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快乐才是福:老爸老妈不生病的智慧
15183800000004

第4章 养生为健康护航(1)

智者健时知养生,防微杜渐,延长寿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尽可能延长生命,获得丰富的人生内涵,是每一位老人的祈愿。养生之道,不仅能延长生命,而且能提高生命质量,让您的身体更健康,心情更舒畅,健健康康地生活,快快乐乐地养生。

老爸老妈:

你们好!

今天已经进入小暑了,天气越来越热了,二老一定要注意避暑纳凉,保持健康。家里现在已经成了花的世界了吧?有您二老的精心呵护,百花齐放的家园该是多么的美丽啊!

您二老别总当“护花”使者,平时也应该多呵护呵护自己的身体,也注意一些养生之道。养生和养花同时进行,岂不是两全其美。

2000多年前,《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有一段令人深思的养生告诫:“以酒为浆,以忘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古人即知养生的重要性,更何况今人呢?您是不是也该向古人学习学习啊?活到老、学到老一直是您的教子之方,现在我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饮食起居,追逐声色,耽于享乐,不知节制,贪图名利,那么就可能导致早老早衰,这段话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您可千万常记于心啊!

女儿在网上搜集了些养生之道,拿来孝敬二老,也算尽点孝道了。我多么希望您二老在养生之光的照耀下健康地生活,快乐地安度晚年,就像小时您陪我去荡秋千一样,爱心和快乐随着秋千在荡漾,我也希望您在养生的阳光里荡漾。关于中国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极为丰富,我为二老归纳一下,主要是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一、顺应自然

人体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人体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若不明此理、随心所欲,机体无法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则疾病迭起。如有的老人过分追求时髦,冬天衣着少而单,以致感冒、关节酸痛。

二、运动形体

养生防病须重视形体的调摄。合理运动形体能增强脾胃机能,防止精气郁滞,有助于气血的化生。

三、调节正气

即保持人体正气的充盈及其正常活动。中医认为,气的盛衰和运行的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的强弱寿夭。如生活起居违逆了四时的变化,会引起气的耗散或气的运行障碍;劳累过度、性生活不节制可导致气虚;久卧久坐等过逸行为,则往往造成气行郁滞;饮食不当也会伤气;情志失常则易损气和滞气。

四、固护阴精

阴精指肾精,也包括其他脏腑之精。中医视精为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五、静神内守

养生要保持精神思维活动的清静内守。一般来说,用神不当,长期过激或突然剧烈的情志活动,超过了人体调节适应能力,就会耗伤精气。因此,从养生防病角度而言,应常使精神清静内守。但静神内守不是消极的静止不动和逃避尘世,而是提倡合理用神,这样对机体具有积极的休养调节作用。

愿您快快乐乐地养生,健健康康地生活。

女儿

传统养生学派“异彩纷呈”

我国的养生学传承了几千年,形成了诸多学派,异彩纷呈,主要归纳为以下五大学派和主张:

1.精神养生派

主张以安静调养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为主要途径来保养生命、益寿延年。静思始倡于老子、庄子,提出“清静无为”的学说。《黄帝内经》继老、庄之后,第一次从医学角度提出了精神保养可以防病的理论,并主张依据四时之气的特点来调养精神。该学派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静则可抗衰延年。人的思、虑、智、志、意、魂等均由神所主。主张神气清静内守,不宜躁动妄耗;强调清心寡欲,抑目静耳,调摄神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以保持神气清静,促进健康。

2.食养养生派

主张饮食调养,补益精气,纠正阴阳之偏,以达到调治疾病、延年益寿之目的。《黄帝内经》提出“谨和五味”、“饮食有节”等饮食调养的原则。唐代名医孙思邈是这个学派的一代宗师,其主导思想是节制饮食,以食疗病,养老益寿。饮食宜清、淡、软、简,忌腻、厚、生冷、杂。邹铉在《养生奉亲书》中提出:“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而命药。此为养老之大法也。”该学派认为,食养对人体具有调和阴阳、滋养脏腑、补益气血、调节情志等功效,可以达到抗衰老的目的。其学术观点以扶持为主,制方原则在于“中和”,老人药饵只可用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药,并与食养结合,一是温养肾气,二是健脾理气,即重在培先天和后天之本。用药要根据四季气候和年龄阶段的特点,因人而异,未病先防。选方用药,既要禁忌妄用汗、吐、下法诛伐太过,又要防止滥施补涩雍滞,宜采用中和之法,选用甘平之剂缓补平调,并与食养相互配合,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3.调气养生派

主张调养真气来延年益寿。《黄帝内经》提倡调摄真气以祛病延年。持此主张的学派认为,气是生命的根本和动力,气充满全身,无处不到,具有祛邪防病的功效。气,贵在运行不息、升降有常。调节气机升降,维持其正常功能,足以强身健体。调元气的方法包括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方面。通过调养其气,可以达健康长寿。

4.固精养生派

主张通过固摄阴精,使之充盈内守,以达到养生。据载,最早提出固精思想的是管仲。《黄帝内经》亦十分重视精对生命的作用,认为精是人始生的基础,生命活动的根本,养生益寿的关键,主张养生关键在于节欲保精。阴精贵在充盈固秘,则人体得养,精力旺盛,强健长寿。固精的前提是收心正心。因此,这一学派强调节情欲以主阴精损耗,倡导晚婚、节欲、调七情等,以保养阴精,益寿延年。

5.动形养生派

主张以运动形体来保养生命。《吕氏春秋》率先提倡动形养生,认为经常运动身体,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创编了五禽戏,作为人们健身强体的手段。唐代名医孙思邈及王焘等人也主张人要经常进行适度的运动。

孝心叮咛

饮食养生总原则

饮食养生总的原则是:清洁卫生;无毒无害;寒、热、温、凉“四气”适度;酸、辛、苦、咸、甘“五味”适中;随时调节宜与不宜(禁忌),保持阴阳动态平衡。

1.食物的“四气”、“五味”直接关系到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平衡。阴阳失和,是许多疾病形成的基础原因,也是人体提前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不要只注意某种微观营养物质的缺乏,单纯去补充某种微观物质,如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必须全面考虑含有这些微量元素及营养物质的食物的整体性能和作用。

例如,桃、李、杏三种水果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维生素B1、B2、C和烟酸、钙、磷、铁等),其中李子所含种类更多。然而,在实际食用时发现,李子对脾胃的损伤最为明显,也最难消化,极易使人腹胀、腹泻;如果与蜂蜜同食则损人五脏。杏伤筋骨,损牙齿,发宿疾,能使须眉脱落,桃较李、杏为平和,尚可多吃,其害不明显。

3.自然界中存在的食物,中医以寒、热、温、凉“四气”概括它的属性,以酸、辛、苦、咸、甘“五味”概括它的作用。因此,可以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的阴阳属性来平衡人体的阴阳,从而达到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

——飘飘洒洒

养生保健,养“心”为上

养生必先养心

养生必须先养心,只有将养身与养心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满意的养生效果。

心者,心理精神状态也。养心就是通过各种怡情养性的手段,努力保持心理健康、精神愉悦,保持昂扬向上的思想意志。实际上,心与身紧密相关,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好坏,对其身体内部的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这个系统则决定一个人能否保持机体各个器官的协调关系,能否保持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决定人体能否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对各种外来刺激及致病因素作出有效应答等。例如,一个整天心浮气躁、焦虑不安、悲悲戚戚的人,无论服用何种灵丹妙药,无论用何办法滋补,是无法精神焕发、体魄健壮的。

因此,真正的健康,必须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完满结合,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养心在静

养心在静。生理学家发现,人在“静养”的状态下神经会得到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均相应降低,这种低代谢的积累效应,自然会使生命相对延长。自古以来,那些终生以静养为主,很少做剧烈运动的人,不乏长寿者。有些疾病,如神经官能症、失眠等症需用体育锻炼来辅助治疗;而更多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炎、溃疡病、肿瘤等,则需要以静养辅助治疗。

静默也为养心之法。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表明,静默之后,精神上的放松可以改变体内生理状态,使心跳与呼吸减慢,肌肉紧张与耗氧量下降,同时血脂也会下降。

因此,我们应保持心理上不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要以我为主,不受外界牵制,要豁达开朗,愉悦身心,正确认识自然变化的规律,也有能力运用规律来为自己服务,也能适应气候的变化。

清代养生学家曹庭栋在总结前人静养思想的基础上,赋予静神以新的内容。他说“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静神指精神专一,摒除杂念及神用太过。正常用心,能“思索生知”,对强神健脑大有益处;但心动太过,精血俱耗,神气失养而不内守,则可引起脏腑和机体病变。

清静养神是以养神为目的,以清静为大法。只有清静,神气方可内守。清静养神的运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居住环境安静

中医认为,人的疾患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年人若要健康长寿,居住环境一定要安静。因为长期处在噪声的干扰下,会使人的交感神经紧张、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血管痉挛、心肌受损,容易引起冠心病、动脉硬化。噪声还会对内分泌机能造成损害。

2.生活恬静

古人认为:“恬淡是养心第一法。”老年人淡泊名利,饮食清淡,生活恬静,自然心安神静,百病难生。

3.头脑冷静

养脑就要保持大脑冷静,静则不躁。诗人白居易提出“自静其心延寿命”,正是这个道理。

4.全身松静

日常生活中,在身体自然活动的情况下,还要注意使某些疲劳紧张的肌肉和关节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活动时避免拙力和僵劲。

5.心境平衡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经常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平静的心境,这对神经、肌肉以及全身各器官组织都是一种良性刺激,从而减少各种神经症、失眠以及肌肉萎缩等的发生。

6.性格沉静

老年人若要健康长寿,就要保持性格沉静,遇事沉得住气。为人处世,千万不可感情用事,该节制时要节制,该忍让时需忍让。

由此可见,静心养神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延年益寿须护好“第二心脏”

保护好您的“第二心脏”

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上汇集着多条经脉和众多穴位,有着与内脏器官连接的神经反应点。如穿不合脚的鞋,或鞋底、鞋帮较硬的鞋子,时间长了引起脚的疼痛和不适。特别是老年人在散步或参加其他体育锻炼时穿的鞋子不合适,不仅会影响锻炼的效果,而脚部的疼痛通过神经传导,会使人焦躁不安,从而导致食欲下降。因为心理因素对食欲有影响,精神愉快时,食欲增加;悲伤抑郁时,食欲减退。不合脚的鞋容易让脚趾挤压,脚的血液循环不畅,严重时会反射性地导致脑部摄食中枢的下丘脑外侧区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厌食。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脚。

腿足保养法

民间习惯把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受寒时症状加重、表现为腿部酸麻胀痛沉重者,称为“老寒腿”,医学上则称为风湿性关节炎。防治“老寒腿”,合理的腿足保健很有必要。

1.干洗腿

用双手先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从足踝往回摩擦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再摩擦另一条腿,重复10~20次。

2.甩腿

一手扶树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抬起,然后向后甩动,将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伸直。两腿轮换甩动,一回80~100次为宜。

3.揉腿肚

以两手掌紧挟小腿肚子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两腿交换6遍。此法能疏通血脉,加强腿部的力量。

4.搓脚

将双手掌搓热,然后用两手掌搓两脚心,各100次。此法治足部萎缩酸疼、麻木浮肿等症。

5.热水泡脚

每晚临睡前,备一盆热水,水温40℃~50℃(以人能忍受的热度为宜),泡洗双脚,水稍凉后续添热水保持温度。每次泡洗20分钟以上,既能消除疲劳,防治失眠,又能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足部肌肤的弹性。洗脚后,用手掌搓摩脚心,然后再按摩脚背,牵拉每个脚趾。按捏肌肉,可以使脚趾筋膜坚韧有力,并有防病的作用。

6.鞋袜舒适

人至老年,鞋袜主要应以脚感舒适为宜;尤其是老年妇女,不要穿高跟鞋,以平底或坡跟鞋为宜。

7.脚尖跑动

用脚尖轻轻地两脚交替,有节奏地以每分钟140~170次的频率原地跑步,能改善情绪,集中精力,增强记忆力。

8.反序倒走

每当工作劳累时,可慢慢地在室内地板或庭院中倒走数十分钟,可以促进跟腱部、足掌部等部位的血液循环,并利于腰肾保健。

每顿吃半饱,身体不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