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知识大全
15795800000014

第14章 经子解题(7)

《明堂位》第十四 此篇记周公摄王位,以明堂之礼朝诸侯,与《周书·明堂》篇略同。篇中盛夸鲁得用王礼。又曰:“君臣未尝相弑也,礼乐刑法政俗,未尝相变也。”郑玄已讥其诬。此篇盖鲁人所传也。

《丧服小记》第十五 《大传》第十六 此两篇为记古代宗法,最有条理之作;盖因说丧服而及之。

《少仪》第十七 郑云:“以记相见及荐羞之小威仪,故名。”“少”“小”二字,古通也。

《学记》第十八 此篇皆论教育之法,涉学制者甚少。篇首即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下文又云:“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此篇盖皆为人君说法,然其论教育之理则极精。

《乐记》第十九 此篇凡包含十一篇见《疏》,论乐之义极精。《荀子》《吕览》诸书论乐者,多与之复,盖相传旧籍也。

《杂记》上第二十、下第二十一 此篇杂记诸侯以下至士之丧事。

《丧大记》第二十二 此篇记人君以下,始死、小殓、大殓,及殡葬之礼。

《祭法》第二十三 此篇记虞、夏、商、周四代之祀典,极有条理。

《祭义》第二十四 《祭统》第二十五 此两篇皆论祭祀。《祭义》中孔子与宰我论鬼神一段,可考古代之哲学。此外曾子论孝之语,及推论尚齿之义,皆可见古代伦理,以冢族为之本。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义可一贯也。

《经解》第二十六 此篇论《诗》《书》《乐》《易》《礼》《春秋》之治,各有得失。六艺称经,此为最早矣。下文论礼之语,颇同《荀子》。

《哀公问》第二十七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孔子闲居》第二十九 此三篇文体相类,盖一家之书也。《哀公问》篇,前问政,后问礼。《仲尼燕居》篇,记孔子为子张、子贡、子游说礼乐。《孔子闲居》篇,则为子夏说诗。皆反复推论,词旨极为详尽。

《坊记》第三十 此篇论礼以坊民,列举多事为证。

《中庸》第三十一 此篇为孔门最高哲学。读篇首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三语可见。唯中间论舜及文、武、周公一节,暨“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一节,太涉粗迹,疑亦他篇简错也。

《表记》第三十二 郑云:“此篇论君子之德,见于仪表者,故名。”

《缁衣》第三十三 以上四篇,文体相类。《释文》引刘瓛云:“《缁衣》为公孙尼子作。”《隋书·音乐志》,谓《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皆取《子思子》,《乐记》取《公孙尼子》。今按《初学记》引《公孙尼子》:“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意林》引《公孙尼子》:“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皆见今《学记》;《意林》引《子思子》十余条,一见于《表记》,再见于《缁衣》;则《隋志》之言信矣。

《奔丧》第三十四 此篇记居于他国,闻丧奔归之礼。郑云:此篇与《投壶》皆为逸礼,见《疏》。

《问丧》第三十五 《服问》第三十六 《闲传》第三十七 《三年问》第三十八 此四篇皆释丧礼之义,及丧服轻重所由,实亦《仪礼》之传也。

《深衣》第三十九 此篇记深衣之制。深衣为古者天子达于庶人之服,若能深明其制,则其余服制,皆易明矣。

《投壶》第四十 此篇记投壶之礼,为古人一种游戏。

《儒行》第四十一 此篇记孔子对哀公,列举儒者之行。与《墨子·非儒》、《荀子·非十二子》等篇对看,可见当时所谓儒者之情形。

《大学》第四十二 此篇论学以治国之理。与《学记》篇合看,可见古代学与政相关。

《冠义》第四十三 《昏义》第四十四 《乡饮酒义》第四十五 《射义》第四十六 《燕义》第四十七 《聘义》第四十八 此六篇皆《仪礼》之传。但读《礼经》诸篇,殊觉其干燥无味;一读其传,则觉妙绪环生。此吾所以云今日治礼,当以言义理者为主,言节文者为注脚也。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此篇亦《丧服》之传也。

今之《大戴记》,虽未必为戴德之旧,然其中有若干篇,则确为大戴所有。如许慎《五经异义》引《盛德》记,已谓为今《戴礼》说是也。此书《隋志》作十三卷。司马贞言亡四十七篇,存者三十八篇。今存者实三十九篇;盖由《夏小正》一篇,尝摘出别行之故。《中兴书目》、《郡斋读书志》谓存者四十篇,则因其时《盛德》记已析为两故也。此书《盛德》篇中论明堂之处,古书征引,皆称为《盛德》篇,不知何时析出,别标明堂之名。宋时诸本篇题,遂或重七十二,或重七十三,或重七十四,《四库》校本仍合之,篇题亦皆校正,具见《四库书目提要》。

此书《哀公问》《投壶》两篇,篇名及记文皆同《小戴》,已见前。此外尚有同《小戴》及诸书处,具见下。盖《戴德》旧本阙佚,后人取诸书足成之也。《汉志》所载《曾子》十八篇,《孔子三朝记》七篇,今多存此书中。不知为《大戴》之旧,抑后人所为。记本纂次古籍,以备参稽,患其阙,不患其杂。此书虽非《大戴》原本,然所采皆古籍,其功用亦与《礼记》无殊。史绳祖《学斋呫毕》,谓宋时尝以此书与《小戴》并列,称十四经,诚无愧色,非如以《周书》与《尚书》并列之拟不于伦也。旧注存者十四篇,王应麟《困学纪闻》谓出卢辩。事见《周书》,说盖可信。

《王言》第三十九 此书今自三十八篇以上皆亡。此篇记孔子闲居,曾子侍,孔子告以王天下之道,亦颇涉治制。此篇与《家语》大同小异。

《哀公问五义》第四十 此篇记孔子告哀公人有五等,与《荀子》《家语》略同。

《哀公问于孔子》第四十一 此篇同《小戴·哀公问》。《家语》亦袭之,而分《大昏》《问礼》两篇。

《礼三本》第四十二 此篇略同《荀子·礼论》。

《礼祭》第四十六 四十三至四十五阙。此篇同《小戴·经解》及贾谊《新书》。

《夏小正》第四十七 此篇与《周书·周月》篇大同。《小戴记·礼运》:“孔子曰:吾得夏时焉。”郑注谓夏时存者有《夏小正》,则此篇确为古书也。《北史》:魏孝武释奠太学,诏中书舍人卢景宣讲《大戴礼·夏小正》;则南北朝时,此篇确在本书中。《隋志》:《夏小正》一卷,戴德撰;则隋时有别行本矣。

《保傅》第四十八 此篇与《汉书·贾谊传疏》同。《新书》分为《傅职》《保傅》《容经》《胎教》四篇。按此本古制,谊盖祖述之也。

《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曾子本孝》第五十 《曾子立孝》第五十一《曾子大孝》第五十二 《曾子事父母》第五十三 《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中第五十五、下第五十六 《曾子疾病》第五十七 《曾子天圆》第五十八《汉书·艺文志》有《曾子》十八篇。朱子曰:世称《曾子》书,取《大戴》十篇充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皆云《曾子》二卷十篇,具《大戴》。盖《汉志》原书之亡久矣。《立事》《制言》《疾病》三篇,皆恐惧修省之意,与他书载曾子之言,意旨相合。《大孝》篇同《小戴·祭义》;《立孝》《事父母》,意亦相同。《天圆》篇:“单居离问于曾子曰:天圆而地方者,诚有之乎?曾子曰: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近人皆取之,为我国早知地圆之证。然天圆地方,本以理言,(犹言天动地静。然天动地静,亦以理言也)非以体言。古代天文家,无不言地圆者,亦不待此篇为证也。下文论万有皆成于阴阳二力,万法皆本于阴阳,颇同《淮南子·天文训》。《事父母》篇:“若夫坐如尸,立如齐;弗讯不言,言必齐色,此成人之善者也,未得为人子之道也。”或谓《小戴·曲礼》上篇“若夫坐如尸,立如齐。”实与此篇文同,而下文脱去。《郑注》读“夫”“如”字,乃即就脱文释之也。

《武王践阼》第五十九 此篇记师尚父以《丹书》诏武王,武王于各器物皆为铭,以自儆。前半亦见《六韬》。

《卫将军文子》第六十 此篇记卫将军文子问子贡以孔子弟子孰贤。子贡历举颜渊、冉雍诸人以对。子贡见孔子,孔子又告以伯夷、叔齐诸贤人之行。略同《家语·弟子行》。

《五帝德》第六十二 《帝系》第六十三 前篇略同《史记·五帝本纪》,后篇盖同《世本》。按《五帝本纪》既谓“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弗能征”,又谓“炎帝欲侵陵诸侯”,其词未免矛盾。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蚩尤战于涿鹿。据《索隐》引皇甫谧,《集解》引张晏说,二者又皆在上谷,事尤可疑。今此篇只有与炎帝战于阪泉之文,更无与蚩尤战于涿鹿之说。炎帝,姜姓;蚩尤,九黎之君(《书·吕刑》伪孔传,《释文》引马融说,《战国策·秦策》高诱注)。苗民亦九黎之君,《小戴记·缁衣》疏引《吕刑》郑注。此苗民为九黎之君之贬称,非谓人民也。三苗亦姜姓,得毋炎帝、蚩尤,实一人,阪泉、涿鹿实一役耶?此等处,古书诚只字皆至宝也。

《劝学》第六十四 此篇略同《荀子》。后半又有同《荀子·宥坐》篇处。

《子张问入官》第六十五 论官人之道,略同《家语》。

《盛德》第六十六 此篇前半论政治,后半述明堂之制。略同《家语》《五刑》《执辔》三篇。

《千乘》第六十七 此篇论治国之道,有同《王制》处。此下四篇及《小辨》《用兵》《少闲》,《困学记闻》谓即《孔子三朝记》。

《四代》第六十八 《虞戴德》第六十九 《诰志》第七十 此三篇亦论政治。

《文王官人》第七十一 此篇同《逸周书》。

《诸侯迁庙》第七十二 《诸侯衅庙》第七十三 此两篇亦《逸礼》之类,后篇在《小戴·杂记》中。

《小辨》第七十四 此篇戒“小辨破言,小言破义,小义破道”,发明“主忠信”之旨。

《用兵》第七十五 此篇言人生而有喜怒之情,兵之作,与民之有生以俱来。圣人利用而弭乱,乱人妄用以丧身。与《吕览》《淮南》之说相似,实儒家论兵宗旨所在也。参看论彼二书处。

《少闲》第七十六 此篇论分民以职之道,与法家消息相通。

《朝事》第七十七 同《小戴·聘义》《周官》《典命》《大行人》。

《投壶》第七十八 同《小戴》而少略。

《公冠》第七十九 此篇述诸侯冠礼,后附成王汉昭祝辞。《士冠礼》:“公侯之有冠礼,夏之末造也。”可见公冠礼自古有之,特以非达礼故,孔子定《礼经》,不取之耳。然仍在二《戴记》中。解此,可无訾今文家所传之不备,亦不必尽斥古文家之《逸礼》为伪造也。

《本命》第八十 《易本命》第八十一 此两篇为古代哲学,推究万物原本,一切以数说之。但其中又有论及男女之义处,又有一段同《丧服四制》。盖古代伦理,亦原本哲学,故连类及之也。

礼之为物,最为烦琐。欲求易明,厥有二法:(一)宜先通其例。通其例,则有一条例为凭,可以互相钩考,不至茫无把握矣。看凌廷堪《礼经释例》最好。(二)宜明其器物之制。江永《仪礼·释宫注》、任大椿《深衣释例》二书最要。器物必参看实物,动作必目验实事,乃更易明。古物不可得,则宜看图。张皋文《仪礼图》最便。动作可以身演,阮元发其议,陈澧尝行之,(见《东塾读书记》)可法也。若喜考究治政制度者,则《周礼》重于《仪礼》。其中牵牵大端,如沈彤之《周官禄田考》、王鸣盛之《周礼军赋说》等,皆可参阅。《考工记》关涉制造,戴震有《考工记图》,阮元又有《车制图考》(《考工记》于各种工业最重车)。

“三礼”旧疏皆好。清儒新疏,《仪礼》有胡培翚之《正义》,《周礼》有孙诒让之《正义》,唯《礼记》无之。然古书皆编次错杂,任举一事,皆散见各处,钩稽非易,通贯自难。实当以类相从,另行编次。朱子之《仪礼经传通解》,即准此例而作。江永之《礼书纲目》,沿用其例;而后起更精,多足订正《通解》之失,不可不一阅也。若宋陈祥道之礼书,则该贯古今,更为浩博。清秦慧田《五礼通考》,盖沿其流;卷帙太繁,非专门治礼者,但资翻检足矣。

《礼记》之注,以宋卫提《礼记集说》,搜采为最多。宋以前诸儒之说《礼记》者,今日犹可考见,皆赖此书之存也。清杭世骏《续礼记集说》,搜采逮于清初,亦称浩博。然卷帙太巨,且中多空论,未免泛滥无归。初学欲求简明,读清朱彬《礼记训纂》却好。此书参考博,而颇能反之于约也。《大戴记》久讹舛,清卢文弨、戴震,始厘正其文字。其后汪照有《大戴礼注补》,孔广森有《大戴礼记补注》,王聘珍有《大戴礼记解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