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CIA教你逻辑说话术
14614300000004

第4章 CIA眼中的逻辑是什么(3)

谈话中为什么会出现先入为主

一千个读者眼里,折射出一千个哈姆雷特。主体的意识如天马行空,多种多样,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总是存在角度的差异,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判断事物。我们来看一个CIA调查的经典案例:

一个退伍多年的上校,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突然惊醒过来,他看了看身边,他的妻子并不在自己的身边。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下了床,发现妻子的枕头掉在了地上,他喊了一声没有人答应,于是起来上厕所。他走到卫生间的时候,看到了妻子的衣服放在马桶上,于是当场就被吓死了。

聪明的读者,请你猜一猜,这个上校为何而死?

第二天,当尸体抬走的时候,邻居和围观者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他的死是因为电闪雷鸣时有人潜进来把他杀死的,有的说是他妻子巧妙地谋杀了他,有的说他在厕所不小心滑倒摔死的。现场众所纷纭,莫衷一是。但众人的看法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上校肯定是他杀的。否则,一个健壮的、心理素质够硬的军人,怎么会被一件衣服吓死?

另外,围观者一致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了上校的死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CIA探员们看了看现场,收集了上校的情报之后,很快就判断出了上校的死因。

原来,上校患有梦游症,在战场上,他曾经因为梦游用枕头活活地将其部下捂死了。当他终于醒过来,看到马桶残留的血迹时,已经站在厕所里,而马桶上放着部下的绿色衣服。那一晚,妻子将她的衣服随手放在了马桶上,自己在沙发上睡着了,而上校看见了马桶上的妻子常穿的衣服,于是以为自己将心爱的妻子肢解了,于是在极度悲伤、自责和惊吓中死了。

主体自我意识的多样性,是由于他身处的环境、教育背景、职业分工等种种因素决定的。正如对同一个犯罪事实会有不同的、不为人所左右的看法,当把自己的看法加入对事实的判断时,就很难避免出现先入为主的情况,而CIA探员之所以能避开其他干扰因素,是因为他们是站在目标人物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的——他们究竟在想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想的后果如何?这样思考过后,他们才会再来作出判断和论证。

日常说话中的心直口快

说话总比逻辑还要来得快很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在说话时不对话语作进一步的思考,有什么就直接说什么,而没有完全顾及对方的感受,不管对方是否理解,或者说出的话是否适宜,有的时候,这种心直口快会让人很不愉快。

1.“天啊,琼斯,我的股票又跌价了,这次可亏大了。”

“我上次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很快就转手了,不仅没亏,还赚了一小笔。”

2.“教授,我做实验的时候出了意外,现在不少仪器坏掉了。”

“你的脑袋难道是木头做的吗?我已经提醒过你很多次,做实验之前要检查装置,就是木头脑袋也已经开窍了吧?”

“不是的……”

“不是,那是什么?是仪器自己突然坏掉的吗?”

“您昨晚走的时候没有将仪器收拾好。”

“所以我才说,你每一次做实验之前,一定要检查好仪器的严密性啊。”

3.“来一根烟?”

“不必了,我早就戒掉了。”

“看不起我是吧?”

“不是的,我已经戒了很多年了。”

“说到底还是看不起小弟了。”

“真的不是……”

“那就来一根吧。”

以上的例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颇令人不愉快的说话方式,因为这些说话者都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承受能力和心理感受。在第一个例子中,当说话者对琼斯诉说自己的不幸的时候,明智的做法是保持沉默或者安慰对方,然而琼斯却扬扬得意地指出,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却能躲避过去,这样会给对方形成幸灾乐祸的印象和嘲笑的感觉。

第二个例子就是一个说话办事心直口快、不分青红皂白的典型。对话中的教授并不能完全听清楚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而是先入为主以为学生又搞砸了实验室,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要负一部分责任,用自己的话语强势压倒了另外一方。

最后的例子是在中国国内最常见的“给面子”问题。实质上,抽不抽烟和给不给面子是两码事,不能把“不抽烟就不给面子”这样的逻辑强加给别人。

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是上述例子中说话方或者听话的那一方。当你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多一步思虑,不要给对方强加逻辑,先入为主;当对方发生逻辑错误的时候,注意听出来,找出两人的分歧所在,沉着有度地圆回来。

CIA探员们教你学会换位思考——主观的嘴巴,客观的立场

沟通中,如果交流双方都不注意自己的措辞与谈话逻辑,很容易就会出现强盗逻辑,导致双方沟通的困境,形成不好的印象。根据经验,CIA探员们常见的做法是消除自己的主观情感,换位到对方的逻辑上,组织话语,深入交流。但是,平常生活中的人们常常用自己的主观说法代替了客观的现实。

艾玛:“格林,我们分手吧!”

格林:“为什么?”

艾玛:“你一点都不懂我。”

格林:“你不说出理由,怎么知道我懂不懂你呢?”

艾玛:“所以说,你一点都不懂我。”

从上述对话中我们知道,艾玛要跟格林分手的原因是,艾玛认为格林一点也不了解自己的想法。显然,这个理由带着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人们在日常交往中通常难以完全了解对方的想法。艾玛的这个理由明显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没有把自己和格林放在同一水平线上,站在格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这就难以使双方达成共识。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想法和逻辑来看待事物,处理事物。即便是同一个人,看待事物,处理事物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也可能千差万别。因此,CIA在面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时,总是采取不同的逻辑对策。

由于地域分布的不同,中国人很喜欢对不同地区的人做各种划分,但由于先入为主逻辑的影响,人们的划分并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而造成了不少的麻烦。比如在广东人眼里,几乎除了广东人以外,其他都是北方人。有些地方还轻蔑地将“北方人”称作“北佬”。试想一下,如果两个人在聊天中,一个人一上来就称一个湖南人为“北佬”,那么后果可想而知。这些逻辑错误都是由于将自己的主观结论加入对话中的结果。

因此,CIA探员们告诉我们,想要让自己被他人所理解,就先要跟对方站在平等的水平线上,就好比你到了其他地区要入乡随俗一样。

大脑的结构是如此复杂难懂,因此想要探明别人的大脑到底在思考什么,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此,想要避免自己的看法被他人的意见所取代,我们可以采取“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方法,在表明自己的意见后,问问对方是不是真的认同。

当一个人不赞同某个人的看法时,他的态度可以在言语、表情、肢体等方面表现出来,当我们见到对方表露出不解或者困惑的表情或动作时,可以暂且停住说话,问对方是否赞成你的看法,这样才能达到与对方的共识。

总而言之,如果想要让自己和对方达成共识,那么就要先把自己和对方放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其次,要用一种“置身事外”的客观态度冷眼观察整个事实,在弄清楚底细之前,不可妄自判断,深思熟虑,细细想想对方的大脑会怎样想,抛出来的“球”才不会太高或者太低,说出来的话语才会有令人信服的逻辑。

不必你猜我猜,有话请直说

“布斯,部门里面要选新经理了,你怎么想?”

“哦,换新血液,这可是一件好事啊!”

“我是想问,你有没有意向去竞职?”

“我觉得你比较适合。”

“啊,你说我?我只是个新人,来这个部门不过一两个月,可以吗?”

“对自己自信点,新人又怎么样呢,有时候反倒是年轻人更有干劲和创新精神。”

“但是我觉得难度太大了,还是你机会比较大,你是老同事,而且老练、受人尊敬。”

“在这一点上,亨利更有优势。”

看完整个对话,相信读者们的心里还是会有疑惑:到底布斯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当对方问布斯对选新经理怎么看时,其实想问布斯要不要去竞选,但是布斯利用话题本身的模糊性转移了话题;当对方又问布斯想不想去竞选的时候,布斯又把球推到了对方的身上;最后对方再次绕回来了,问布斯想不想去竞选经理,布斯还是转移论点,将问题的焦点转移到了亨利的身上。一直在逃避话题,一直在隐藏自己的看法,和这样的人对话,你是不是也觉得很累?

因此,CIA探员们对这方面开出的“药方”是:有话就说,不要你猜你猜你猜猜!因为每个人不都是你肚子里面那条虫,不可能知道你的全部想法。同样的,你也无法获知对方的全部心底话。

练就一张可以逻辑说话的嘴

逻辑说话建立在对事实的推断上

电影电视中的CIA探员们总是能凭借寥寥数语,套出死活不肯招供的嫌疑人的心里话,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令人钦佩。我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总想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舌绽莲花,巧舌如簧。你有没有梦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做到这样?

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也有逻辑说话的潜质,我们先来分析一段谈话逻辑的案例。

在某个社区住着一个双目失明的失业者。因为一个人十分孤单,并且行动不便,失业者就养了一条小狗。小狗聪明乖巧,而且常常与失业者形影不离。

一天早上,楼下的住客彬彬有礼地敲开了失业者的门,说:

“最近的盗贼十分猖狂,你怎么一整个晚上都把你的狗狗留在我家门口呢?”

“没有啊,我的狗狗晚上都在我身边。”失业者疑惑地说。突然间,他开始大吐特吐,楼下的住客看着他痛苦的样子,一时之间也困惑了。

究竟是住客撒谎,还是失业者故意演戏?

假如CIA探员们告诉你,这两人说的都是实话,聪明的读者,你能从他们对话的逻辑中,判断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两人都没有说谎,所以失业者的小狗一整个晚上都留在了楼下,这是确切的事实。而失业者说小狗一整个晚上都留在了他的身边,可以判断出的确有东西在他身边,但很可能不是小狗。再根据住客的描述的“最近的盗贼肆虐”,那么在失业者旁边的只能是小偷无疑了。CIA探员们根据调查得知,失业者的小狗狗喜欢舔着失业者的手,因此,失业者想到小偷伪装小狗狗麻痹自己,就不由得一阵恶心了。

如果你也猜出了答案,那么恭喜你,你拥有了几乎和CIA探员一样的逻辑能力。只有拥有一定的对事实进行逻辑分析能力的大脑,才能说出逻辑缜密的话语。真相就存在现实之中,有些人想利用生活常见的现象来制造假象,但是有一定逻辑能力的我们,一听就知道不是真话,比如:

“人从前的脖子跟长颈鹿一样长,后来才慢慢变短了,手也慢慢变长了。”

“因为地球是自转的,所以人不必动,就可以随着地球的自转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去。”

“因为山谷有回声,所以在山谷中睡觉不用闹钟,晚上对着它大喊,明天它就会把你叫醒了。”

上面的例子看似有理有据,但都不是真话。因为我们都知道,并没有科学研究能够证明人的进化和长颈鹿有关;当地球自转的时候,人也是跟着自转的,所以相对来说,人是静止的,并不会凭空从一个地方旅行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回声的持续时间并没有上述例子中的说话者想象中的那么长,而是即时的。

要想练就一张可以用逻辑说话的嘴,我们首先要学会对事实进行观察,基于现实,但是不能做无逻辑的推断,必须让自己的话语有迹可循,有理有据。

善于为话语做归纳

CIA探员们在沟通中有一种令人瞩目的“善于归纳”的能力。通俗来讲,这种“善于归纳”,是指能够与谈话的对象聊下去,并总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对方话语的核心信息,并通过总结得出一个完整的、判断的能力。在日常的对话中,我们时不时运用这“善于归纳”的能力,就能为自己与他人的对话带来便利。

“善于归纳”的能力其实很容易学会,CIA探员在说出自己想法时,往往会结合前面发言者的看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得出结论,比方说:

几位探员正在讨论最近的一个案件。

探员A:我认为导致×××销毁文件的原因,是因为×××想要掩盖重要证据。

探员B:×××是在自己的卧室毁掉这个文件的,既然这份文件放在×××的个人住处,可见这件事跟×××脱不了干系。

探员C在旁边一直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发言,于是两位探员问他有何高见。

探员C吸了一口烟说:“×××之所以销毁文件,首先是为了掩盖重要的犯罪证据,还有保护自己。不过还有一点,我们不要忘记了,根据他的性格,如果只是他自己单人作案,他还不至于这么紧张,所以他很可能还在包庇同伙。”

听了探员C的见解,其他两人立马表示赞同。

上面的事例就是“归纳”法的运用。探员C用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既对其他的观点考虑在内,也抛出了自己的新看法,显得自己的话语井井有条,又具有说服力。只要善于听取好的看法,我们也能拥有CIA探员们这种“善于归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