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16067200000004

第4章 景观名胜

恒山气势壮观,风景如画。整个恒山山脉好似从西南向东北奔腾而来。一座座海拔达2000米以上的山比肩而立,重重叠叠,气势异常博大雄浑。

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其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区由15个异彩纷呈、各具奇观的分区组成景观体系,可谓是恒山的风景画廊。

(一)恒山风景纵览

恒山风景区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84年规划,全景区为四个等级的保护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面积为62.10平方公里,以双峰并峙的天峰岭和翠屏峰为中心,包括天峰岭景区、翠屏峰景区、千佛岭景区、温泉景区和浑源城景点群;龙山一带为自然保护区。

恒山景观中,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原洞、虎风日、大宇湾等处,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还伴有优美的神话传说。

出浑源县城,沿着绿树成荫的浑源灵公路南行约四公里,顺路而上,便进入了一条幽深的峡谷,峡谷长约一千五百米,从北至南,分为金龙口、石门峪口、磁窑口三段。

金龙口谷深山崇。两岸悬崖壁立,斗峙如门。群峰突起,争相为高。最窄之处宽不足十米,仰首只见一线之天。人立其中,颇有巨岩压顶之感。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书“壮观”两字,镌刻在东面的峭壁上,更增添了峡谷的雄伟气势。古人说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置身于此,方有深刻体会。

金龙口中,浑河之源唐峪河集千沟万壑之水,自南向北穿峡而去。平日在谷底静静流淌,水势不大,一到阴雨时节,河水猛涨,浊浪排空,奔腾咆哮,恰似一条奔驰的金龙,一泻而下,势不可挡,正如古诗所说:“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从金龙口再上,为石门峪口。这里“高排石壁悬双阙,独耸危峰接九霄”,地势更为险要。在东岸悬崖的半山腰里,古时筑有栈道,名为“云阁”。云阁与西岸半山之中的悬空寺之间,曾有一座架空悬桥,名为“虹桥”。这两者合称为“云阁虹桥”,为当时恒山著名一景。据说,“云阁虹桥”是北魏道武帝年间修建的。

如今云阁仅有在崖间横梁的石孔遗迹尚存,而虹桥则早已毁坏。由于唐峪河水夹带大最泥沙,长年淤积,谷底河床越来越高,现在云阁的石孔遗迹只能看见一排,而且已离谷底很近了。著名的“云阁虹桥”胜景现在只有“云阁”两个大字,还镌刻在陡峻直立的石壁之上。

从石门峪口再往上来,就到了磁窑口。磁窑口峡谷的东岸,在原来半坡村傍,曾建有恒山山门。山门切石坡筑台基上下二层。上层台上建西向券洞门三道,檐饰瓦顶都为琉璃烧造。门洞上方的龙凤板上大书“北岳恒山”四字,落款书清弘治十六年,距今已有四百七十余年。台前砌三出踏道,共十级。下层台基的中部建四柱三路木牌坊,当中横匾上书“屏藩燕晋”。

牌坊东面树一座石碑,上面刻着“塞北第一山”五个大字,据考证大约是明万历年间所立。碑南有清乾隆三十年修北岳恒山碑,北面有清乾隆三十七年祀恒祭文碑。牌坊左右,雄峙石狮一对。牌坊前,原修石台百级,后渐被泥沙埋没,外露仅剩六十余级。

磁窑口西岸崖下,有一罗汉洞。洞深而广,能容二三百人。洞内石壁上,凿石为基,塑有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造型生动,向有“南罗汉,北悬空”之称。

恒山自然景观群峰奔突,气势磅礴。越过小桥流水,攀上石壁栈道,拾级而上。进入山门后,爬悬梯,钻石窟,绕长廊,寺中又是一番天地。

悬空寺不仅奇在悬空,而且殿回楼转,一步一景,建造奇特。全寺大小40座殿庙楼阁,高低错落,对称中有变化,转折升降,分散中有特色。

更兼寺中铜浇、铁铸、石雕、泥塑的78尊神像,神态自然,栩栩如生。最高层有三教殿。在此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同堂共室。这是佛、道、儒三教合作建寺的产物。

出悬空寺庙门南望,一座大坝屹立于峡谷之中,把天峰、翠屏二山连接起来,气势不凡,巍峨壮观。大坝西边有依山而建的数十级水泥混凝土台阶,由此登上坝顶,只见群山环抱,碧波荡漾,这就是著名的恒山水库。

金龙峡谷中的唐峪河,发源于恒山山脉的千沟万壑之中。由于河流所经地区,大多为质地比较松软的砂岩,加之历代战火毁灭和人为的破坏,使恒山的森林覆盖面积日益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唐峪河夹持着大量泥沙,从峡谷中流过,使河床越淤越高,渐渐形成了“河在天上流”的形势,比浑源县城以及周围的村庄田野要高出五十多米!

每当大雨来临,唐峪河上游的龙盆峪、正谷、刁旺谷等许多条沟沟壑壑里的洪水,顺着陡峻的山势俯冲而下,最后汇集于狭窄的金龙峡谷之中,如同翻江倒海,奔腾呼啸,以惊人的速度冲出峡口,淹没山外的村舍田野,一片汪洋。

历史上发生过的洪灾不计其数,浑源城也曾多次成为水中之城。可是到了久旱不雨的季节,因河床高出地面很多,以致于无法引流浇灌,只得看任河水白白流去。过去的唐峪河,真是有百弊而无一利。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仙人云游到此,对人们说,如果在金龙峡谷峭岩上建一座空中寺院,就能锁住蛟龙,消除水患。可是,那奇妙的悬空寺已经矗立了一千多年,唐峪河却依然恣意横行。这古老的传说,只不过反映了当地百姓迫切要求根治水患的愿望而已。

水库大坝从1958年破土动工,经过4年的艰苦奋战,于1962年全部完工。大坝高55米,长150米,顶宽2.5米,如同天峰、翠屏二山伸出的钢铁巨臂,将峡谷之水截于大坝之内,形成了一个总容量达1000多万立方米的人工湖。唐峪河水再也无法逞凶,只得乖乖地听从人民的调遣。

恒山水库存的建成,不仅根除了千百年来的水患,而且给古老的北岳增添了一处新的风景胜地。

当人们在宽阔的水库大坝上漫步时,只见四周翠绿,群山环绕,怪石嶙峋,奇峰耸天,好一派雄伟壮观的景色。水库里波光粼粼,千山万峰之影倒映于水中,湖光山色,相映成辉。再转身向下望去,只见大坝放水,激流自闸门喷泻而出,形成几十米高的瀑布,浪花飞溅,吼声震耳。

悬空寺的奇光异景就在近处半山之中。今日水库胜景与昔日古寺风光相互衬映,更显出祖国河山之美!

恒山主峰分东西两峰,东为大峰岭西为翠屏峰,两峰对峙,风格独具,断崖绿带,层次分明。金龙峡,居于天峰岭、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过十米。

翠屏山是恒山两座主峰之一。它和天峰岭一样,都属孤山式断层山。分峙叠出的山峰,一层断崖,一层绿带,煞是好看。山路两侧,怪石嶙峋。窥翠屏一斑,可知恒山全貌。翠屏山下就是金龙峡腹地,两侧沟壁陡直,峡底流水奔泻,谷幽峡深,十分险要。

天峰岭是恒山的另一座主峰。

天峰岭上没有树木,只有丛生的野花杂草。一上峰顶,顿觉山风骤起,凉爽宜人。举目四望,豁然开阔,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只见那万峰由南而来,桑干河东流而去,长城逶迤不断,关山雄姿百态。

山间白云缭绕,薄雾缥缈,山川之色朦朦胧胧,似隐似现,更显得壮丽神奇,使人不禁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可谓“灵山瞻礼罢,登览意无穷!”

山下有一座小山庄。据说,秦始皇当年复游海上至琅琊,归途中取路恒山到过这里,得名秦止岭。后来,此地修起接官亭,成为道士们迎接皇帝遣臣和地方官吏的地方,又改称停旨岭。

过了停旨岭,就是“十里步云路”。步步登高,顺山道向上,可见突兀山峰峭壁上刻着遒劲有力的“恒宗”两个大字,气势雄伟磅礴,一个字足足有30平方米,字形雄健,刚劲有力,给人以大气恢宏之感,创造了我国书法史上“大字”的根致,也恰好像征着恒山气势磅礴的天然神韵与丰姿。

这两个笔力雄浑、镌刻遒劲、高达14米的大字,是明朝人造笔。它俨然成为恒山山门的巨匾,使游人肃然起敬,整襟恭行。此处,人称大字岭。

相传大字湾的“恒宗”两字,为明成化三十年所镌,但此说可能有误。因为成化为明宪宗皇帝的年号,而宪宗在位只有23年,成化三十年已到明弘治七年了。在如此陡峭的石壁上能雕刻这样的巨匾,实在不是轻而易举之事。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石匠艺人本领之高强。游人到此,无不为之而惊叹。

在大字湾前面的梁上,伫立着四株形态奇特的唐代古松,名为“四大夫”。这四株古松,根部悬于石外。

过了大字岭,便可见到高达数丈的迎客松,伟岸挺拔,分列在步云山路的两旁,像在彬彬有礼地恭候远道而来的客人。这是恒山的元老松,它们的种植年代据说在七八百年前的唐末宋初时期。

传说,那时的恒山,一里一亭,一步一松。然而,恒山经历了无数的天灾人祸,停旨岭上古松已所剩无几。因为它们迷人的奇特仪态和罕见的长寿高龄,人们争相和它们摄影留念。

由迎客松向上,山势骤见陡峭。山的半途有一处曲径弯道,为虎风口。

游人至此要分外小心,否则就有被吹落悬崖的危险。可是,就在这风口路旁,却有一株苍劲古朴的松树,名叫“梵宫悬根”,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松树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同时,也给众多攀山的游客,以一种强劲坚韧的人格启示,堪称恒山一奇景。

虎风口左边是直泻的深谷,右边是高耸的峭壁,其势回环曲折。风从东南来,以口为纳;风从西北来,以口为出。大风不息,声如虎啸,即使是盛夏酷暑,也是凉风嗖嗖。

由虎风口向前,不久就到了“果老岭”。明代地理学家赵之韩在《果老岭》诗中写道:

一岭迢迢古树多,仙人览胜此经过。

秋苹春草年年发,不见重来奈若何?

吟叹着北岭的秀丽和对仙人的追怀,也溶入了诗人睹景后心旷神怡,飘然欲仙的感受。岭上那弯弯的小路,由一块接一块的青石天然连接而成。其中有一块硕大无朋的青石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大石坑,但看上去却很像人的足迹和毛驴的脚印。

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修行成仙的。

张果老最初隐居在中条山,自称出生于帝尧丙子年。唐朝武则天听说他很有道法,便派人去请他,他却假装死了,后来有人在恒山由又看见了他。唐玄宗李隆基做了皇帝,好仙喜道,又派人去请他,这次他应召到了京城。可是他很不习惯,在京城呆了不久,又回山去了。人们传说他后来成了神仙,被列入了八仙。

张果老在恒山时,骑着一头日行万里的白驴,巡天度世。每每经过这里,苦于坡陡路滑,徒步牵驴跋涉,故留下了许多人畜印痕。顺着果老岭,指点着那许多似人脚、似驴蹄的石子,想象着张果老倒骑白驴入山的姿势,不觉便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幻想之中。

路南,山花烂漫,棘刺杂陈的深谷,叫紫芝峪,是百药荟萃的宝地。知名的中草药就有一百多种,尤以黄芪为最,被称为“北芪”。

路北,松屏柏障,凌云欲倾的翠崖叫飞石峰,那莽莽苍苍的气势,宛若一幅浓抹重彩的水墨山河图。峰下有碧霞宫,它北依凌云阁、斗姆宫,南接山神庙、疮神祠,东邻纯阳宫、太乙庙,是恒山规模仅次于主庙的古建筑中心。

出了碧霞官,沿飞石峰回首向东,又进入一个松柏掩映的幽静所在,这就是有名的飞石窟。沿着曲径,进入这天然大石窟,窟内东龛,是始建于北魏的北岳寝宫和后土夫人庙。寝宫南耳殿中,据说有一长达数百公里,进可入仙境,出能回人间的山洞,叫还元洞。窟内南龛,是一座绿瓦红柱的玲珑梳妆楼。传说,住在寝宫的北岳大帝夫人,每天清晨都要到这里来对镜梳理她美丽的长发。

与飞石窟相毗邻的是夕阳岩。岩面西壁立,孤屏如削,夕阳返照,云成紫雾,缭绕岩前,犹如帷幕,蔚为壮观。

过了果老岭,很快就到了北岳建筑规模最高最大的“朝殿”。朝殿又称北岳庙,是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依傍山势而建,负崖高耸,列于阜上。古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形容这所庙宇:

上负绝壁,下临宫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

山门两侧有青龙、白虎二殿堂。步入山门,迎面就是那徒若天梯的石阶,共有百余级,每级高达0.6米,宽0.25米,脚踏面向前倾斜40度,所以显得格外险陡。登上石阶,便是朝殿,殿内正中端坐着北岳大帝。殿前众多的石碑和牌匾,记录着北岳庙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其中元代铁铸菱形云碑等,都是很名贵的文物。

恒宗大殿是北岳主庙。这座依傍在半山峭壁上的大殿,是恒山主峰现存的20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始建于北魏大武年间,后经历代修葺,到明代弘治年间才改为寝宫。

北岳庙的右下方有两口古井,两者相距不过一米,而水质一苦一甜,区别极其明显,被称为苦甜井。甜井很深,从不干涸,水味清冽甘甜,道家弟子奉为圣水。唐玄宗曾为甜井题匾,名为:“龙泉观”。如今苦井已被填塞,甜井依然存在,想是人们均有追求甜美生活之愿。

据说,恒山上的人们都饮用这口甜井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恒山庙会,三四万游人接踵来饮水。但这眼深不过数尺的甜水井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北岳庙的西侧有一块“鸡叫石”,长0.4米,宽0.3米,击打其上便作鸡叫之声。清晨敲击鸡叫石,引起山谷回声,如群鸡争鸣,所以被称之为“金鸡报晓”。

据地质学家考察,此石可能刚好位于群山之焦点处,故一拍即有回声。这是恒山特有的音响之美了。北岳庙的寝宫,隐于幽深之处,嵌于石窟之中。而三清殿,则巧妙地建在绝壁之上,下面则是万丈深渊。魁星阁,独立于险峰,而与北斗相应。明朝李梦龙曾赋诗一道《谒岳庙》,诗中写道:

嵯峨恒岳锁云中,望秩何车有閟宫。

片面飞来明月冷,六龙归去碧山空。

松杉晚挹浮岚翠,殿客晴摇旭日红。

敬谒瓣香修岁事,满庭霜叶起秋风。

浑源南去是恒山,路阻千岩万壑艰。

一自重华移望后,便传飞石落人间。

彩云缥缈龙旌远,紫盖茏葱鹤驭还。

时雨时肠帷帝念,愿分和气散尘寰。

李梦龙之诗,增添了北岳庙浓郁的文化色彩。

围绕着北岳殿周围,尚有不少建筑与名胜。元灵宫,在恒山主峰左侧,离北岳庙不远,也是有名的北岳祠庙之一。该宫倚岩为壁,内外共有三进。

山风一吹,炉烟四散飘溢,祥云笼罩。早晚不断的钟声,轻轻地敲打着空寂的山峰,倍添静穆之感。

殿阶有98级台阶,两帝栽植着松柏,至少也有五百多年的树龄,历经四季的轮回,依然苍苍郁郁,分行鹄立,像两排忠实的侍臣。

会仙府,在元灵宫西,因里面排列着许多神仙的塑像,故得名。会仙府极为宽敞,建立在一片高平的岩石之上。春天,青翠的萝蔓遍被山庙,秋天,满山的红叶衬托,映红了会仙府,好一个神仙居所。府东即是万寿亭以及文昌阁,都极为幽静秀美。

琴棋台,在会仙府的西北山岩上,像半轮山月凸出于悬崖峭壁。该台极其平坦,方圆0.5米,活像一个大棋盘。原先,琴棋台上还真的有一盘石棋子放于其上。这些,虽然是闲来好事的游人所为,却也能勾起后人幽思追古的遐想。

通元谷,位于琴棋台西边,入谷处有一巨大的石门。谷内云蒸霞蔚,草木含翠,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灵气。古人有诗赞道:

万叠奇峰汇眼前,丹炉汞结几经年。

我来欲觅元空旨,云在孤岑月在天。

据传,此谷就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烧炼灵丹妙药的地方。因为唐开元时张果老被赐封为通元先生,所以此谷有此称呼。

九天宫,由通元谷往南步行五百余步即到。殿庭楼阁,规划整齐。鸣钟响鼓,振荡在通元谷之中。宫门外药草丛生,春天带露的杞树茁壮清纯,秋际着霜的野菊高洁挺立,采摘回来配成茶食之佐料,芳芬清神。当月凭栏,山中烟云弥漫。和宫中道士把茶而谈,极尽人间人悠闲之乐。

纯阳宫,在九天宫的前面。相传吕洞宾曾在此降乩卜卦。以前有一块诗碑,记录此事,现在已经遗失。

另外,还有御碑亭、十王殿、飞石窟、姑嫂崖、夕阳返照、岳顶松涛、玉羊游云等名胜古迹,它们都与一定的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相联系,蕴含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使北岳的一草一石,均染灵秀之气。

由恒宗大殿到峰顶,有东西两路可通。东路平缓,西径陡峭。恒山最高处的古建筑是会仙府。会仙府位于一个形如弯月的石窟内,内塑上、中、下八洞神仙以及福、禄、寿三星。府外东西两侧悬崖,布满了宋、辽、金、元、明、清历代名人称颂恒山的摩崖石刻,各体书法,异采纷呈,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

由会仙府起,山势越来越陡峭,山路越来越崎岖,由此可登上海拔两千多米的天峰岭绝顶。

(二)恒山十八胜景

登上恒山,苍松翠柏、庙观楼阁、奇花异草、怪石幽洞构成了18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

1、金龙峡景观 金龙峡位于天峰岭与翠屏峰之间,其间石壁万仞,青天一线,在细雨濛濛时晴岚缥缈,烟雾纷飞,妙趣横生,涧底流水,夺口而泻。

2、古栈道景观 古栈道位于金龙峡最窄处,是南北交通要道。古人沿峡东崖绝壁间,凿崖插木,飞架栈道,同时建有一座连接东西的高空飞桥,合称云阁虹桥。民间传说是鲁班的妹妹一夜所建。峡壁至今还残留着修栈道时的行行方窟。

3、虎风口与悬根松景观 在步云路的石阶风口上,人到此处,清风飕飕,松涛阵阵,犹如虎啸龙吟。

临风屹立着一株参天古松即悬根松,根茎盘露,紧抱岩石,遮日留阴。相传松根外悬是张果老拴在树上的神驴受惊而拔起的。

4、步云路景观 从岳门湾至恒宗殿,称十里步云路。旧时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步步入云。沿路有大字湾、四大夫松等景观。

5、舍身崖景观 舍身崖位于夕阳岭中段极陡峭的一段山崖。传说因姑嫂投崖而得名,姑嫂投崖后,小姑化作百灵鸟,嫂子化作找姑鸟,在舍身崖上成双而飞。

6、夕阳岭景观 夕阳岭位于果老岭东侧,是一段插入云天的万仞绝壁。面西峭立,每当夕阳西下,“余辉反照千山色,满峪参差入画中”,奇光异景,令人神住。

7、金鸡石景观 位于朝殿西古楼外,有一状如古磬的青石,以石相击,声振幽谷,如金鸡呜叫,情趣绝妙,故称金鸡石。传说是黄山鸡吃了真人失落的金丹而变。

8、三茅窟景观 三茅窟位于白虚观紫微阁旁断崖上,是三茅真人修仙得道处。传说三窟有怪异现象,一窟点火,另两窟冒烟,两窟点火,另一窟冒烟,三窟同时点火,即三窟都不往外冒烟了,成了自然之谜。

9、琴棋台景观 位于会仙府西北处,有巨石迸裂,西南有条崖缝,沿石缝而上,陡壁高处有一片风蚀岩石,台上刊棋一局,崖壁上是双钩书“琴棋台”三个字,此处传说是仙人对弈弄琴之所在。

从朝殿了望东峰峭崖翠顶上白石累累如群羊吃草,在云雾的推动下,别生情趣,称为玉羊游云。

10、石脂图景观 石脂图位于主峰东崖上,由五色卵石天然结成,约1.32米见方。值中午,松荫翠柏蒙图上,远望状如剥落之古碑,中有蝌蚪文字,又似锦绣画图,实为奇景一绝。

11、天峰岭景观 登上峰顶,极目不知千里远,举头唯见万山低,烟岚缥缈,松涛贯耳,北国风光,气象万千,恒山18景尽收眼底。吸引着万千游客前来观光,北岳恒山美不胜收。

12、会仙府景观 会仙府位于朝殿西侧,为恒山最高的庙观。置身府院,如临仙境,夜宿仙府,依栏望月,饮酒作诗,真有点起坐出世之感。传说这里是仙人聚会之地。

紫峪云花指紫芝峪的云化之景,紫芝峪位于恒宗殿东侧,是一道草木丛生,曲折幽奇的沟峪。

13、出云洞景观 出云洞位于紫芝峪东崖上,洞口上刻有“白云灵穴”四字。传说此洞深不可测,下通地海龙宫,白龙公子掌管北国云雨,每逢降雨时,洞内吐出团团白雾,霎时风雨来临,甘林遍野。俗话说:“恒山戴帽,大雨必到。”

再加上世界一绝的天下奇观悬空寺、龙泉甘苦井、果老仙迹的果老岭等恒山18胜景,使整个恒山景如诗如画,令游客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流连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