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方先生,宠爱预谋已久
17443600000046

第46章 错觉

又看着幕布上投影的沈牧彦的无罪供述说:“同步录音录像证明,公安机关共对被告人做了六次讯问。然而检方当庭只呈了三份有罪供述。另三份无罪供述却隐匿了。”

她的激光笔扫过笔录纸的红头:“我现在呈上的,正是那三份无罪供述。与检方提供的笔录前后矛盾。所以我认为笔录已不能作为本案的定罪证据。”

检方有人站了出来,“无罪供述并非有意藏匿,而是与本案的事实认定无关。”

她说,“总之是前后矛盾。”

对于专业部门的鉴定结果,她没有任何异议。

然而,看着鉴定书上方译桓的相片,她还是有些难受。

撑住桌子,笑了笑。

方译桓的模样在脑海中反反复复,她始终也忘不掉,像两只大手,一直在撕扯斡旋,她几乎要被这种感觉逼疯。

极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我完全相信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和鉴定结论的真实性,但这些都不足以得出,我的被告人就是施害人。检方已查明,实施犯罪车辆的车主为沈牧彦的好朋友,沈牧彦的指纹出现在车辆之上,哪怕出现在方向盘上,也并不奇怪。”

检方道:“打火机呢?犯罪现场的打火机还不足以说明他在现场?”

“车本就是他借的。车上有打火机很正常。”

她将专业人士所做的现场还原图呈上,“请看还原图。打火机原本就在车前台上放着,鉴定书上也写了,当时的时速是一百迈,且车窗未关,在两车相撞过程中,惯性作用下,打火机会被甩出车辆,而遗落在犯罪现场。”

“所以,打火机也不足以证明被告人就是施害人。”

检察官立刻站起身,“三天前就借用了车辆,嫌疑人显然是蓄谋已久,成立了犯罪故意!”

她看着法官的眼睛,道,“事发前三天,车主将车辆借于沈牧彦,这并不能表明事发时候的驾驶人就是沈牧彦。三天内,车辆是否发生了转手,公安并未做详细侦查,不排除有其他可能。”

“如果不用来杀人,他借车做什么?”

“自己杀人,借用好朋友的车?这不是太掩耳盗铃了?”

她并不在该问题上纠缠,而是反问道,“被告人并不缺钱。比起用认识人的车,不如去黑市买一辆二手车。相比较,二手车更不容易查出车主,更不会牵连到自己身上。能洗脱罪名反而不去做,这不正常。”

对于最后一份证据,她将录音递上。

空旷的庭审现场,响起了方译桓有些颤抖的声音:“想要谋害我的,并不是沈牧彦。我一开始怀疑他,但我现在确信,并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听到这份证据,别说是法官,就连检方都愣住了。

一时间,现场鸦雀无声。

“他与我无冤无仇,为什么要撞我的车。是我多疑了。”

这是那一日,她逼迫方译桓所说出的话。

当事人陈述,证明力还是有一些的。

她死死压抑住胸口向上翻涌的酸涩,双眼还是模糊了一片,她听到自己的声音是坚定而沉稳的。

努力从翻涌的情绪中,让自己的理性回归。

检方出示的证据,她一条一条进行辩解。

但那些辩解,多么苍白。

最后总结陈词:“综上所述,本案事实不清,定罪量刑的证据都存在遗漏点,且排除不了合理的怀疑。最重要的是,关键性证据缺失,且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矛盾。”

看着鸦雀无声的场中,她一字一句:“所以,恳请法院执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进一步贯彻落实无罪推定原则的若干意见》,采纳本律师的辩护意见,依法判处被告人沈牧彦无罪。”

接下来就是检方的陈述,也十分冗长。

她已经没有那个耐心听下去了,在辩护席落座,她几乎要虚脱。

旁边的法律助理小李蹭了蹭她的手肘:“沈律师,先前你准备的时候,目标明明是从轻或减轻的。怎么临场变了。”

她心里乱成了一团麻:“先死马当活马医吧。”

“但法院宣判无罪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啊。”

她哗一声,将钢笔轻拍在了桌上。

几乎没有的可能性,她明明知道的,为什么还是要做无罪辩护呢?!

文件夹里打印得完整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勾勾画画的,全是她要进行缓刑辩护的说明。

却一个字也没看,一个字也没用。

因为她根本没有办法整理思路,先前的准备都记不清楚,只能像打地鼠一般地,检方来一个证据,她就反驳一个证据。

最重要的,她没办法反驳自己心里的声音。

凶手是沈牧彦,他就该伏法。

小李又指着旁听席,道:“不是说今天方译桓不来么?你看那个男的,像不像方译桓?”

她循着望过去,那男子坐第二排,半边脸被前面的身影所遮住,却仍旧能看出那分明清晰的脸部轮廓。修洁整齐的锋利眉峰,宛若夜明珠一样的黑眸,高挺的鼻梁,微微上扬的薄唇……

鸦青的外套,白色的衬衣,重点是……

那漂亮而别致的领带针,一丝不苟的领口,宽阔而平展的肩,伟岸的身形轮廓……

积家怀表,精致的表链微微搭在前襟口袋上。

这样稳重得体,又暗藏品味的穿着,不是方译桓,还能是谁?

她电打一般站了起来,动作太大,膝盖撞得辩护席桌子猛然一声响。

旁边的小李吓一跳,拽了拽她的衣角:“你怎么了?”

法官也不悦地看了她一眼:“辩护律师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没、没有。”

悻悻坐下,目光却离不开那个人。法官刚落下休庭两个字,她连东西都顾不上收,几乎是狂奔着到了旁听席,却看第二排已经空空如也。

刚才的座位上,只留下了一张纸,上面只写了三个字。

“沈向晚。”

熟悉的字迹。

一笔一划,却行云流水。

字如其人。

下一行的英文,是曾给她誊写过许多遍的十四行诗。

Who-knew-thee-too-well:

long,long-shall-I-rue-thee,

Too-deeply-to-tell.

翻译过来是:

没有人知道,

我这样深地把你印在心底。

这样深刻,这样深刻,

深刻得让我只能缄口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