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闲人
16358000000213

第213章 :我辈本是蓬篙人

“为什么不参加乡试?可是没人作保?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啊,是了是了,老夫听说你父做过说话人,你自己也曾做过,可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王姓老者忽然听闻苏默说不参加乡试,一惊之后,顿时便是面色大变,急火火的追问道。

徐老头此刻也是面色沉了下来,一双浑浊的老眼定定的看着苏默,待听到王姓老者的问话,眼中顿时有懊恼之色一闪而过。

明代科举有规定,乡试在南北两京,以及各省布政使司所在地开考。所有通过了县试的考生,都可以参加。但是有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在乡试之前,会有当地学政,又或者巡查学政做一次摸底考试,通过的人才有参考资格。这个过程,也叫作保,而且还必须有至少两个最低身份为举人的出具书面报书才可;

第二个条件则是规定,娼(妓女)、优(演员)、隶(官府中的役人)、皂(军队中役人)的子弟都属于出身不清白者,没有资格参考。如要参加,则必须在三代以后才能获得资格。

王姓老者听到苏默说不考,立即便想到了关碍处。以苏默的学识,虽只短短的接触来看,至少应该不可能通不过初试。那么,若是第一个条件不能满足,显然里面必有猫腻!这也是徐老头暗里恼火的原因,他比王姓老者见识的更多,自然也想到了某种可能。

而若不是第一个问题,那怕就是第二个问题了。若真如此,便是以他二人的身份,怕也不好解决。这让两个老人都是焦躁起来,与苏默便只简短的接触,两个老人已对苏默大生好感,忍不住的就想呵护他。

苏默心中不由感动,有那么一刻,他忽然有种动摇,对于自己不入仕途的动摇。但不过只是一转念,便将这个念头抛开了。

现在一冲动倒是简单,但是冲动完了呢?且不说早已知晓的,并极度厌恶的官场氛围,以他的脾性绝对不可能适应不说。单就这一次次的考试,他能通得过吗?

乡试完了是会试,会试完了又是殿试。这些考试可不是考考什么作诗作词的,而是总共要考好几项的。涉及《四书》、《五经》、策论、八股文等各个领域。

第一场就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三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两百字以上,四道经义题则需要写三百字以上;

第二场,则是五经一道,也就是常说的五经题。然后,试着以诏、判、表、诰四种格式各一道撰写,议论文要求三百字以上;

再以后为第三场,试以五道时务策论。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须以正规的八股文格式写就。

如此这般,会试才算结束。会试之后,取中者,也就是称为举人了的,再一同参加最后由帝王亲自拟题的考试,这便是殿试了。

殿试虽没那么复杂,却更加贴近实务。往往是君王正在解决,或者考虑将要解决的政务。令举子当场作出应答,时间多是四到五个时辰。

以苏默的水平,剽窃个诗词歌赋什么的,大明朝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可要是真按照考试规定考这些经义、八股什么的,那简直就是笑话了。

苏老师又懂个屁的八股?他倒是懂得屁股什么的。如此这般,冲动?考试?拉倒吧!

“得了,老头儿,别嚎了,也甭瞎想。没什么特殊原因,我就是不愿意去考这个试而已,真的。”苏默耸耸肩,轻描淡写的说道。

徐老和王姓老者都是一呆,口中的追问戛然而止。

“为什么?”半响,王姓老者面色沉郁的如要滴下水来,两眼冒火的瞪着苏默问道。

怒其不争!这是真真的怒其不争啊!有那么一刻,王姓老者很有一股冲动,想要砸开苏默的脑袋,看看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鬼。

“什么为什么啊,为什么非要去考?”苏默毫无半分惹人怒的觉悟,歪着头笑嘻嘻的看着王姓老者反问道。

王姓老者一呆,脑子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这话问的,就像是在问问什么人要吃饭睡觉一样。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十年寒窗,然后入考,再然后入仕,这一环环都跟吃饭睡觉一样的道理,又何须什么为什么?可偏偏,眼前这个嬉皮笑脸的小子,就那么问了出来,这让他那一瞬间,真的不知该怎么去回答了。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读书入仕,光耀门楣,份也!又何必问?”老头显然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不过稍一愣神,便反应过来,当即愤怒的大声说道。

苏默却仍是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哦,光耀门楣,就为这?也就是说,大伙儿费事八脚,挖空心思的读书考试、入仕做官,最终不过就是为了个虚名而已,是这样吗?”

王姓老者一呆,觉得这话根本不对,却又绕不出来,不知该如何表达。

“你这孩子,究竟想要说什么呢?”王姓老者皱眉苦思不语,旁边徐老者却是不糊涂,伸手在苏默头上轻轻拍拍,那双看上去浑浊的老眼,这一刻却充满着睿智,温和的看着他,轻声问道。

苏默对着这一双眼睛,心下不由的一突,忽然有种错觉,自己一切的把戏,在这双眼睛前,完全无处藏匿。便是徐老者那温和的声音,威力也比王姓老者的厉喝不知强大了多少倍。

“那什么,咳咳。”他不由的干笑了两声,不安的搓搓手,这才重新组织起语言。

“我就觉得吧,人不一定非要当官才能出头。为国家做贡献,为民众谋福利,又或者是光耀门楣什么的,其实办法很多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肯用心,肯努力,无论做什么,都能成为栋梁之才,都会对国家有益。既如此,又为什么大家一窝蜂的去挤那个独木桥,非要当官什么的呢?咱们读了书,学了那么多知识,难道不是为了学以致用,而只是为了当官?若如此,这书不读也罢。否则,要么是最终成就了蝇营狗苟的钻营之辈,要么就是成了什么也不懂,对社会、对国家、对民众毫无增益的书呆子、腐儒罢了。所以,或许没有我的参与,会让比我更适合做官的人去做官呢?岂不是比我做的会更好?至少我觉得,自己最适合的不是做官,那便不去做就是咯。嗯,这就是我的想法。”

徐老者和王老者静静的听着,起初脸上是震怒不信之色,但渐渐的,却是若有所思起来。

良久,徐老者喃喃的念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以致用……钻营之辈、栋梁之才、书呆子、腐儒…….适合、不适合、最适合……嘿!嘿嘿!”

他低声嘟囔着,每说一句,脸上嘲讽之色便重上一分。旁边王姓老者似也有所悟,脸色变幻不定,忽儿倔强,忽儿羞愧,忽儿咬牙,又忽儿颓然……

“精辟!却也精辟!”半响,徐老者忽然展颜笑了,扬声赞道。看看仍在挣扎的王姓老者,又看看一旁满脸无辜的苏默,眼中欣赏慈爱之色,毫不掩饰的倾泻而出。

伸出干枯的大手,粗糙的手掌在苏默头上轻柔的按了按,叹道:“想不到,想不到我徐溥一生自负清高,却终是逃不过一个钻营之辈。这一辈子糊涂而过,却能有幸晚年得闻此等警世之言。好!好!好!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言也。可悲!可叹!可笑!哈哈哈哈,可笑之极矣。”

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又接着三个感叹,到了后来,猛然扶着案几站起来,竟是放声大笑起来。一张老脸上似乎有着光芒闪过,又似解脱了某种桎梏,充满了放松写意的快慰。

苏默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他,忽然觉得哪里不对。好像自己忽略了什么,但是想要想明白究竟忽略了什么,却又怎么也找不到那感觉了,不由的微微蹙起眉头来。

王姓老者却是面色大变,连忙伸手扶住徐老者,颤声道:“谦斋先生,您怎可如此妄自菲薄!若您都是钻营之辈,我大明朝中,更有何人有面目立于朝堂,侍奉君畔!不可如此,万万不可如此啊!”说着,两眼中忽然便红了起来。

徐溥却微微笑着摇摇头,反手推开王姓老者的搀扶,却按在他肩头上,淡然道:“天意!天意啊!有心栽花无所得,偏无心插柳,却有如此收获。勤子,老夫觉得,你我这趟差事,到此刻算是可以交代了。你,意下如何?”

王姓老者闻言转头看看茫然的苏默,不由叹口气,轻轻点点头。

徐溥便脸上露出欢喜的神色,转身遥望天边,目光悠远。须臾,忽然道:“此番回去,便正式递交呈文。老朽矣,也该去看看那春花秋月,尝尝那江渚渔樵的恣意了。否则,难道真要做那恋栈不去的钻营之辈吗?哈哈,去休,去休!吾心蔚也!”

老人说着又再大笑起来,笑声中却充满了欢喜之情,满是无拘无束的感觉,便如那飘过河面,穿过林间的风,自由、恣意。

王姓老者面色惨然,想要再劝什么,却是嘴巴张了又张,终是没能说出半个字来。

转头看看仍是一脸思索的苏默,目光中不由复杂起来。今日无意中的相遇,对这小子或是一场大好事,但对这大明朝呢?对陛下呢?对自己这些贤良之臣呢?

徐阁老铁了心的要告老离去,没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耆老在,这大明终究会变成什么样?又将走向何方?

想及此,他不由深深叹口气。扶着徐溥小心的踏上小舟,吩咐收拾了东西开船。

“唉哟!我去!”岸上,皱眉苦思的苏默终于想了起来,不由的猛地大叫一声,急抬头看时,却见那小舟早已使出老远。小舟头上,两个老人并肩而立,看见他目光望来,其中一个轻轻挥了挥手,随后转身,矮下身子钻入船舱不见。

小舟顺风顺水,速度极快。不多时,便已模糊起来。苏默呆呆的望着,忽然发足冲到河边,使劲的跳着,大喊道:“老爷子,徐老爷子!徐阁老!回来!快回来啊,我给你作副眼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