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德经释义
17470900000011

第11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此章中心在於阐明修真养性的要旨。

“营魄”指魂魄,实指人身中的元神和元精。元神属阳,轻清易飞而上行;元精属阴,重浊易凝而下行。二者相反而互补。先天元神本为清静,因後天欲念所扰而散乱不安。若祛除妄念,清心寡欲,则神自清静,元精也会自安。

“载”是元神元精同载於一车(喻入炉鼎之内),含有抱一不离,互为运转之意。

道教丹经《悟真篇》第一首诗云:“先把乾坤为鼎器,次将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这也是说炼养时必须首先在体内安炉立鼎,“锻炼精华”,使魂魄合和抱一,聚结成丹。此可谓“清静真一,不二法门”。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专”是指专一之意。常人因私欲妄念所扰,心神散乱不能专一,在无意之中导致其气粗暴、神气不合、母子失守、阴阳不交、坎离分居、先天与後天脱离关。因此,人在炼养时,必须使心神专一,调和呼吸,由粗浅到深长,由强硬到柔和,若初生之婴儿。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涤除”是洒扫清除之意。“玄览”是洞观无碍之意。“疵”是弊病。欲修真养性,必须清除心界一切杂念,使先天圆明的体性重现。《清静经》中说:“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又说:“净扫迷云无点翳,一输光满太虚空。”皆强调修道之人的首要功夫是清静神心,还其人之先天本性,洞观无碍。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民”此处指人身中之精气。“国”指大的整个躯体。爱惜精气,强健身体,必须从自然无为入手。无为自然心虚,心虚自然神凝,神凝自然气聚。神凝气聚,自然精气自调,百骸自理,九窍通畅,六腑调泰,五脏清凉,内无忧伤,外无邪侵,身康体壮,精足神旺。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天门”指人的心渊性海。“开阖”指一动一静。“雌”指柔和清静。先天性动(开),後天情欲即生。後天情欲静(阖),先天之性即现。人生天地之间,必然运心应物。然而,在举心运念时,不能让情欲障蔽本性,而应以清静无为处之。

《清静经》曰:“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道教养生的要义《吕祖百字碑》云:“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这些都强调,修真养性的根本在於“守雌”、清静无为。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心渊纯净,不被情染;性海圆明,不为物牵。犹若皓月当空,无处不照,无处不明,此可谓明白四达。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心性与天地同体,清静圆明,“无为而化。生育万物,不以为自有;顺自然施化,不以为己之功;虽为万物之长,而不自以为主。此谓深不可识、高不可稽、广不可量、远不可观者之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