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青年作家(2015年第10期)
16144700000003

第3章 深度访谈(3)

可怕的是,母亲不仅自己热衷做,还试图想教她。对她说,饺子最能试出女孩子的厨房本事。盘馅的用料,口味的咸淡,和面的软硬,包出来饺子是否匀称,是否饱满富态,还有最后收尾时是否“五净”:手净、馅净、面净、盆净、围裙净,都考验着女孩子的心灵手巧……每当母亲说起这些,她远远地走开了。要这方面的心灵手巧干什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饺子好吃么?”后来母亲不再说“五净”之类,每次包的时候,也还是会问她。她是谁呀,当然知道母亲的逻辑,只要答了好吃,母亲就一定会说:“就是为了自己吃,也得学一点儿,我又不能给你做一辈子。”

一定的。

可她也不能说母亲的饺子不好吃,是不是?

“老实说,我根本不爱吃饺子。”她终于找到了最恰当的答案。听听吧,我不爱吃,因为不好意思扫您的兴,才忍耐着吃了这么多年。心理劣势顿时有力地翻转成为优势。

“为啥?”如她预料之中,母亲很惊诧。

“不为啥。”她才不说那么多呢。

那天,母亲的脸色黯淡了许久。晚上,她听见父亲在厨房安慰母亲:“唉,咱那孩子你还不知道?多孝顺呀。还不是怕你累着?”

大一大二的时候,鸿鹄展翅飞翔,一点儿也不想家。到了大三,翅膀似乎有点儿累,开始觉得自己好像更像燕雀。那年冬至前夕,母亲打电话,叮嘱她一定要吃饺子:“冬至不吃扁,冻掉半个脸呢。”

她漫不经心地答应了。睡觉前的卧谈会,女孩子们叽叽喳喳说起来,都接到了家里人叮嘱吃饺子的电话,唯有一个,那个女孩子的母亲不久前去世了。黑暗中,那个女孩子呜咽起来。大家慌忙安慰她,直到很久才睡去。

第二天,她乖乖地在学校餐厅买了饺子。

那么多人的大锅饭,饺子还有很多是学生志愿者去帮忙包的,不整不齐,粗枝大叶,别提有多难吃了。可她还是很认真地吃完了,给家里回了电话。

“好吃不?”

“好吃。”

“比家里的还好?”

“这是什么话?天跟地比呀。”

母亲在电话那边笑得响亮极了。如果拿饺子比,就像一个饱得不能再饱的饺子吧。

那年寒假回家,长长的春节里,她跟着母亲学做饺子。和面,调馅,擀皮,包……当然做得很不到位,而且等到暑假再回来时就忘光了,还得重学。可是母亲已经满足得不行了。——她发现自己连最简单的煮饺子都不会。总是饺子一下锅就用大火煮,一锅饺子能煮烂半锅,没烂的那一半还都不熟。母亲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演示:只要等饺子从锅底漂起来就把火调小,慢慢地煮。什么时候熟呢?用漏勺捞起一个,用手指的指肚子轻轻一打,皮儿软了,那饺子肯定就熟得正正好啦。

“好吃么?”

“最好吃!”

后来她就学会了做饺子,也越来越爱吃饺子。她也开始享受做的过程。她尤其喜欢拌馅。很多人用筷子拌,她喜欢用手。卫生起见,她戴上薄塑料手套,一手按住料盆,一手就开始拌,拌啊,拌啊,拌啊,眼看着这么多东西就融合在了一起,用各自的香味儿组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香味大军,这个部队的香味是混合的,却并不杂乱。是个性的,组织到一起却也是那么和谐,如同一个最融洽的团体。不客气地说:它们仿佛天生就最适合搭伴儿在一起奉献给人吃。拌着拌着她就觉得:人有一双手真是好啊,人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真是好啊,人有一个灵敏的鼻子真是好啊,人有一个健康的肠胃真是好啊,可以好好地做,可以好好地看,可以好好地闻,可以好好地吃。没有什么比这一切好好的更好了,不是么?

在外奔波的时候,只要有她点主食的机会,她就爱点饺子。当然只点手工的,绝不点速冻的。她无法认同速冻饺子,那种统一的过于香腻的味道,那种一闻便知的工业性:什么样的面适合速冻,什么样的馅在解冻之后还能有什么样的口感,什么样的包装最能引起食欲……一种美味,成了流水线上的商品,想想就有一种莫名的生冷。如果有些饭店没有饺子,那她就退而求其次,找些类似于饺子的东西,比如锅贴和馄饨,或者生煎包子,都可抵得过。

和母亲的联系里,也时不时地会说到饺子。几年前的一天,黄昏时分,她正在家里做晚饭,忽然电话响了,是母亲打来的。

“你赶快去超市买七种菜,做一顿素饺子。记住,菜一定要够七种,不能多也不能少。饺子也是每人吃七个,不能多也不能少!”母亲谆谆教诲,她诺诺应答。最后请教她老人家:“这是什么由头?”——她常常接到她老人家这种突如其来的遥控指示,每次都有一些由头。

“先别说这个了,你赶快去买吧。我也得去寻菜了,回头再说!”

她不敢再啰嗦,放下电话就和面,和好了面,连忙奔向家门口的一个小超市,小超市的菜很有限,挑完了大白菜、小白菜、小芹菜、生菜、油麦菜、小香椿这六种,剩下一种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西葫芦有些硬。黄瓜呢,也不好切碎。土豆莲菜这些也都挨不上饺子的边儿。最后看到香菜,才算解决了第七的问题。兜着七种菜回到家,洗净,沥水,切碎,用小磨油、十三香和盐拌好,面也正好醒得合适。正准备去包,却觉得这馅深绿浅绿的一片,终还是太单了些。于是又炒了一个鸡蛋,用鸡蛋的金黄色将这一片绿色岔开,果然就悦目了许多。等到饺子包好入口,她忙活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第二天把电话打给母亲,追问由头,母亲呵呵地笑着:“昨儿咱们这儿打雷了,正中午打的雷,晴天白日打雷,不好。都说得按人口吃七个七叶饺才能免灾避祸。”

“究竟从哪儿传起的?”

“谁知道。反正是有人这么提了头儿。咱既然知道了,就得去去心病儿,是不是?”

4

——现在做萝卜馅,我就不这么做了。我

现在的法子更简单更好吃。那就是直接把萝卜擦丝,擦成特别细特别细的丝,稍微控一下水,就把肉拌进去。煮好的饺子里,你慢慢尝,那个萝卜丝儿半熟不熟的,有嚼劲,有韧劲,和肉味蒸腾到一起,别提多好了。

调馅?调馅特别要命。不,不,千万不能直接把肉和菜调到一起。要分开调。肉呢,要放生抽和老抽,生抽调鲜味,老抽调颜色。再放葱、姜、十三香、盐……调好之后,把肉腌半个小时,才能拌进菜里。菜肉的比例么,城市里精细些的吃法,是一比二、一比三。我家里吃的都是一比四。肉么,就是那么轻轻点一下,能让菜里进去肉味儿就可以了。要记住呀,肉是给菜锦上添花的。许多人都弄反了,把肉当成了锦,把菜当成了花,结果是菜少肉多。肉多了才香算什么本事?还是腻香,也不健康。菜多肉少的香就不一样,是清香,健康的香。——当然了,菜少肉多也不是不行,不过那是农村吃法,是不讲究的吃法。不讲究还说啥呢,是吧?肉菜汇合以后,再放香油。记住,香油不能先放。先放香油,容易把其他的味道糊住,其他味道就进不去了。

对,再说几句十三香。现在的十三香都有专门的饺子调料,有调荤馅的,有调素馅的,我告诉你,不管你调荤馅还是调素馅,最好都用十三香里的那个荤馅料。为啥?要是你调荤馅,这个料可以去腥。要是你调素馅,素味太单薄,加了这个料味道就能厚上一点儿。

面么,人是衣裳马是鞍,饺子就是馅和面。面当然是有讲究的,太有讲究了,是大讲究。放多少水,放多少面,和好面以后——有的人说是和面,和气的和,我觉得不对,就应该是活,把面粉弄活,不然它就是没有命,这个让人吃的命——让面醒多长时间,都得好好讲究讲究。我也是做了两年才做得像了个样子。这个不能细讲,你只能自家去做,总之做得多了也就懂了,功到自然成。到时候放多少水,面是个什么样,醒多长时间面是个什么样,你心里都门儿清。不过有一点儿我告诉你,面不能太硬,太硬煮出来的皮儿也硬。咱还是应该吃软面饺子,对胃好。咱河南的面?那就是豫北的好。那里的面可真有劲儿!去年有朋友给了我一袋豫北面,要是你第一次见这面,你肯定会觉得这面有问题,你简直不敢相信,怎么还有这么好的面。那面,你擀面条的时候,简直就擀不开。你擀一下,它就弹回来了。你再擀,它再弹……那面好的呀,每个饺子皮都得多擀五六下。一顿饺子吃下来,力气弱的人,肯定手腕都得疼呢。

馅和面的关系呢,自然是做得越多越有经验。我现在就能做到这个份儿上:面和馅搭着量,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也不少。听着挺神吧?兜底儿跟你说,其实哪儿有那么神呢,不过是看个人的眼力劲儿罢了。你想,最初也不过是个大概齐,越包到后来,馅和面的量就越清楚。要是馅少呢,就少包点儿馅,要是面少呢,就多包点儿馅,到最后可不就正好了么?

——我这也是讲究得过于了。要说过日子,可不能这么讲究。是吧?这么讲究也成问题。就像我闺女,也养成了跟我一样的毛病,凡事总讲究个正好,一对一,俩对俩。好多年前,有一次,她几个朋友来家吃饭,她的朋友嘛,我不吱声,任她招待。她就这个弄一点儿,那个弄一点儿,弄了几个菜,一点儿饭,还煮了饺子,问人家每人几个,让人家报,报完了煮。最后呢,那点儿菜都没吃完,都剩了那么一点点。送走了客人,她收拾桌子,对我夸:看我今天做的,多么正好!多么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