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贼
16582300000958

第958章 臣可五年平辽!

这时,大殿内传来了小太监尖锐的嗓音:“皇上有旨,宣袁崇焕觐见!”

“皇上有旨,宣袁崇焕觐见!”

身边小太监赶忙在前方引路,袁督师也不敢怠慢,忙收敛起心神,沉稳的稳步走进了殿内。

大殿内,燃着淡淡的熏香,轻轻绕绕,很是好闻,却是在不经意间,将整个殿内的气氛,衬托的更加威严肃穆。

崇祯皇帝正坐在他的宝座上,有些心不在焉的翻着一本书。

旁边下首不远,分别有几名随侍近臣,随侍左右。

两边,还分别站着几名小太监,随时听命。

小豆子也在其中,恭敬的垂着脑袋,眼观鼻,鼻观心,大气儿不喘,仿若老僧入定。

与崇祯皇帝接见李元庆不同。

此时的袁督师,与崇祯皇帝并没有私交,此时他虽是晚上被皇帝召见,但还是非常正式的,是要被写入‘起居注’的。

袁督师大步走进了殿内,在小太监的指引下,忙恭敬跪倒在地上,三跪九叩:“臣~~,蓟辽总督袁崇焕,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以前见过袁崇焕,那还是在当年的宁远大捷后,袁崇焕进京封赏时。

只不过,在那时,崇祯皇帝还真是个无足轻重的藩王,年纪又小,丝毫不起眼。

而袁督师自然也见过崇祯皇帝,但同理,那时的崇祯皇帝,自然也入不得他的法眼。

这就使得,两人之间,虽是照面,看着脸熟,但却没有任何的私交。

片刻,崇祯皇帝淡淡一笑:“袁爱卿来了,请起。小豆子。”

崇祯皇帝稍稍犹豫了一下,片刻,又笑道:“赐座。”

“是。”

小豆子忙亲自给袁督师搬来了一个小圆墩。

“谢皇上厚爱。”

袁督师小心坐在了小圆墩上,有些不敢正面看崇祯皇帝,眼角的余光,却在微微打量周围的环境。

总体而言,皇帝对他的态度,接待他的规格,他还算满意。

崇祯皇帝也在静静的打量着袁督师。

坦白说,两人虽没有私交,袁督师也算是能臣,毕竟有‘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底子摆在这里,这就是袁督师最光鲜的‘名片’。

这可是朝廷承认的功绩,还是大功!

但崇祯皇帝在心底里,对待袁督师本人,还是有些……有些看法的……

主要原因,就是去年袁督师在跟王之臣闹僵之后,主动辞去了辽东巡抚的位子,撂了挑子。

虽然在那时,并不是什么紧要时刻,但~~,身为帝王,谁又会喜欢这么一个带刺儿的能臣呢?

更何况,崇祯皇帝还是刚刚登基,根子并不稳。

可惜啊。

辽地此时的事态,已经有些超脱了崇祯皇帝的掌控,尤其是李元庆颇为……颇为‘强硬’的态度,让崇祯皇帝有一种……一种狠狠一拳,直接打在了铁板上的感觉。

不仅觉得他的拳头生疼,颜面也是尽失啊。

好在,此事只是走的内廷,替换监军也是内廷的事务,朝廷方面,此时还并不知晓。

否则,崇祯皇帝还真是不知道……他这张小脸儿,到底该往哪里搁了……

面对辽地此时这种事态,崇祯皇帝非常迫切的想要改变,那~~,只知道‘和稀泥’的王之臣,显然就不是个了……

重新起复‘刺头儿’袁督师,实际上~~,也是崇祯皇帝没有了选择的选择。

尤其是此时,袁督师的仪表……让崇祯皇帝并不是那么放心啊……

此时虽然还没有‘颜值’这个概念,但古往今来,人们在心底里,就有这样一种‘共识’,或者说叫‘潜意识’。

治世之能臣,战场之良将,怎么着也得是孙承宗、李元庆这样的仪表吧……

但此时的袁督师……他的这小身材,却是连官服都有些撑不起来啊……

崇祯皇帝在打量着袁督师,袁督师也在偷偷的打量着大明帝国最至高无上的君王。

这也是他在新皇登基这近一年以来,第一次,真正见到崇祯皇帝的真容。

坦白说,此时~,哪怕崇祯皇帝已经尽力的想表现着他的成熟了,但~,在袁督师的眼里,他还是下意识感觉,新皇实在是有些太稚嫩了,明明还是个孩子嘛……

当然,就算是没出月子的月娃娃,坐在这个宝座上,那也是皇上,袁督师就算心里不屑,在面儿上,还是不敢表露出半分的。

此时,皇上不说话,他袁督师自然也不会喧宾夺主,静静的收敛着心神,凝神静气,等待着皇上将要到来的问询。

又沉吟了片刻,这时~,崇祯皇帝也已经对袁督师有了初步的印象。

此人虽然貌不高大,但眼神很坚定,尤其是这种淡定从容的自信心,非常充裕。

这是崇祯皇帝极少见到的表情。

哪怕是李元庆,在面见他的时候,也恭谨异常,就算平时胸有成竹,但在他面前,却从不敢过多外放。

但袁督师的这种气势,却是让崇祯皇帝隔得老远,便可以清晰感受到。

所谓‘恃才放旷’。

能有这种气势之人,那必定是有本事之人啊。

尤其是,袁督师已经扎根辽地十余年,深悉辽地详情,又有宁远、宁锦大捷的功绩在手,慢慢的,崇祯皇帝已经开始接受袁督师。

片刻,崇祯皇帝柔和的笑道:“爱卿一路从南方赶来,一路劳顿,辛苦了。”

崇祯皇帝此时虽年幼,但毕竟是出身在帝王家,寻常的礼仪,那自然是粘手就来。

尤其是,此时他也想拉拢‘有本事’的袁督师,语气极为柔和,做足了礼贤下士的姿态。

这也正中了袁督师的下怀。

虽然袁督师其貌不甚高大,但对这种细节上的礼仪,他却是看的比天还重,包括出身,他从来都是严格遵循着士大夫的准则。

这也是李元庆、毛文龙这些泥腿子,始终入不得他法眼的最关键原因。

但~,袁督师却是忘了……

当年,他不过只是三科末流……运气再稍微差点,这大榜单,可就要与他无缘了。

哪怕他进了榜单呢,但在才子云集的精英大流中,又怎能有他这个无权无势的小草根的容身之地?

不过,袁督师也的确是个狠人!

更有非常有远见的先见之明。

他毛遂自荐,没花多少银子,便谋到了去辽地的差事。

李太白言:“只要功夫深,铁棒子磨成针。”

袁督师找对了方向,更有一颗坚定的心,时隔十余年,他成功了,他的确是成功了。

在此时,放眼整个大明,若说有一人,有一文臣,能真正了解辽地战事,通宵辽地大局,解决辽地的问题,那~~~,普天之下,除了他袁督师之外,还有谁?还能有谁?

哪怕是孙承宗,若没有了他袁督师的支持,照样在辽西玩不转!

当然,这其中到底有多少风霜,多少苦难,多少煎熬,才能迈上这条‘康庄大道’,那就只有袁督师本人才知道了。

但~,守得云开见月明!

此时,在紫禁城,在养心殿,在大明天子的面前,的确是,也到了他享受这些年艰苦、艰辛、煎熬之后的荣耀的时候了。

片刻,袁督师这才反应过来,忙恭敬拱手道:“多谢吾皇挂念。能为皇上,为朝廷效力,是臣的荣幸。”

看到袁督师展演,语气也稍稍融合,崇祯皇帝已经明了,袁督师也适应了谈话的节奏,不由淡淡笑道:“袁爱卿,朕可是早就听闻、更是久仰你的大名了。可惜啊,时至今日,咱们君臣才得以见面。”

崇祯皇帝这话很巧。

一方面,恭维了袁督师,照顾到了袁督师的面子。另一方面,却又稍稍夹杂了一根‘刺儿’,在试探着袁督师进一步的态度。

袁督师何等精明?

自然瞬间便明白了崇祯皇帝的言下之意,忙恭敬拱手道:“皇上圣明!能为皇上效命,是臣百世修得的福分。只是,皇上您也知道,臣已经在辽地风霜十余年,家中长辈思念,臣的身体,也有些不适。便偷得半日闲,回广东老家看看。”

袁督师这话说的很朴实,也很真,很接地气。

崇祯皇帝听了不由连连点头,笑道:“父母恩情,纲领伦常,这也是人之常情啊。袁爱卿,家中长辈可还安好?”

如果袁督师此时敷衍、只冠冕堂皇,崇祯皇帝必定会对他留下‘华而不实’的印象。

但袁督师是何人?他在辽地饮了快要半辈子风霜,有岂能不知道如何糊弄一个小孩子?

哪怕这个小孩子比他的实际年龄,要成熟许多呢。但~,孩子还是孩子……

“多谢皇上挂念。臣家中长辈安好。”

崇祯皇帝开心的笑了笑:“那朕便放心了。若袁爱卿家中长辈身体安好,可来京师住些时日嘛。朕赐予爱卿的府宅,爱卿去查看了么?”

袁督师忙笑着道:“回皇上的话。臣刚刚回京,便直接来面圣,还未来得及查看。”

崇祯皇帝对袁督师的印象不由更好,连连笑着点头。

两人又轻松的寒暄几句,崇祯皇帝此时也将话题,引到了正题上。

“以袁爱卿之见,辽地之局,朕当如何破解?袁卿想必也知,辽饷之沉重,已经压的整个朝廷都有些喘不过气来了啊。”

听皇帝问起了自己的专业,袁督师心中早已经胸有成竹,忙恭敬拱手道:“皇上,辽地风霜,早已非一日之寒。前宋时,便有民谚流传,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尤其是奴酋老奴和皇太极父子,皆是人中龙凤。两人皆是骁勇果断之辈,身经百战,战阵经验极为丰富。此时,有老奴铺就的底子,皇太极又精于治略,后金已然成了气候。”

“皇上若要彻底了结辽地之患,还需对症下药,打起七寸,握其脉门!”

崇祯皇帝登时不由大喜。

朝野群臣闻辽地之事便色变,众臣只知推诿虚让,却无一人敢担这责任。

辽地的祸患由来,大家人人都清楚,但究竟要怎么了解辽地这祸患,却无一人,能拿出个章程来。

但此时~,袁督师霸气自信的外放,却是给崇祯皇帝最大的底气!

片刻,崇祯皇帝强自压抑着他已经有些兴奋的不能说话的声音道:“袁卿,那依你之见,用多长时间,才可平定辽地祸患?还我大明,朗朗江山?”

袁督师思虑片刻,脱口而出:“皇上,臣可五年平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