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衣食住行与科学知识
15354700000026

第26章 手指与筷子

我们在吃饭时离不开筷子,筷子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发明之一。它看起来很简单,似乎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实际上古代的很多发明主要是靠人们的经验取得的。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吃东西的时候,使用手指头抓,所以把第二个手指称为食指,就有夹东西吃的含义。直到今天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仍留有这种遗风——吃手抓饭,如新疆和中亚一些地区的人。用手拿东西吃固然方便,却也有点儿缺憾:太烫的食物不好拿;带汤的食物没办法吃。有了筷子就扩大了手的功能,延伸了手指的长度,丰富了饮食文化。因而用筷子吃饭,已经成为中国特有的饮食特色。

有人曾经研究过,使用筷子时要牵动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以及一部分神经末梢。经常用筷子可以使手指灵活,脑子聪明,有益于身心健康。那么,筷子是怎么发明的呢?

3000年前,我国商朝晚期,有两个渔夫在河里打鱼。太阳已经落山,天很快就要黑了,他们收拾好渔网在船上吃稀饭。刚煮熟的稀饭很烫手,为了吃完饭早点回家,这时,其中一位建议比赛喝粥,看谁喝得快。一位渔夫顺手从河岸上折了两根小树枝,一边在盆里搅动,一边往嘴里送粥,很快就吃完了。

在回家的途中,一个渔夫说:“你喝得好快呀!”另一个回答:“多亏这两个家伙帮忙。”由于归心似箭,希望船划得快一点,一路顺风,讨个吉利。另一个答非所问地说:“快儿。”快儿,拗口不好叫,慢慢地被人叫成“快子”,后来又改成“筷子”。

《史记》上记载,“商纣有象箸”。纣王是商朝的国君,非常残暴。箸就指的是筷子。象箸即用象牙制成的筷子。这说明那时不单有普通筷子,还有高级筷子。

筷子不只是一种餐具,还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一种文化。在特定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中国古典小说中不乏其例。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张良用筷子做形象示意,为刘邦歼灭项羽出谋划策。三国时期,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借惊雷把筷子“失手落地”,表白自己胆小怕事,是个庸人,才免遭大祸。唐朝年间,唐明皇将一双金筷赐给大臣宋,赞赏他像筷子一样耿直,不徇私情。永福公主在婚事上,以折断筷子来表示宁折不屈的决心。有老人教子要好好团结,用折筷子寓意。一根筷子脆弱易断,一把筷子坚强有力的故事,在我国差不多老少皆知。

总之,我国发明的筷子堪称一绝。这是西方人怎么也想像不出来的。而在日本、朝鲜、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许多人都学会了使用这种轻便的手指延长器——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