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鞑虏首级,全军上下不分官佐,一律赏银二十两,伤残者倍之,战殁于国事者再倍之!”
小坡四面,赵期昌三百仪仗队站立在北,其余三个方向是中低级军官以及各将亲兵,或各将家中子弟。可以这么说,这场里外这一群人死绝,所谓的登莱系、东宫系武将自会烟消云散不复存在。
小坡上,赵期昌坐在马扎上,背后李济擎着一杆素布伞盖,赵期昌右手握着装饰黑白虎尾节纹孔雀翎指挥麈尾在面前虚摆:“这一战钱粮方向会由宫里、户部、太仆寺三方面共同负责,钱粮自然充足,可问题也有。那就是钱粮无法一次到位,会由兵站陆续拨付于我部,以及安置在我军征程沿线。”
坐在左首第一马扎上的赵庆童举臂:“将爷……沿途钱粮由哪部看守?这沿途,又沿的是哪条途?”
“我军前往宣大会有三条路可走,一条是宣大告急,我部便昼夜行军走外道居庸关一线,沿途各县、镇、戍堡都会一一设立兵站,以保证我部轻装行军时的军粮补给。”
“第二条路则是走内道紫荆关一线,鞑虏入寇宣大攻守相持时,我部便走紫荆关迂回,以奇兵姿态杀出。为掩护我部,京营会出万余兵马缓行走居庸关吸引鞑虏奸细。”
赵期昌说着握着虎尾雀翎轻挥,露笑:“第三条就复杂了,那就是我部走井陉关,进行大迂回。”
颜植举手,独目眯着:“将爷,去宣大走哪门子的井陉?”
又不是去山西、陕西作战,有必要绕那么大的圈子么?
赵期昌摆着手示意稍安勿躁,看着赵庆童解释道:“先说完长明的问题,至于沿途兵站守军……这一点我还要与兵部进行沟通,就连兵站的主持者也是个问题。反正有一点是明确的,不管是户部主管兵站还是兵部主管,这都与我部没关系。我部只负责打仗,钱粮调度、补充归朝廷。”
赵庆童摸着下巴处浅浅一撮胡须,眉宇笼罩在一片阴霾下:“将爷,咱明白朝廷的顾虑,也不奢求沿途兵站能归我部节制。咱担心的是兵站转运出问题,也担心我部打仗有各种是非干扰。”
统兵权、训练权、指挥权这三权向来在卫所正军体系是分离的,赵期昌起家的捕倭军属于杂军,加上各种阴差阳错的原因导致一些限制得到削弱,赵期昌的兵权这才三权合一,可以自行募选兵员、操训、装备、作战。
就一个兵权都被分成三份儿,这意味着明明可以一个人干完的事情必须三个人来干……之间的龌蹉、扯皮自然是数不尽的。
兵权在职权体系中被分切的骨肉分离,而现在赵期昌握着完整的兵权,若还想着插手粮饷调度,这真的就跟造反、军阀没区别了。
兵站是包含军士家书往来、粮饷运转、兵员补充、军械修缮、储备,以及包含训练新兵等等综合职能的单位,朝廷没几个人精擅兵站运转体系,朝廷能管理好兵站体系么?
兵站体系是全军的大动脉,一旦兵站体系出问题,赵期昌所部将不战自溃!
不同于其他军队,赵期昌设计的军队以行军迅捷为基本要求。行军迅捷就要舍弃大量的储备粮秣,一支军队行军最大的拖累就是粮食!
赵期昌将作战军队的运粮任务解除,将粮食运转的任务进行分割,部分粮食提前部属,部分粮食自身携带,部分粮食后期转运。
一旦赵期昌所部携带的备用军粮消耗干净,这支军队行军时只能劫掠过活;若是在对峙战中,将被敌军活活耗死,耗到崩溃!
故而,哪怕赵期昌掌握全部兵权,只要朝廷坚壁清野,就能活活饿死赵期昌部。
兵站体系能极大的增强军粮运转效率(降低虚耗),缺点就是需要很高的执行力,不是一般人能玩转的,优点就是更容易控制军队。
朝廷控制军队的一向手段就是钱粮,赵期昌将这种手段在兵站体系下无限扩大,以至于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作战军队的作战时间很短,半月内得不到兵站补给就会崩溃!
其实其他地方军队的兵权也有三权合一的,只不过掌握军权的不是武官,是文官督抚。
储粮多的军队体形臃肿,行动迟缓但是坚守时极为耐战,有足够的底气打对峙战;而兵站体系下的军队行动快捷,一旦各兵站组成的补给网络被切断、封锁,那军队将会在缺粮状态下被耗死。也可以这么说,兵站状态下的军队只适合打主动战,被动作战则天然劣势。唯有进攻,不断的进攻才能牵制敌人注意力,进而保护兵站运转网络。
这就是朝廷自信能控制赵期昌部的原因,是赵期昌给了朝廷这根吊颈绳,为的就是让朝廷信任他,让他继续掌握完整的兵权。
如果如赵庆童预料的那样恶意……握着兵站体系的朝廷乱搞事情,还不断干扰军中指挥,这种内外被动的情况下想要打胜仗,实在是痴心妄想!
一个合格的将领战前要考虑种种形式变化,有可能的敌人太蠢造成的大顺风,自然也有友军太蠢形成的大逆风。期望对手送人头显然不是一个合格将领的心态,做好与愚蠢队友作战的心态才是第一位的。
其实现在各处军队都是这种谨慎状态,毕竟打仗是高技术工作,你的生死不取决于你是否注意、小心或者能打,往往取决于身边的战友、袍泽。
所以对友军缺乏信任的形势下,现在的军队打仗都是很怂的。如果九边的军队都充满幻想,同时出击……也能让鞑虏吃不了兜着走……
曾铣在时已快挑起九边军队的这种战斗幻想,可曾铣之死令九边军队对外作战士气低落到了一种极点,以至于没人会主动为朝廷去打仗。现在的九边军队,真的是一门心思守好家门口,根本不去管非辖区的战事!
赵期昌的回答并不能令赵庆童满意,谁都不会满意,赵期昌也不会满意现在这种领军状态。感觉有点像一条被栓住脖子的狼,却被一群狗围着挑逗。还没被狗玩死,可能这条狼就被吊颈绳给勒死了!
可谁敢松绑?谁都不敢松绑,面对北方精锐的边军,成祖皇帝都不敢待在南京享受安逸日子,还不是迁都北京来吃风沙?图的还不是就近掌握北方精锐边军,以便自己晚上睡的踏实一点。
赵庆童的问题算是回答完成,赵期昌又看向颜植回复颜植的问题:“至于第三条路绕道井陉关,也是源于下回鞑虏入寇宣大时的势态变化。如之前所言,鞑虏兵锋猛烈,那我部便大张旗鼓出居庸关支援宣大;若鞑虏与宣大军相持对峙,那我部走紫荆关以奇军杀出;这两条路线都是择优而行,前者为宣大军而战,后者则为我部而战。”
“至于走井陉关大迂回,也是这么个道理,是为了京师而打。”
赵期昌说着微微侧头看向李济,李济将一卷地图铺在赵期昌面前,赵期昌握着虎尾雀翎指着宣大道:“我部出征宣大,不是我部要打仗,不是朝廷要打仗,而是鞑虏要打仗。开战主动权在鞑虏,一旦大面积开战战况到底如何……是没人能说清楚的。因此,宫中制定出了这种因战制宜的行军、作战策略。”
鞑虏进攻迅猛宣大军扛不住,那就走最近最容易与鞑虏兵锋遭遇的居庸关,以支援、策应宣大军;这条路线的前提就是宣大军扛不住,作战目标就是维持宣大两镇的守势,可以说是给宣大军擦屁股,为宣大军而打。
如果宣大军能扛住鞑虏兵锋,那就走内侧的紫荆关,紫荆关路线隐蔽而安全,可以快速通过。走这条路的前提就是鞑虏兵锋与宣大军形成僵持态势,这种情况下鞑虏、宣大军都不具备破局先手,这个破局先手归赵期昌所有,所以说是为东宫系武将而打。
走井陉关也是这个原因,行军路线由宣大军作战能力决定。若宣大军扛不住鞑虏兵锋并一溃千里,也可以说是宣大军集体坐壁旁观看着鞑虏入侵直扑京师。那赵期昌部的任务就是轻装急行军进行大迂回,不是去保护京师,而是去堵截鞑虏归路!
三条行军路线由宣大军的作战状态来决定,这已经是约定好并规定死的作战、行军策略,为的就是最大化的防止人为干扰。
战术策略可以说比较新颖,但三条行军路线和规定死的作战目标实在是太过僵硬。
其实赵期昌也明白,皇帝想要的无非是阵斩鞑虏三百首级这么一个战报,所以一边放权又收权,将作战范围限定在宣大,也有保护东宫兵马的用意在其中。
可三百首级只是让他赵期昌官复原职……这并不能满足赵期昌的胃口。
有一点可以预料到,云南那边的赵显一路兵马如今形势明朗,班师回朝后这部兵马里的军将升官自在情理之中;而出征宣大顺利,自己这边儿的军将也会人人升赏,可他若只是官复原职……会压不住部伍。
所以,赵期昌给自己定下了斩首三千级的目标。
甚至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不得不动点歪点子……比如首级军功的标准,将披甲的鞑虏士兵这一条件,放宽到鞑虏丁壮男子!
而军功主要的计算人是军中监军,地方文武可以说是军功的佐证,为了让军功的考核要求降低,赵期昌需要尽可能的保证军中指挥核心的纯粹。尽可能的让东宫系文武来担任指挥、监军,自己人监督自己,这军功对彼此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