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如履薄冰
15225000000003

第3章 大案(3)

当晚,赵荣昌陪同省发改委领导考察象山半岛的新闻在本市电视新闻节目里播出,为本地新闻的头条。为了这条新闻,两位电视记者疲于奔命,累个半死,早晨被赵荣昌打发走,中午被一个电话紧急召回,匆匆拍了一点画面,再匆匆赶回台里,因为需要马上编片,否则赶不上晚上新闻。书记要求这条新闻当晚要出,粗糙一些,画面少一点不要紧,时间必须保证。当天两位记者就像逃难一样,一分钟都不敢耽误,赶到台里时,时间所剩无几,两人用尽吃奶之力,在新闻上稿截止时间的最后一刻编完片子,完成了任务。

赵荣昌看了新闻,吩咐秘书给电视台长打电话,传达他的口头表扬。

赵荣昌这是为什么?在张同海消失之后,他立刻需要一个新闻画面,让此间众多官员百姓看到他依然呆在自己的位子上。事实上,蔡波原先要求安排记者随行也是出于相同原因,尽管还不知道张同海出事,123案已经沸沸扬扬,蔡波希望让赵荣昌利用各种机会多曝点光,以免外界胡乱猜测。赵荣昌没领情,打发记者走开,可能认为还不必担心太多,待到听说张同海出事,情况立刻不一样了。

赵荣昌与张同海关系特殊,在本省本市根本不是秘密。但是此时此刻,几个抢拍抢播的新闻镜头能解决什么问题?

新任省委书记谭华在紧急会议散会之际突然喊住赵荣昌,让他到台上休息室去,赵荣昌听到招呼时心里一跳,旁边与会者也都在面无表情中显出紧张。这为什么?大家心里有数,123案还在发展,新任省委书记此刻到来,肯定会强化办案力度,与张同海密切相关的人和事,此刻首当其冲。

显然是轮到了赵荣昌。

2

两年前,国庆长假期间,赵荣昌回到省城家中。节日刚过,十月二号下午,他在家里接到一个电话。

“晚上有安排吗?”来电者问。

“有啊。”

“推掉吧。”对方道,“领导让我招呼聚一下,点你大名了。”

赵荣昌说:“糟糕,碰上了。”

“推不掉?”

“再怎么也得推啊。”赵荣昌表态,“告诉领导,我没问题。”

对方笑:“赵书记态度不错。”

“值得学习?”

“当然,好好学习。”

对方告诉赵荣昌,领导知道赵荣昌贵为下边书记,事情特别多,加上天性敬业,国庆节期间肯定不会闲着,不会窝在家里睡觉,估计叫出来吃饭都有点困难。但是无论有多少困难,今晚一定要叫上赵荣昌,告诉他,这是领导要求。

“我要向领导报告,你的态度非常端正,不必传达领导要求,已经郑重表态。”

赵荣昌问:“领导找我有些事情?”

“估计有。晚上你问他吧。”

对方说,晚上的时间地点他会用短信发上。

打电话的是老朋友陈昭,现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昭和赵荣昌电话里谈论的“领导”就是张同海,彼此不需要多加说明,因为都很明白,陈昭在省政府里是跟张同海的,为领导大秘,协助工作,帮助安排,出点子当参谋。领导还配有处理具体事务的秘书,那是小秘,要听陈昭这个大秘的。陈昭与赵荣昌很熟,因为他们是前后任,赵荣昌到市里任职之前也是省政府副秘书长,也跟张同海副省长当大秘。赵荣昌调任时向张同海推荐陈昭接替,领导听了他的意见,陈昭即从办公厅副主任升任副秘书长。

当天下午,陈昭给赵荣昌发了短信,告知时间与地点:六点整,豪门夜总会七楼金辉厅。赵荣昌回了条短信,称知道了。

当晚他提前十分钟到达。陈昭已经在金辉厅里张罗。这个厅位于夜总会顶楼,为其餐饮部最豪华的一个包间,包间大如舞厅,分休息区和用餐区,休息区摆有皮沙发,有如会客室,用餐区则有一张可坐二十人的大餐桌,餐桌和桌旁座椅都是红木家具,堂皇气派。包间里的装修金碧辉煌,处处考究。赵荣昌见多识广,看了也暗暗称绝。

他问陈昭:“怎么会安排到这个地方?”

陈昭笑笑:“有什么不好?”

“是领导的意思吗?”

陈昭点点头。

赵荣昌不说话了。

那天在金辉厅聚会的都是熟人,厅长们主任们,身份都与赵荣昌相当,除了职务,一桌人最大共同点就是都与张同海关系密切,不是直接跟过领导,就是曾被领导慧眼看中,多方关照,一手提拔起来。张同海对这一批下属特别阳光雨露,隔一段时间总要找个机会把大家叫来聚一聚,于心照不宣之中,增强彼此的认同与关联感。

张同海稍晚了几分钟才到达,坐下来后跟大家寒暄,还问了赵荣昌一句。

“荣昌今晚原本有安排?”

赵荣昌回答,原先约了铁路分局的人,打算一起吃饭。

“你还不死心啊。”他笑笑。

赵荣昌承认:“确实还想争取一下,从长远看很有必要。”

“你就是这个样子。”领导摇头,“这个事没希望。”

赵荣昌叹气:“我明白,您跟我说过。”

张同海点名赵荣昌当晚一定要到,肯定有些事要交代,但是他不马上说,赵荣昌也不急着问,听其自然。当晚聚会气氛很好,领导谈笑风生,心情很舒畅,喝的是洋酒,居然拿出了路易十三,一瓶上万,顶级物品。众部下挨个儿过去给领导敬酒,一人一杯,必须喝得一滴不剩,领导只需抿上一口,这是约定俗成,然后领导回敬大家,也是一人一杯,领导喝一口,部下必须一饮而尽,这个不能含糊。

赵荣昌敬酒时,领导问:“荣昌还能喝一点吧?”

赵荣昌说:“喝得少了。”

“在下边当书记,要懂得节制。”

旁边一位厅长接口,让领导放心,赵荣昌这个人放纵不了,只会过于节制。

“你不知道他,我知道。”领导说。

赵荣昌低声报告:“给领导带了几盒茶,我让司机放到车上了。”

领导问:“你那个云山雾?”

赵荣昌点头。

领导笑了笑:“茶不错。”

当晚席间有个小插曲:大家敬酒聊天,气氛融洽之际,有人推开门走了进来,拱手向省长问好,向各位领导问好。

是这里的老板周兴宜,四十左右,个子不高,很结实,理个平头,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透着精明和干练。

他问张同海:“省长,今天这酒还行吧?”

张同海把手一比:“问他们。”

陈昭打趣:“今天借周大老板一块宝地聚会,老板不错,很慷慨。这个路易十三瓶子肯定是真的,里边的酒我们不知道。”

周兴宜保证此酒来历纯正,绝对不假。今天赏光的都是些什么人啊,他要是误上一瓶假酒,以后哪里有脸再见省长。

他跟场中每个人敬酒,看起来跟多位早是熟人,碰了杯还要客气几句。赵荣昌与他是初识,他给赵荣昌送了张名片:“请赵书记今后多关照。”

赵荣昌点点头。

周兴宜敬完酒就离开了。这种场合,作为此间老板他应当露一下面,对贵客表示尊重,服务周到,当然也不宜久呆,毕竟大家并非一路,今天这里聚的都是重要官员,更多的还是私谊。

整个吃饭时间,赵荣昌都在等张同海发话说事,领导却始终脸容安详,正襟危坐,听听这个下属家事,问问那个部下近况,没跟赵荣昌提起其他事情。饭后,大家乘电梯下到大堂,走出大门,领导的车已经停在门边。周兴宜又适时露面,在门边欢送省长,以及各位领导。

赵荣昌与张同海在轿车边握手道别,张同海轻轻交代了一句话:“他的事你可以帮一帮。”

赵荣昌稍一愣,随即明白:领导指了指一旁的周老板。

“我让他自己找你去谈。”张同海补了一句。

“领导放心,我知道了。”赵荣昌说。

原来领导找他的事情是这个。

领导走后,大家各自离开。周兴宜很周到,守在门边送客,欢迎各位领导再次光临。他跟赵荣昌握手时用了点劲,并没有当众说出其他台词,赵荣昌也不动声色,道别一声,什么都不提起。

他知道这个人自会找上门来。

长假过后,赵荣昌回到市里。周兴宜显出了足够的耐性,在搬出张同海这么一位重量级人物之后,他并没有急切跟进。过了半个月才给赵荣昌打来一个电话。

“想去拜访一下赵书记,不知道书记什么时候有时间?”

赵荣昌问:“周老板在省城吗?”

不是,人家已经到了,住进市里一家外资酒店。

“或者晚上赏个光,请赵书记吃饭?”周兴宜邀请。

赵荣昌告诉他不凑巧,当晚恰有一个接待。

“没关系。那就明天?”

赵荣昌让他等几分钟,回头联系。

当天赵荣昌原安排与几位干部谈话,他让秘书立刻调整时间安排,然后通知周老板,请他到办公室来。

周兴宜给赵荣昌带来一份非常特别的见面礼,仅从礼物本身,就可知周老板为这次见面所作的案头准备,绝非常人能比。

这是一副楹联,装裱精细。字纸和装裱都显得古旧,不是当今作品。联面两句各五言:“世事浮云变,此心孤月明”。字体苍劲,很见笔力。

赵荣昌脱口道:“真是他吗?”

周兴宜说:“特地请专家看过,是真迹。”

“难得啊。”

赵荣昌相信。赝品很难出现在这种场合,而真品则可称无价。周兴宜这份见面礼掂在手上轻得不能再轻,对赵荣昌却重如泰山。

时下有许多官员喜爱书法,擅长题词,身居重要岗位,有助结交书法名流,办公室面积足够,可以辟一个角落,安一张大桌,不时挥毫泼墨。无论确实是文化水平高,或者仅为附庸风雅,常见他们活跃于各类书法展览、活动与机构中,其中更有一些人不止热衷展示个人书艺,还热衷于收藏。于是就开辟了一条可资有求者充分利用的渠道,无论求事求财求项目或者求官都可以采用,这就是送字画,送的当然不是自家小儿在书桌上的涂鸦,必须是古今名家字画。这种东西比较隐蔽,冲击性不会特别大,不就是几张字纸吗,不是一捆一捆的人民币。但是它们又是价值连城,拿到书画市场上套现,几十万几百万就有了。要是家里有房,碗里有肉,一时不需要这个钱,那么就捂着吧,字画翻着倍涨,比股票还要凶。所以很值得收藏。

赵荣昌却不同,他基本上是个门外汉,能写一手好字,却不懂书法,也不收集名家字画。赵荣昌大学读的是历史,虽属文科,毕竟与中文各有侧重,他本人对诗文词赋研究不多。周兴宜送来的这副对联,文句读来有些印象,知道可能是某位古代名家的诗句,却不敢肯定那是谁的。送礼这种事讲究投其所好,对赵荣昌这样的人,送字画几乎就是明珠暗投,效果不会好,人家收不收也还是个问题,因为这么薄而又薄的几张纸看上去很不起眼,可能价值连城,也可能一文不值,搞不清楚,却还得当一个大人情,值得吗?

但是周兴宜算得很准,知道其他字画对赵荣昌可能有如废纸,他这张不一样,会让赵荣昌感觉特别厚重,不说是一种风雅文化物品,即使是一包毒药,赵荣昌也会照单签收。为什么?不在纸上的几个字写得怎么好,摘的是哪位名家诗文,也不在于它到底值多少钱,对赵荣昌而言,这副联的最大意义在于其落款,以及上边盖有的图章。

楹联撰写者为赵普。赵普是赵家先人,前清人物,曾经官至河南巡抚,是当年一个重臣,算起来,赵荣昌是其六世孙。

“赵书记祖上的东西,怎么能流落别家?应当完璧归赵。”周兴宜说。

这个周兴宜会讲话,让他这么一说,好像比得上圆明园流失文物从海外讨回来,理所当然。事实上哪怕这一楹联真的出自赵家先人之手,也不意味着此刻赵荣昌拥有当然产权,周兴宜要完璧归赵,除了需要费尽心机仔细琢磨,安排人去各地书画市场多方打探,肯定还需要投入重金。

“周老板是从哪里找到它的?”赵荣昌问。

是他一个朋友在北京琉璃厂的古董店里了解到线索,通过人介绍找到藏家,最终淘到的。藏家很喜欢,舍不得放,他们想了很多办法。

“真是难得啊。”赵荣昌感叹。

周兴宜表示做点努力,不值一提,赵书记喜欢就好。

赵荣昌没有假意推托,也没有多说,点点头,把礼物收了下来。

“谢谢周老板。”他对周兴宜指了指办公室的侧墙,“我会把它挂在那里。”

然后周兴宜拿出一份材料呈交赵荣昌。这才是实质性事情,是周兴宜请出张同海,再奉上一份难得见面礼所要解决的事项。

他的豪门集团正在迅速扩张,打算以省城为基础,拓展周边城市,也扩展经营领域。他们认为赵荣昌这个市非常值得注意,近几年经济发展很快,后劲很足,人流活跃,酒店餐饮娱乐业的前景很好,因此他们联合若干合作伙伴,准备投入巨资,到本市开发项目。他们已经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看中了城西的一块地,认为在那里可以投建一个综合项目,先搞一座五星级大酒店,此后配套开发其他餐饮娱乐项目。这件事需要请赵荣昌予以支持。

赵荣昌表了态,非常欢迎周老板到本市搞项目办企业。具体事情可以先跟相关领导和负责部门谈,需要的话他再出面。

赵荣昌当即给蔡波打了电话,交办两件事:一是让蔡波先听一听,与周老板探讨一下项目。蔡波副市长分管这一块,情况比较清楚。第二件事是让蔡波晚上宴请周老板,表示对有心前来投资的企业家的热烈欢迎。

周兴宜很高兴。初次见面,匆促相逢,赵荣昌虽然不能亲自出面请吃饭,也已经安排得很周到,很给他面子。

隔天他离开本市时给赵荣昌打了电话,说与蔡副市长谈得不错,双方人员开始就一些细节问题深入探讨。希望赵书记有机会的话关心过问一下。

赵荣昌答应了。

然后蔡波找赵荣昌汇报情况。事情不像周兴宜电话里讲的那么简单,周兴宜看中的城西那块地来历很复杂,不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