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写给女人的哈佛情商课
16608300000006

第6章 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女人更懂得完善自我(2)

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李洁渐渐在律师界站稳了脚跟,名气也越来越大。最后,她自己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她分出一半精力来经营和管理事务所的日常事务,当忙的时候,她也把一部分时间花在诉讼案件上。在李洁的努力下,事务所的业务蒸蒸日上,可是她总觉得心里少了些什么。在别人看来她什么都有了,风光的事业,幸福的家庭。但是她并不快乐,虽然她已经实现了别人期望她所达到的目标,可是她却不能再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了。

很多女人一直都在为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义”而生活,她们认为自己可以很委屈地活着,为了别人而掩藏起工作上的不顺心、婚姻上的勉强维持……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每一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定义,有些人终生都在追逐名利,还有更多的人在平凡普通地生活着。其实不管是哪一种,只要能够按着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活着,那就是一种幸福。

所以,三毛曾在文章里说,她从小最想做的就是个拾垃圾的。想到这里不仅宛然,其实在自己的目标或梦想看来,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你最想要做的,那就是值得你看重和为之付出的重要的事。

有一个华人妇女来到英国的某个小镇上打工,因为这里福利好、待遇高。妇人每天上班都要路过一条街,而街道上总是有一个年轻人,整日沿着小街为小镇的人说唱。时间长了,他们又经常相遇,便十分熟悉。

而且,他们又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妇人见他每次都点很便宜的东西。想必是说唱赚的不够多吧!他这么好的才华和口才,应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才对。于是在一次吃饭时,妇人关切地对年轻人说:“我觉得你挺有才华的,不要沿街卖唱了,去找一个正当职业做做吧!我可以介绍你到中国去教英文,在那里,你完全可以赚比现在多很多倍的钱。”

年轻人听后先是一愣,邻桌的英国人也都为之愕然。之后,年轻人理直气壮地反问道:“我现在从事的难道就不是正当职业吗?我非常喜欢这个职业,这也是我想要的。而且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了很多欢乐。这有什么不好呢?我为什么要抛弃亲人、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去做一件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邻座的英国人也不明白,为了多挣一些钱,离开家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到最后,这个小镇上的人反而开始同情这位华人女同胞了。

其实,生活的本质并不在于你盲目地追求什么,而在于首先你是否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之后是否懂得,我们苦苦地追求到底为了得到什么样的生活?只有清楚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明白幸福的真谛。

而那位英国青年却找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在那里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宝贵的快乐。而那一切,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

但事实上,人们往往舍近求远,而忽视了自己真正想要的。那要如何得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又如何给自己正确地定位呢?

1.进行自我评估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了解得越充分,就越能获得理性和认识,从而找到个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符合外界需求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能帮助你准确地定位理想。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法要实际,这样才能帮助你更好地实现自己最想要的。

不可小觑的第六感

第六感的标准名称叫“超感官知觉”,它能够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信息,有时还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并且与当事人之前积累的经验和推断无关,它仅仅是一种超感官的感觉。第六感是人类在进化中沉淀下来的一种直觉,它综合了人类在不同场景下的情绪特征。一旦场景变化或环境有异,人的第六感马上就会做出反应,即刻会产生焦躁、恐惧、愤怒、不安、兴奋等感受,因而迫使自己做出适当的反应和行动。

但是在很多人看来,第六感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人们臆想出来的一种感觉。之所以有这种怀疑,是因为第六感目前对于人类来说还属于比较陌生的认知领域,而且这种“超感官”的定义很模糊。

目前,世界上所知的对于第六感的训练较成功的是日本忍者,是指通过对五觉的刺激,反应给大脑的某个细胞或器官所体现出来的心里感觉,如:快乐、悲伤、恐惧、痛苦等心理表现,或者说是意识的感觉。具体如何操作,我们无从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第六感已经被心理学家重点放到了意识的深层。经一些心理学家的分析,第六感已经属于潜意识类。

丹尼尔·戈尔曼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同时也是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以下是他在一本书上描述的文字,用来证明第六感的存在:

这座桥在我孩提时候就有了。

一天下午,老师带着我们在桥上玩,我现在仍然记得,那天我和杰米因为争论桥的年龄而被老师表扬好学。现在,我每天都要从这座桥上至少走两次,当然,是驾车经过。

秋日的午后,我回家取一样东西,在离桥还有600米的时候,感觉桥似乎抖了一下。一种奇怪的感觉攫住了我,就在此时,我觉得自己很恶心,想要吐。

我于是把车停在了路边,摇开了车窗,呼吸新鲜空气。突然,桥发出了巨大的声音,它断了!接下来的事我无法描绘出来,肯定是人类不多见的灾难场面之一。

恐惧衍生的谨慎救了我一命。我像兔子嗅到从狐狸身上飘出的气息一样,立刻屏气敛神,像史前哺乳类动物见到攫食的恐龙一样四散逃匿,一种内在的警觉控制了我,迫使我停车,多加小心,警惕步步逼近的危险。

第六感虽然感觉很抽象,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和第六感有关的情况。也就是说,在还没有察觉一件事发生之前,人们就已经产生了这种感受的生理反应。比如:当怕老鼠的人看到老鼠的图片时,他可能就会开始冒冷汗,这只是焦虑的征兆,并不代表害怕,因为老鼠并不存在。甚至当图片仅仅只是快速闪过,都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意识时,他也会冒汗,这时既不是焦虑、也不是害怕,而是在五官之外的第六感。

第六感既然存在于潜意识之下,所以尽管有时候人们被它所刺激和影响,但仍浑然不知。比如说你今天早上出门时接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之后你就有可能因此而冲动、烦躁、疑神疑鬼,甚至乱发脾气。但是你根本就察觉不到自己的这种反常,所以当别人提醒你时,你可能会觉得惊讶,自己怎么会这样。

像我们普通人的感官通常就包括: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身体(触觉)五中。所以第六感是超出人体外的,第六感就是在一种不同形态下构成的猜测感知,像自然界空气的流动、温度和湿度以及气候的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直觉性的影响,然后对人的大脑构成潜意识,也就是第六感的产生。第六感无论属于哪种性质,因为第六感并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与我们智慧的衔接。它的表现形式很多样,以下是在我们生活中常发生的:

(1)梦境与现实之间的事态关系,比如说曾经做过一些梦,后来果然真的发生了。

(2)比如说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但发现那里的景物都很熟悉,好像以前在哪里见过,可自己此前又从未涉足过此地。

(3)对人或物所产生的行动状态能提前的预知,比如在别人刚要开口说话之前,你就知道他要说什么。

(4)常常会有很正确的预感。比如说不看天气预报、不观天象,就感觉要下雨,而不一会儿真的下雨了。

(5)由人体的不同感觉征兆而产生的预感结果。有时候,我们会感觉身体有一些异样,例如,皮肤或体内的器官感到刺痛或瘙痒,犹如蚂蚁在爬。但实际去抓,却又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儿。

(6)在事物发生之前,就已经能够预知事物演变的最终答案。比如在电话铃响之前,就能够预知它要响。

(7)由事物的变化状态,就能够预知事情的最终结局。比如说突然想到一个很久未见的人,在几天之内果然就和他相遇了。

(8)根据人体的不同反应程度,就能够预知到未来的事态变化。例如曾经想到的一些生理反应,如窒息感、全身乏力等,不久就真的发生了灾祸。

(9)总能感觉到一些看到过或听到过的东西。比如曾经做过一些色彩缤纷的梦,曾经听见一些无法解释的声音。

(10)总感觉到身后好像有人在跟着或追赶自己,或是感觉别人在后面看着或老是站在你的身后,而你不回头是看不见他的,但却能感觉到他的存在。

这种简单的感知行为很普遍,但不要小看它的存在。有时候这种神秘的第六感能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甚至在危急时刻救自己一命。

保持、接纳并欣赏本真的自我

“投影”是一种很有趣的心理现象,意思是我们会不自觉地用潜意识去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表现出我们所压抑的某些特质和情感。比如:当我们刻意压抑自己的悲伤,就会把那些悲观的人吸引到身边。而且,我们会一边隐藏自己的难过,一边鄙视那些悲春伤秋的人。这是因为我们拒绝承认自己悲观的事实,所以只能投影到别人身上。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重新认识和接纳悲伤这种情感的机会。

因此,心理学家们得出一个结论:只有我们承认和接纳自己心中的某种特质时,别人表现出来的这种特质才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我们之所以要接纳和欣赏本真的自我,就是为了找回完整的自己。因为这个社会常给人制造一种假象,就是只有“完美”的人才能成功、才可以幸福。因此,为了表现出一个完美的自己,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往往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我们拒绝接受那个本真的自我,而去追求一个不可能得到的完美的自己。

而只有承认和接纳了自己身上的所有特质,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如果连你自己都不愿意承认和接受真实的那个我,那又怎能期待别人接受且欣赏你呢?

倩倩一直对自己很不满意,她总认为自己是最没用、最笨、最孤僻的人。因而有些时候,她真的很讨厌自己。

大学毕业后,倩倩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因为陌生的城市里没有人认识她,所以不会有人知道她爱发脾气、爱吹牛,因此就能彻底摆脱悲催的过去。

但最后她发现自己错了,无论走到哪里,她还是原来哪个自己。

在找到工作之后,倩倩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倩倩的这种状态引起了经理的注意,一次,经理把她叫过去谈话,对她说:“我以前也和你一样,我也很讨厌自己。但后来我意识到,我身上那些我不愿接受的特质,其实就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只不过表现的方式有些太过了。当我想通,并接受那个真实的自己后,我感到无比轻松。我开始接受自己的缺点,并把它们一一克服。”

最终,倩倩学会了承认、接纳自己,并和自己做朋友。当一个人能够正视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和所有的缺点时,也就有了引导自己的契机。这一过程可能很漫长,或许还带点痛苦,但一旦这个过程开始,你所改变的就不仅仅是你自己,还有你周围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