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孩子自己多说、多练。多说和多练是提升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条件。一些不愿意说话的孩子,每一次开口对于他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和痛苦。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家长,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开口,孩子的语言能力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得到锻炼和提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不仅未给孩子创造多说话的机会,反而熄灭了孩子说话的火苗,比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想要某种东西,他往往盯着它看或用手去抓,这时候,许多家长会马上满足他,而不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什么,再把这种东西给孩子。
其实,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可以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获取。这就需要家长主动去发现,比如家里来电话,家长可以让孩子去接。这样既能培养孩子认真听别人说话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回答问题的能力和复述别人说话内容的能力。
乐乐在爸妈面前很开朗,也爱说话。可是,到了陌生人面前或者众人面前,却常常缩手缩脚,说话也扭扭捏捏很不自然。别人同她说话,她总是摇头、点头或者微笑,一般情况下不会开口说话,即使开口说话,声音也是很细、很轻。
她自尊心很强,每次班上举行手工制作、画画活动,她总是做得又快又漂亮,常常得到老师和同伴们的表扬和称赞,但她就是不爱说话。这么一个聪明乖巧的小女孩却令妈妈头疼不已。
妈妈意识到要多创造让孩子说话的机会,从而改变她在外人面前不敢或者不愿多讲话的缺点,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一有时间就同乐乐聊天,问问她白天班级里都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中午吃的什么饭,以及哪个小朋友很受大家欢迎,等等。这让乐乐感受到妈妈很重视和关爱她,从而激发了她说话的兴趣和欲望。
周末的时候,乐乐的父母也常带她去朋友家里。朋友有一个比乐乐大1岁的女儿,活泼好动,很爱说话,不管在任何场合都能逗得大人开怀大笑。两个小女孩在一起由陌生到熟悉,逐渐地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乐乐很聪明,记忆力也很好,儿歌、故事听过几遍就基本会读会讲了。为了锻炼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妈妈特意邀请一些朋友来家里聚会,给乐乐创造在陌生人面前说话的机会。妈妈鼓励她当众表演儿歌或者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刚开始的时候,看到好多大人在场,乐乐有些紧张,扭捏半天不敢说一句话。妈妈便亲切地走过去拉着她的小手,并轻声地鼓励她说:“这个故事你和妈妈讲过,扮演得非常成功。你也可以讲给叔叔阿姨们听听,让他们看看你讲故事有多厉害!”
听妈妈这么一说,乐乐爽快地答应了。开始声音很轻,在妈妈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中,她的声音越来越响亮。遇到她表述不太清楚的时候,妈妈就在旁边引导她回忆故事的情节。最后终于讲完了,大家拍手叫好。乐乐开心地笑了,说:“谢谢大家。”
渐渐地,乐乐的胆子大了许多,不管是在大人面前,还是在幼儿园小朋友面前,她的话语多了起来,不仅不怯生了,还喜欢给许多人讲故事。幼儿园的老师看到她身上的变化,夸奖了她,并称赞乐乐妈妈教女有方。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孩子才会逐渐克服语言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障碍。当然,除了创造让孩子多说话的机会,父母还得多加引导,方能使得孩子的语言发展之路不偏不倚。
1.多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许觉得孩子说话幼稚、可笑,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这其实是孩子和大人之间形成的“语言断层”,孩子无法融入大人的语言交流世界。为了让孩子和父母彼此有交流,父母应该跳出年龄、经验的“栅栏”,让孩子与父母一样有参与和表达的机会,让孩子自由自在说话,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与孩子随意地交流观点和看法。
2.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当孩子带着高兴或者生气的各种情绪向父母诉说的时候,父母应该专心地倾听,并引导他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不能因为他还是一个孩子,就忽视了他表达自己的看法。当然,父母最好能“蹲下来”,平等地对待孩子,让孩子表明自己的意见。孩子说得对的,父母给予赞同和肯定;若孩子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也要循循善诱、启发开导,例如,孩子告诉父母他对小伙伴很不满,这时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可以先安慰一下孩子,但父母要教育孩子不可通过嘲弄或打人来发泄他的不满。
3.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或做游戏来创造孩子多说话的机会。
一般情况下,孩子对这些属于儿童世界里的事物感兴趣,当他有了兴趣,就能“无所顾忌”地开口说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这时候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4.告诉孩子你很期待他说话
父母无论有多忙,也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很愿意听他说话,并尽量表现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这样一来,孩子就会主动地同父母分享他的观点和看法。
综上所述,在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请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多说、勤说,不要因为工作忙而不与孩子进行交流,不教给孩子讲话的技巧,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那将会是父母和孩子一辈子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