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好的,好的。你再等一等,你也会是这样的。你很好,你在卡拉生斯基县有三千皆夏其那的土地,你有那么好的肌肉,像十二岁小姑娘那样的鲜嫩——但你也会变成我们这样的。呃,至于你所问的,是没有变化,但是可惜你离开了这么久。”
“为什么呢?”列文惊异地问。
“没有什么,”奥不郎斯基回答,“我们以后再谈吧。但是你究竟是为什么事来的?”
“啊,这个我们也是以后再谈吧。”列文说,又脸红到耳朵了。
“哦,好的。我明白了,”斯切潘·阿尔卡即耶维奇说,“你知道,我应当请你到我家去的,但是我内人不大好过。告诉你吧:假如你要看他们,他们今天四点到五点准在动物园。吉蒂在那里滑冰。你坐车去吧,我也要去,然后我们一道到什么地方去吃晚饭。”
“好极了。再见吧。”
“记住哟,我知道你,你会忘记的,或者会忽然回乡下去的。”斯切潘·阿尔卡即耶维奇笑着大声说。
“一定不会的。”
列文走出了房间,当他已经到了门口时,他才想起他忘记了向奥不郎斯基的同事告别。
“他一定是很有精力的人。”当列文已经走出时,格锐涅维奇说。
“是啊,老兄,”斯切潘·阿尔卡即耶维奇摇着头说,“他真是幸运儿!在卡拉生斯基县有三千皆夏其那的田地,前途无限,又是那么有朝气!不像我们这样的人。”
“您还埋怨什么呢,斯切潘·阿尔卡即耶维奇?”
“可恨啊,糟糕啊。”斯切潘·阿尔卡即耶维奇沉重地叹了口气说。
六
当奥不郎斯基问列文究竟为什么而来时,列文脸红了,并为了脸红而对自己生气,因为他不能够回答他说:“我是来向你的小姨求婚。”虽则他正是为此而来。
列文家和施切尔巴次基家,都是莫斯科的贵族世家,彼此一向有亲密友善的交情。这交情在列文的大学时代更加深固了。他和道丽与吉蒂的哥哥,年轻的施切尔巴次基公爵一同准备考试,一同进大学。这时候列文常到施切尔巴次基家去,并且爱上了他们全家。这也许是奇怪的,但康斯坦清·列文确实是爱上了他们全家,特别是他们家的女性。列文记不得他的母亲了,他的唯一的姐姐又比他年纪大,因此,他是在施切尔巴次基家第一次看到有教养有名誉的贵族世家的生活环境,这是他因为父母的死而失去的。他们家所有的人,特别是女性,在他看来,是被一种神秘的诗意的帷幕裹罩着,他不仅在他们身上看不出任何缺点,而且在这个诗意的笼罩着他们的帷幕之下,他设想到那些最崇高的情绪和各种各样的完美。为什么这三位小姐要今天说法语明天说英语;为什么她们在一定的时间轮流地弹钢琴,琴声传到楼上哥哥的房间里,两个大学生便是在这里读书的;为什么法国文学、音乐、图画、跳舞的教员来教课;为什么这三位小姐穿着绸面皮袄——道丽穿长的,娜塔丽亚穿半长的,吉蒂穿很短的,因此她的两只穿着红色紧袜子的优美的小腿完全露在外边——要在一定的时间和Mlle Linon(莉侬小姐)坐马车到特维尔斯基林荫大道去;为什么她们要由帽子上有金色帽徽的听差侍随着在特维尔斯基林荫大道上散步;这一切以及在她们的神秘世界中所发生的许多别的事情,他都不明白,但是他知道那里所发生的事情都是优美的,并且爱上了这类事情的神秘。
在他的大学时代,他差一点儿就爱上了大小姐道丽,但她不久就嫁给了奥不郎斯基。后来他又开始爱上了二小姐。他似乎觉得他应该爱上姐妹中的一个,只是不能选定哪一个。但娜塔丽亚也是,刚刚在交际场中露面,就嫁给了外交家李渥夫。当列文在大学毕业时,吉蒂还是小孩子。年轻的施切尔巴次基,投入海军后,在波罗的海淹死了,而列文和施切尔巴次基家的关系,虽然有他和奥不郎斯基的友谊,却渐渐生疏了。但是在今年初冬,列文在一年的乡居之后来到莫斯科,看见了施切尔巴次基家的人,这时他明白了,他真正注定了要爱上三姐妹当中的哪一个。
要他一个门第好财产多的三十二岁的男子,去向施切尔巴次卡雅公爵小姐求婚,似乎是最简单不过了;他很可以立刻被看作佳偶。但列文是在恋爱,因此,在他看来,吉蒂是那种在各方面都完美的人物,是那种超出尘世的人物,而他是一个那么卑微的尘世的人,要别人和她自己认为他配得上她,是简直不能想象的。
在莫斯科,他为了要和吉蒂见面,开始赴交际场所,在交际场中,他几乎每天和她见面,好像在陶醉中过了两个月之后,他忽然认定了这是不可能的,于是下乡去了。
列文相信这是不可能的,这个信念的根据乃是,在亲戚的目光中,对于娇艳的吉蒂,他是无益的无价值的配偶,而吉蒂自己也不会爱他。在她父母的目光中,他三十二岁了,在社会上还没有通常的确定的事业和地位,而他的同辈们,现在却有的做了上校和侍从官,有的做了教授,有的做了银行和铁路的经理,或是衙门里的长官,像奥不郎斯基;他(他很知道他在别人看来是什么样的人)不过是一个从事于养牛、打山鹬、盖房子的地主,即是,一个没有才干的人,没有一点出息,只做着按照交际场中的见解是毫无用处的人们所做的事情。
神秘的娇艳的吉蒂自己不会爱一个像他所自认的那么丑陋的人,尤其是,一个那么平庸的、一无长处的人。此外,他和吉蒂的旧关系——因为和她哥哥的友谊而有的那种成人和小孩的关系——在他看来,是爱情的新障碍。他认为,爱一个如他所自认的这么丑陋而善良的人,好像爱朋友那样,是可能的,但是,要用他自己对吉蒂那样的爱情去爱他,则须是一个美男子,尤须是,一个特殊的人物。
他听说,女人们常常爱丑陋的平庸的人,但他不相信这个,因为他凭自己下判断,他自己只能够爱那些美丽、神秘而特殊的妇女。
但是独自在乡下过了两个月之后,他确信:这不是他在青年初期所经验的那种恋爱,这种情绪不给他片刻的安宁,不决定了她是否将成为他的妻子这个问题,他便不能生活,并且确信,他的失望只是由于他的想象,他并没有任何要遭拒绝的理由。于是他来到莫斯科,带着坚定的决心——去求婚,并且假若被应许了,就结婚。或者……但他不能够想到假若他被拒绝了会是什么样子。
七
列文是搭早车来到莫斯科的,住在他的同母异父的哥哥考以内涉夫那里,换了衣服之后,他走进书房去看哥哥,打算立即向他说出他为何而来并征求他的意见;但他哥哥不是独自一个人。他那里有一个著名的哲学教授,特地从哈尔考夫来的,为了解释在他们当中所发生的关于一个极重要的哲学问题的误会。教授对于唯物论者进行着猛烈的论战,而塞尔该·考以内涉夫很有兴趣地注意着这个论战,他读过教授最近的一篇论文,在信里向他写出了自己的抗议;他责备教授对于唯物论者太让步了。于是教授立刻前来辩白。所谈的是一个时髦的问题:人类活动的心理现象与生理现象之间有没有界限?如有,是在哪里?
塞尔该·伊发诺维奇带着他对一切人所素有的那种亲热而冷淡的笑容迎接了他的弟弟,把他和教授介绍了之后,又继续谈论。
戴眼镜的窄前额的矮小的人把谈话停了一下,和他招呼后,便继续谈话,不注意列文了。列文坐着等待教授离开,但立即对谈话的对象发生了兴趣。
列文在杂志上看到过他们现在所谈到的论文,读过它们,对它们发生兴趣,好像对于他所熟悉的自然科学原理的发展那样——他在大学里是念自然科学的——但是他从来不曾把关于人类这种动物的起源、关于反射作用、关于生物学与社会学的那些科学理论,和关于生死的意义的那些问题连在一起,那些问题近来是愈益频繁地来到他的心中。
听着哥哥和教授谈论时,他注意到他们把科学问题和精神问题连在一起,有好几次他们几乎接近了这些问题,但是每次当他们刚刚接近了在他看来是最主要的地方的时候,他们便立刻赶快地离开,重新沉潜在细微差别、附带条件、引用文、暗示、引证权威著作的范围中;他觉得他难以了解他们所谈的。
“我不能承认,”塞尔该·伊发诺维奇用他所素有的明了正确的表情和文雅的辞藻说,“我无论如何不能够同意凯斯,认为我对于外界的全部观念,是从感觉中产生的。最主要的概念,‘存在’,我便不是通过知觉而得到的,因为传达这个概念的特别器官是没有的。”
“是的,但是他们——吴尔斯特、克瑙斯特、卜锐巴索夫——会回答您,说您的存在的意识,是从一切知觉的总体中产生的,说这种存在的意识是知觉的产物。吴尔斯特甚至明白地说,假若立刻没有了知觉,便也没有了存在的意识。”
“我主张相反。”塞尔该·伊发诺维奇开始说。
但是这时候列文又觉得,他们接近最重要的地方时,又离开了,于是他决定了向教授提出一个问题:
“因此,假若我的感觉消灭了,我的肉体死了,便不会有任何的存在了吗?”他问。
教授恼愤地、并且似乎由于插言而精神痛苦地看了看这个奇怪的、与其说像哲学家毋宁说像背纤夫的发问人,又把眼睛对着塞尔该·伊发诺维奇,似乎是问:现在说什么好呢?但是塞尔该·伊发诺维奇一点也不像教授那样紧张地片面地说话,他还心有余闲来回答教授,同时又理会这个问题被提出时的那简单而自然的观点,他笑了一下,说:
“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权利解决……”
“我们没有材料……”教授附和着,又继续说自己的论断。“不,”他说,“我要指出这一点,假若,像卜锐巴索夫明白地所说的,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则我们就应该严格地区别这两个概念。”
列文没有再听下去,等着教授离开。
八
当教授离开时,塞尔该·伊发诺维奇对弟弟说:“我很高兴,你来了。要住些时候吧?农事怎样了?”
列文知道,农事并不令哥哥发生兴趣,而他只是为了对他客气,才向他问到这个,因此他只向他说到小麦的出售和金钱。
列文想向哥哥说自己要结婚的意向,并征求他的意见,他甚至毅然地决定了这么做;但是当他看见了哥哥,听见了他和教授的谈话,当他后来听见了哥哥向他问到农事时的那种勉强地垂爱的语气(他们母亲的田产还没有分,列文管理着两份),列文觉得,不知何故他不能够开始对哥哥提说自己要结婚的意向了。他觉得,他哥哥不会像他所希望的那样看这件事情。
“哦,你们的县议会怎么样?”塞尔该·伊发诺维奇问,他对于县议会很有兴趣并且重视它。
“不过我实在不知道……”
“怎么?……你不是议员吗?”
“不是,已经不是议员了;我辞掉了,”列文回答,“我不再去开会了。”
“可惜!”塞尔该·伊发诺维奇皱着眉说。
列文为自己辩护,开始说到他的县议会里所发生的事情。
“总是这样的啊,”塞尔该·伊发诺维奇打断了他的话,“我们俄国人总是那样的。也许这是我们的长处——就是,能够看见自己的短处,但是我们做得过分了,我们总欢喜用我们舌头上现成的讽刺来自慰。我要向你说的只是,把像我们的县议会制度的这些权利给予别的欧洲人民——日耳曼人和英国人便会由这些权利中产生自由,我们却只会嘲笑。”
“但是怎么办呢?”列文抱歉地说,“这是我最后的尝试。我用所有的力量尝试过了。我做不好。我不行。”
“不是你不行,”塞尔该·伊发诺维奇说,“你没有把事看清楚。”
“也许是的。”列文忧愁地说。
“你可知道?弟弟尼考拉又来了。”
弟弟尼考拉是康斯坦清·列文的亲哥哥,塞尔该·伊发诺维奇的异父弟弟,是一个没落的人,花掉了大部分的财产,交游最奇怪而下流的人,并且和弟兄们吵了架。
“你说什么?”列文恐怖地叫着,“你怎么知道?”
“卜罗考非在街上看见了他。”
“在这里?在莫斯科?他在哪里?你知道吗?”列文从椅子上站起来,好像打算立刻要走。
“我懊悔我向你说了这话,”塞尔该·伊发诺维奇对于弟弟的兴奋摇着头说,“我派人找到了他住的地方,把他出给特鲁宾的期票送给了他,这张期票我替他付了款。这是他给我的回话。”
于是塞尔该·伊发诺维奇从镇纸下边把字条拿给他弟弟。
列文看了这个用他所熟悉的奇怪的笔迹所写的字条:
“敬乞让我安宁。我求于我亲爱弟兄们的,仅此而已。尼考拉·列文。”
列文看完后没有抬起头,手拿着字条,站在塞尔该·伊发诺维奇的面前。
他心中发生了冲突,一方面他想要在此刻忘记不幸的哥哥,一方面他又觉得这是不对的。
“他显然想要触怒我,”塞尔该·伊发诺维奇说,“但他不能够触怒我,我一心要帮助他,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是的,是的,”列文重复说,“我明白并且尊重你对他的态度;但是我要去看看他。”
“假如你想去,你就去,但我不劝你去,”塞尔该·伊发诺维奇说,“这就是说,在我这方面,我并不怕你去;他不会使你和我吵架的;但是对于你,我劝告,你还是不去的好。不会有什么帮助的。不过,随你自己的意思去做吧。”
“也许是不会有什么帮助的,但是我觉得,特别是在此刻——啊,这又是一回事了——我觉得,我不能够心安。”
“哦,这个我不明白了,”塞尔该·伊发诺维奇说,“有一件事我明白,”他添说,“这就是谦卑的教训。自从弟弟尼考拉变成了他现在的这个样子以后,对于所谓下流的事,我开始看得不同而且更宽大了。……你知道他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