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铁血王朝
16994300000262

第262章 画饼

意外什么?按照白图泰市舶司使的解说:您太年轻了!这就是白大人特别引荐的天朝最有权力,也是最开通的大臣?他都懂得什么交易吗?

“几位外邦来的贵客,中国有句老话:有志不在年高,学识不问年龄,贵国的有几个国王,年纪也不大吗,有一个可是不到十一岁就登上王位的称作‘孩童国王’的!”

“本王现在来说并没去过欧罗巴,以后会去的!同时,那边的有些城市,有些人物,甚至是有些风俗习惯,本王还是略知一二的,比如你们现在可是不太平,几个政权正打的死去活来,你们的教皇都无可奈何呢!”

“还有,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可是对你们亚平宁半岛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等服输区羡慕的很,近年来应该是没少用兵吧!”

“他怎么知道这些?难道是他们的使臣或者商人到过那里?”威尼斯商人急忙问道。

“告诉他,本王对于他们的本土历史可是比他要熟悉,尽管至今没有去过地中海南北逛逛!”

满足了被自己折服的威尼斯商人加间谍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了上好的丝织品、陶瓷制品、茶叶等特产,换取了他们运来的金属器皿、玻璃器皿、部分象牙、香料和黄金饰品,齐王给他们列了一个清单,尤其是对玻璃制品的要求规定了规格尺寸,又让他尽可能提供能拿得出来的,所有机械设备等,甚至提出来有什么好的技术书籍都可以带来进行换取物品,这批两艘大货船组成的船队很快从津门离港,向波斯湾驶去,不由引起了齐王对脱脱一行的担忧:这小子可是有大半年时间没传回任何消息了。

所谓吏清、政明、民安。尽管至顺六年伊始,彭和尚等人借口佛教受到打压,搞了多处骚动,但是并没有像原来历史上那样一呼百应,所以很快被平息下去。尽管如此,齐王也不敢大意,严肃惩处了云南原行省官员;漠北,以及呼应漠北叛乱的几个诸王;江西行省主要官员等,换上了一批官声好,能力强的新锐力量,要求他们尽快解决好当地突出的民生问题,最大努力缓和社会矛盾。

又在年前多渠道调查地方官员民意的基础上,通报了个别行省。路府州县发现的弊端,并惩办了一批地方官员,顿时,内地各行省路府州县政治局面为之一新,社会秩序开始好转。

除了惩戒,奖励更是调动部下积极性的手段之一。在漠北叛乱平息之后,齐王马上通过朝廷发布文告:以老章平叛有功,加太傅,岭北行省丞相;部将脱欢为辽阳行省都督,负责辽阳驻军军事,上将军;阿鲁辉帖木儿之弟招降有功,大义灭亲,授予侯爵,重赏。

有人认为囊加、玉虎儿等先随从叛乱,而后悔悟,擒获阿鲁帖木儿有功,提议封赏,齐王却特令几个曾参与叛乱,或者旁观叛乱的诸王进京面圣,对他们大加斥责之后,削职降爵,留禁京师,以示警告。

“陛下,臣以为阿鲁辉帖木儿既然伏诛,诸王虽有过失,但是不应该断了子嗣,应该将他们的王爵阴极子孙。”一个老王爷可能是兔死狐悲的缘故,或者受人怂恿,竟然违背齐王,向皇帝陛下进谏,宁宗顿时愣愣地看着自己皇兄,太平相马上说道:“老王爷,这事前次朝议已经说得明白,王爵太多一是显得太不被人重视;二吗也增加了朝廷和地方负担。正如齐王所说:咱天朝不养闲人、懒人、庸人、无功之人。”

“可是,这祖宗成规!”又有王爷刚出口,马上被齐王打断。

“请问二位王爷,你们何故封王?”齐王咄咄逼人说道:“是因为有功于社稷吧?你们的儿子为什么有继承资格?是因为你们吧?你们的儿子有能力还好说,他这世袭之后心里踏实,外人也佩服,假若他们没能力,没功劳,甚至还纨绔子弟,你说这当了王爷会是什么结果?难道不污了祖宗吗!”

“祖宗成规是根据当时情况定的,并非不可以因时、因势而变。只要老子是王爷,儿子就继承,只要有功就封王,子孙也可以当王爷,那么数代,数十代之后天朝子民都成了王爷谁来供养王爷。”一阵讪笑之后,齐王又说:“犯官亲属被流放,家产被罚没,你以王爷至尊却要谋逆,难道家属不该同等待遇,还要世袭罔替?凭什么!”

齐王口气突然变得严厉:“本王可以在这里明白告诉你们:只要谋逆之罪,爵位取消,家属一律不得为官。另外,今后非重大功劳,有功于国家社稷的殊功,经过陛下提议,朝廷众议,一律不得封王封爵。凡是世袭,也要经过朝议,一是议论故王公侯功劳大小,是否有资格阴极后代;二要看继承者是否有资格。这才是合理合情的,才是服众的。本王亦如此,请诸微臣宫监督!”

“啊,这!”

“王爷,不可,您是什么身份,万万不可!”

一阵大哗,朝堂之上顿时炸了锅,有人反对,有人赞成,有人幸灾乐祸,简直是开了锅一般局面。齐王这个始作俑者却是在冷眼旁观,甚至差点入定,等他们攘攘的口干舌燥,没了新词,这才幽幽开口道:“本王也是迫于无奈啊!”

“你看看,这百姓闹事还有情可原,因为人家既没有特权,没得到好处,与我们皇家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宗王谋叛又是何道理?这贫民之家的孩子不守规矩,作奸犯科是因为家庭出身或者生活所迫,咱贵族家的孩子,官僚家的子弟成了纨绔,那原因又是什么?所谓娇子如杀子,富不过三代,这可是沉痛教训啊!”

“因此,为了天朝永固计,也为了各位百年后家族依旧风光不衰之计,这老规矩是该变动一下了。祖宗规矩里可没说成法不可变,只是希望后世子孙不要断送了他们辛苦打下的江山而已。”

“最后,本王还要提醒各位,本王绝非要亏待各位王公大臣,只是就事论事而已。你们也不必有何顾虑,只要尽心事事,一心为国,忠于皇上陛下,咱绝对不会亏待各位,不会亏待了你们的家属,甚至子孙后代。说到这里,本王正与几个大臣议论解决诸位后顾之忧的办法,不单单是世袭罔替的问题,还要拿出点高招,让你们的子孙后代真正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另外不怕告诉各位,这办法当中就有一个大变化,不要以为封王拜相就是最大荣誉,还有比这更风光,更加让人羡慕,更加能保证你我的后代子孙长久不衰的妙招。”

“妙招”是什么?齐王没说,接口是时机不成熟,考虑还不完美,估计年内就能出台,请大家耐心等待。

“哼,故弄玄虚,一派胡言!哪有比封侯拜相,世袭罔替更加风光,更加保证咱的后代长久不衰的妙招?”

“是啊,画饼而已,托词而异!”

有王侯和老臣对齐王却是耿耿于怀,因为他们从今天齐王的说辞上嗅到了阴谋的味道,感到了威胁的气息,所以朝会之后,马上挤成小团,发牢骚,想点子,准备在下一次朝会发起反击,坚决不让齐王的变革得逞。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齐王可是来了一个先下手为强。就在朝会结束的第二天,一纸诏书打消了他们的反对念头,马上开始了新的行动:找理由保住王位,主要是保住世袭罔替。为什么?因为诏书要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