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经典战役之科索沃空袭战
15355000000004

第4章 多灾多难的民族(3)

在科索沃是否独立的问题上,邻国阿尔巴尼亚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从一贯支持科索沃阿族人闹独立,转变到试图通过政治渠道谋求出路。就在“科索沃共和国”宣布成立后的第三天,阿就给予了外交上的承认。但是阿国的态度两年以后发生变化,前总统贝里沙开始批评科索沃阿族领导人鲁戈瓦“不现实地闹独立”。1996年他甚至重申:“不存在科索沃分离出来的问题。科索沃的解决办法只能从(前南)1974年宪法中去寻找。”后来上台的纳诺政府也同塞领导人进行了接触,试图在解决科问题方面寻找共同点。

科索沃战争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阿族人极力促成科索沃问题国际化的行为。今后,阿族人虽将坚持科索沃独立的立场,但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同时也是因为实力不足和内部有分歧,可能只能寄希望于取得1974年南宪法中的自治权。

从国际形势的现实来看,西方在科索沃独立的问题上也有很大的顾虑,即科索沃局势一旦恶化,将会导致新的难民潮和巴尔干地区的更大动荡,不利于它在巴尔干地区巩固和加强自己的势力与影响。可以说科索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起来有可能比波黑问题更复杂。它们不愿看到在肢解了一个“大塞尔维亚”之后又出现一个“大阿尔巴尼亚”,因此不赞成科阿族人完全独立的要求。它们对科索沃的军事介入,目的在于削弱南联盟的同时,控制科索沃这个“欧洲火药桶”的导火索,进而控制整个巴尔干地区的主导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约在达到压制塞尔维亚的目的后,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的态度并未有所松动,甚至在最后的和平协议中取消了曾在朗布依埃和谈中提出的三年过渡期后举行全民公决的内容。而科索沃阿族不但表示将继续为独立斗争到底,而且将其付诸于行动,在北约停止轰炸、南联盟解除战争状态和国际维和部队进驻后立即加大对当地塞族的报复力度。可见,外部干预和扩大自治程度并不能解开巴尔干地区民族问题死结。

三、人质危机带来的影响

1999年1月8日,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在西南部的苏瓦莱卡地区,向执行巡逻任务的塞尔维亚警察发动袭击。这次突然袭击,使3名塞尔维亚警察被打死,4人受伤。向一天,“科索沃解放军”又在米特罗维察村附近绑架了8名南斯拉夫人民军军人。

来自科索沃省府普里什蒂纳新闻中心1月12日公布的消息说:新年刚过的头11天里,科索沃武装分子共向南期拉夫警察、军人和平民发动了80次袭击,有4名警察和6名平民被打死,14人受伤。南斯拉夫官方公布的数字说,科索沃阿族武装分子1998年共发动了1854次袭击行动,造成284人死亡,556人受伤。他们还绑架了290名平民和警察,其中34人被杀害,150人下落不明。这次人质事件,使南联盟领导人非常气愤,南联盟作出了强硬反应。南军方向“科索沃解放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无条件释放人质,否则,将动用武力解决。

为了避免人质事件引发新的大规模冲突,驻科索沃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积极斡旋,试图通过谈判来解决这场危机。由于美国特使希尔、欧盟特使佩特里奇、欧安组织观察团团长沃克尔出面调停,使“科索沃解放军”暂时作出了“让步”,8名人质在1月13日获释。

但这次人质事件使“科索沃解放军”得到一种误解,即认为他们的行动受外国人的支持;只要充分显示自己的武装实力,南联盟军队也奈何不得。面对科索沃武装分子的举动,南联盟深感这种局面不能再容忍下去了,否则后患无穷,于是决定向“科索沃解放军”发动强大的攻势,争取把这股顽军消灭在萌芽状态。但南联盟的行动,受到西方国家的强烈谴责。美国和北约盟国指责南联盟搞“种族灭绝”,严重践踏人权,威胁南联盟不准对科索沃阿族武装分子动武。

1月15日,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在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举行会议,表达了不向西方大国低头,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塞尔维亚3位副总理连续数日在科索沃各地视察,并发表一系列措词强硬的讲话,警告阿族非法武装分子:塞尔维亚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政府不会一味因外部势力的制约而纵容“恐怖分子”的犯罪行为。

然而,就在1月15日这一天;塞尔维亚警察部队和阿族非法武装分子在科索沃南部什蒂姆列区的拉察克村再次发生大规模冲突。塞尔维亚警察部队前去捉拿5天前杀害警察的凶手时,遭到“科索沃解放军”的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有数十名阿族武装分子被打死,他们大都身穿有“VCK”标志的军装。

欧安组织观察团团长、美国退役将军沃克尔在第二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宜布:拉察克村发生了屠杀平民事件,有45名阿尔巴尼亚族居民丧生。沃克尔告诉记者们说,他已亲自前往拉察克村了解情况,见到了20多名被打死的阿族人,其中有3名妇女和1名儿童。他说这些阿族人没有武器,也没有穿军装,很可能是当地的平民。沃克尔把“很可能”的猜测,当成了事实。他要求海牙前南战犯国际法庭24小时之内派人对此事进行调查。

仿佛一颗重磅炸弹爆炸,沃克尔的讲话通过记者之笔传开后,立即引起有关方面的激烈反应。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当日发表声明说,他对科索沃40多名平民遭屠杀事件“深感震惊”。美国总统克林顿尽管被与莱温斯基的丑闻弄得焦:尖烂额,但他对此事显得十分关心,与欧洲各国领导人纷纷谴责;南联盟武装力量屠杀平民。

1月17日晚,北约委员会举行紧急会议,专门讨论科索沃局势。会后,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拉察克村屠杀平民事件,要求南斯拉夫政府协助海月:前南战犯国际法庭调查屠杀事件,并惩办肇事者。他要求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遵守去年10月同北约和欧安组织达成的协议,控制部署在科索沃的武装力量的数量和行动范围。他威胁说,北约去年10月通过的对南斯拉夫进行军事打击的动员令依然有效。

米洛舍维奇没有忘记北约的那个“动员令”。1998年2月8日,阿族“科索沃解放军”袭击塞尔维亚警察,造成16名阿族人和4名塞族警察死亡,科索沃危机自此爆发。国际社会敦促南联盟政府和科索沃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制止暴力冲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3月22日,索拉纳就此发表讲话,称北约准备在科索沃采取行动。

此后,南联n2方面与科索沃阿族方面虽有接触和谈判,但1998年9月以后,科索沃境内的武装冲突愈加激烈,并达到白热化程度。9月22日,塞尔维亚军队在科索沃北部向科索沃阿族武装分子发动全面进攻,使“科索沃解放军”受到重创,失去了大部分控制区和武器弹药。但幸存下来的阿族武装分子没有放下武装,而是四处袭击塞族部队,使科索沃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民族矛盾日益恶化。10月13日,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北约下达了对南联盟进行空中打击的总动员令,开启了动武的倒计时器。在北约的威胁面前,南联盟听从国际社会的呼吁,作出了一些让步。南联盟大部分军警在规定期限内撒出了科索沃。没想到,这给阿族武转分子一个喘息养生之机,使其卷土重来,以致造成今天这样的惨重局面。

面对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的巨大压力,米洛舍维奇在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不肯屈服。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卢蒂诺维奇1月16日深夜发表声明,指责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团长沃克尔编造谎言,粗暴地违反了欧安组织同南斯拉夫政府达成的协议。他说,沃克尔的所作所为已不像一位国际组织的代表,而是分离主义分子和恐怖分子的代表和保护人。塞尔维亚副总理舍舍利更是公开指责沃克尔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务,蓄意散布屠杀平民的谎言是为北约的军事干预制造舆论。

随后,南联盟政府宜布沃克尔为“不受欢迎的人”,勒令其48小时离境,并拒绝海习:国际法庭首席检查官阿尔布尔入境调查拉察克村案件。

1月19日,北约派军事委员会主席瑞曼和欧洲盟军总司令克拉克赴贝尔格莱德向米洛舍维奇总统施加压力,未取得任何结果。于是,北约再次发出对南联盟军事目标进行空中打击的威胁,把战斗机进入戒备的时间从96小时缩短到48小时,并命令游弋在地中海的美国“企业”号航空母舰向亚得里亚海驶去。到1月21日,北约已在意大利等国的军事基地结集了200架作战飞机,做好了随时袭击南联盟的准备。

在这种情势下,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发出呼吁,要求北约和南联盟双方保持克制的态度,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科索沃问题的和平解决。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欧盟15国首脑,以及巴尔干地区国家外长也多次对科索沃问题作出决议,联合国安理会也接二连三作出有关决议,但种种努力都没有能够使危机得到缓解。分析家认为,调解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偏袒科索沃阿族武装分子,使其有恃无恐,冲突此起彼伏。也许北约认为再这样对峙下去,对阿族武装分子没有好处,不如通过武力“快刀斩乱麻”来得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