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14549600000004

第4章 学校德育的管理(3)

动之以情,就是使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由知到行,要有欲望、有需要,因此要利用学生已有的感受来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仰慕好的思想品德、厌弃不良的行为习惯的感情。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如果学生不信任教师,不亲近教师,就不可能“动情”。

导之以行,即引导学生把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转化为行为。这是德育的目的所在。

持之以恒,即培养学生有排除困难的坚强意志,经过自己的顽强努力,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青少年可塑性大,一切尚未定型,容易出现反复。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使学生有了正确行为之后,加深认识,巩固这种行为,这就叫“持之以恒”。要做到“持之以恒”是不容易的,教育者要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较之知、情、行、意的说法,更加明白,更加全面,学校管理者要自觉地掌握这条规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协调各方面力量,综合进行

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受着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来自校内,如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从校内影响学生思想的因素来说,有学校领导、教师、班主任、班集体、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还有来自校外的,如家庭和社会。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德育,方向应该一致,目标应该相同,要求应该统一,做到密切配合,协调进行,否则就会互相矛盾,彼此抵消。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教育应起主导作用,学校应担负起协调的责任。怎样协调?

(1)是互通声气,交流有关学生的思想及行为表现。

(2)是研究教育方法,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方面,我们已经有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家庭访问、同家长建立通信联系、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学校通过这些方式,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学校与社会之间要建立密切联系较为困难。因为“社会”这个概念太大了,学生的接触面太广了,学校人员有限,无法建立密切联系。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建立联系,如有的机关、团体、村镇、居民委员会,学生比较集中,仍然可以同它们建立联系,同它们互通声气。总之,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网络,让更多的人都来承担教育青少年的责任。

4.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

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学校来说,这就涉及到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指的是在德育方面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计划、规章制度和固定性的活动。这种常规管理,大多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坚持这种常规管理,有助于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大致有以下几种:

不同年级的常规管理

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也多有不同,开展德育教育时,侧重点就应有所不同。例如新生——起始年级,刚入校时对一切都感到新鲜,要集中一段时间对他们进行入学常规的训练。要讲校史,让他们了解学校的优良传统,树立主人翁思想,进而热爱自己的学校;要结合新的环境、新的条件,重点讲解《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他们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对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使他们很快地熟悉学校的生活常规。经验证明,集中一段时间对新生进行训练是必要的,是有成效的。但一定要有准备,要有周密的计划,要搞得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中间年级是处于起始年级和毕业班之间的年级,它是个很特殊的年级,也是思想道德容易出偏差的年级。例如初中二年级,既没有入学时那种新鲜感,又没有升学和就业的压力,易出现生活散漫、纪律松弛的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少年犯罪率最高的是初中二年级。其原因主要是对这个年级放松了管理。因此,不可忽视对中间年级的教育工作。初二有一项常规性工作,即超龄队员的离队工作。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已不满足于少先队的活动,有离队要求。班主任和共青团组织不要简单地处理学生的离队问题,应举行隆重的集体离队仪式,使他们回顾少先队对自己的教育,激发起入团的要求。把离队和建团的工作不失时机地衔接起来,有助于稳定这个年级,使学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毕业班面临着诸多问题,升学、留级、就业、待业,这多向选择使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急剧波动,因此,更容易出问题。多年来对毕业班提出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这些口号当然是对的。但光有口号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积极的措施,尤其不能采取错误的做法,如分快慢班、好差班,这样做往往使学生之间的团结出现裂痕,班集体散了,纪律松弛了,好多学生心理出现失衡。因此,要稳定毕业班,最重要的是不要人为地制造各种问题,即不要采取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在这个前提下,“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教育,才有可能产生效果。因此,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毕业班的思想政治工作。升学指导当然需要,留级、就业、待业指导更需要,因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升学的总是少数。理想前途教育、人生观教育,对毕业班特别重要,但不能空洞说教,要面对现实,不能回避矛盾。青少年是非常看重同窗友谊的。如果班集体健全,可使这种友谊发挥有益的作用,可使同学之间通过谈理想、谈前途,相互之间受到教育。而编快慢班、好差班,损伤了学生们尚脆弱的自尊心,心理失衡、逆反心理的出现在所难免。

不同阶段的常规管理

学期的阶段不同,学生的思想状态也不一样,因而有些常规性工作需要抓好。例如学期初,学生度过了寒假或暑假,一方面丰富了生活,必有许多好的见闻或体验;另一方面,心还比较松散,需要安定学习情绪。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团的组织,要针对学期初学生的特点,收集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或学生耳闻目睹的好风尚,组织交流,用学生中的生动事例来教育学生;同时要及时调整组织,通过民主程序改选学生干部,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抓好学期初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为新学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学期中,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特别是经过期中考试,德、智、体诸方面都会呈现新的面貌。有的提高得快些,有的提高得慢些,这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关,有必要引导学生自我回顾,找出真正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迎接下半学期的学习任务。

学期末,学生面临总复习、期末考试、操行评定,多少感到有些压力。感到有压力是好事,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但需要正确引导,例如指导学生正确的复习方法,要学生注意劳逸结合,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和遵守考试规则,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要有自我批评精神。

假期到了,学生该轻松了,但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放假,对学生在假期中要有明确的要求。例如教师布置的假期作业(作业量要严格控制)要认真完成;要读有益的书,不要看坏书;要慎重交友,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坏习气;生活要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既要善于约束自己,又要发展个人的爱好特长;要注意交通安全等等。寒暑假比较长,学生离开学校的教育时间太长,思想道德容易出现偏差,学校要及时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作好学生假期思想道德教育。

各种常规教育活动的管理

所谓常规教育活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固定性的活动,例如校会、班会、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等,这些活动开展得好,可使学生受到深刻教育。

以班会为例,班会一般每周举行一次,由班主任负责组织。一个学期要组织十几次班会,每次开班会的主题是什么?用什么形式?其中大有学问。事先要有周密的计划,要跟班干部商量,甚至多数班会应由学生主持。如果临时凑些内容,这样的班会难以取得实效。有的班主任组织的班会,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开得很活跃,学生乐于参加;有的则枯燥乏味,学生感到厌烦。关键在于事先是否有充分的准备。

再如,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我国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很多,开展节日纪念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如清明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还有香港、澳门回归周年纪念日、×××诞辰纪念日等等。只要准备充分,形式多样,能吸引学生参加,就可取得效果。有的活动开展得好,能给学生一辈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规管理是按事物发展规律而进行的一种管理,是一个学校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管理。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积极投身于这种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中去。

5.德育管理的组织

确立目标

德育管理目标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为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所确立的一定时期内德育管理活动的质量规格与标准,它是德育管理的灵魂。

学校德育管理目标与学校德育目标是两个既密切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德育目标是制定德育管理目标的重要依据,而德育管理目标则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服务的。一般而言,德育管理目标是一个由目标系统、目标考评系统和目标保障系统所组成的目标管理系统。目标系统是建立德育目标管理系统的前提,有空间和时间之分。空间体系是一组目标项目构成的整体,通过它能反映一所学校的任务和德育目标的相互关系,起着指导德育工作的作用。时间体系是指长、中、短期目标建立起来的目标时序网络,主要反映目标随时序变化的规律和要求,起到使目标相互衔接和按时序控制的作用。目标考评系统是为检查、考核、评价德育管理活动的绩效而建立的,包括考评制度、考评标准和方法、考评结果的处理。德育目标保障系统是指为保证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组织制度、方法措施、资源分配等工作。

组建机构

学校德育管理是一个多因素、多方位、多层次,复杂而多变的系统工程。要使各部门、组织和人员为同一目标协同动作,必须科学地设置管理机构和层次,确立它们的职权和相互关系,组成健全而高效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各组织、因素和成员都处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之中,有领导有控制地协同动作,才能发挥整体功能,保证共同目标的实现。

校内德育管理机构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校内的德育管理机构。当前,凡是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国家,普遍都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管理机构。比如有的国家学校内专门指定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生品德教育,或专设一名训导主任管理学校德育工作。还有的国家则由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德育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品德教育活动,协调师生之间,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学校有更加健全的校内德育管理机构。我国中小学的校内德育管理机构一般由以下成员组成:校长(或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或政教处主任)、政治教研组长、团委书记、工会主席、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代表、教师代表等。其职责是:定期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制定计划,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协调校内外关系,督促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及时总结经验,组织交流,帮助全体成员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确保有效地完成德育工作。在校内德育管理机构中,校长自然是中心人物,他要全面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党支部是党在学校中的基层组织,其主要职责是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学校中的贯彻落实,支持校长工作,管好学校党的建设,并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教导处(或政教处)是管理学生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主要职责是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德育工作,抓好校风、校纪,组织全校性的思想教育活动,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研究问题,探索思想教育的规律。政治教研组长和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具体负责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贯彻落实和学生思想品德考核、评定工作,肩负着德育管理的重要任务,承担着大量细致的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是学生的群众组织,通过这些组织所开展的活动,能更好地使学生受到民主集中制教育和自觉纪律教育,从而增强自治、自理的能力,培养独立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