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先做人,带人要带心
16379300000008

第8章

有人说,优秀的企业管理者的真正优点不在于制定高超的战略,也不在于如何完美地执行战略目标,而在于一种整合性思维准则——放弃那些“非此即彼”的选择,利用思考、分析寻找一条更好、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因此,管理者应该多思考、少说话,广泛听取下属的意见,用“让我仔细考虑一下”或“容我们研究、商量一下”来结束谈话。这样既不会让下属沾沾自喜,也不会让你留给下属一个轻率下结论、做决定的印象。

那么,当管理者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时,到底如何把握整个思考的过程?如何寻找一条更好、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呢?

第一步:抓住问题的重点

在做决策之前,要思考问题的重点在哪里,这样可以降低思考的复杂性。尽管抓住问题的重点并不容易,但你必须这么去做。尤其是在问题没有头绪的时候,更应该找出关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整合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二步:分析因果关系

找出重点问题之后,要做的就是分析众多显著因素间的关联性。在分析因果关系时,思维传统的人往往采取狭隘的观点,采用最简单的办法,找出两事物间直线的因果关系。然而,很多时候,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优秀的管理者懂得用开放性的思维,找出多个事物之间的间接因果关系。

例如,某公司发现A生产部门在过去的一个季度中绩效考核不达标,部门领导想当然地认为是员工技能不足造成的,于是对A部门的所有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但是培训之后,发现该部门的业绩照样不佳。在这里,这个部门的管理者就是想当然地认定因果关系,而不是深度思考,从多方面去思考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步:综观决策架构

在弄清了各个显著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之后,管理者要做的是纵观决策架构。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也要考虑很多小因素。比如,你打算今晚去看电影,你要考虑看哪部电影,去哪个影院,几点钟看,自己去还是找同伴去。在架构的时候,要把所有的因素都装在脑子里,然后对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优劣对比,做出最佳的选择。

对管理者而言,多思考、少说话,是一种优秀的习惯。少说才能多听,少说才能广采博取,语惊四座,才能显得沉稳、智慧、可靠。

把话说清楚才能准确地传达工作内容,这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有些管理者说话没有重点,说了半天下属也不明白他到底在说什么。这种表达就等于在讲废话,而且话说得太多,显得婆婆妈妈,还容易把原本明确的核心点覆盖了,使听者误解说者的意图。因此,身为管理者,说话还是简洁一点好,长话短说是赢得下属的重要说话技巧。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和戏剧家,他非常讨厌那种冗长单调的会议。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一个作家的聚会,还要致开幕词。而他公务缠身,原本不想参加,便委婉地拒绝了。没想到主办人一再邀请,最后他无可奈何,只好答应。

聚会那天,布莱希特准时到会,并悄悄地坐在最后一排。主办人见状,把他邀请到主席台上就座。聚会开始了,主办人讲了一通非常长、但是没有实际内容的贺词,讲完之后,他请布莱希特致贺词。

只见布莱希特站了起来,记者们赶紧掏出本子,端好相机,可是让人失望的是,布莱希特只讲了一句话:“我宣布,聚会现在开始。”说完之后,他马上落座。几秒钟之后,全场掌声雷动。

为什么说话力求简洁?为什么长话应该短说?因为说话的重点是让别人明白你的意图。如果一句话能讲明白,你何必费口舌讲三句、五句呢?如果你说一遍听众就能听懂,你何必说三遍、五遍呢?说话啰嗦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会令听者反感。因此,聪明的管理者应该少说客套话,多说有实际内容的话。

一般说来,在单位内部会议或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比如,商务谈判、报告演讲会等,没有必要客套太多。如果一上来就抓住要点,一针见血,反倒很容易吸引听众,使大家迅速进入谈话的主题,从而避免冗长、空洞的言论。

当然,说话简洁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如果与不熟悉的人交往,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势必会让人觉得唐突,效果肯定不好。

说话简洁,可以体现出管理者的干练和魄力,尤其是在商务谈判、企业内部会议中,简洁的话语显得底气十足,充满力量,才能语惊四座。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改变喋喋不休、唠唠叨叨、没重点的表达方式,以免招致他人的反感。

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作为管理者,相信你不愿意听到下属在背后对自己评头论足、说三道四吧?那么,同样的,你也不要在下属背后说三道四。如果你觉得下属某些方面有所欠缺和不足,不妨开诚布公地与他交流,指出他的不足,督促他改进,这种光明磊落的行事作风,远比背后说三道四更能赢得下属的信任和支持。

房经理是某公司的总经理,一天,下属小陈因工作出现差错被他叫到办公室。在办公室里,房经理指出了下属的问题,希望他日后改正。但小陈的认错态度似乎不怎么诚恳,这让房经理感到不愉快。

小陈走出房经理的办公室之后,房经理又叫了另一位下属去谈话,由于那位下属忘记了关门,房经理的话被外面的员工都听到了。只听房经理与那位下属说:“小陈那个死东西,工作失误了,认错态度还不诚恳,真叫人生气……”

小陈听到后,恼羞成怒,冲到房经理的办公室吼道:“有什么话你直接跟我说,为什么在背后骂我?”当时那种场面有多尴尬,也许只有房经理最清楚。之后虽然房经理多次请小陈吃饭,想方设法向小陈赔礼道歉,但小陈始终对他没有好感。

很多管理者都讨厌“长舌妇”下属,但有些管理者却不知不觉做了“长舌妇”,如此怎样服众呢?管理者的光辉形象应该是光明磊落、坦诚正直,而不是背后说人长道人短的阴暗小人,这样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大家的支持。

在背后说三道四,无论你怀着怎样的心态和动机,一旦传到被议论者的耳朵里,都将引起别人的反感。也许你只是善意的调侃,也许你是无聊地引申,也许你纯属开个玩笑,但是请不要在下属背后议论他们。

杯子留有空间,才能容纳新鲜液体;气球留有空间,才不会因充气而爆炸;说话留有空间,才不会因意外事件而下不了台,才有转身的余地。所以,不要把话说得太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只说七成,既给别人留点悬念,也给自己留点回旋的余地。这样,当事情办成时,别人会惊喜于你的努力,当事情没办成时,别人也不会责怪你。

一天,一名员工向老板提了一个请求,希望公司准许他请一周的假,因为他的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必须回家处理。当时老板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没问题,家里有事你就回去处理事情吧!”可是第二天,老板却对那位员工说:“下周无法准你一周的假期,因为公司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缺少人手,我只能准你3天假。”

员工很恼火,说:“什么?我都和家人通电话商量好了,你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老板说:“你不知道,事情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得为公司的利益着想啊!”

员工说:“昨天你答应得那么爽快,今天却说有难度,为什么昨天你没想到难度?”

有些管理者面对员工的请求时,往往会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放心吧!”可话说出之后,又改变了主意,这种出尔反尔或不守承诺的行为,很容易惹恼员工,从而失去员工的信任。这就是把话说得太满给自己造成的窘迫。

管理者说话要注意分寸,切忌把话说得太满,因为凡事总有个意外,而这个意外并不是你所能预料的,为了容纳这个意外,为了让你在这个意外面前能够从容地转身,你有必要“有十分的把握,说七分的话”。

如果细心地观察一些大人物的答记者问,你就会发现,他们非常喜欢使用诸如“或许”、“可能”、“考虑考虑”、“尽量”等不确定性的词语。他们之所以用这些词语,就是为了不把话说得太满,不把话说死,这是一种高明的说话艺术,你也应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