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混在1275
16842800000238

第238章 两个只能选一个(一)

“不必再追了,叫将士们虚张声势,送他出境。”张青云放下望远镜吩咐道,元人在建康城中的细作被他带着人一路追赶,不断有人返身抵挡追兵,出城时二十余人的队伍,到了马家渡只余了四、五人,舍弃了最后几个手下,那个首领模样的人终于逃出了建康府境,尽管他的身影仍在望远镜的视程内。

在这之前,被他们掳去的城中百姓就已经被解救出来,依照刘禹的指示,这些人并没有被追究,在向官府交出一份供状后就放回了家。不能怪他们吐露出实情,都是些普通百姓,落入了敌手,谁不想着保住性命,要怪也只能怪官府保护不力,让鞑子有机可乘,所幸的是没有人丢掉性命,当然受惊是无法避免的事。

那人的背影消失在树从中,前面已经是太平州的采石镇境内,整个州内都没有多少驻军,以他的能力应该能穿州而过吧。张青云自嘲地笑了笑,自己居然在为鞑子的安危担心,如果真的在太平州落了网,这番苦心就算是白费了,不过即使那样也没有什么损失。

带领手下押着被生擒的几个细作,张青云等人返回官道上,戏已经做得很足,再追下去那些个意犹未足的亲兵说不定就直接动手抓人了。再看看跟在一旁的流氓头子陈小乙,此人才是功劳最大的人,没想到平日里欺行霸市的泼皮无赖居然会是天然的反间者,还是太守想得远,这伙人能为我所用,鞑子要想遣些生面孔入城,都不过是徒劳而已。

在这次行动之后,建康城就将开始严查细作,从李庭芝的幕府中发出的战备令已经送往了各路的州府,是不是能照此执行?他也没有太大的把握,如果有可能,把沿边的那些要地都换上自己的亲信会更好,但这是不可能的,

“若是君实仍在,某又何惧这案椟之劳形?”想到那个得力的佐官,李庭芝慨然叹道,自己幕下的人也不算少了,总是感觉没有此人用得顺手,可惜啊。

“大帅说得是,陆参议做事井井有条,实是我等楷模,当初大帅就不应放他走,到了朝堂也不过是个芝麻官,哪有为大帅效力来得畅快。”堂下一个幕僚接嘴道,引得一片赞和之声。

“你们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君实是有大志向的人,某怎可做那阻人前程之事,尔等若是有意,本帅也是一力推举,别的不用说,沿江各州府还缺着许多主事,参军、县丞、知县、推官、通判皆可,谁愿意去?”

李庭芝指着他们笑骂道,这些人嘴皮子功夫不错,文字上也些底子,可要论做实事,一个个都是眼高手低,不堪用的倒居了大多数,好在他现在将府中政事都交与了通判张士逊,自己只主抓军务这一块,将将也算应付得来。

跟了许多年了,幕僚们都知他脾气,这会无事,言笑之间也无须太顾忌,只当是逗个乐子放松放松,堂上一片其乐融融。直到通判张士逊拿着封文书通禀上来,大伙才收住声做努力做事状,有些怪异的气氛让他摸不着头脑。

“这有何疑问?”将那文书看完,李庭芝有些不得要领,抬起头问道,按文中所载,第一艘粮船已经进了城,后面的还会陆续抵达,事情很顺利嘛,面前的这人行事稳重,既然不是要自己做决断的,那此来就肯定有别的问题。

张士逊没有答话,只拿眼四下扫了扫,这大堂上除了李庭芝,还有许多属吏在场,见他的动作,李庭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的属下都在处理着事务,也不好就这么赶出去。

“随某来。”略想了想,他带着张士逊转入了后堂,制司大堂的后面是一处水阁,两边以抄手游廊相连,他连个亲兵都没有带上,两人信步走到亭中站定,李庭芝眼望后者想听听他倒底会说出些什么。

“大帅,也怪属下急了些,让那些粮商看了出来,除了装船的这些,再要买,他们就联手开始抬价,短短几日竟然涨了五成。照此算算与原来的预计相差太大,属下不敢自专,只能先报与大帅。”张士逊指着文书说道。

李庭芝默然不语,商人重利,见官府大量买粮,哄抬价格是预料中事,可这一回他们也太过黑心了些吧!粮价是国之重事,慢说五成,一二成的变化都会牵连地方,上了三成就会惊动朝廷,若真像张士逊所说的涨了五成,只怕当地的走马已经飞报京师了。

可他也说不出什么责怪之语,张士逊急,他心里更急,鞑子动作频频,自己这里却是慢里条斯,就连出钱买粮都会遇上阻滞,朝堂会做何想他已经顾不得了,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怎么办,张士逊的话还有一层意思,就算是照了现在这个价,难保粮商们不会再涨,他能动用的银钱也是有限的,可一旦战事来了,粮食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

动用官府力量去压么?一想到那些人背后的势力,李庭芝想都不敢想,提前储粮之事本就是自己一意孤行,政事堂对自己的上一封奏章是不满的,淮西总领所移镇就是个明显的信号,这也就是当朝无人可用,换了先帝时多半会直接换人了吧,他有些郁闷地拍了拍栏杆。

“你有何主意,直言无妨。”见张士逊欲言又止的模样,李庭芝心中一动,他这么小心翼翼地单独来报,应该不会只是向自己诉苦。

“请恕属下斗胆,今岁应该是个丰年,若是没有大的水患,两浙各地都将迎来满仓,到时候莫说涨了,就是降个二三成都是预料中事,那样的话官府还得出钱平抑粮价,他们这么急急地抬价,一是看官府收粮二是知道再过些时日只怕就不成了。”

张士逊的话让李庭芝有些无语,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可谁叫自己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呢?如所料不错,鞑子动兵也就在秋收前后,他等不起。

“这一次咱们沿江各州府都遭了兵灾,他们就是笃定咱们要买粮救灾才敢这么肆意哄抬的,属下想,不如干脆大张旗鼓地行文各处,言明建康府缺粮,缺很多粮,官府要得很急,大帅再往朝堂上了一道书,请京师为咱拨粮,将气势做足了,属下就不信他们还坐得住!”

他的话才说了一半,李庭芝就马上明白过来了,停下购粮之举,将消息广布四方,存量丰富又眼见着丰年在即的粮商们会如何想?至于理由也是很充足的,刚刚经历了那么大的战火,说不缺粮谁信?

之前他一直就想岔了,谁曾料到建康城被鞑子围了这么久,城中竟然还有余粮?再加之一举破敌,将鞑子从江北运来的粮草一网打尽,反而让他们忘了这回事。思路一捋顺,李庭芝转忧为喜,转身拍了拍与他品级相隔十万八千里的通判。

“好一招‘请君入瓮’,等到事情落定,你不怕江南粮商将你撕成碎片么。”瞬间心情大好的李庭芝笑着打趣道。

“属下也不想这样,这还不是让他们给逼得么。”张士逊做出一个无奈的表情,很配合地说道,李庭芝哪里还不明白他这是有备而来,只怕早就有了全盘计划,这人要是行商只怕会那些人更心黑,不过此刻嘛?正合他意。

有了大帅的首肯,张士逊走出去的时候都是昂首挺胸的样子,而在短暂的高兴之后,李庭芝的表情又沉了下来,要做点事情何其难啊,明明是为国为民,前方是鞑子的重压,后方是自己人的掣肘,还得要行些阴谋诡计才能达到目地!

建康城是自己的地盘,这些粮商只要是敢进来,那就由不得他们,李庭芝的两道剑眉微微竖起,雷霆手段么?他也是有的,以前不过没有施展的机会罢了,现在国难在即,谁还打量着能大发其财,那就休怪了!

绍兴府最南端的新昌县境内,一队人马正沿着四明山南麓而行,再往前不久就将进入台州地面,离着目地不过一二天的路程,脚下的官道还是很平整的,能看出官府打理得很仔细,因此走起来颇为顺遂,倒也不觉得颠簸。

看着那些相曾相似的山山水水,刘禹记得后世坐长途车过这一带的时候,大约也是差不多的情形,除了这地面变成了碎石混凝土还铺上了柏油以外。转头看了看与他并骑的姜宁,后者的目光正越过前方看着不远处的一小小身影,他不由得微微一笑。

这一对和自己的状态都是一样的,婚书是立下了,就差个仪式,现在这么处着也不觉得别扭?只要两人一碰上,肯定会有一个马上离开,大部分时候这个人都是姜宁,今天却是个例外,他刚带着亲兵退到后队,充作跟班的雉奴就找了个借口又去了前面。

“那人如何了?”刘禹突如其来的问话明显让姜宁愣了一下,恍然之后才明白他说的是谁,后队里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身穿着叶府家丁的衣衫,却走在两队骑兵的中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若是让前面的老陈头等人知道了他们就是参与劫船的贼人,不立时上来拼命才怪,现在将他们分开来,等到了宁海县,再做别的安排好了。

“还是那样,叫他站就站,叫他坐就坐,像个木头人。”其实姜宁心里有些疑问,不过没有问出来,这些大约二十多人的队伍是从全部贼人中挑选出来的,而挑选的标准却很奇怪。

“怎么,想不通某为何要选他?”刘禹一看他表情就明白了他心中所想,这家伙和他父亲一样,有什么都放在脸上,属于那种搁不住话的人。

“很简单,朱清受了你一击,日后就算是不死,也必有大碍,而他不但不主动站出来,还想让此人代之,说明他是个枭雄,只怕是难以掌控。”

后面的话刘禹没有说,这个人在那里情况下仍然主动选择受死,算得上是个有情义之人,这样的人,必有牵绊,有牵绊的人就有弱点,这才是他选此人的主要原因。

两个只能活一个,就是他选择的标准,出了这么大的劫案,如果不死几个人,既无法对朝廷交待,也没法同自己的岳家叶府交待,朱清是他们的大首领,他这颗人头的份量最足,于公于私都只能这么选。

刘禹回头看了一眼走在当前的那个人,表情是木了些,可就凭历史上他的那些事迹,也不绝可能是个普通人。留下他的命,刘禹有自己的打算,大宋有这么好的海军资源,不给忽必烈找点麻烦,怎么对得起本时空第一位这个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