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混在1275
16842800000372

第372章 和议(十一)

之后的这一切,刘禹都是不由自主地在做,违背了他只看戏不演戏的宗旨。倒底还是年轻了些,沉不住气啊,不知不觉地就站在了大宋的角度去考虑。

江州是个很要紧的位置,大江大湖在此汇聚,比当年的襄阳府地形还要好。如果放一员干将在那里,就能将鞑子挡在大江上游,它对面是安庆府,背靠江东路、建康府,比已成白地的池州要强得多。

可是他也清楚,最后谁会去那里,不是他能做主地,或许那些举动,只是单纯地看不惯廉希贤的嚣张气焰吧。而正使陈景行却兴奋异常,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刘禹给他传来消息时,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提了一提,没想到对方居然就一口应承下来了。

有了三州之地,就能和朝廷交待了,原本他的底线也是两个州,现在凭空多出一个江州,那可是丁口数十万人的望郡,一下子就从无功无过变成了有功于朝,怎不令他高兴?

反观对手,不过休息了一会儿,廉希贤突然就不复开始时的步步紧逼、处处刁难,变得沉默下来,阴着脸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对宋人表现出来的喜悦也视若无睹,就这么平平淡淡地结束了一天的会谈。

并没有什么签字仪式,因为眼下还只是达成了一个初步的意向,要最终完成它,还需要双方君主的认可,简单来说它现在只是一张废纸,充满了变数。

回到府里的时候,刘禹没有了后悔的心情,事情都已经做了,再去多想也是无益,现在和议告一段落,他要专心自己的事情了。

今天一早,黄镛带着钦命上了路,成为琼州市舶司的新一任主官,这个人做事还是很踏实的,而且背~景比较干净,市舶司放在他手里不用担心什么。

随着舶期越来越近,到达琼州的蕃船也越来越多,海峡依旧被封闭着,他们既去不了泉州,也去不了更近一些的广州司,如果不想白跑一趟,就只能选择琼州,都是在商言商的生意人,相信他们知道如何做决定。

走进书房,刘禹将朝服扔给亲兵,这间屋子除了璟娘,也没有女子能进来,因此这些琐事只能让亲兵去做。屋子里已经打开了窗子通风,从外头进来就能感到一阵凉意,再喝上一杯凉茶,些许暑意已经不翼而飞。

“姜才所部到哪里了?”

“回侍制的话,昨日刚过了惠州城,今日还未有回报,照日程估计,他们应该会宿于海丰县,明日便可进入潮州境内。”

这是刘禹要求的,姜才部的行程一日一报,以便随时能掌握他们的动态,听到亲兵的禀报,他在沙盘上看了看,这个速度不算很快,应该是受步卒的拖累,不仅如此,他们还要照顾水军的速度,不能突得太靠前,两军一齐发动才能达到刘禹想要的效果。

现在处于广东境内,还不需要担心行藏的暴露,金明在京师大张旗鼓地做着准备,力求吸引蒲氏的探子注意,如果他们反应够快,应该得到了这个消息。希望他们盯着这一头吧,刘禹自认为已经将事情做到了极致,如果还无法达成目地,那他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计划只是计划,充满了不可预料的因素。

“还有事?”

刘禹研究了一会沙盘,抬起头时发现亲兵仍站在身边,一付欲言又止的样子,有些诧异的问道。

“有个消息,是从鄂州来的,小的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出了什么事?”

听了他的话,刘禹更加奇怪了,鄂州那边没有什么战事,就连寻常的探子也只是直通建康府,会有什么事要转到自己这里来?

“姓解的要我们帮忙查一个人。”

姓解的?刘禹想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谁,自从将他交给李十一,早就忘记了这个人,眼下李十一正赶往益都,此人找不到他,所以就直接找到了自己?

亲兵将抄来的消息递给他,上面抬头写着三个字“解帖哥”,这个名字刘禹有些印象,是解汝楫的长子,也是那人的兄长,要自己帮他查,难道说这个人已经到了临安?他来干什么。

下面是此人的资料,年岁、大致的样貌等等,当然没有图像,照描述,倒是同解呈贵自己有些相似,说不定他就是照着镜子写的吧。

解家是刘禹的一步闲子,成就成不成也没多少损失,而解呈贵自己看来十分热切,这是打算要搞一出兄弟相残?要不要顺手帮他一把,刘禹打心眼里不愿意参与这样的事,可如果一旦成功,带来的实惠也是巨大的,李十一能够在北地顺利地行事,靠的就是解家这块招牌。

虽然兵权被收回,这些汉人世家在北地的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能消除的,在没有拿下江南以前,忽必烈也不会去动他们,反而会多加笼络,因为这是他统治的基础。

历史上,一直到元末,抵抗得最激烈的反而是这些汉人,大量的地主武装被元人委以重任,这其中多数都是所谓的“世家”。

趋炎附势是他们的本能,见风使舵是他们的准则,就算将解呈贵扶上家主之位,他会不会忠于大宋?当然绝不可能,不过其中可利用之处还是有的,哪怕让解家来一场内乱,对刘禹来说也是乐于见到的。

解帖哥如果进了临安城,多半是想打探解汝楫的消息,后者被关在临安府狱,那里戒备深严,寻常人是不可能进得去的,就连元人的使者也是刚不久才得到了暂许。那么,如果他想见自己的父亲,就只有一条路可走,混入使团中。

“你去一趟钱塘驿,看看把守在那里的禁军归属何处,若是金指挥麾下,就让他想办法塞几个人进去,给我昼夜不停地盯着元人使团,如果发现这人的行踪,立刻来报。”

计议一定,刘禹马上吩咐下去,这是自己的地盘,只要人真的到了这里,查出来不会费多大事,至于要如何处置,他还没有想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不会被人当刀子使,在临安城动手。

封建大家族的这些破事,在后世的电视小说里被写得淋漓尽致,什么招都有,下毒、暗杀、栽赃陷害,无所不用其极,争家产争地位,甚至争女人,真真假假地谁又知道呢。

于是,璟娘进来的时候,就看到自家夫君在那里摇头叹气,不过看脸色似乎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她也就没去打听,准备放下东西就离开。

“娘子,没什么事的话,陪我坐坐。”

还以为自己走得很轻不会惊动夫君,谁知一只手伸过来,一把将她拉住,印象中在这里夫君很少会主动留自己,璟娘顺从地走过去,依偎在他身边。

“成亲之前,你在家中过得可还顺意?与姐妹们相处得如何,那些嫡出的会不会欺负你们?”

夫君的问题来得有些突然,她根本想不到会是这种事,说实话,自从成亲之后,以前的事她已经很少去想了,现在被提起,璟娘不由得愣了神。

“大娘过世之后,我等姐妹自小就不在一处,平时也难得见上一面,自然都是淡淡地。嫡出的大姐比我娘都要大,嫁出之后只回过几次门,我连她长相都记不清了,谈何欺负?夫君莫不是听到了什么,家中哪个嘴碎的嚼舌根子,切勿轻信。”

刘禹自失地一笑,也没有去解释什么,他只是突然想起小妻子的家中姐妹众多,单纯地想八卦一下而已。听她这么一说,便知道自己的打算落了空,没有什么姐妹撕逼的女频故事,这样也好,没那么多童年阴影。

泉州城外的宗亲坊,赵老辈已经送走了第四批人,为防被人察觉,一次不敢太多,更不敢闹得沸沸扬扬,就连被送走的人也蒙在鼓里,只当时奉命前往福州。

这项行动从明面上的守军撤离就开始了,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他敏感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便以到西外验证宗籍为由,分批分批地让人上路,就连财物也没有提醒他们带上,毕竟人命要紧。

“坊中的牛车已经没有多少了,是不是去外面租些来?”

一个属吏拿着本册子,那上面不但有人名,还有各自名下的家产、田亩,这是一百五十年的积累啊,如今什么也顾不上了,赵老辈儿接过册子,手都在发着抖。

“将各家的耕牛收集起来,套上板车就行了,不要去别处租,此事你带人去办,动静放小一些,明白么?”

属吏将信将疑地走了,他本能地感到了事情没那么简单,连去外头租车都不准,这其中肯定有蹊跷,而这位老辈人是有名地嘴实,从他那里打听不出什么,而此时已经快入夜了,会是什么事要这么急呢?

赵老辈望着渐渐沉下来的夜空,现在的每一分每一刻都至关重要,坊内有近千户人家,就算是昼夜兼程也难以保证尽数送走,今天是睡不成了,谁敢保证明天泉州守军不会复来?暗暗叹了一口气,他拔脚就往坊内而去,让人家这个点起程赶夜路,如果不是他亲自去劝,哪个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