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不忍细看:超值白金版
15219900000008

第8章 美人心计

·生性淫荡的文姜实则政治女强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人都行走在风口浪尖之上,而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文姜就是这样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

文姜,姓姜,无名,其以才华著称于当世,所以被称为“文”,正所谓“一千个人笔下会出现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样一个才华绝伦,美艳惊人的女子,史书上也有着不同的记载,例如,在《诗经·有女同车》中,对她的评价是“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而在《诗经·南山》中,对她的评价却变成“鲁道有荡,齐子由归”,那么,历史上的文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齐僖公出任齐国国君时,国力已经变得非常强盛,再加上公主的美艳绝伦,其都城临淄自然就成为诸侯王子必到的相亲之地,在众多的追求者中,能让文姜动心的只有郑国世子姬忽,两国也因此缔结了婚姻。

但是,没过多久,姬忽却听信文姜生性淫荡的传言,以“齐大非偶”为由,单方面撕毁婚约,对于文姜来说,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从那时起,她开始变得自怨自艾,以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当时的文姜很可能患上严重的抑郁症。

一个人在感情脆弱、心情郁闷的时候,最大的希望就是在别人那里得到心灵的慰藉。这时,文姜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乘虚而入,每日对她嘘寒问暖,体贴入微,时间长了,两人之间的兄妹之情竟然逐渐转变为儿女私情。

纸终究包不住火,这段乱伦之恋很快就传到了齐僖公的耳中,虽然在春秋时代,民风自然,对妇女还没有三从四德的束缚。但是,兄妹之间产生私情,在当时还是会受到道德家的谴责,因此这个消息让齐僖公伤透了脑筋。

恰在此时,鲁国国君鲁恒公派人来求亲,齐僖公大喜过望,立刻把文姜嫁到鲁国,并禁止她再回到齐国。

文姜在鲁国过了几年安分的日子,虽然心中对姜诸儿充满了思念,但是父命难违,她只能把无尽的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中。

到了鲁桓公十八年,文姜终于等来与姜诸儿重会的机会。四年前,齐僖公早已一命归西,姜诸儿以世子身份即位,史称齐襄公,他邀请鲁桓公到齐国赴会,文姜自然陪同夫君一同回到齐国。

在齐国,文姜和姜诸儿旧情复燃,却被鲁恒公察觉,为防止事情败露,齐襄公派出力士彭生击杀鲁桓公。

得知鲁恒公的死讯后,鲁国宗室虽然怀疑其中必有阴谋,却也不敢出兵攻打齐国,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目前只是怀疑,对于国君的死因查无实据,自然也就出师无名;二是鲁弱齐强,假如贸然出兵,无疑是鸡蛋碰石头。在万般无奈之下,鲁国只好先稳定国内局势,由世子姬同继位,史称鲁庄公。

丈夫死了,文姜却不愿扶柩回鲁,而是希望暂住在边境地区,日后再返回鲁国。出于孝道,鲁庄公只好派人在禚地建造宫室,供母亲居住。齐襄公听说后,也派人在禚地附近的阜建造离宫,供她来游玩,至于两个人为什么这么做,那自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然而,两人在一起厮守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齐襄公十二年,大夫连称、管至父伙同公孙无知将齐襄公杀害,逃亡在外的公子小白返回齐国,被立为国君,史称齐桓公。

政治上发生巨变,心上人也死于非命,文姜不得不返回鲁国,辅助儿子处理国政。这时,她表现出与其他那些被视为“淫女”之流所不同的一面,她在政治上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在外交上显现出左右逢源的智慧,在军事上也表现出过人的才能,正是因为有了文姜这样政治领袖型人物的存在,才使鲁国从一个人见人欺的小国,逐渐变成军事、经济强国,在诸侯战争中屡战屡胜,甚至在长勺之战中,一举击溃了强大的齐国,使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出现了一次少有的挫折。

因此,在人们因为文姜与哥哥的一段乱伦之恋而对其进行唾骂时,却不得不让人承认,她的确是一个外秀内慧的奇女子。

·汉成帝专宠的赵氏姐妹为何都死于自裁

“环肥燕瘦”这个成语指的是唐汉两大美女,前者说的是唐明皇的妃子杨玉环,后者则是指本节要讲的主要人物,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成帝在时,赵飞燕和妹妹赵合德风光无限,经常联手与后宫诸妃,甚至朝臣争斗,成帝死后,她们却被迫先后服毒自杀,其族人也受到牵连,被发配到辽西一带,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呢?

整件事情的缘由需要从赵飞燕的出生说起。

相传赵飞燕的母亲是江都王之女,属于没落士族,嫁给中尉赵曼。由于汉代的礼教不是很严格,所以赵飞燕的母亲与江都王府中的舍人冯万金产生私情,并生下一对双胞胎姐妹。

赵曼得知自己被戴了绿帽子后,大发雷霆,将这一对刚出生的姐妹扔到野外,可能是求生欲望过强,三天过去了,她们竟然还顽强地活着。赵曼得知消息后很是吃惊,便决定将她们收养,长女取名赵宜生,次女取名赵合德。

稍大后,姐妹二人被送入阳阿公主府做侍女,开始学习歌舞,她们的天赋极高,尤其是赵宜生,以身轻如燕而闻名,因其窈窕秀美,凭栏临风,有翩然欲飞之美,所以人们多以 “飞燕”誉之。时间长了,竟然渐渐忘记了她的本名,而称她为赵飞燕。

一次,爱好游玩的汉成帝刘骜微服私访,来到阳阿公主家,当他看到赵飞燕的舞技和容貌后,甚是喜欢,便将其召入宫中,封为婕妤。赵飞燕受宠后又让成帝召她的妹妹赵合德入宫,妄图通过妹妹并宠做保障,以弥补家族势力的不足。公元前18年,汉成帝废掉原来的许皇后,两年后,立赵飞燕为皇后,从那以后,赵氏姐妹专宠后宫,权倾一时。

关于这段经历,在《汉书外戚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婕妤,贵倾后宫。”

虽然被封为皇后,并且在宫中有妹妹的辅助,但是姐妹两人却并没有为成帝生下一男半女,成帝为此事时常忧心,便开始偷偷召幸其他宫人,这让赵氏姐妹感到她们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避免失宠,她们开始对有孕嫔妃进行令人发指的摧残,不仅要杀死怀孕者,甚至连刚出生的婴儿也不放过,要把他们掐死,以至于当时民间盛传“燕飞来,啄皇孙”的民谣。

对于赵氏姐妹的疯狂行为,成帝只能无奈地默许,为了抓住成帝的心,姐妹二人开始轮流侍寝,导致本来体质强壮,状貌魁梧的成帝逐渐变得身体羸弱,不得不依靠补药满足这种淫乱的快乐。由于长期服用补药,并且不断增加剂量,终有一天,成帝在纵欲之后,倒在赵合德的床上绝气身亡,从此长留“温柔乡”。

成帝死后,一直飞扬跋扈的赵氏姐妹立刻成为朝臣攻击的对象,外戚王莽首先发难,对赵合德进行拷问,为了避免供出自己和成帝的床闱之事,赵合德只能无奈的服毒自尽。

因为成帝无子,于是经过朝臣商议,由定陶王刘欣即位,史称汉哀帝,新帝感激赵飞燕在其即位问题上曾尽过力,仍尊她为皇太后,但哀帝在位仅仅六年就驾崩,刘衍随即登基,史称汉平帝。这时,赵飞燕彻底失去依靠,被贬为孝成皇后,迁居到北宫,没过多久,她又被废为庶人,大司马王莽以其杀害皇子之罪,迫其自尽,至此,专宠后宫近十年的赵飞燕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中国最早的女外交家

西汉时的冯嫽才貌双全,曾多次往返西汉与乌孙之间,解决了不少政治、外交难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外交家。

汉武帝时,汉朝为了结成对抗匈奴的联盟,与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乌孙国(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联姻。于是,解忧公主下嫁给了乌孙国王,随行侍者冯嫽嫁给了乌孙权位很高的右大将。冯嫽胆识过人、才干出众,被当地人尊称为“冯夫人”。

乌孙国王去世后,原国王的匈奴夫人生的儿子乌就屠,杀了新即位的国王,聚集一部分人马上了北山,并扬言要请匈奴兵来乌孙。为此,汉朝派一万五千名士兵进驻敦煌,密切注视着乌孙的动向。西域都护郑吉知道冯嫽的丈夫右大将与乌就屠关系很好,又了解冯嫽的才干,便请冯嫽去劝说乌就屠。冯嫽不顾生命危险,亲至北山面见乌就屠,向他陈说利害,乌就屠不得不请冯嫽从中斡旋,并希望汉朝加给他一个封号。

后来,汉宣帝征召冯嫽万里入朝,冯嫽侃侃而谈,宣帝对她十分器重,正式任命她为出使乌孙的使节。冯嫽乘锦车,持汉节,率人前往乌孙。到乌孙后,冯嫽代表皇帝,诏令乌就屠前来,正式册立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为“大昆弥”(昆弥即国王),乌就屠为“小昆弥”,并赐二人金印绶带。至此,乌孙的动乱得到了圆满解决。

公元前51年,因解忧公主年老,思归故土,冯嫽随同她一起返回长安。这时,乌孙大昆弥元贵靡的儿子星靡代行大昆弥事,由于星靡性情怯弱,国内又不稳定。于是,年逾花甲的冯嫽又一次踏上万里西行的征程。

作为一个女子,冯嫽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异邦,这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

·绝世丑皇后靠什么掌握政权

俗话说“爱江山更爱美人”,纵观中国历朝历代,那些深得皇帝宠爱的女人,不管其出身是高贵还是低贱,无不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但是,西晋惠帝在位时,却偏偏选了一个“丑而短黑”的女子做皇后,而这个相貌丑陋的女子,竟然能够在钩心斗角的西晋皇宫中,运用政治铁腕与超人的权谋,逐渐把西晋王朝的权利掌控在自己手中,这无疑是值得后人思考的。

贾南风虽然长得难看,但是其父贾充却是西晋的开国元勋,在父亲的支持下,贾南风嫁给太子司马衷,被册封为太子妃。做太子妃时,贾南风头脑奸诈、心肠狠毒,甚至做出以剑戟直刺太子其他妊娠嫔妃的事情。晋武帝闻听此事后异常震怒,曾想废掉她,但外戚杨珧只对他说了一句:“陛下忘贾公闾耶?”废妃之事就不了了之,可见,贾充在西晋政权中的确地位牢固,权势显赫,这也就为贾南风日后权倾朝野打下了坚实基础。

精于权术的贾南风在皇太子司马衷的继位问题上也曾出过很多力。例如有一次,晋武帝得知外人盛传太子“蠢笨如猪”时,感到非常忧虑,于是出了一套题考太子,以便决定是否废黜他。太子见到题目后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作答,贾南风在这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她替太子找了一个略有文才的太监答完了这套试题。

晋武帝看过答卷后,虽然感觉太子给出的答题太过平庸,但也不至于“蠢笨如猪”,于是就打消了废黜太子的念头。司马衷在贾南风的帮助下得以保存太子之位,从那以后,自然对她非常佩服,言听计从。

公元290年,晋武帝驾崩,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贾南风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后。当朝太子无能且懦弱,而皇权又是如此的诱人,因此,成为皇后的贾南风唯一想要做的事就是掌控西晋王朝的大权。

但是,晋惠帝登基时,朝政大权被皇太后杨芷的父亲、太傅杨骏一手独揽,贾南风根本无法插手,这自然让追逐权欲的她心生嫉恨,两人之间也就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贾南风终于在晋宗室和诸侯王的帮助下,于公元291年3月借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之手,诛杀了杨骏及其族人、党羽数千人,从而扫除了她夺权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随后,贾南风又拿皇太后开刀,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其贬为庶人,囚禁在金墉城,而且还把在其身边服侍的宫女全部赶走,八天不给饭吃,活活饿死了这位大晋皇太后。

这次政变后,晋惠帝拜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以卫瓘总领尚书事,共同执掌朝政。于是,一心想要权倾朝野的贾南风又把矛头指向他们。公元291年6月,贾南风又导演了一场“矫诏使楚王玮杀太宰、汝南王亮,太保、淄阳公卫瓘”的历史闹剧。随后,司马玮又被她抛出来做替罪羊,将其以 “矫诏擅自杀戮大臣”罪名诛杀。

就这样,贾南风一路杀将过来,干净利落地把朝廷重臣一一诛杀,从而独揽大权,晋惠帝自然也就变成了傀儡皇帝。

尽管已经手握重权,但是贾南风还有一块心病,因为她只为晋惠帝生了四位公主,所以谢才人所生的司马遹就成为晋惠帝的长子,被立为太子,贾南风担心将来太子继位后对自己不利,为了达到长期控制朝政的目的,她先是上演了一场“诈有身,内稿物为产物”的闹剧,然后又暗地把妹夫韩寿之子韩慰祖抱进宫中收养,公元299年,感到时机成熟的贾南风,阴谋废掉太子,然后将韩慰立为太子。

至此,贾南风消灭了所有障碍,如果说她还有下一步打算,那很可能就是夺取丈夫的皇位,自立为帝。然而,历史并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原太子司马遹被废黜后,贾南风仍然不肯放过他,派人将其暗杀,这一事件最终导致晋宗室怨声载道,同时也激起了宗室诸王的反抗,公元300年4月,梁王司马彤、赵王司马伦等率兵入宫,将贾南风贬为庶人,并诛杀其党羽数十人。五天后,就在贾南风饿死皇太后的那座金墉城里,赵王派来的使者威逼她喝下一杯金屑酒,从而结束了她的一生。

贾南风召宗室诸王入朝诛杀杨骏,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贾南风死后,西晋宗室之间开始轮番逐鹿中原,互相残杀,不但使晋室元气大伤,更让中国历史进入长达三百年的大分裂局面。

北魏后宫中最疯狂的女人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对于皇帝而言,这句话大概会变成,每个成功的皇帝背后总有一个稳定的后宫。然而女人多的地方,总是纷争多。多少帝王因为后宫之乱不得安宁。北魏的后宫中就存在这样一位祸乱后宫的皇后,她就是冯妙莲。

冯妙莲是北魏太师冯熙家的女儿,她的姑姑就是当时北魏太后文明皇后。凭借这层亲戚关系,再加上北魏当时的掌权人是文明太后而非担任皇帝的孝文帝,冯妙莲就这样入主宫中,成为后宫大戏中不可或缺的一人。同时入宫的还有冯妙莲的姐姐冯珊。这对姐妹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文明太后用来巩固地位权势,增加娘家势力的工具。不过有心计的冯妙莲很懂得投其所好,更懂得如何让孝文帝动心。她增加自己的女性魅力,增加出了靓丽外表外的砝码,让孝文帝为她倾倒。她甚至通过自己的调查,为了增加与孝文帝的共同语言,开始吃鹅掌,研究书画和音乐。

文明皇后以为这对姐妹花之一会成为皇后,帮助她掌权,但事情却并未如她所料。入宫三年后,冯妙莲忽患重症,全身无力,脸上出现莫名白色斑点,她妹妹也因难产而死。文明太后寻了个理由将冯妙莲打发回家,然后将冯妙莲同父异母的妹妹冯媛选进宫。文明太后还没来得及培养新的皇后,就因病去世了。不过太和17年,孝文帝服丧期满后,立冯媛为后。孝文帝对于冯媛更多的是敬重,而非爱。他总是透过面容相似的冯媛追忆与冯妙莲度过的美好岁月,想起那朵解语花。

冯媛成为皇后不久,孝文帝派人看望冯妙莲。那位大臣为已经病愈的冯妙莲美言几句,思念冯妙莲万分的孝文帝立刻写信给冯妙莲。他很快又将冯妙莲召回宫中,冰封其为左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

冯妙莲为了抓住孝文帝的心,每一天都装扮的艳丽且与众不同,甚至通过将麝香粉至于肚脐让自己浑身散发着芬芳。孝文帝很快就被香气满身的妩媚女子迷了心神。他听信冯妙莲的回答,以为那通体芬芳是妙莲病愈后上天的恩赐。不过后宫之大,独宠一人只会惹来狂风暴雨。身为皇后性格倔强的冯媛看着自己姐姐的所作所为,心中愈发不满。自此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打响。

在冯妙莲的枕头风下,孝文帝愈发疏远冯媛。一次皇帝出游,皇后冯媛借冯妙莲未来参拜皇后的事情,令大臣将冯妙莲待到她面前。皇后大声斥责冯妙莲入宫以来的行为,谁知冯妙莲不但不觉羞耻,反而大声反驳,以长幼有序的话来搪塞皇后,甚至提出皇后无容人之度的歪理。怒气冲天的皇后下令杖责冯妙莲,结果宫人不动,跪了一地妃嫔为冯妙莲求情,这事情也之后不了了之。

冯妙莲此后的行为越来越猖狂,她无视皇后威仪,甚至在宫中家宴时也不依礼法跪迎,还与皇上一同受礼。皇后不满冯妙莲以下犯上的行为,向皇帝哭诉,怎知夹在两人之间的孝文帝听信冯妙莲的谗言,一气之下,将皇后贬为庶民,就这样后宫无首。皇后冯媛遁入空门,度过残生。

太和二十一年,齐、魏两国战乱,孝文帝御驾亲征。为了时局稳定,孝文帝走前立冯妙莲为后,统领后宫。怎知不守妇道的冯妙莲,竟然趁皇帝不在,利用执掌后宫的便利将情人高菩萨带进宫中,淫乱后宫。冯妙莲之弟相中孝文帝最小的妹妹彭城公主,冯妙莲就自作主张,选定婚期,罔顾公主意愿,逼迫彭城公主嫁入冯家 。

征战在外的孝文帝对冯妙莲的作为一无所知,甚至病倒在汝南。直至走投无路的彭城公主赶去汝南求救才有所耳闻。起初孝文帝还以为公主所言,不过是因为皇后随意指婚气急所言。一番调查后,孝文帝终于认清了那个痴情绵绵、美艳靓丽的皇后的真面目。冯妙莲竟然胆大包天,趁他不在,与别人有染。

与此同时,受到消息的冯妙莲立刻送走情人,写信问长问短,甚至还在宫外招巫师行巫蛊之术诅咒皇上。怎知孝文帝非但没被咒死,病情即刻好转。重返洛阳,孝文帝用雷霆手段捆住高菩萨,深夜入宫召冯妙莲,问清事实真相。眼见无法抵赖,冯妙莲承认了她与高菩萨之间的丑事,为了掩盖宫廷丑闻,孝文帝杀了高菩萨。但惦念旧情的孝文帝不忍送冯妙莲入地狱,只命人将其软禁。直至死前,才找来彭城王和北海王,命两人在他死后让冯妙莲自尽,再以皇后之礼入葬。

一代帝王对于自己钟爱的女子是如此长情。就算明知对方可能对自己是虚情假意,却依然不肯亲手杀死这个让不守妇道之女。可怜机关算尽的冯妙莲,纵使得到梦寐以求的皇后之位,却反而因此丧命,还错失了一段真感情。

·被灭九族的上官婉儿为何甘心侍奉大仇人武则天

上官婉儿,唐代名臣上官仪的孙女,在其出生时,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将其祖父上官仪和父亲上官庭芝处死,因其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的姐姐,母女才得以免死,被配入皇宫内庭。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有灭族之仇,但她后来却成为武则天的心腹笔杆,终生听命、侍奉于一代女皇,那么,上官婉儿为何不嫉恨武则天呢?

初入宫时,上官婉儿还在襁褓之中,出身名门的郑氏自然不希望女儿从此为奴,荒废一生,因此上官婉儿逐渐长大后,便让她进入宫学馆接受宫廷教习,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上官婉儿在十三四岁时,便能博古通今,文才出众,而且性情聪敏灵动,在宫中名声大噪。

武则天非常爱惜人才,史料记载她“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当时英贤竞为之用”,因此,当上官婉儿的才名传到武则天的耳中时,武则天马上召见了她。对于武则天提出的问题,上官婉儿一一作答,且不卑不亢、态度从容、谈吐儒雅。虽然上官婉儿在一首七言诗中透着对武则天的愤恨,但武则天并不计较,反而赞赏这首诗文辞优美,情真意切。永昌二年,武则天正式登基,她把起草诏书和批阅奏章等事务全都交给上官婉儿处理,这时,上官婉儿实际上已经成为武则天的首席秘书。

上官婉儿精心地侍奉武则天,曲意迎合,深得她的欢心,对于上官婉儿的这种做法,有的史学家认为她始终怀有为父祖报仇之心,因此才在武则天身边忍辱负重,并多次伺机刺杀武则天,但武则天每次都将她饶恕,她对武则天的不杀之恩心存感激,所以甘愿一生听命。但这种说法并不可信,虽然武则天爱惜人才,但是她也更加爱惜自己,假如上官婉儿真的多次刺杀她,她一定不会宽恕上官婉儿的,这一点从骆宾王的事件中就能看到。

从圣历元年开始,武则天又开始让上官婉儿帮助自己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上官婉儿这时权势日盛,武则天对她的信任和依赖程度,远非一般王公大臣能够相比的。

从一个罪臣孤女成长为一代女皇的贴身秘书,从一无所有到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一切都是武则天赐予上官婉儿的,而且武则天政绩显著,深得当时民众的拥戴,上官婉儿对武则天的仇视也就慢慢的消除,进而死心塌地拥护这位能够真正懂她的伯乐。

武则天死后,李显即位,史称唐中宗,上官婉儿更是被极大的信任,中宗不仅将她册封为昭容,还让她继续专掌起草诏令,并代朝廷评品天下诗文

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起兵声讨韦皇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因为受到牵连被杀,一代才女从此香消玉殒。

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上官婉儿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却有丞相之实,并且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最终还是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一代乳母客氏如何掌控明朝后宫

客氏是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乳母,很多人认为,天启皇帝和他的这位乳母之间存在乱伦关系。

本来皇子断奶以后,乳母就应该离开皇宫了,但是朱由校断奶以后,客氏却被留在了宫里。朝臣多次上奏要求客氏离宫,朱由校都没有采纳,可见朱由校对客氏有着很浓重的依恋情结。按照皇宫律例,皇帝结婚以后,连嫡母、生母都要迁出,但是天启帝十七岁大婚并册封皇后以后,客氏却仍然留在天启帝身边。据《明史》记载:“及帝大婚,御史毕佐周、刘兰请遣客氏出外,大学士刘一燝亦言之。帝恋恋不忍舍,曰:‘皇后幼,赖媪保护,俟皇祖大葬议之。’”大臣都要求客氏离宫,但是皇帝却以皇后年幼需要保护为由不肯放客氏离开,这理由实在是有点牵强。

而且据史料记载,客氏长得非常漂亮,甚至很多年轻宫女、嫔妃也无法跟她相比。所以虽然她比朱由校大了十八岁,但是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来说,这种成熟女性的风韵也是情窦初开的他所很难抵制的。

明熹宗对乳母客氏的依恋达到了不正常的程度,这让人很难相信两人之间只是纯洁的母子关系。相传,客氏曾因御史方震孺、大学士刘一燝对她与魏忠贤的弹劾而被迫离宫。但是熹宗离开这两个人以后,失魂落魄,好几天都不吃东西,他对朝臣们说:“朕思客氏朝夕勤侍朕躬,未离左右,自出宫去,午膳至晚通未进用。暮夜至晓臆泣,痛心不止,安歇毋宁,朕头晕恍惚。以后还着时常进内侍奉,宽慰朕怀。”皇帝都已经茶饭不思,失魂落魄了,谁还敢再说什么,客氏和魏忠贤很快又回到了宫中。

回宫之后,客氏与魏忠贤合谋除去了顾命太监王安,然后又报复了曾经弹劾他们的方震孺和刘一燝,最终,方震孺被贬,刘一燝被迫辞官。

除了陷害皇帝身边的大臣之外,客氏对皇帝身边的女人也从不手软。朱由校生母去世以后,客氏被封为“奉圣夫人”,地位堪比皇帝生母,她经常以残忍的方式对待后宫嫔妃。《明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矫诏赐光宗选侍赵氏死。裕妃张氏有娠,客氏谮杀之。又革成妃李氏封。皇后张氏娠,客氏以计堕其胎,帝由此乏嗣。”被她害死的后宫嫔妃和皇室子嗣不计其数,熹宗甚至因此绝后。

据传,熹宗张裕妃性情非常刚烈,看不惯客氏和魏忠贤在宫中兴风作浪,与他们不和。张裕妃怀孕的时候,客氏说她淫乱,怀的不是皇家子嗣,是个野种,张裕妃因此被打入了冷宫。客氏断了她的饮食,几天之后,饥渴难耐的她只能爬到屋檐下去接雨水喝,最后死在了屋檐下,年仅十八岁。

从张裕妃之死可以看出客氏对付后宫嫔妃的手段有多残忍。冯贵人、李成妃,甚至皇后张氏都没能逃脱她的毒手。如果说她恨张裕妃是因为张裕妃与她素来不和,那么她对其他嫔妃尤其是怀孕的嫔妃伸出魔爪又是为了什么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她和熹宗的关系并不纯洁,为了不失宠她才向后宫诸多妃子下了毒手。

客氏假传圣旨、残害后妃甚至皇子,明熹宗作为一国之君却对此不闻不问,放任客氏胡作非为。固然,他本身热衷土木工程,对政事不感兴趣,但是除此之外应该还有其他更不为人知的原因。熹宗在位期间,客氏始终是唯一一个可以自由出入皇帝寝宫的女子,这种特权甚至连皇后也没有,这足以看出熹宗对这位乳母的宠爱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后妃。而客氏对后妃的所作所为又像极了女人间的争风吃醋。一切迹象都表明,熹宗和乳母客氏有乱伦的关系。

浩渺如烟的历史之中,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果不是人们对前人所留下资料的一再解读、分析,也许很多真相都只能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

·叶赫那拉氏为什么令爱新觉罗氏忌惮数百年

清晚期,慈禧太后权倾天下,但其入宫之时,却因姓氏叶赫那拉而遭到重重阻碍。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爱新觉罗氏为什么会避讳叶赫那拉氏至此?究其原因,恐怕只能用中国那句古话——“冤冤相报何时了”来解释。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例子,这一代你杀了我或打败了我,那么下一代我的儿子便会杀了你的儿子或是打败你的儿子,这不是一个定律,但当前一辈的仇恨和耻辱深深地植入下一辈的脑海中时,后一辈便把复仇雪耻当成毕生事业,爱新觉罗氏之所以要避讳叶赫那拉氏,也是这个原因。

叶赫那拉氏是满族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叶赫那拉氏的始祖,是入赘扈伦部的蒙古人,叶赫那拉中的那拉就是爱的意思。这一氏族之所以叫叶赫那拉氏,是因为最初建立的王国是在叶赫河边。据史料记载,在元末明初时期,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是叶赫那拉氏,这一氏族也因此一度成为东北最强大的一个部落。这一地位保持多年,直到爱新觉罗氏出现了一位大人物——努尔哈赤,这一场面才得到扭转。努尔哈赤在任部落首领之后,率领建州女真统一女真族各个部落,其中与叶赫部的战斗最为激烈、持久,胜利之后努尔哈赤下令屠戮叶赫那拉氏,以雪前耻。叶赫部首领在被杀前,曾指天发誓,对努尔哈赤说:“即使我叶赫部只剩下一个女人,将来也会报此大仇,灭你建州部爱新觉罗氏!”

正是这一句誓言,让爱新觉罗氏铭记在心,处处提防叶赫那拉氏,甚至有些避讳叶赫那拉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叶赫那拉氏这一败,就被爱新觉罗氏统治了200余年,一直到一个叫“杏儿”的女孩儿出世,叶赫那拉氏才等到了翻身的机会。

这个乳名唤作“杏儿”的女娃儿,后来入宫做了妃子,被皇上封为“兰贵人”,就是后来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强人——慈禧。也许是叶赫那拉氏当年的首领去世前的诅咒真的应验了,这个女人虽没有像当年首领的誓言一样灭爱新觉罗氏,但在慈禧做太后的那些年里,光绪,溥仪以及那些爱新觉罗氏的皇子皇孙,实际上都是她的傀儡,她才是真正统治爱新觉罗氏的人。

再回顾历史,当咸丰帝奕詝在身为皇子、学习祖宗基业建立的过程中,读到对抗叶赫那拉氏的一段时,猛然想起了兰贵人就是叶赫那拉氏,心头一惊,此后凡事小心,事事避讳,对慈禧更是采取压制的手段,直到死时还留下密诏,以防慈禧政变。然而,该来的总归是会来的,最后爱新觉罗氏还是毁在了叶赫那拉氏后人的手里。

·慈安太后究竟死于谁手

慈安太后原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的女儿,在咸丰没有登基之前,她就与其结成夫妻,咸丰驾崩后,她晋封为慈安太后,地位在慈禧之上。1881年4月8日,一向健康无病的她突然暴毙宫中,年仅四十五岁。对于慈安太后的死因,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因为在其死后,两宫共同执掌朝政的格局变成了慈禧一人垂帘听政,所以人们就将她的猝死与慈禧联系到一起。

据野史记载,咸丰皇帝在临终时,曾给慈安秘密留下一道遗诏,要她监督慈禧,并指示她“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可,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诏除之”,咸丰死后,慈禧曾宠爱过一个姓金的京戏演员,有一次,慈禧生病,慈安到其住处探视,却发现慈禧与这个京戏演员同床共眠。慈安大怒,对慈禧“痛数责之”,并将咸丰留下遗诏之事说出。慈禧闻听大惊失色,赶紧连连认错,并命人将金某杀死,这才获得慈安谅解。从那以后,慈禧就想方设法讨好慈安,终有一天,慈安被慈禧的假面目蒙骗,在慈禧面前将密诏烧毁,后来慈安偶染小疾,慈禧派人送去一服药,慈安吃后在当晚暴毙。

对于慈安的死因,其他野史也有不同记载,在《清朝野史大观》中有这样的记载:“或曰慈禧命太医院以不对症之药致死之。”意思是,慈安在患病之后,慈禧命御医故意给慈安配置不对症的药,慈安因此被害死。在《清稗类钞》中却说在光绪七年,慈禧身患重病,因此不能过问朝事,慈安在这段时间独视朝政,这让慈禧感到非常不满,于是就诬陷慈安贿卖官爵,干预朝政。慈安感到非常气愤,但是因为言语木讷,争辩不过慈禧,因此吞咽鼻烟壶自杀。

从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慈安是被“毒死”、“错药致死”还是“自杀”,所有的矛头都指向慈禧,慈禧将慈安谋害似乎已经证据确凿。但是,有的学者却倾向于“病死”的说法。

这些学者指出,在《翁同龢日记》中曾经记载过慈安的两次病史。一次是慈安26岁时,“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圣恭违豫,有类肝厥,不能言语”,这次疾病共生了二十四天,按照现代医学观点,“有类肝厥,不能言语”应该被视为脑供血不足,属于中风先兆,另一次是慈安33岁时, “昨日慈安太后旧疾作,厥逆半时许。”这次所谓的“厥逆”依然是脑供血不足的再次发作。

由此可见,慈安患有脑血管疾病,而且在她猝死的前段时间,由于慈禧生病,一直是她独理朝政,不善于管理朝政大事的她自然感到身心疲倦,而在其暴卒当天事朝时,许多大臣都看到她两颊微红,犹如醉色,这说明连日的劳累与压力已经使她的血压升得很高,当晚如果没有好好休息,很可能会诱发脑出血,导致死亡。

朝廷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发布的正式哀告中,也证明慈安是正常死亡,报告中写道:“初九日,慈躬偶尔违和,当进汤药调治,以为即可就安。不意初十日病情陡重,痰壅气塞,遂致大渐,遽于戌时仙驭升遐。呼抢哀号,曷其有极。”这份报道详细记载了慈安从发病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也宣告慈禧谋害慈安的说法并不可信。

宫中最强女人如何照着娘家人

“高门嫁女”这句古话,说明了当时人们希望通过女儿嫁入高门,来改善或提高家族的利益。嫁入皇室,可谓是嫁入最大的高门。历来皇后也好,妃子也罢,无数女人作为家族牟利的工具被送入皇宫,然而又有几位做到了真正的有益于家族。历史长河中,唯一的女帝武则天,堪称宫中最强的女人,与之比肩的还有清朝的慈禧和汉朝的吕雉。这三个女人用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的家族牟利。

相较于慈禧的家族,吕氏家族和武氏家族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骂名,其原因更多的在于皇后掌权时对外戚的扶植。吕雉和武则天对外戚的过分宠溺是凌驾于皇权之上的。作为汉高祖发妻的吕雉,掌权后即刻追封亡父为吕宣王、有追封亡兄为王,将侄子、侄孙封王封侯。使吕氏一族把持着朝政,近十余位吕后的娘家人位列王侯,身居要位。武则天倒不曾似王侯封号不要钱一般甩卖批发给族人,但她的两个侄子都身居要位,武三思甚至出任宰相。在她把持朝政,改朝换代称孤道寡成为一代女帝后,甚至在承绪大统上迟疑再三,若非忠臣进言,她差点将皇位传给她的侄儿魏王或梁王。

两个家族并没有因为受圣恩眷顾而长久。吕氏一族的下场格外凄凉。吕后死前就预料到她的死会带来形式上的改变,非刘氏宗族称王的吕佳人可能受到天下人共诛,死前留下遗言,要吕氏子弟控制军队,守卫皇宫。然而殊不知,她早已将自己的家族推入风口浪尖之处。吕后一亡,齐王刘襄发难在外,朝中陈平等大臣响应,顷刻间吕氏一族尽遭诛杀。武氏外戚下场更为悲惨。在武则天尚未殡天之时,武氏子弟就已成替罪羊被李氏宗族和臣子联合绞杀,就连其中嫁入李氏宗族的也没能幸免于难。

相较于这两位前人,权倾一时的慈禧更为小心谨慎。慈禧从未扶植外戚,肆意提携叶赫那拉氏一族。反而对于娘家人更谨慎小心。慈禧是家中长女,她下面有照祥、桂祥、福祥三个弟弟和妹妹婉贞。慈禧并没有当上皇后,在其子载淳登基即位后才依照制册被封为皇太后。她的家人多挂闲职,任有衔无权的闲散之官。

慈禧的大弟弟照祥在继承父亲爵位两年后就亡故了,对于二弟桂祥,慈禧恨铁不成钢。她不曾赐官给不成器的桂祥,反而时常命人训斥。起初慈禧见弟弟家贫,时常赏赐些财物,但得知好摆谱的弟弟竟敢去典当御赐之物,便不时赏些瓜果梨桃或者时鲜的稀罕物到家中。每次恩赐时,还多带两三个小太监端着赏赐之物。这些太监在奉谕送“恩赏”时,还要收一些“意思”。导致桂国公非但不能得到钱财,无法将御赐之物变卖,还得自掏腰包打赏送来皇太后御赐之物的太监。甚至小妹妹婉贞向慈禧求情时,慈禧还说“若真赏个顶戴让他在任上做出荒唐事,该如何收场。”久而久之桂国公的行为有所收敛

慈禧对于娘家人的照顾,更多的是在于关心妹妹或者侄女的婚姻上。慈禧的妹妹婉贞嫁如醇亲王府,成为醇亲王福晋。大侄女静芬在慈禧的操纵下嫁给光绪,最终变成隆裕皇后。二侄女静芳嫁入孚郡王府,成了贝勒载澍的福晋,最终成了“九爷府”名副其实的女主人。三侄女静荣嫁给了载泽,成为公爵之妻。尽管慈禧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自己的侄女能在自己的疼爱下远离苦日子。但实际上她的安排却让静芬和静芳过上人前尊贵人后落泪的日子。只有三侄女静荣婚后生活和美,子孙绕膝。

对于其他非直系亲属的族人来说,唯一得助力的大概是慈禧的族叔一品大学士瑞麟。瑞麟曾进军机处,任“军机大臣行走”,还担任过直隶总督和两广总督。他的官运与慈禧无关,而是因为瑞麟天生一副好嗓子,博得道光帝的喜爱。此后他官运亨通,先入军机处,后任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在他担任直隶总督时,被咸丰委任勘察天津塘沽海防工程。不过英法联军一至,海防被攻破,瑞麟则早在开战前就私自逃离回京。本来他临阵脱逃乃是不赦之罪,奈何当时时局混乱,加之慈禧当权主事,这位慈禧和醇亲王福晋的族叔只被下令“闭门思过”,躲过一劫。

此后瑞麟自闭书房之中,整日吟诗作画,也不招摇张狂。两年后,瑞麟奉旨上朝,再度任官,外放为两广总督。不过,这也绝非慈禧可以扶持的结果,毕竟瑞麟的资历摆在那里,无论从学识还是经历都经得起推敲,慈禧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