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贼
16582300000094

第94章 鸟铳

房间内,十几个匠户头领齐聚一堂,地上,摆着两杆鸟铳,还有几杆三眼铳。

李元庆摆手让亲兵给这些匠户倒一碗热水,笑着扫视众人。

这些匠户大都在五六十岁,年轻一点的,也在四十出头,各个面满风霜,有些紧张,他们不知道李元庆一大早就把他们招过来,到底所谓何事。

亲兵们很快给他们倒了热水,这些匠户们喝了一点,身上有了暖意,这才稍稍放松了一些。

李元庆一笑,“你们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今日把你们招来,是某有些事情,要向你们讨教。大家不要紧张,有事情,咱们一起商量。”

从来到广鹿岛,这还是李元庆第一次召集他们这些匠户问话,看着自家大人态度很和善,这些匠户们又放松了几分。

一个年约五十出头的匠户恭敬道:“大人,您有事情,直管吩咐,我等必尽力效死。”

李元庆点点头,笑着指了指地上的鸟铳和三眼铳,“你们都是行家,我想知道,谁会打制鸟铳和三眼铳?”

匠户是个统称,包括了各种行业,比如木匠、铁匠、石匠等生活中所需的方方面面。

在大明,匠户是个很低等的行业,仅仅比娼籍、奴籍高一点。

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奴籍,甚至比奴籍还要悲惨一些,奴籍遇到好主人,有可能还有翻身的机会,但匠户,他们的子女也不能读书,注定要把祖辈的手艺,世世代代传下去。

此时,听到李元庆问话,很快就有几个匠户站出来。

“大人,小人在广宁卫城时,便是专打制鸟铳。”

“大人,小人父辈一直是打制鸟铳为生,也了解一些。”

或许是摸不透李元庆的用意,这几人,都没有把话说满,很是小心。

李元庆一笑,指着其中一个年长的匠户问道:“老汉,你叫什么名字?”

老汉忙道:“大人,老汉叫杨沛福,今年已经六十有一。”

“你呢?”

另一个年轻一些的匠户忙道:“大人,小的叫徐良,今年四十有五。”

李元庆点了点头,“你二人可都精通鸟铳的打制?”

两人都点点头,很是自信。

在华夏,手艺这种东西,向来是祖祖辈辈相传,传男不传女,这在保证了传承的基础上,却又有了很多的局限性。

不过,这个时代,手艺就是吃饭的看家家伙什,没有足够的保障,也不能指望别人把手艺传出来。

“那你二人可说说,如何打造一杆精良的鸟铳?我要的不是这种残次品,而是要可以连续发射,没有故障的精良鸟铳。”李元庆盯着二人,语气有些严厉。

这两人都有些慌,片刻,老汉杨沛福率先缓过神来,他恭敬对李元庆一礼,这才道:“大人,打造鸟铳,其实并不复杂。不过,对工艺的要求很高,消耗也很大。要造鸟铳,以六斤精铁为妙。只是,要提炼这六斤精铁,一般要消耗四十斤、或者更多的毛铁,至少要花费4、5两银子。”

李元庆点了点头,后世时,他也曾关注过一些军事论坛,里面有很多大能,杨沛福所说的这个数据,与大能们的考证,相差不多。

眼见杨沛福出了风头,得到了李元庆的认同,旁边,徐良忙也道:“大人,打制鸟铳,其中最关键的,要属铳管。大人所担心的鸟铳炸毁,或者无法发射,九成以上,都是铳管打制的不合格。”

见李元庆点头,徐良不由大喜,他尽力平复了一下心情,又仔细解释道:“大人,铳管打造不合格,有很多的原因。一来,正如杨老汉所说,确实是材料不足,花费很高。再者,许多匠户由于没有这个传承,手艺不足,也是很大原因。一根合格的铳管,不仅要求粗细厚薄均匀,而且更要保证内壁光滑圆润,这样,才能使弹丸出膛时,不会受到任何阻碍,防止炸膛。还有很关键的一点,便是铳管的焊接。必须要保证足够的精密度,没有任何瑕疵,才能保证一根铳管的合格。”

李元庆点了点头,两人所说都很专业,虽然李元庆并不是太懂,但却也明白,后世的枪~械之所以精确,打击力度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材料技术、精度测量技术的进步。

此时,后金鞑子弓箭手的射程,大概在六七十步,也就是六七十米左右,而明军鸟铳的射击距离,要比弓箭手远一些。

戚继光曾言,‘鸟铳为临阵第一利器。’

当年戚家军的时代,鸟铳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八十步,可以直接击穿倭寇的铠甲,甚至毙命。

至于三眼铳,不仅又笨又重,虽然威力还不错,但有效射程也就在二三十步,毫无实战价值,李元庆直接选择忽略。

事实上,大明的火器技术,已经是相当发达,例如赫赫有名的‘神火飞鸦’,用细竹或者芦苇编成,内部填上火药,两侧各装两支‘起火’,起火的底部与鸦身内部的火药相连,发射时,利用起火的推力,可以将飞鸦推出百步之外,到落地时,其内部火药才会引燃爆炸,仿若后世的火箭弹。

而在戚家军中,也有神火飞鸦的‘仿制品’,就是把弓箭的箭身拉长,可到5尺以上,在箭身上绑上助燃的火药桶,射程可达300步,这般利器,小鬼子又怎能抵抗?

由此可见,戚家军时代,虽不说其本部已经完全火器化,但最起码也应该是半火器化。

有这样一支军队镇守蓟镇,又会有哪个不开眼的敢跳出来作乱?

老奴装孙子的本事,可是比谁都高。

可惜啊。

时过境迁,戚继光的最后骨血,在浑河岸边,已经损失殆尽,威震天下的戚家军、浙兵集团,与无数光辉的军队一样,已经陨落在历史的长河里。

而戚家军之后,大明虽然也以大量火器装备军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戚继光那般严谨,上官克扣饷银、材料,工匠们偷工减料,出工不出力,以至于萨尔浒一役,诸多明军的鸟铳,甚至连烧火棍都不如。

这样的军队,又怎的能打胜仗?

李元庆来自后世,自然深深明白,未来的战争,将会是完全火器化的时代,之前,李元庆也一直在考虑这件事,自己打制火器,但由于没有材料也没有人,有想法也没有地方实施。

此时,有材料又有人,李元庆又怎会放过这种机会?

仔细看着杨沛福和徐良两人,直看的他们有些心虚,李元庆这才道:“两位,你们打制的鸟铳,射程可达到多少步?”

两人这时已经知道李元庆对火器很上心,杨沛福忙率先出列道:“大人,若是让老汉来打制,一支老汉打制的鸟铳,射程至少在八十五步。”

徐良也不甘示弱,“大人,小的打制的鸟铳,也可达到八十五步。”

看着徐良的眼睛,李元庆也发现,这汉子似乎还有不甘心,但碍于这种场合,他不敢把话说的太满。

李元庆点了点头,露出了柔和的笑意,“八十五步么?这倒也可以了。不过,两位,你们看,这鸟铳铳管这么长,儿郎们操作起来,难免有些不便,而且,这很不利于携带。你们有没有办法,把这铳管缩短一些,还能不影响威力和射程?”

“这?”两人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现在的鸟铳,铳管至少在两米以上。

试想一下,一个身高一米六的士兵,端着一根两米长的鸟铳,就算鸟铳不会炸膛,但也是要多别扭,就有多别扭。

而且,鸟铳的操作很复杂,虽不需要像弓箭手那般,从小苦练,有一定的天赋,但如果铳管这么长,夯实弹丸的捅子,也需要这么长。

在打发一发子弹之后,再填充弹丸的过程,至少需要5分钟,甚至更多,这在实战中,几乎就变成了一次性的武器,根本不能发挥其本身的威力。

李元庆也不急,笑着看着两人,静静等待着两人的回答。

创新,始终都是一个无比痛苦的过程。

他们的手艺,都是来源于他们的祖上,这时,李元庆提出了这个新的概念,他们自然不能轻易接受。

但李元庆毕竟是上官,是他们的主人,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李元庆此时提出了他的想法,他们就必须要将其实施。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体制的威力。

此时,不只杨沛福和徐良两人,身边的这些匠户们,也是低声议论纷纷,他们虽不是专攻鸟铳,却也是各方面的手艺人,多少也对鸟铳了解一些。

自家大人的想法看似跳脱,但实际上,并非不能执行,只是,老祖宗的东西留下来,他们这些人,谁也没有想过,要去改良。

良久,杨沛福道:“大人,若如您所说,把铳管缩短,倒也不是问题。咱们只需保证铳管的强度。再一点,就是要保证火药的强度。鸟铳的发射,全靠火药推进。或许,咱们可以把铳管加粗一些。”

杨沛福说着,看向了徐良。

徐良沉思良久,也是点了点头,他这时已经没有了初见李元庆时的紧张,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李元庆提出的这个设想里。

“大人,杨老爷子说的没错。若要缩短铳管,只有这一个办法。小的其实也经常思虑,这铳管又细又长,确实有些不便。大人,恳请大人给小的一些时间,小的一定尽心竭力,完善大人的想法,做出合格的鸟铳来。”

李元庆一笑,“很好。此事,我便交由你跟杨老汉去做。我在这里,也不给你们具体的时间限制。但话我却说在前头。若是十天之内,你们能打造出我所说的合格鸟铳,我会奖励你们白银一百两。二十天之内,八十两。三十天之内,五十两。四十天,四十两。以此类推。”

李元庆此言一出,场内顿时一阵惊呼。

一百两白银,这是个什么概念?

以这些匠户的收入,一年到头,能有个两三两银子入账,那已经是烧高香了。

一百两银子,这是他们一辈子都不可能赚到的钱啊。

更不要提,他们还要养活老婆孩子。

“大人,您,您此言可是当真?”徐良已经涨红了脸,呼吸说不出的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