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周易参同契注·朱熹
14426300000004

第4章

下篇

惟昔聖覺,懷玄抱真。服鍊九鼎,化跡隱淪。含精養神,通德三元。

精液虜理,筋骨緻堅。眾邪辟除,正氣常存。累積長久,變形而仙。

憂憫後生,好道之倫。隨傍風釆,指畫古文。著為圖籍,開示後昆。

露見枝條,隱藏本根。託號諸石,覆冒眾文。學者得之,報櫝終身。

子繼父業,係踵祖先。傳世迷惑,竟無見聞。遂

使宦者不遂,農夫失芸,商人棄貨,志士家貧。吾甚傷之,定錄斯文。

字約易思,事省不煩。披一列其條,實核可觀。分兩有數,因而相一循。

故為亂辭,孔竅其門。智者審思,以意參焉。

言昔之仙者著書示人,而不明言其事,託名諸石為身內陰陽之號,故學者多失其指。今著此書,省約易曉,仍恐漏泄,故多謬亂之辭,而孔竅其門也。其下歌辭,又撮一書大指云。

按:亂辭,如《離騷》之亂曰也。下文可見。

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溝數萬里。河鼓臨星紀兮,人民皆驚駭。

晷景妄前卻兮,九年被凶咎。皇上覽視之兮,王者退自改。

關鍵有低昂兮,害氣遂奔走。江淮之枯竭兮,水流注於海。

此一節言水溢之咎。王者能自改,則害氣息,而水土平矣。玄溝,蓋謂天漢。河鼓,星名。星紀,丑位,未詳其說。九年,謂洪水。關鍵低昂,謂陰陽升降也。害氣,災害之氣,以人身取譬而言,亦為水火不既濟之象。

朱子日:玄溝、害氣,恐未是說人身內事,方是設譬之辭。《王莽傳》曰:害氣將究矣。蓋上文說洪水為災,而王者能改,故害氣去而洪水平也。害,訛作周,又訛作固,後人遂妄改為精,而增而字,皆非是。然因周字可見其為害字,蓋篆、隸文皆相似也。

天地雌雄兮,徘徊子與午。寅申陰陽祖兮,出入復終始。

循斗而招搖兮,執橫定元紀。升熬甑山兮,炎火張設下。

白虎倡導前兮,蒼液和於后。

朱子曰:虎,一作嚳,一作礬。按;三字皆假名,但下句云蒼液,即此合作嚳與礬;而前有嚳磁之文,即作嚳為得。然下句又云朱鳥及再列三獸之名位,則此當為虎,而液亦當為龍矣。倡導前,即前所謂熬樞。下文云和於後,即此。似皆指有情之物,作龍虎為當也。此一節又是以火烹水,以水滅火,金水相合,復還本初之意。

朱鳥翱翔戲兮,飛揚色五采。遭遇網羅施兮,壓止不得舉。

嗷嗷聲甚悲兮,如嬰兒慕母。顛倒就湯鑊兮,摧折傷毛羽。

漏刻未過半兮,龍鱗狎獵起。五色象炫耀兮,變化無常主。

囗囗鼎坲馳兮,暴涌不休止。雜遝重疊累兮,犬牙相錯拒。

形如仲冬冰兮,闌干吐鍾乳。崔嵬以雜廁兮,兼積相支柱。

陰陽得其配兮,淡泊自相守。青龍處房六兮。春華震東卯。

白虎在昴七兮,秋芒兌西酉。朱雀在張二兮,正陽離南午。

三者俱來朝兮,家屬為親侶。本之但二物兮,未乃為三五。

三五并為#3一兮,都集歸二所。治之如上科者,日數亦取甫。

先白而後黃兮,赤色通表裹。名曰第一鼎兮,食如大黍米。

此復總言還丹之法,撮其精要。子午,謂乾坤。寅申,謂坎離。升熬,即所謂熬樞。伏蒸者,白虎金,青龍水,朱雀火,以金生水,水而滅火以成丹,其形如此前所謂先液後凝,馬齒闌干是也。嗷嗷聲正悲,亦前所謂晝夜聲正勤者。陰陽得配,淡泊相守,即所謂各守境隅,各自獨居者。房,東方七宿之中。六,其度數也。昴七、張二,放此。二物,謂陰陽。三五,謂火、金、木皆稟土氣也。并與一,詳其文意,與似當作為。二所、取甫,皆未詳其文義。

自然之所為兮,非有邪偽道。山澤氣相蒸兮,興雲而為雨。

泥竭乃成塵兮,火滅自為土。若蘗染為黃兮,似藍成綠組。

皮革真為膠兮,麴蘗化為酒。同類易施功兮,非種難為巧。

譬上事。

惟斯之妙術兮,審諦不誑語。傳於億代後兮,昭然而可考。

煥若星經漢兮,禺如水宗海。思之務令熟兮,反復阮上下。

千周燦彬彬兮,萬遍將可睹。神明或告人兮,魂靈忽自悟。

探端索其緒兮,必得其門戶。天道無適莫兮,常傳與賢者。

言其書指著明,學者但能讀千周萬遍,則當自曉悟,如神明告之也。董遇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又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將教之,非鬼神之力也,精神之極也。非妄語也。

五相類

此篇五章..一《參同》,二《太易》,三象彼,四鄶圖,五委時。

《參同契》者,敷陳梗槃,不能純一,纖微未備,缺略髣霏。

今更撰錄,補塞遺脫,潤色幽深,鉤援相逮,旨意等齊,所趣不悖。

故復作此,命《五相類》,則太《易》之,情性盡矣。

太《易》情性,各如其度。黃老用究,較而可御。

爐火之事,真有所據:三道由一,俱出徑路。枝莖華葉,果實垂布。

正在根株,不失其素。誠心所言,審而不誤。

象彼仲冬節,竹木皆催傷。佐陽詁商旅,人君深自藏。

象時順節令,閉口不用談。天道甚浩曠,太玄無形容。

虛寂不可睹,匡郭以消亡。謬誤失事緒,言還自敗傷。

別序斯四象,以曉後生盲。

此言晦朔之問,渾沌鴻濛,隱形而藏之時也。太玄元形容,上善若水,真一難圖之象也。四象,未詳。

鄶國鄙夫,幽谷朽生。

朱子日:魏君,實上虞人,當作會稽。或是魏隱語作郁。

挾懷朴素,不樂權榮。棲遲僻陋,忽略令名。執守恬淡,希時安平。

遠客燕問,乃撰斯文。歌叔大《易》,三聖遺言。察其所趣,一統共倫。

務在順理,宣耀精神。神化流通,四海和平。表以為歷,萬世可循。

序以御政,行之不煩。引內養性,黃老自然。含德之厚,歸根返元。

近在我心,不離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長存。配以服食,雄雌設陳。

挺除武都,八石棄捐。審用成功,世俗所珍。羅列三條,枝莖相連。

同出異名,皆由一門。非徒累句,諧偶斯文。殆有其真,礫硌可觀。

使余敷偽,卻被贅愆。命《參同契》,微覽其端。辭寡意大,後嗣宜遵。

委時去害,依托丘山。循遊寥廓,與鬼為鄰。化形而仙,淪寂無聲。

百世一下,遨遊人問。陳敷羽翮,東西南傾。湯遭厄際,水旱隔并。

柯葉萎黃,失其華榮。吉人相乘負,安穩可長生。

鼎器歌

圓三五,寸一分。口四八,兩寸唇。長二尺,厚薄勻。腹三齊,坐垂溫。

二尺,或作尺二,彭曉解作二尺。三齊,一作齊三。按:齊,即臍字。

陰在上,陽下奔。

此二句是要法。

首尾武,中問文。陰火白,黃牙鉛。兩七竅,輔翼人。膽理腦,定升玄。

子處中,得安存。來去遊,不出門。漸成大,性情純。卻歸一,還本原。

至一周,甚辛勤。密防護,莫迷昏。途路遠,極幽玄。若達此,會乾坤。

樂道者,尋其根。審五行,定銖分。諦思之,不須論。深藏守,莫傳文。

御白鶴兮,駕龍鱗。遊太虛兮,謁仙君。錄天圖兮,號真人。

讚序

《參同契》者,辭陋而道大,言微而旨深。列五帝以建業,配三皇而立政。若君臣差殊,上下無準,序以為政,不至太平。服食其法,未能長生,學以養性,又不延年。至於剖析陰陽,合其銖兩,日月弦望,八卦成象,男女施化,剛柔動靜,米鹽分判,以經為證,用意健矣。故為立法以傳後賢,惟曉大象,必得長生,強己益身,為此道者,重加意焉。

此似《註》序,後人所作,今《註》亡而《序》存耳。立法,即立注,字轉寫誤耳。

朱子日:或云《後序》,或云魏君《讚辭.》,其文意乃是《註》之《後序》。彭曉《序》云:魏君密示青州徐從事,令箋註;徐隱名而註之。恐此是徐君語也。其《註》則不復存矣。

右《周易參同契》,魏伯陽所作。魏君,後漢人。篇題蓋放緯書之目,詞韻皆古,奧雅難通。讀者淺聞,妄輒更改,故比他書尤多舛誤。今合諸本更相條正,其間尚多疑晦,未能盡祛,姑據所知,寫成定本。其諸同異,因悉存之,以備參訂云。空同道士鄒訢。

按:鄒訢二字,朱子借之託名也。鄒,本《春秋》邾子之國。《樂記》:天地訢合。鄭氏註云:訢當作熹#5。

朱子日:按《魏書》,首言《乾》、《坤》、《坎》、《離》四卦橐籥之外;其次即言《屯》、《蒙》六十卦,以見一日用功之早晚;又次即言納甲六卦,以見一月用功之進退;又次即言十二辟卦,以分納甲六卦而兩之。蓋內以詳理月節,而外以兼統歲功,其所取於《易》以為說者如是而已。初未嘗及夫三百八十四爻也。今世所傳火候之法,乃以三百八十四爻為一周天之數,以一爻直一日,而爻多日少,則不免去其四卦二十四爻,以俟二十四氣之至而漸加焉。已非出於自然合之度矣。且當日所用之爻,或陰或陽,初無#6次第,不知功夫有何分別,又況一日之問,已周三百六十之數。而其一氣所加,僅得一爻,多少重輕,不相權準;又此二十四者,進增微漸,退減暴疾,無復往來循環之勢,恐亦後人以意為之,未必魏君之本指也。運意#7此書,大要在於坎、離二字。若於此處得其綱領,則功夫之節度,魏君所不言者,自可以意為之。但使不失其早晚之期,進退之節,便可用功,不必一一拘舊說。故今推得策數一法,似亦齊整#8。其與爻數之法,雖皆魏君所不言,然此為粗,有理也。蓋月以十二卦分之,卦得二日有半,各以本卦之爻,行本卦之策。自八月《觀》卦以後,至正月《泰》卦,陽用少二十八策,陰用老二十四策。自四月《大壯》以後至七月《否》卦,陽用老三十六策,陰用少二十二策,陽即注意流行,陰即放而冥寂。一爻已足,即一開辟之氣#9,其休息之十二卦,罔即為一月0之功。十二月1周,即為一歲之運。反復循環,無有餘欠。其數已2具圖,欲與季通講之,未及寓寄,而季通死矣。按:朱子於昔所著書成家3者,未嘗隨聲附影,輕附於聖人之徒,如《麻衣易》以為戴師愈所作,《關子明易》以為阮逸偽作。其重於傳信如此。獨於《參同契》無一語,疑似。且其解《易》,得於邵子為多。而其言曰:邵子得於希夷,希夷源流自《參同契》。是以從上處之也。嘗曰:眼中見得了了如此,但無下手處。又4曰:今始識頭緒,未得其作料孔穴。慶元丁巳,蔡季通編置道州,將別,留宿寒泉,相與訂正《參同契》,終夕不寐。嗚呼,是師是弟子,處憂患不亂如此。而獨於《參同》拳拳焉。脫屐世俗5之意決矣。明年,季通卒,又得所謂策數之法,恨不及與季通講之。又二年,而先生卒矣。然則《參同》、《陰符》二書,自其師弟子始,而二書不戾於聖人可信,故6成書以之列太極、先天之後,豈有二乎哉?

『芸』,四庫本作『耘』。

『視』,四庫本作『阮』。

#3『為』,四庫本作『與』。

#4『讚辭』,四庫本作『讚詞』。

#5『熹』,原作『喜』,據四庫本改。

#6『初無』,四庫本作『亦無』。

#7『運意』,四庫本作『逆意』。

#8『齊整』,四庫本作『整齊』。

#9『開辟之氣』,原作『開析舒氣』,據四庫本改。

0『一月』,四庫本作『一日』。

1『十二月』,四庫本作『十二卦』。

2『已』,原作『則』,據四庫本改。

3『成家』,原作『成象』,據四庫本改。

4『又』,據四庫本補。

5『世俗』,四庫本作『世外』。

6『故』,原作『自』,據四庫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