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我是曹操,我怕谁(下):一号首长的心理秘密
15366600000003

第3章 血诏事件(3)

荀彧足智多谋,曹操遇到多大难题,他都能很快能拿出对策。

但今天却先问曹操自己有什么想法。这是为什么呢?

他终究不会成为董卓的。我辅助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行为可以改变态度。当你做出了一个选择后,你是不希望这个选择是错误的,你会越来越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甚至会在意识中篡改事实,来维护自己的一贯正确。

曹操一想,袁绍还没有收拾掉,如果废立天子,正好授人以口实,损伤自己的实力,也就不再坚持要杀汉献帝。

既然是天子亲自参与密谋的,我看就把他杀了,另择有德者立为天子。

荀彧的一颗心顿时沉了下去,但他仍保持着冷静。

主公,您今天能够号令天下,都是因为这个天子的存在。只有保住天子,您才能征讨有名,赏罚有制。

荀彧的想法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这种行为存在于所有人的潜意识中。如果没有这种自我欺骗,人们又怎能顺畅度过实际上并不顺畅的漫长一生呢?

但是,我要杀了董承这几个人,以儆效尤。

如果不诬陷他们造反,是不能诛灭九族的。

丞相,您想怎样处置?

我是帅哥!

曹操决定不杀汉献帝给了荀彧莫大的安慰,让他继续沉浸在自我欺骗所带来的内心协调感之中。

因此,荀彧没有再行劝谏,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唉,事已至此,要放过他们也难啊。

荀彧一惊,但他已经没有足够的心理力量来阻止了。这相当于曹操使出了一个“闭门羹”策略。

曹操先提出要杀汉献帝,被荀彧拒绝了。而这种拒绝给荀彧带来了愧疚感。所以,当曹操再提出要诛灭董承家族后,荀彧就很难再拒绝了。

曹操想起宫中还有一个董家“余孽”。这个人就是董承的亲生女儿,汉献帝的爱妃——董贵妃。

曹操身带佩剑,直入宫中。汉献帝见曹操气势汹汹,吓得胆战心惊。

丞相所为何来?

朕确实不知。难道陛下忘了咬破指头写血诏的事情了吗?

一人造反,株连九族。来人,将董贵妃拉下去砍了。

董贵妃已经怀孕,还望丞相高抬贵手,放她一条生路吧。心理感悟:上了贼船,自然只能以贼船的航向为正确方向了。

董承谋反,陛下可知?

汉献帝以董贵妃已有身孕为由向曹操求情。殊不知,这反而更加坚定了曹操杀董贵妃之心。

必须要杀!

汉献帝只好哀求曹操给董贵妃一个全尸。于是曹操就改斩首为用白练缢死。

汉献帝泪雨如下,一个御宇天下的皇帝,却连怀着自己骨肉的女人都保护不了,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效应”。

道理很简单,曹操此时满心都是“天命在我”,早就想取汉而代之。他怎么会容忍汉献帝生下后代?而且,董贵妃的儿子一旦长大成人,难道就不想为父母报仇?

曹操的所作所为已经和董卓没有什么两样了。那么,曹你真是我的接班人呀!小弟还需努力!

操是怎么样变成董卓的呢?

人其实是一种情境性的动物。情境对人的影响至深。一个人之所以会成为好人或坏人,都与情境直接相关。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将人这种受制于情境的效应称为“路西法路西法效应就是用来解释“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路西法是上帝最宠爱的天使,但当他投身地狱后,却变成了恶魔撒旦。这说明了情境正是让好人变成恶魔的最根本原因。

“看守”们拥有一切真实狱警的权力。参与者也都有随时退出实验的权力。起初,他们都将其视为一场好玩的游戏。但很快,他们都深度进入了他们所扮演的角色。

我是囚犯!

我是狱警!

现在分组。

为了模拟真实,担任“囚犯”的学生身份以数字代替,每个人都穿上囚服,戴上脚镣和手铐,担任“看守”角色的学生则身穿警服,戴上墨镜以增加权威感。

津巴多是在1971年进行的名闻世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路西法效应”的。当时津巴多正在斯坦福大学任教,他将大学的一个地下室改成了用于实验的监狱,并以15美元一天的薪酬招募了24名学生参与实验。

他们经测试都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学生们被随机分成了两组角色:

9名学生担任监狱中的“囚犯”,另9名学生则以三人一组轮班担任“看守”的角色。还有6名后备。津巴多本人则担任监狱长的角色。

“看守”们经常做出把囚犯关禁闭、没收被褥、剥夺睡眠、取消进餐、进行俯卧撑、强迫囚犯用手清洗马桶等等的各种屈辱性的活动。

实验不到两天,一个编号为8612的的好人已经被一群好人折磨得濒临崩溃。在他率领囚犯反抗时,遭到了看守们严厉的惩罚。8612察觉这已经成了一个由心理学家设置的真正监狱。

8612提出退出,但津巴多已经进入了监狱长的角色,他考虑的已经不是8612的精神状态,而是如果8612退出,会引起更多人退出,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于是津巴多像电影中的监狱长那样,向8612承诺让看守不再折磨他,给他好的待遇,但条件是让8612回到监狱做他的眼线,如果同意,他就会早一点得到释放。

8612答应了,重新回到实验当中。其他的囚犯们开始意识到,实验负责人员不会让他们退出实验。希望就此幻灭。

继续服刑吧!

在这个临时监狱里,魔鬼被制造了出来。

“看守” 们洋洋自得于支配一切的权力,“囚犯”们则在心里播种下仇恨的种子。

实验结束后,当双方坐在一起讨论时,相互间仍然存在严重的敌对情绪。

实验的第六天,津巴多的女友、心理学博士克莉丝汀来访。克莉丝汀与与其中一位名叫瓦尼施的看守进行了交谈,她感觉这是一位礼貌、友好的好人。

但当克莉丝汀开始观察实验时,她发现了一个与好人截然不同的瓦尼施:

他戴着黑色的墨镜,手持警棍,身穿制服,痛骂犯人,态度十分粗暴。

到了洗浴时间,看守把犯人用脚镣锁成一列,每个人都戴上头套,完全看不到环境的情况。再把他们带到洗浴房。

快来看,看一下现在要发生什么!这场景太棒了!

津巴多本是一个善良的好男人,但此刻残暴、冷漠却充溢于他的全身。津巴多本以为女友会高度赞扬他的实验,但得到的却是女友的愤怒与质问。她无法想象,在未来的生活中怎样与这个恶魔般的男人亲密相处。

这场争吵惊醒了津巴多,他终于从监狱长的角色中脱身而出,并于第二天一早终止了实验。

自由啦!

津巴多本是一个好人,但当他担任了“监狱长”一职后,却身不由己地变成了一个“恶魔”。参与实验的学生,本来没有太大的差异,却在担任不同的角色后,不由自主地投入了角色之中。而那些担任看守的学生也成了不折不扣的恶魔。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情境的催化下,人类因文明进步而生成的人性就会被原始的兽性取代。

一幕幕残忍的兽性热剧也就屡屡上演。

模拟的情境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真实的情境呢?

曹操之所以会变成董卓,原因也正是如此。当他手握重兵、权倾天下之后,处在他的情境之中,权力的欲望必然一步步地膨胀,直到他真的成为天下之主为止。

心理感悟:文明再神通广大,也还是会给兽性留下表演的空间。

曹操斩草除根已尽,唯恐汉献帝再度与外面勾结,就另拨三千人马为御林军,由心腹曹洪率领,日夜监控内宫。

能理解我了吧?

董卓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成为董卓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许我们就能更清楚地了解曹操,而不会一味地痛责了。

当现有的天子,及其他的臣子成为他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后,曹操就会将其赶尽杀绝。其心肠之冷酷,手段之毒辣,在他自己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

我是天子!

任何一个处在相同情境下的人,都有极大的可能会成为董卓。袁绍、袁术、孙权这些枭雄,其实他们并非没有要成为董卓的想法,只是他们没有曹操那样的情境罢了。

微波炉冰箱曹操诛杀了董承等五家一千余人,丝毫不觉得有何残暴之处。他此刻最为关心的是那张“黑名单”上的两个漏网之鱼——刘备和马腾。

曹操恨不得立即将这两人赶尽杀绝。尤其是刘备,当刘备“血诏党”的真面目暴露后,曹操痛心疾首,恨自己被他骗得好苦。

你个超级大骗子!明公您的头号大敌是袁绍。一旦您出兵讨伐刘备,袁绍必然会乘虚而入,攻打许都,那么,又该如何应对呢?

马腾远在西凉,先派人前去慰劳,稳住他,等以后再想办法把他诱到京师处置。

荀彧的结论正确无比,但前提是袁绍荀彧已经通过自我欺骗,平复了内心的认知不协调,又站出来献策。

果然能如荀彧所料,判断出这是一个极佳的战机,而曹操认为袁绍优柔寡断,不可能快速出兵的。

荀彧认为,袁绍虽然没有这样的决断力,但他手下一大批谋士会说服他采取行动的。

郭嘉的最后一句话说服了曹操。曹操在军士中享有极高的威信。刘备以阻击袁术为由,将曹操的人马据为己有。

但只要曹操登高一呼,这些军士就会反戈一击,重归曹操门下。

曹操再不犹豫,立即率二十万大军,直逼徐州。

袁绍手下的谋士互相猜忌,互相牵制,用不着多虑。还是快对刘备下手吧。他手下的那五万人马可都是您的嫡系部队啊。

刘备立即派孙乾去向袁绍求援。孙乾先去见田丰。田丰大喜,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战略良机。

杀呀!

我马上就要死了啊。主公今日何故如此?

次日,田丰陪孙乾来见袁绍,二人看到袁绍后,大吃一惊。眼前的袁绍衣衫不整,形容憔悴。

现在曹操出兵东征刘备,许都空虚,主公正好乘虚攻占许都。然后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保万民。

这可是老天给您的好机会啊。

我一共五个儿子,只有最小的这个最称我意。现在他患了疥疮,生命垂危,我根本没心思考虑别的事情了。

我命在旦夕,还说什么纵横天下啊。

主公您纵横天下怎么这样说呢?

当着孙乾的面,田丰的话说得很含蓄。但意思很清楚。“挟天子以令诸侯”给曹操带来了多大的好处啊!你不是早就看着眼馋了吗?现在,老天就给了你这么一个取而代之的好机会,你难道还不想抓住吗?

我也知道这样好啊。

可我心中恍惚,实在提不起精神。

主公,您到底恍惚什么啊?

唉!我这个小儿子,身具异相,贵不可言。如果他有个三长两短,我实在没法承受啊。

你回去告诉刘玄德,就说我实在没心情出兵。如果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就到我这里安身吧。

袁绍疼爱自己的小儿子,为什么会疼到宁愿放弃攻占许都,将汉献帝掌控在手中的大好良机呢?

这还要从王立的“天象说”说起。当时的年代,天命之说是最具说服力的。而王立因其客观中立的身份,其说法更具权威性,流播也甚广。

天命在曹!

袁绍要想冲破“天命在曹”的束缚,就必须找到一种足可与之相抗衡的理由。袁绍找到的这个理由就是他生的这个一副大贵之相的小儿子。

这足以让袁绍相信,天命也可能在自己这边。

即便自己没能得了天下,也会应验在这个儿子身上。所以,袁绍才会把这个儿子视如命根。

但小儿子命在旦夕,彻底摧垮了袁绍的心理底线。一旦儿子死了,也就预示着袁绍根本没有希望赢得天下了。

哈,是我的啦!

为了一个小小的婴儿,竟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还谈什么国家大事呢?

但田丰和孙乾都没法理解他的这份微妙心理。孙乾怏怏而去。田丰站在门外的台阶上十分憋气。

帝王之相!

再说刘备,听说袁绍不肯出兵,立即号啕大哭。

这下可怎么办呀?

为什么古时打仗,都会将风吹断旗与敌兵劫营关联起来呢?

的“近因效应”打动,认为张飞是智谋之将了,就放心地让张飞去安排。他也不想想,曹操岂是刘岱能比的?

哥哥不要担心。我有一个妙计,一定能击败曹操。

什么妙计?

这哪里是什么妙计啊。但刘备已经被前次张飞智擒刘岱等曹兵前来,我趁夜就去劫寨。

曹操率军正往小沛而来,一面牙旗被狂风吹断。行军故例,旗帜被吹断是敌方要来劫营的预兆。

曹操当即做好防范。这一小小的事件,再度让曹操体会到“天命在我”的美妙感觉。

这实际是一种错觉相关。风吹断旗本是一个偶然事件,并非每一次风吹断旗都会有敌兵劫营。但只要有几次恰好吻合了,就会被“善于总结”的人们记录在案。

断旗3次,劫营一次……从此故老相传,成为不容生疑的定例,因为人们总是喜欢在不同的事物中发掘联系,只有找到了联系,才会让他们感觉到安全。

尽管这种方法并非万无一失,但在实战中还是很有作用的。“风吹断旗”就等于是给将领们发出一个信号,让他们提高警惕,严加防范。

酸儿辣女,一定是个胖小子!

深夜,张飞率兵而来,却中了曹操的埋伏。张飞所部,原来就是曹操的兵,转眼间就倒戈,重归曹营。

兄弟!

二哥,可找到你了!

张飞大败,突围出来,却被曹军挡住回小沛去路。张飞只好操起了老本行,跑到芒砀山落草去了。

而徐州城里仅有糜竺、孙乾几个文人,哪里把守得住?反正在刘备集团,打不过就跑是惯例,绝不会军法从事的。糜竺、孙乾等人也瞅准时机逃跑了。

曹兵趁势掩杀,刘备部下也大都重归曹营。

刘备见势不妙,也顾不得兄弟与家小了,直奔冀州方向投奔袁绍而去。

你跑我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