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乱扯西游释厄传
15763300000061

第61章 春芳怜拱正 显幽救本原

先说一句好像题外话,就是整本西游记写到这里的时候,凯撒认为存在着个巨大的疑点,产生了诸多的猜测。

就是怀疑西游记中至少第九十六和九十七回基本不是吴承恩原著了,而是有人给改写了的,这个人就是明朝隆庆年间的首辅李春芳。而且有理由相信,在书中其他地方,偶尔还有些许的删改痕迹在内。

从这两回书来看,写作风格变化太大了,文笔相对来说生硬,以叙事为主,言语不够生动,相当不像是老吴的特点。虽然李春芳极力模仿吴承恩的写法,但要是仔细看来,的确是有很大的不同。

以后再讨论吧,先看西游记。离开天竺国都城,半个月后,到了一座城镇。长街上,只见廊下坐着两个老儿叙话,说什么兴衰得失,谁圣谁贤,当时的英雄事业,而今安在,诚可谓大叹息。

老头俩人话里有话的,但到底感慨什么,怀疑的确是在嗟叹一个颇为有争议的明朝人物,不过是谁现在难以判断。

从老头嘴里得知,此处是铜台府,府后有一县叫做地灵县。不远有个寇员外家,喜欢斋僧。但是这俩老头很明显对这个善人看法还好,但是对和尚们都不太感冒,就敷衍几句打发唐僧赶紧去吧。

唐僧几个果然后来见一个虎坐门楼,门里边影壁上挂着一面大牌,书着“万僧不阻”四字。进去后发现这家里十分富裕,招待和尚还有专门的佛堂、经堂、斋堂。其中佛堂就是拜佛的,会客是在经堂,吃饭是在斋堂,很是讲究的。

那个员外将师徒领进门来,笑吟吟的道,“弟子贱名寇洪,字大宽,虚度六十四岁。自四十岁上,许斋万僧,才做圆满。今已斋了二十四年,有一簿斋僧的帐目。连日无事,把斋过的僧名算一算,已斋过九千九百九十六员,止少四众,不得圆满。今日可可的天降老师四位,完足万僧之数,请留尊讳,好歹宽住月余,待做了圆满,弟子着轿马送老师上山。此间到灵山只有八百里路,苦不远也。”

这个“寇洪”字“大宽”,64岁,要斋戒万僧,已经坚持24年了。有两个儿子是少年秀才,唤名寇梁、寇栋。这里面都是有内容的,作者是在悄悄提醒我们,这个寇员外到映射了明朝的一个大人物,因为“寇梁、寇栋”中隐含了栋梁二字。

在这里,一个疑问就出来了,为什么寇员外追求大圆满,还得是一个多月后。

唐僧吃饱饭本想拍屁股走人,寇员外极力挽留,过了五七天,才请了本地的和尚24个,做了圆满道场。

这么一来唐僧就在人家家里待了半月左右,于是便提出自己等人该上路了。

寇员外继续挽留,但是唐僧担心耽搁时间太长,会不会取经时间太长,回去后李世民给自己小鞋穿,就谢绝了。八戒自然还想混吃喝几天,就埋怨师父不近人情了。唐僧却是忽然大怒,臭骂了老猪一顿,口不择言之下,还顺带着悟空沙僧也捎上去了。猴儿一看,就趁势教训八戒,沙僧在那里也笑着帮衬大师兄。

寇员外一看,你们师徒这是唱的哪出啊,我这个主人还在这哩,脸上就挂不住了,只好答应唐僧,准备明天请了亲戚邻居,敲锣打鼓送行。

他老婆也巧,这个时候出来,想再斋戒半月的,用自己的私房钱来应付开销;寇栋寇梁俩人也凑热闹,也要招待和尚半月,有平时攒的例钱垫底。

这一家子太热情了,但是唐僧都婉言拒绝了。却是惹得老太太不高兴,埋就了祸根。

八戒忍不住又对师父指指戳戳的,唐僧本来就盼着早点离开,又感觉到老太太临走时撂下的话不太中听,此时便对八戒大喝了一声。

八戒也有意思,竟然打了自己嘴巴两下,阴阳怪气的说自己多嘴。唐僧的火就上来了,打谁的嘴呢,这八戒,仗着自己平时维护他,有点不像话。但是唐僧还是很喜爱老猪的,于是就忍住了,没有再骂八戒。

悟空和沙僧就在一旁乐,唐僧听着是那么的刺耳,这俩家伙是讥讽八戒还是笑话自己哩。于是圣僧就要念紧箍咒,猴儿一看,唐僧这是恼羞成怒啊,赶紧跪下来讨饶,好汉不吃眼前亏。

寇员外看了会子唐僧几个演戏,也不好意思再挽留了,于是也不磨蹭了,当下就去请人,准备送行。派头不小,请了百十来号,还有找了一帮子吹鼓手,做了彩旗,又踅摸了两伙和尚还有道士,定好了,明天送和尚上西天。

寇员外家里忙活了大半夜,第二天唐僧师徒四众做好了随时出发准备。主人大张旗鼓,来了一帮子乡里乡亲的,大家就到了后院大大厂厅去吃吃喝喝,这家伙,书里写道,虽然是百姓之家,却也不亚于王侯的宅院。欢声笑语,竟然能够惊天动地的。

从这里能够看出,寇员外映射的人物,肯定地位很高,但不是王侯。应该是个大臣,甭管身家到底有多少,然而那个排场很大的,就更很有可能是内阁大学士甚至首辅。

八戒纵情吃喝之余,还能兄弟情深,提醒沙僧也放开了造,临走前还将吃食装了两袖筒。

寇员外欢送唐僧,直到离城十二三里,才洒泪而回。作者也感慨万千,说这正是,有愿斋僧归妙觉,无缘得见佛如来。

脑子里不禁产生了问号,寇员外的态度十分费解,作者的感叹也莫名其妙的。你寇员外想去见如来其实也容易啊,路程不过八百里,几天就到了,何来的无缘哩,即使如来不愿意见这个凡人,但是总不能限制寇员外的腿脚,不让前去灵山朝圣吧。

还有就是隐隐的指出,这个寇员外映射的明朝大臣,作者对其倍加推崇,认为是个忠臣,自然对唐僧师徒(映射了明朝的诸多皇帝)情深义厚。但是作者对这个忠臣为什么要如此隐晦的描述呢?令人不由得怀疑,这个忠臣的下场不太好。

悟空几个离开后,走了有四五十里之地,天色将晚,老猪就埋怨师父。唐僧又对八戒破口大骂,以后撑死你这个饱鬼孽畜。

八戒只能郁闷的苦笑,不敢说话。

悟空提醒唐僧,前面有个歇脚的地方。大家前去,却发现是个破庙。大家只好在里面凑合了一晚上,但是这个破庙却是有来历的。乃是“华光行院”,唐僧解释,“华光菩萨是火焰五光佛的徒弟,因剿除毒火鬼王,降了职,化做五显灵官,此间必有庙祝。”遂一齐进去,但见廊房俱倒,墙壁皆倾,更不见人之踪迹,只是些杂草丛菁。欲抽身而出,不期天上黑云盖顶,大雨淋漓。没奈何,却在那破房之下,拣遮得风雨处,将身躲避。密密寂寂,不敢高声,恐有妖邪知觉。坐的坐,站的站,苦捱了一夜未睡。咦!真个是,泰极还生否,乐处又逢悲。

为啥要介绍这个劳什子呢,结合前后文及对寇员外的推测之后,我们就从中有所发现了的。

唐僧说华光菩萨因为做了好事,反而被降职了。那么是在告诉我们,这个寇员外映射的大臣后来是倒了霉的。

最耐人寻味的是唐僧此前的态度,虽然说见佛心切,但是从其言语行动能够看出来,对这个寇员外不屑一顾的。然而寇员外却是极其看好唐僧的,从离别放声大哭就能觉察到。

此地已经接近灵山了,以后再没有发生什么变故考验。说明现在映射的背景时期是隆庆或是万历年间,然而唐僧的态度表明了,这个明朝大臣是在嘉靖年间就有所崭露头角的。而且这个大臣很敬重嘉靖皇帝,嘉靖对其却是不怎么搭理的。

那么这个大臣毫无疑问了,必然是在高拱、李春芳、张居正三人之中了。因为徐阶后来受到嘉靖的信任,却是被隆庆给拿下了的。李春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没有自己这么写自己的。高拱和张居正都有可能的,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反过来想,李春芳为什么要修改吴承恩的作品?唯有一个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为了让西游记写的更加饱满,第九十六和九十七回更加具有代表意义。

但是还是不太明白到底是高拱还是张居正,咱们接下来先看书,后面再讨论。

就在这天夜间,有一伙铜台府地灵县城凶徒,前去打劫寇员外家,且寇员外还想让盗匪给留下点家产,但是匪人却把寇员外撩阴一脚踢翻在地,可怜三魂渺渺归阴府,七魄悠悠别世人!

老太太伤心之余就说是,点火的是唐僧,持刀的是猪八戒,搬金银的是沙和尚,打死你老子的是孙行者。

俩孩子便写了状纸,天明后报案。

这些内容里面都是话里有话,是在隐约指出,寇员外-明朝一位首辅曾经受到迫害,甚至最后死了。

那么从这里看出来,这个寇员外有点像是高拱的,不过总还觉得不大对劲儿。

这铜台府刺史正堂大人接到报案,便派了人手前去捉拿唐僧。

唐僧他们也挺巧,刚好遇到了那些劫匪,猴儿就都给逮住了。从匪徒的口中得知,寇员外家遭不幸。

唐僧打算交还寇家财物,却将土匪给放了。结果,正好被官兵“人赃俱获”了。

那个刺史升堂问案,就先给悟空上刑。忽然只听得有人来报道,“老爷,都下陈少保爷爷到了,请老爷出郭迎接。”那刺史即命刑房吏,“把贼收监,好生看辖,待我接过上司,再行拷问。”

这里是有个疑问的,就是来的这个“都下陈少保爷爷”是什么人,来头挺大,还得让刺史大人出城迎接的。但是呢,后来根本就没有给交代这个大官儿一星半点的。而且“都下”这个词,古代是说京城;但在明朝一般特指皇宫内。那么这个陈少保就很可疑了的。联系前后文,推测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太监,官不小的。

但就也更加验证了的,这个寇员外身上是有高拱的影子,高拱就是被张居正和冯保太监联合给整下台的。

唐僧几个先蹲了一夜班房,先挨了顿揍。悟空知道这是狱卒们要钱呢,就说将包袱中的袈裟送给他们。

唐僧哪里舍得,心痛不已,但也没办法,总不能继续挨打啊,便只好如此。

果然狱卒们一看,就高兴了,是宝贝啊,发财了,就绕过唐僧几个了。

于是惊动了本司狱官,一看就是大吃一惊,这不是凡人之物,说明这几个和尚是有身份的,还得给保管好,省的以后惹麻烦。

悟空半夜就出去了,先到了寇家门首,只见那有个做豆腐的,见一个老头儿烧火,妈妈儿挤浆。那老儿忽的叫声,“妈妈,寇大官且是有子有财,只是没寿。我和他小时同学读书,我还大他五岁。他老子叫做寇铭,当时也不上千亩田地,放些租帐,也讨不起。他到二十岁时,那铭老儿死了,他掌着家当,其实也是他一步好运。娶的妻是那张旺之女,小名叫做穿针儿,却倒旺夫。自进他门,种田又收,放帐又起;买着的有利,做着的赚钱,被他如今挣了有十万家私。他到四十岁上,就回心向善,斋了万僧,不期昨夜被强盗踢死。可怜!今年才六十四岁,正好享用,何期这等向善,不得好报,乃死于非命?可叹,可叹!”

从这里看出来,寇员外不简单的,两口子是很懂经济的,是相当擅长发家致富的。那么我们知道高拱是不大喜欢身外之物的,是个廉洁奉公的人物。那么就产生疑问了,这寇员外到底映射了明朝哪个很重要的人物呢?

猴儿就去了寇员外家中,悟空闹腾了一会儿,将老太太和俩儿子吓个不轻。母子决心明天就撤了状子,好求个心安。

猴儿继续到了刺史的住处,看到墙上挂着一轴画儿,是一个官儿骑着一匹点子马,有几个从人,打着一把青伞,搴着一张交床,更不识是什么故事。

说实在的,怎么也想不出来这个是什么画,肯定有玄机的。如果知道这画的具体典故后,或者就更能够理解这两回书的寓意,更容易解开这两回书中的谜团。

悟空继续装神弄鬼,把刺史吓的要死,明天再好好审案吧。

那当然第二天,唐僧就被放出来了,但是呢,悟空还要让众人心服口服。于是猴儿就去了幽冥地界,阎王说,寇员外不是俺们派人拘来的,你去找地藏菩萨要人吧。地藏王菩萨说,“寇洪阳寿,止该卦数,命终不染床席,弃世而来。我因他斋僧,是个善士,收他做个掌善缘簿子的案长。既大圣来取,我再延他阳寿一纪,教他跟大圣去。金衣童子遂领出寇洪,寇洪见了行者,声声叫道,“老师,老师!救我一救!”行者道,“你被强盗踢死。此乃阴司地藏王菩萨之处,我老孙特来取你到阳世间,对明此事,既蒙菩萨放回,又延你阳寿一纪,待十二年之后,你再来也。”

悟空和地藏菩萨很大度,又给了那员外十二年阳寿,说明什么。这个寇员外映射的人物在写西游记这两回的时候肯定是死了的,但是西游记作者觉着十分惋惜或是不平。

悟空带回了寇员外,并让其还魂,就又活了。

当然那员外就说了自己到底是怎么先前死的,众人明白之后,也没有对老太太再加以归罪。

有个细节,就是幽冥界的阎王和地藏菩萨的说法有点不大一致。阎王认为寇员外不该死,地藏说死的正常。寇员外却是不愿意在地藏这里混,让悟空救自己出去。

说明,西游记作者对地狱乃至佛家的看法都不好啊,因为善人往往得不到善报,该去西天极乐就非整你下幽冥。

铜台府整个故事基本结束,猛一看并不复杂,看着也不像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竟然也给写了两回书内容。而且最为奇怪的是,过了铜台府,很快就要到了灵山脚下的,路上并没有出现任何妖怪考验什么的。那么在灵山附近为什么要大张旗鼓的讲这么个小故事哩?

说明里面必有乾坤的,或许老吴当初是写了其它内容,但是被李春芳给改写了。那么李春芳明显不是个瞎歪歪的人物,只能说明,是在替吴老爷子补充一些内容,使西游记这本书更加寓意深刻更加饱满。

那到底是什么内容,令李春芳不惜改动老朋友的作品呢。

我们来分析,老吴是在1582年过世的,这之前西游记或者刚刚写完,也有极大的可能性就是没有最终定稿。

那么说明在1582年左右明朝发生了一件比较大的事情,老吴来不及写进去。

看看历史,在1578年高拱仙去,1582年张居正过世;1583年徐阶死了。还有就是1585年李春芳也告别了。

这就更加明白了,这个寇员外所映射的人物不会是张居正还有高拱以外的大臣。

考虑来考虑去,凯撒认为应该是寇员外全家人映射了张居正和高拱俩人的合并形象!

其实徐阶也很有可能,但是他却是被嘉靖末年所重用的首辅,且在隆庆初年下台后不久被抄家了,死了之后,短期内没有出现什么大影响事件的;而张居正刚刚死后,就有言官不断参劾,甚至在1583年的时候,万历皇帝开始清算张居正,差点将张居正的尸骨都给刨出来了。

而且“万僧不阻”明显是在映射张居正没有对佛道做出很大的限制,但这个其实也不能怪在张居正身上的。

那李春芳就有绝对的动机来修改西游记了,就是要将张居正给写进去,否则就是老吴的最大遗憾。虽然李春芳写的风格和老吴差别很大,但是其寓意极好,这非但不是西游记的败笔,相反他更加完善了这本书。

老吴明显对万历皇帝和张居正充满了期盼之情,写了西游记这本书来劝谏他们。不过呢,老吴开始只是来得及将高拱(1578年去世)给先写了进去,就是寇员外。但是岁月不饶人,1582年吴承恩撒手人寰而去。就在这一年,张居正也逝世了!虽然搞不清老吴的过世是在张居正前面还是后面,然而我们还是能想到,至少吴老爷子已经不可能再将张居正的故事加进西游记了。

李春芳自然要帮吴承恩完成这个心愿,于是动手校对改写了至少第九十六和九十七回。

先看看张居正这么个人物吧,和严嵩一样,颇有争议,但是比严嵩的命运要好的多。

明史评价,“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前褒后贬,比较客观。但是给的贬义却是“震主”,说明什么,说明张廷玉等人对其大加赞赏,但是迫于当时的情况,只能给张居正定一个“罪名”。

张居正的事迹就不多讲了,功远大于过,大家应该很熟悉的,就选一些履历情况来说。

1547年张居正考中了进士,这年他二十三岁。就进了翰林院,授庶吉士。这个时候,正是嘉靖年间夏言、严嵩二人斗争的不可开交哩。

1564年张居正做了裕王朱载垕的老师,这就给后来当上首辅奠定了基础。

1567年张居正官拜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同年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平步青云。

后来和高拱产生了矛盾,于是联合冯保太监,将高拱给拱了下去。

从此权倾朝野,直到1582年过世。

在1581年,张居正继续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万历年间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得罪了大批的官员。

他的做法其实是严嵩、徐阶、高拱等人的综合表现,因此能够在活着的时候,基本不受影响。而且张居正的优点就是旁人眼中的缺点,从皇上到芝麻官都对老张时间长了看不下去,无法忍受的。不过呢,人的名树的影,至少张居正活着的时候,谁敢到底把人家怎么着呢?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发现黄金白银不少,其中白银十万两。那么这个数额,说实在的,不算大,远远算不上一回事。当然如果只根据他的年薪来说,肯定是不可能攒够的。

抄家之时,张居正的大儿子自杀,其他的儿子也都罢职甚至充军。或许这就是西游记里面,诸多土匪抢劫寇员外家的一些映射罢了。

但是我们要知道张居正是不信佛的,而且处处和佛还过不去的。因为万历皇帝的太后老娘就是个佛迷,经常打算修这个拜那个的。但是不出意外的,基本老张说了都不算。李太后这个人挺有意思的,张居正教训皇帝可以,但是不能阻止自己拜佛参禅。这也是寇员外“万僧不阻”的由来,张居正总不能连李太后都敢训斥吧。

因此,李春芳在书里的描写其实是大反话,否则这就很容易让人看出来就是在写张居正了。那还了得啊,张居正平反是在死后四十年才实现的,整个万历朝所有人都讳之莫深呀,那肯定李春芳是赶不上也等不及了,1585年就也与世长辞了。

但是李春芳明显很敬重这个后来居上的晚辈,赞赏有加也深表惋惜。所以,希望上天能够让张居正再多活十二年的,但也只是将这个愿望写进小说而已。

书里提到的那个陈少保估计就是映射的冯保太监,那当然在隆庆年间和万历初期的权势很大。

冯保和张居正两人配合的还行,但是冯保也倒霉在这了,张居正刚死,自己就被参劾倒了。1582年给撵到南京,老死异地了。

最后咱们再来看高拱,同样也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

高拱担任首辅时间不长,但是政绩斐然,隆庆时期的作为基本都是老高给设计筹划的。张居正很多地方都是在人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然而高拱也霸气外露,最后倒霉跟这个有分不开的关系。

1572年,隆庆皇帝朱载垕临终之际,将高拱、张居正及高仪三人为顾命大臣,且执着高拱的手言道,“以天下累先生”。一句话对高拱的评价,可见一斑的。

高拱是看不上那些太监的,尤其是冯保,这俩人就属于死不对眼的。

但是此时冯保已经修改了隆庆的遗嘱,说是最高太监要和顾命大臣一起辅政。那高拱能干么,就不断要求撤掉这个太监干政,俩人的矛盾愈加激化。

后来高拱和张居正也产生了隔阂,结果张居正联合冯保,将高拱给拱走了。

明神宗朱翊钧登基之后,太监冯保在两位太后跟前说了高拱的坏话,说是专权擅政,想要搞掉皇帝身边的太监们,这难道不是有可能要另立藩王为帝的苗头哩?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两个太后自然要采取果断措施。当着诸多大臣的面,下诏斥责高拱,赶出京城。

高拱伏地不能起,还是张居正搀扶起来,让其坐着骡车出了宣武门回家。

那高拱回到老家后,心情自然不好,就琢磨着这个变故是不是张居正和冯保俩人给撺掇的,还写了一本《病榻遗言》说张居正“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

“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仔细在西游记第九十六回里,就能看出来,的确是都有这样的情节。最耐人寻味的是,李春芳也相当的有才啊!竟然利用寇员外的老婆张氏的言语行为,将高拱和张居正两人之间的争斗给隐晦的写了进去,不由感叹这个“青词宰相”,的确是有几把刷子的,但是却不能见容于当时的朝廷,只能像东方朔一般,做个隐士。

据说张居正曾经去高拱的家乡,俩人见面还涕泪不已的。相见掩面而泣,感慨不已。毕竟英雄相惜,当然该哭归哭,该骂还骂,该斗还得斗个输赢。

李春芳是最看不得斗来斗去的,因此早早就开始申请退休,终于后来回家过安乐田园生活了。但是老李虽在民间,却是仍心系大明,对高拱和张居正的遭遇颇有同情不平,故此校写了老吴的西游记,永传后世。其实在以前的时候,凯撒也认为李春芳这个人才华虽有,但没有用到正经地方,政务也处理的一般。但是通过细读西游记,觉着我们还是误解了这个老人的。有作为必遭受厄运,有元功就有“造化弄人”,李春芳是看透了,大家应该理解一二。

唐僧师徒依旧西天取经而去,咦!这正是,地辟能存凶恶事,天高不负善心人。逍遥稳步如来径,只到灵山极乐门。毕竟不知见佛何如,请听下回接着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