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黄檗山寺志
14489300000002

第2章

凡例八则

山河大地是眼中尘;无边刹境是梦里事;五岳四渎,泡影空花;何足道哉!然则一峙、一流、一动、一静,从什么处涌出?苟知出处;可以卓立宇宙间。古今名胜无有并之者,而后以溪声为长舌亦得,以山色作净身亦得。否则须弥之胜;十宝之严;不亦陋且顽乎!我檗山巍巍逈出万峰之表,佛仙神蟒戏弈之场,岩崖洞壑灵气钟焉,潭涧泉石神物护焉。隐显幽异,难以形言,游之,咏之,辟之,志之,无可不可。志山第一。

昔人拈茎草建刹已竟,崇楼杰阁云乎哉。或因缘出现,一时涌出;或因缘离散;倏尔灰烬,可思议邪;不可思议邪?兹寺自唐、宋至明,几废几兴,莫非俟乎其人。若夫看破水月道场,空花佛事,正好扶起茎草,撑天拄地;盖覆将来,曷有已极?志寺第二。

古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诚哉是言也。凡主持家国,抉择朝野,惟人为贵,而况担荷佛祖,丕振宗风者乎?兹山劈自正斡;炳于希运,声彻九重,道扬四海。山以人重,人以山灵,并传而不磨。其余弄泥团汉,藞藞苴苴;磊磊落落,总被老人笔尖头上放大光明,烁破面门了也。志僧第三。

一法若有,毗卢坠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若也救毗卢而不坠,全普贤而无失,可谓善说法者矣。然则剔脱有无关捩,掀开凡圣名言,尘说、刹说、炽然说,何时西方东土诸老古锥拈椎竖拂,指东话西,摇唇鼓舌,说青道黄,为祥为瑞;为殃为灾,以为法式者邪!这里还著得毗卢么?请下个注脚,志法第四。

涧南潭北绵密不通风,岩下峰前突出太囗层,此便是递代老冻侬末后躲跟之处。只如朔风怒号,寒烟长锁,猿啼鸟唤,奉献无门,孝子贤孙,追思无地。且道向甚么处觅得祖翁灵骨?声色堆头,急须着眼,不萌枝上,漫扫春秋。志祖塔第五。

真正衲僧一法也,无护个什么。苟能无可护处,兴一言如银山铁壁,为千古屏翰,令人望之俨然灵山付嘱犹在,是则名为真格外之金汤也。志外护第六。

修世谛文字,胡谓有待千百世之后?而放志山林、栖心法窟者,知代不乏人,况名胜景物真伪确有可据者哉。然则长篇短句,搜罗见闻,可与卧游山水者道尔。若夫达观之士,亲到黄檗峰头,豁开双眼,洞壑林峦,真文炳著,潭涧木石,觌体成章。这段灵妙幽真,非墨之可传。设若添个元字脚于其间,不亦贻雕文丧德之诮欤?志文第七

书以传信不传疑。若夫事之逸者,多近乎疑,传之曷故?殊不知有逸人方有逸事,传逸事愈足以证逸人,夫逸事非奇也,诚善应之兆也。《易》曰:“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而况逸事之符乎?所谓善及乎前,必应之于后;善及乎古,必应之于今;善及乎身家,身家必有异常之泰;善及于天下,天下悉皆祯祥之征,夫复何疑?附志逸事第八。

旧志六章;今列为八,涉猎见闻之殊,扩充人景之藻,世出世间,摄尽无余,以便遨游者之大观。若夫未点画以前,著得只眼,全彰格外风光,笑看斯集,逗漏奚辞?

黄檗断际希运禅师一派源流

断际运临济玄兴化奖南院颙风穴沼

首山念汾阳昭石霜圆杨歧会白云端

五祖演昭觉勤虎丘隆应庵华密庵杰

破庵先无准范雪岩钦高蜂妙中蜂本

千岩长万蜂蔚宝藏持东明囗〈目上山下〉海舟慈

宝蜂瑄天奇瑞无闻聪月心宝幻有传

密云悟费隐容隐元琦

黄檗传法法派

明第一代黄檗开法圆悟密云祖师源流法派

祖道戒定宗方广正圆通

行超明实际了达悟真空

清第四十代住持开法达光道暹禅师续立法派

三味原无相一秉妙厥中

现前机用大豁露本来衷

黄檗剃度宗派

明第一代黄檗开山赐紫正圆中天祖师剃度宗派

祖法志怀德行圆融福慧善果正觉兴隆

性道元净衍如真通宏仁广智明本绍宗

明第三代重兴主持开法隆琦隐元祖师续派

一心自达超悟玄中永彻上乘大显主翁

清四十代住持宏光遭暹禅师又续

闻思直证理事该充圣凡俱泯照用弗同

支那演范兜率垂功绵延奕祀济度群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