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古道人家
14626400000002

第2章 古道艳遇

被世人称之为父亲山的秦岭,是中国版图上最大的东西走向的横断山脉。西起甘肃的天水,东止河南陕县,绵延数千里。终南山只是它的一个支脉。

农历九月的终南山上,已没有流云飞霞鸟语花香,只有萧煞凄凉一片;昔日帝王将相的眷顾、道家佛界的垂青、文人骚客的留连、芸芸凡俗的谒拜等所有人文脉络,都被尽数隐藏于满目罗列奇峰嶙峋怪石的皱褶之中,让所有过往于秦楚古道的行人凭借各自的感悟去探寻发掘。

当秦子珺怀揣一颗冰冷破碎之心,踏上终南山高山草甸时,离开了串联小分队,摆脱了昨日恋人今为仇敌的李月皓的追寻,独自一人站在这高山草甸之上,她的胸中平生第一次涌过一种“天地同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的博大和不以得失萦怀的洒脱来。

她在草甸逐一看了那些“冰川石”。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女儿,站在这浩淼的大自然面前,脑海里翻滚回荡的是历史上的政治风云刀光剑影鼓角筝鸣。面对历史散落的斑斑点点,她真正感受到了人的渺小和自然力量的伟大。好一个“物是人非事事休”。同时,她更为有一个敬业严谨替后辈保留历史资料的慈父而深感骄傲。她从这一刻起更加坚信父亲没有错,是他们错了,而“他们”又是谁,这一时半会儿她又想不出来。

当转了几圈以后,她发现草甸走完后有一个分叉路,仔细看了一下,顺梁走的路每当遇到小山峰,为了不受攀上峰顶再下来的辛劳而从峰的两边绕着走山包,往往就会踏出两条路来,而这两条路都会在山包的另一端合二为一,所以她就选山包左边的路继续前进。走完翠华山后的路相对要好走得多了。

然而,正是踏上这条路,才彻底改变了秦子珺的人生命运。

走了七八里路她遇到了一个出山去担脚的山民,身后还跟着一条大黄狗。这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见这深山中怎么出现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还以为自己脑中出现了仙女的幻觉,黄狗在身后的一声狂吠,让他确信自己是见到一个真实的美丽姑娘。子珺早已注意到了来人,狗一叫,她更加紧张起来。来人则说:姑娘,莫怕,它不会咬你的。你咋一个人在这深山里跑,你不怕遇到狼啊。

听来人的口气,倒不象坏人。再想起父亲曾说过,山里的人尤其是古道两旁的山民,都是些有着极纯朴善良的民风和扶困济危侠义心肠的人们;他们倒不象城里人搞的“海内无知己,毗邻若天涯”的。大家都关着门,隔壁对门儿的邻居都互不认识。当然,几年的一个接着一个的政治运动,把人心都搞散了搞怕了,人人都抱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能无”的君子心态,哪象山里人,即便是陌生人,只要到了门前,都会把你请进门,喝水吃饭甚至还会拿出自家酿制的柿子洋姜酒或包谷酒款待来客。这样一想子珺就放宽了心,说,大叔,我是到云安县去串联的学生,几个同学在前面,不知你看到他们没有?

来人告诉她,没有看见几个人下去。可能你跟他们走叉了,顺这条路走下去的沟叫巴沟,第一个岔沟叫倒履沟,你不要进去,顺路直下再到花门楼。这边走的人少些,主要是我们这六个大队的人到山外去常走的路,到花门楼那里就并到一块了。这边没有歇处(旅店),撵黑你又走不到花门楼。子珺又问,沿途有人家吧?大叔告诉她,你趁天还早,赶快点能走到有人家的地方,只要你不嫌我们山里人窝囊(不卫生),歇处好找,不管哪哈儿都能叫你歇一夜的。

子珺谢过了这位好心的大叔,就加快步伐往前赶。

当听到“倒履沟”三个字时,她心里闪过一阵悸动。回想父亲《终南山秦楚古道历史拾遗》学术文章中提到的内容,感知自己现在脚下的羊肠小道,是父亲当年走过的路。于是,她对自己误撞而与同学们走散这点又少了一些自惭。但一想到能远离和不见李月皓,子珺又有了一些欣慰。她快步来到第一个岔沟前,眼前似乎展现出奸臣王莽和那些蜂拥而上的追兵。遥想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有过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

西汉末年因皇帝刘衍昏庸无能,致使奸臣王莽夺权篡位当了皇帝,建号新朝。全国百姓和刘氏皇族纷纷起兵抵抗。后来刘氏后裔刘秀率领一支军队由河南打到长安,在新朝军队的内外夹击下全军覆没,只剩刘秀一人落荒顺秦楚古道逃到了巴沟一带,为了迷惑后面穷追不舍的新军,刘秀机智的将鞋脱下一只放在这条岔沟的沟里约十几米远的地方,并鞋尖向着沟里。自己则顺巴沟往下继续逃亡。很快赶到的追兵,看到雪地上的脚印和朝沟里方向遗落的刘秀鞋,向着沟里搜追而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刘秀的机智,把这个原名大峪沟的沟更名为倒履沟。

刘秀摆脱追兵后,下到半沟见一处石板房屋前坐着一个老大妈正端着大碗在吃饭。连日来只顾逃命的刘秀,这时才觉得饥肠辘辘。就上前向老大妈讨口水喝,大妈一家人看他疲惫不堪的样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端来一碗开水,又舀来一大碗大豆包谷米汤让他吃,纯朴善良的人家,连他是干啥的都不知道,只知道他很饿。连吃三大碗饭的刘秀有了精神,才想起来问大妈,这是什么饭,咋就这么好吃呢?大妈说:这是我们这里人的主食。这里高寒,庄稼几乎一年一熟,主食是包谷、洋芋、燕麦、豆类。这就是包谷米与四季豆米熬的米汤。当大妈知道他现在的境况后,就留刘秀在家将养身体,白天躲在她家的红薯窑里,晚上就与大妈的傻儿子睡在一个用木条做的大床上。多日身体完全恢复后的刘秀再次辗转在渡船口下的东甘谷里留下一段鲜为人知的风流佳话,并亲手种植下两棵银杏树,历时两千余载的雌雄银杏树依然挺立在千年古道旁忠实的见证着刘秀这个一代落魄王子与平民女子之间坚贞如磐爱情。从这里到安康下汉中招兵募马,数年征战于公元25年终于当上了皇帝,建国号建武,建都于洛阳,史称东汉光武皇帝,人们为了纪念刘秀在老妈妈家住的地方,取名“刘秀庄”。

真如刚才大叔说的一样,“只要你不嫌窝囊,不管哪儿都有歇处”。子珺一下想的很深。如果没有这里善良宽厚的人们,也许就没有东汉那个朝代,没有那个朝代,中国的历史也许从公元纪年之初就得改写。然而,拯救了一个朝代君主的老人,施恩并不图报,这件事也许只是她一生中所帮助过的无数人中的一个罢了,她也许早把那件事忘到了脑后。

子珺今天既然撞到了这样一个乐善好施、有着救济苦难的古道热肠传统的深沟里尽管现在黄昏已然来临,吃住仍无着落的情况下,她的心里也并不是太着急的。

十月天短,再加上是个飞雪的阴冷日子,天就黑得更快些,自倒履沟往下又走了十几里地,子珺忽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尽管对这里的人有了一肚子的好印象,但在这空谷无人的擦黑之际,她还是被这突如其来的脚步声惊得蓦然回头。

原来,是一个身上背着满满一挎篮新挖的洋芋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似乎也被眼前这个背着背包的漂亮女孩惊呆了。

有几秒钟,他们两人都没有说话,相互在打量着对方。子珺就着麻影天,仔细一看,这是一个非常英俊的年轻小伙子,要不是他身上背的洋芋和手中握着的挖锄,子珺是断然不会把他与这里的社员联系在一起的。咋看他都更象一个串联掉队的大学生。

子珺站下来问:大哥,你就住在这沟里吗?看到美丽的子珺,小伙子先是一阵脸红,然后才醒过神似的说:嗯,我就是住在这条沟里,请问这么冷的天你这是到哪里去?咋只有你一个人?天黑了你怕吧?你是不是走了一天都没吃饭?

一连串关切的问话,直问得子珺心里发热,眼眶发潮。这个大哥所问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子珺这阵子最大的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子珺觉得很奇怪,这位大哥,她好象在什么地方见过,是梦中,还是在西安市的大街上,反正她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大哥哥弄清了子珺是到县城串联掉队的学生,知道她已走了整整一天山路的时候,就不由分说的摘下秦子珺背上的背包驾在自己的挎篮面上,说:累坏了吧?背着被子干啥,这沟里有歇处。如果走那边一条路,沿路都有旅店。摸一下子珺的水壶,还有一点水也早已冰凉。他说,算了不喝这了,再拐几个弯就到我家了,给你烧点热水喝。

几个月来,父母所遭遇的身心迫害,自己心灵的屈辱,很快放大了这种温暖的效果。跟在大哥身后的子珺竟然鼻子一酸,泪珠禁不住夺眶而出。

世事真怪,有的人纵然与你整日耳鬓厮磨,心却如隔天堑,难以相通;有的人即使是与你在擦肩而过时的回眸一笑,却能在你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秦子珺遇到的这个美男子名叫赵新海。26岁,是程新大队的民兵连长,今年7月刚刚毕业于县城中学简师班。赵新海自幼丧父,年轻的寡母领着他与哥哥赵新江一块过日子。三年前,在嫂子陈春芳刚刚过门不久,母亲也因积劳成疾,才刚刚56岁,就阖然长逝。哥哥为了让弟弟继续上学,他与嫂子起早贪黑的操劳。那时,新海高中再有一学年就毕业,嫂子就默默地承担起母亲的职责。每个星期天的下午,都为新海准备好一个星期要吃的酸菜,再给他做几个包谷馍,再炒些黄豆和苞谷花。这时,全国人民都刚刚度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大饥荒,从饥饿中走过来的人们,对饥饿有着本能的惧怕。为了不至于让新海受饿,嫂子宁肯自己少吃点,也不能饿着弟弟,他一人在外,多带点吃的总是好些,反正在家里总好对付些。

陈春芳,是与巴沟平行的另一条沟的女子,她与新江是一个大队的。春芳人生的俊俏,又特别温柔贤慧、善良。她与新江是在大队农田基建大会战时认识的,彼此相爱直到结婚,他们俩如胶似膝,好的跟一个人似的。那两年遭饥荒时,春芳总是心疼新江,怕他活太重,食堂的稀糊汤不耐饿,常常把自己的定量饭匀一些在新江的碗里。那时,社员各家的锅都被拿去炼钢煮铁去了。队里也不允许社员自己在家做吃的。春芳的父亲是小队长,更是模范的执行公社的规定。母亲有时在火塘里给春芳和弟妹们偷偷烧一个洋芋,烤一个红薯或包谷棒子,春芳都会留给新江一些。

新江对自己的妻子真是爱得不知怎样好,再看到妻子自进这个家门就开始伺候病重的母亲。母亲过世,又象母亲一样照顾着弟弟,他更是心中有着不尽的感激。

日子就在这恩爱和睦中一晃三年过去了。弟弟新海不但高中念满,还考上了简师班。简师班毕业的弟弟,不仅是一表人才,更是言谈举止别具气质。再看到春芳依然如故的关心着弟弟,只上过小学的新江,觉得自己无论怎样都跟弟弟无与伦比,站在1.78米的帅弟面前,仅有1.69米个头的他总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再看看自己美丽如仙子的妻子,他忽然感到了这个时时护着、帮着、爱着的弟弟不知从什么时候竟然变成了他最大的劲敌,来自于弟弟的威胁时时会压着他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为此,他有一天对春芳说,新海他已经是大人了,你也不必太操心他,你怀身带喜的,别累坏了身子,有些事叫他自己去做。衣服让他自己洗。

贤慧的春芳根本就没多想,就说:那咋行?你看他是大队会计,又是民兵连长,大队的事多,活儿又重,我这不是才两个月的身子,没有那么金贵,做顿饭,洗点衣服,不碍事的。

见说不服妻子,有那么一天,新江主张把弟弟分出去另过。春芳说,他一个小伙子又没成家,你把他分出去,就不说他自己做饭的艰难,光这让不知情的外人还认为我这做嫂子的不贤良。多让外人笑话呀!

本来就是心存妒嫉,听妻子这样一说,赵新江竟一下子来了气:咋了?让他自己另过不就是自己做饭洗衣服,你就心疼成那样了。春芳顿时目瞪口呆,她万万没有料到丈夫的心思竟然是弯在了这里,她气的是眼泪刷刷直流,反而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春芳是小队长的女儿,家境比新江好,又是岭关镇初中毕业生。人又非常漂亮,当初山外来说媒的人都要挤破她娘家的大门槛儿了,可无论哪里说,她就是不愿意,就认准赵新江与自己的情投意合,两情相悦,最终不顾父母亲戚的强烈反对,义无反顾的嫁给了赵新江。嫁过来后,她一心一意跟着他过着清苦的日子而毫无怨言。她精打细算,勤俭持家,一心想凭着自己勤劳的操持把这个过早失去父母撑持的家里的日子尽快过到前头去。

目前,这个家最当紧的事就是为这个弟弟娶回媳妇成个家,这样她这个长嫂才觉得完成了自己的责任,才能心里有所安慰。殊不料,丈夫竟然变得如此心胸狭窄,真让人匪夷所思,她只怨丈夫未尽长哥为父的责任。

既然是这样,春芳也就不想再劝他,任他把三间房子的下边的一边房门封死,又在外面大门边为这间房子开了一个门。弟弟新海,在哥哥嫂子的关心照顾下顺利的上完学,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尽管暂时没有去当老师,但多学些知识总是一件好事。现在毕业一年多了,他担任着大队会计和民兵连长的职务。不是开会就是训练,再不就是搞“四清”年报,一天还是很忙的。本来想回到队里先不忙着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他要好好挣几年工分,把家里日子过好,让嫂子也享几天福,等到有了侄儿侄女,再好好培养他们,来报答哥嫂在母亲去世后,家里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仍省吃俭用供自己上学的恩情。

可是,不知为什么。哥哥竟然提出分家的想法,他想哥哥一定是觉得自己是队干部,挣的工分比他们多,怕他们拖累了自己,所以新海就不同意。于是,哥哥还郑重其事的找来了小队长刘建明和贫协主席到家里来主持分家。

就这样,赵新海就于半年前与哥嫂分开家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日子。

今天,他上半天在大队上开会,散会回来已是下午了,已赶不上下午上工,于是,他就抽这点空档时间上山去挖自留地的洋芋。

正是这样,在回来的路上才遇见了与同伴走散的秦子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