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掌控你的生活
15196600000027

第27章 做个高效工作的执行者(3)

原来美国人想创造一个世界之最:由施特劳斯指挥一场有2万人参加演出的音乐会。而一个

指挥家一次指挥几百人的乐队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何况是2万人?

施特劳斯想了想,居然答应了。到了演出那天,音乐厅里坐满了观众。施特劳斯指挥得非常

出色,2万件乐器奏起了优美的乐曲,观众听得如醉如痴。

原来,施特劳斯担任的是总指挥,下面还有100名助理指挥。总指挥的指挥棒一挥,助理指

挥紧跟着相应指挥起来,两万件乐器齐鸣,合唱队的和声响起。

由此可见,“分”是一种大的智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除心理上的压力,还能帮助我们

将难解决的问题高效地加以解决。

1968年春,罗伯·舒乐博士立志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

强生问他的预算,舒乐博士坚定而坦率地说:“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100万美元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人们捐款。”

这座水晶大教堂最终的预算为700万美元。700万美元对当时的舒乐博士来说是一个不仅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也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的数字。

当天夜里,舒乐博士拿出1页白纸,在最上面写上“700万美元”,然后又写下了10行字:

1.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4.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5.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6.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7.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8.寻找280笔2.5万美元的捐款。

9.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0.卖掉1万扇窗户,每扇700美元。

60天后,舒乐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动了富商约翰·可林,他捐出了第一笔

100万美元。

第65天,一对倾听了舒乐博士演讲的农民夫妻捐出第二笔1000美元。

第90天时,一位被舒乐博士孜孜以求精神所感动的陌生人,在生日的当天寄给舒乐博士一张100万美元的银行本票。

8个月后,一名捐款者对舒乐博士说:“如果你的诚意和努力能筹到600万美元,剩下的100

万美元由我来支付。”

第二年,舒乐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价格请求美国人订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办法为每

月50美元,10个月分期付清。6个月内,1万多扇窗户全部售出。

1980年9月,历时12年、可容纳10000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这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和经典,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瞻仰的胜景。

水晶大教堂最终造价为2000万美元,全部是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而来的。

现实中很多目标乍一看就像梦一般遥不可及,然而只要我们本着从零开始、点点滴滴去实现的决心,有效地将难题分解成许多板块,就将会大大提高我们去攻克难关的信心、能力和效率。最终将难题解决,将目标实现。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它是一种追求精的工作态度。同时,当你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了,你的工作效率就会相应提高。

一次工程施工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一位师傅手头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边的小徒弟:“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飞奔而去。他等啊等,过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这时师傅才发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可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师傅明白了:发生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项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第二次,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回,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他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要想把事情做对,就要让别人知道什么是对的,如何去做才是对的。在给出做某事的标准之前,我们没有理由让别人按照自己头脑中所谓的“对”的标准去做。

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并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问题,无事生非,他们是在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他们永远在等待、拖延,什么都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他们是在没有目标地工作。

——10%的人没有对公司做出贡献,他们是“盲做”、“蛮做”,虽然也在工作,却是在进行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他们虽然努力,却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

——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仍需要进一步地提高工作质量。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到位,半到位又不到位是最令人难受的。在我们执行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理念。如果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现在又具备了把它做对的条件,为什么不现在就把它做对呢?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然而许多人做事不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在表现上看来,他们也很努力、很敬业,但最终结果却总是无法令人满意。

时间管理专家常常告诫工作中的人们:“永远不要‘随手’把东西暂时先放在那里,即‘别把东西放下,而要把东西放起来。’不这么做的话,就意味着第一次没有把工作做完,过一会儿就至少得做两次了。”

当人们被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时,许多人会反驳:“我很忙。”因为很忙,就可以

马马虎虎地做事吗?其实,返工的浪费最不值得。第一次没做好,再重新做时既不快,花费

也不少。

有位广告部经理曾经犯过这样一个错误,由于完成任务的时间比较紧,在审核广告公司回传

的样稿时不够仔细,在发布的广告中弄错了一个电话号码——服务部的电话号码被广告公司

打错了一个数字。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错误,给公司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和损失。后来因为

一连串偶然的因素使他发现了这个错误,他不得不耽误其他的工作时间并靠加班来弥补。同

时,还让上司和其他部门的同事陪他一起忙了好几天。幸好错误发现得及时,否则造成的损

失必将进一步扩大。

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对,不仅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还会给上司和同事带来工作上

的不便,严重时还会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失。对于上司安排你去做的事,你不去做

,上司就要去做;你做不到位,上司就要返工。从管理角度来说,公司花了高薪聘请你的上

司,成本是你的10倍以上,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他花1小时能做好的事,你花1天的时间做好也值。同样的道理,一件小事,你花了一个小时做完交给了他,当他发现了不完善的地方,再去补充、修改,花半个小时,如果这样,还是你费半天时间把事情第一次就做对比较合算。你把小事做到位了,他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

因此,只要在工作完成之前想一想出错后可能会给自己以及所在的公司带来的麻烦、造成的损失,就应该能够理解“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句话的重要性。

把问题一次性地解决

做任何事,如果存在下次再来的想法,那么,这次就不会全部投入,就容易导致失败。为此,我们必须学会一步到位,将问题一次性解决。

从前有一位地毯商人,看到最美丽的地毯中央隆起了一块,便把它弄平了。但是在不远处,地毯又隆起了一块,他再把隆起的地方弄平。不一会儿,在一个新地方又再次隆起了一块,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他试图弄平地毯;直到最后他拉起地毯的一角,看到一条蛇溜出去为止。

很多人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个部分推移到另一部分,或者只是完成一个大问题里面的一小部分。比如,工厂的某台机器坏了,负责维修的师傅只是做一下最简单的检查,只要机器能正常运转了,他们就停止对机器做一次彻底清查,只有当机器完全不能运转了,才会引起人们的警觉,这种只满足于小修小补的态度如果不转变,将会给公司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总是觉得很简单的东西没有必要做得很详细、很彻底,多浪费时间呀!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人家做的并不是无用功。比如修建一条马路,中国人可能就只把马路铺好,其他的事情不属于自己管,自己也不再理会,等到需要铺水管或者电线的时候,再一次次将马路挖开。但在德国却不会这样,他们在修建马路一开始就会将污水管道、水管、电线都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