改编;

绥远,傅作义系董其武、孙兰峰兵团起义;

甘肃,马鸿宾父子及81军起义;

新疆,陶峙岳和平改编;

武汉,原湘军程潜系张轸率2.5万人起义;

长沙,程潜和陈明仁率八万余人起义,但逃跑了四万多;

四川,川军潘文华、邓锡侯、刘文辉等在各地起义;

昆明,龙云的表弟卢汉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