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药王孙思邈
16992500000001

第1章 引言

药王山在耀县境内。耀县,古称耀州,现属铜川市耀州区。位于陕西中部,是关中平原与渭北高原接壤地带。北依铜川,南界三原,东邻富平,西接淳化、旬邑。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56公里,总面积为1614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地貌特征是西北高而东南低,群山环绕,气候温和,境内交通方便,咸铜、梅七两条铁路绕城而过,西包、西铜一级公路纵贯南北,是连接关中与陕北的主要通道。

耀县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续耀州志》载:“耀上古为阴康氏建都之地。”《陕西通志》载:“阴康氏之时……治于华原,华原即今耀州。”阴康氏领导先民发明了健身舞蹈。早在夏商时期活动在耀州境内的古方国称“华原”,周兴入并。周时,属东豳之地;秦时,属内史地,为京畿之区;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始设祋祤县;魏、晋时名泥阳县,兼北地郡治所;隋开皇六年(586)改泥阳县,称华原县;唐末李茂贞于公元904年占据华原县,始置耀州;直至五代、宋、金、元、明、清多称耀州。以漆水东岸之宝鉴山光耀县城而得名。历代建置易名多变,上下隶属更迭频繁。

耀县为古今军事重地,素有“北山锁钥”和“西安北大门”之称,被誉为“关辅之襟喉,延庆之腰肾”,并有“进可取泾原,退可入北山”之说。凡建都长安的历代帝王均视耀县为其重镇要辖,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秦驰道从耀县纵贯而过,西汉“半两”和“五铢”及交替时期的铸钱遗址都在耀县。西汉末王莽铸钱作坊遗址仍在耀县。东汉在耀县设有别宫——步寿宫,并有石门关、金锁关等军事关隘。苻秦时魏王姚襄在耀县香山周围积蓄屯兵,成为巢穴基地,曾建有魏王楼、秦王殿,后其弟姚苌乘机一举夺取长安,建立政权,即历史上的“后秦”。唐代的永安宫等也建于耀县境内,薛刚反唐起于薛家寨一带,驻兵操训,蓄积力量。

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多次率部陷耀州城。辛亥革命时耀州是陕西山区扎根最早的革命据点,在庙湾一带以垦牧为掩护,聚集人马,购置武器,准备起义。在井勿幕、胡景翼组织率领下,举起“兴汉灭满,光复中华”的大旗,在药王山兴兵起义。民国2年(1912),耀州改称耀县。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建立西北最早的工农革命根据地的摇篮,即耀县的照金。耀县也是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封锁的前沿阵地。

耀县山川灵秀,名人辈出。汉至清末见诸史书的耀州籍著名人物达230多人。

耀县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在漆、沮、赵氏、浊浴、清浴五河之台地上,新石器、商、周文化遗址40余处,古建筑遗址、古墓葬多达70余处,出土馆藏文物有数千件之多。涧壑幽邃、壁立千仞的照金红军寨,三峰矗峙、林海叠翠的佛教圣地香山寺,殿宇恢宏、巍峨壮观的耀州文庙(国家保护重点),建筑古老、气势雄伟的三塔九冢(步寿原的耀州塔、落星原的延昌寺塔、柏树原的北寺塔与公冶长墓、令狐德棻墓、柳公权墓等),碧波荡漾的桃曲坡水库湖,五台环拱、碑石林立的药王山,更是闻名中外!

“药王山石刻”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收藏的早期石刻造像碑(北魏、西魏、北周及隋唐)存量为全国之首,具有品位高、价值大、内涵丰富的特点,在我国医药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药王山石刻”已经受到日本、美国、德国、港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的推崇关注,日益受到国内外文物考古、宗教民族、美术研究、书法艺术、医药卫生等各界人士的重视,研究者愈来愈多。为了深入研究、发掘这些文化遗产的内涵,弘扬中华文化之精华,促进和加强东西文化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宣传药王山,弘扬孙思邈的医德、医术、医风,让我们更全面地通过本书了解和认识药王孙思邈与千古名胜药王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