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光复之日
16025200000029

第29章 喋血京沪杭(6)

本来想,来当兵了就踏踏实实苦练杀敌本领,有朝一日杀回东北,光复失地,为死难的父老乡亲报仇。谁承想,刚入营就出了洋相,让官长一顿海训。这从军路上的第一步就如此这般,稍微迷信一点的关山虎和关山豹内心里确实打了几下退堂鼓。

不过,说实在的,初入军旅的唐龙凯三兄弟对于新兵生活的其他方面,是有着迥异于其他人的感受的。

普通的社会青年或知识青年初入军旅,对于超乎他们体能极限的各种训练,对于长官们和老兵们那许多不合理的要求和“欺压”,唯一的感受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累”。

而这三兄弟里,关家兄弟自幼长在山里,曾苦练关家拳术,又常年跟随家中大人在山中狩猎,身体底子本来就好,后来跟随老钮叔万里转进,途径外蒙戈壁、苏联西伯利亚无人区、中国西北茫茫戈壁和沙漠,期间斗过流贼、沙匪,更斗过凶残猛兽。体力、耐性、韧度、勇气,早已被培养出来了。

唐龙凯,自幼长在城防团长之家,养尊处优的小少爷,鬼子没来之前绝对是个奶油小男生,连打枪和骑马都学不太会。后来跟关家兄弟混熟,练了一阵子武术,同样跟老钮叔狩猎山中,更是随蓝旗屯一众不愿当亡国奴的乡亲万里转进。在苏联西伯利亚无人区,曾有一头成年棕熊袭人,眼看着关家兄弟就要丧命熊掌之下,是唐龙凯持起蒙古弯刀扑将上去,险险救下关家兄弟,后来是三兄弟加几个老猎人加老钮叔合力制服了行凶的暴熊。唐龙凯的体力、耐性、韧度、勇气,虽不及关家兄弟,但跟普通社会青年和知识青年相比,还是强了太多太多。

由唐龙凯代笔、关家兄弟鸡一嘴鸭一嘴写就的家信里对他们的新兵生活有相关的叙述:“都说当兵苦,其实一点也不苦,只要把被子叠好,把钮扣擦亮,把衣服弄得没有一点褶皱,见到领子上比我们多豆子多杠杠的立正敬礼就行,我们领子上只有一颗豆子,没有杠杠。班长说,长官是爹娘,老兵是兄长,小兵是孙子。我们是孙子,总得毕恭毕敬。在兵营里是个人都比我们地位高,狗也是,营座有一条狗,说是德国种,在团里的日子比我们还长,班长说那条狗也是我们的前辈。好在班长还说,我们不用跟那条狗立正敬礼,总算这个还好。班长让我们睡前做所谓‘严酷’的五个一百,就是腹部绕杠、靠墙深蹲、交互蹲跳、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各一百个,到底严酷在哪里?我们真的觉不出来。这里也有山,我们排长时常带我们进山里跑,感觉好玩极了,让我们想起黑匣子山狩猎的情景。可惜山里没有那么多走兽飞禽,山势也不险。往往我们还没活动开筋骨,排长就喊停了,我们回头一看,那些牛得不行的老兵也没个军容风纪了,一个个离了歪斜的,像是一口气喘不上来就要过去似的。班长说我们是重点培养对象,排长也不再对我们凶了。”

唐龙凯又在信里写:“但龙凯——就是我,这信是我拿笔写的——龙凯水平不太行,山虎和山豹射击成绩非常好,排长说他们有天赋,可以当冷枪手。而我,还像小时候那样,对枪不太在行,分解、组装,维护保养,总也记不住那么多零部件,我也明明做到了三点一线,但是老也打不准,彷徨得很。好在最近有进步,蒙住眼睛也能拆装枪械了。相信射击成绩会好起来的,下次再打靶子,把那些靶子想象成小鬼子就行了。”

都说好男不当兵,在粗野的、欠缺文化教养的丘八群里,好人也学不到啥好。这是那个年代的主流思想观念,并不一定对。其实这还是得分人。反正唐龙凯三兄弟当兵后更加成熟懂事了。在信的最后,他们这样写:“不用惦记我们,部队一年给我们发几套衣服,鞋袜都很耐磨,数量多可以换着穿,穿身上的都是好料子。吃的也饱,顿顿有大米咸菜,会餐时还有炖猪肉。老钮叔拉洋车别太辛苦,宋姑姑(我妈),别太辛苦,叔叔大爷婶子们别太辛苦。我们赚了军饷找时间邮回家去,给弟弟妹妹们缴学费,你们买些吃的穿的用的。我们是侦察排,待遇比普通连队高一些,每人每月多一块大洋呢。就这些了,勿念,想你们的关唐三兄弟。”

又是一次实弹打靶,侦察排是最后一拨。别看是最后一拨,团里给他们下拨的子弹最多,常规步兵连队每人每次打十发顶天了,侦察排赶上实弹打靶,士兵每人可打五十发。毕竟,侦察兵不同于常规步兵,他们属于常规陆军部队中的特殊保障兵种,往往深入敌后、孤立无援,独自应对复杂的敌情、陌生的地形。对于单兵素质的要求极高,不仅仅是战斗素质,还要有独立的思维判断能力,稳定的心理素质。具体到实弹打靶科目,他们必然要比常规步兵打更多的子弹,培养过硬的枪法。

侦察排以班为单位分批打靶,枪声此起彼伏。团长凌云志亲临现场,举着望远镜看远处的靶子。

凌云志一边看一边说:“关山虎和关山豹,这哥俩的成绩不错啊,打的比很多老兵都好。”

站在一旁的彭雪丹说:“这兄弟俩以前在东北是猎户,早就摸过枪,虽是前膛装填的老式燧发火枪,但基础加天赋,这哥俩绝对够格当冷枪手了。”

凌云志又说:“那个唐龙凯,子弹也太不着调了!”

彭雪丹说:“没办法,教了他多少遍了,开了多少顿小灶,我教他,他班长教他,他开枪倒是挺稳了,可就是他娘的没法把子弹钉到靶子上!老是脱靶。这要有一天打起来了,他这样的咋办?不过,在格斗课上这小子表现非常好。我那个一班长,孙富民,河南人,在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时候就是打遍队中无敌手的格斗王,当兵前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够厉害吧?跟这小子只打了个平手。话说回来,你光能格斗有啥用啊?如今这年头打仗比的是谁枪好炮好,这小子会打一套拳若是早生两百年还成!况且他的拳脚也比不上关家俩小子,要说当侦察兵啊,关家那俩小子我看能成事,唐龙凯?够呛。”

凌云志放下望远镜,一班此时打枪刚打到一半。凌云志大步走到一头冷汗的唐龙凯旁边蹲下身子,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中央军校念书时就在同期学员中有“神枪凌侠”之美誉的凌云志一眼就看出唐龙凯为什么打不准靶子!

“三点一线,这你做对了,可你能不能把你的眼神拉直啊?”

唐龙凯把视线从瞄具上挪开,一脸茫然的看向他的团座。凌云志冷不防问:“你不会是斜眼吧?乖乖。”

唐龙凯不傻不憨,思维敏捷,口齿也伶俐,这时却依旧茫然。

凌云志说:“你基本是斜着眼瞄准呀!你自己不知道?怪不得你打不准靶子!你是故意的吗?或仅是习惯?你怕弹壳蹦到你眼睛里?若你真的斜眼弱视……不会呀?我会看不出?”

唐龙凯终于回话了:“报告团长,我没觉得咋样啊,我以前摸过枪,一直都是这样打。”

凌云志无论如何不敢相信,这样一个看起来龙精虎猛、八面玲珑、面色俊秀、一表人才的青年才俊,竟然是个不明显的弱视患者!

难怪他都已经三点一线了却总打不中目标,难怪他的枪被一再校正子弹却还是跑偏。因为他斜视,在他眼里他做到了三点一线,外人不仔细看的话完全发现不了,但是枪口却随着他的斜视而跑偏。那么,子弹也会跑偏。

唐龙凯,真的就是一个在外观上十分不明显的弱视患者。他的双眼,极度微小的向左偏了一些,不足一毫米,别人如果不仔细观察绝对看不出来。可就是这一毫米的视线误差,恰恰是导致他总也射不中靶子的罪魁!怪不得宋学武活着的时候老骂唐龙凯笨,咋也学不会打枪,就算学会了也总是打不准。导致这一切的,除了唐龙凯天性使然是个读书胚子,也因为唐龙凯是个不明显的弱视。宋学武五大三粗,赶不上中央军校高材生心细如发,当然不会知道他这外孙还有这种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

凌云志问唐龙凯:“你这枪的脾性如何?”

唐龙凯看了看他手里这把噶新噶新的7.92mm中正式步枪,回答:“报告团长,我这把枪的弹道稍微往左上方偏一点点。”

凌云志拍拍唐龙凯的肩膀,说:“那么,你这样,你结合你这把枪的脾性,把枪口稍微往右挪挪,自己找感觉,好吧?”凌云志抬眼观察一番靶场附近的树木枝叶,又道:“今天天气状况良好,无风力障碍,龙凯,你就这样办。调整好以后,打的时候自己找好感觉。”

唐龙凯乖乖听话,把枪口稍微往右挪了挪,屏住呼吸后,他扣动扳机。随后报靶员那边传来信息,九环,唐龙凯入伍以来的最好成绩。唐龙凯大受鼓舞,凌云志鼓励道:“找好感觉!就是这种感觉!龙凯,再打!”

唐龙凯打光了一个桥夹五发子弹,又往枪膛了压了五发。其他士兵停止了射击,纷纷看这个十次打靶九次跑靶一次上靶还不怎么着调的生瓜蛋子,一次次将中正式步枪7.92mm的子弹钉在靶心。报靶员那头不断传来信息,不光没有跑靶,每次子弹都打的极到位。最后,报靶员拿来了靶纸,唐龙凯最后的一半子弹几乎将靶心打烂了。

士兵们不知团座用了什么办法让这样一个让所有人都不相信这辈子还能打得准枪的家伙变成了神射手。其实,让一个看起来很笨的人忽然变得很聪明很有天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凌云志,无非是更细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