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水调歌头
14092700000001

第1章 翻越秦岭

源头探秘

出西安的时候,蒙蒙细雨清新着我的眼眸。

宽敞的大巴在平坦的西汉高速公路上向南行驶,渐渐地靠近秦岭。

我从包里取出近期出版的《华商报》,又浏览起来。报上有一条消息,就是共青团陕西省委最近发起了一个“雨滴行动”,号召全省青少年每人向灾区捐一元钱或一瓶水,倡议书中说:近来,我国西南地区一些省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此次严重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发生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大,均为历史罕见,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希望全省团员青年、少先队员能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雨滴行动”抗旱救灾活动中来,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每人向灾区捐赠一元钱或一瓶水,用我们的爱滋润干涸的土地,用我们的爱温暖受灾群众的心。

一元钱、一瓶水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几乎不算什么。对广大灾区来说,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我想,团省委此举的目的,还是在于提高青少年的爱国爱民觉悟吧。同版的另一条消息说,有一家祖孙三代相偕来到捐款地,将近千元钱投进捐款箱。上小学的孙女9岁,她捐出的是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希望自己的捐款能帮助灾区的小朋友;父亲希望通过这次捐款,对孩子起到爱心教育作用;年迈的老奶奶说,要是捐出的钱能为灾区群众打口小井,一家人就很高兴了。这祖孙三代的行动,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

看到这儿,我也有些莫名的激动。有人说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人们道德观念淡薄,唯钱是重,只顾自己,尤其是青少年缺乏信仰,问题多多。可报上的这条消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绵延不绝,并且这不是孤立的现象,只是群体中的一个剪影。由此我又想到,平素在公交车上,常看到青少年站起来为老人让座的现象,应该说主流还是好的。但在美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家家有小车,不用挤公交,小孩子都是霸主,目中无人,那种尊老爱幼、相敬如宾的气氛恐怕是越来越淡了。

一个半小时以后,长途汽车就爬上了秦岭顶上的七亩坪,这是西汉高速公路的最高点秦岭服务区。它是群峰环抱中的一块只有7亩地大的小平地,位于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上。北边是黄河水系,南边是长江水系。秦岭顶上的气候变化多端,一会儿大雨倾盆,一会儿云开雾散,总让你捉摸不透。唐代诗人韩愈当年出关时,就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喟叹。

正因为南北气候交融,云多雾多雨多,才形成了国家中央地带的这个秦岭大水库。汉江、嘉陵江、丹江、旬河、褒河等数十条大江小河,都从秦岭的山重水复中起源,然后会聚在一起,去滋润中国南部。

韩愈当年过秦岭,骑马加步行,要经过好几天的颠簸,还要夜宿山中驿站,所以他会有良多感慨。现在车行高速公路,不到两个小时就翻越过去了。

在秦岭服务区的中间地带,耸立着一组名为《华夏龙脉》的大型花岗岩雕塑群,通过近百个人物形象,展示了影响中华民族历史的10个重要时间段。其中包括有盘古开天地,五丁开道,石牛粪金,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运兵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上林苑骑猎,诸葛亮木牛流马计,定军山战役,李白蜀道难,九井驿开凿三巨石等历史典故18个。同时,雕塑群还对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等等秦岭中重要的道路进行了艺术表现。

雕塑群总长260米,宽6米,最高点8.5米,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节奏分明,层次丰富。雕塑群整体形象用山形变化贯穿相连,与层峦叠嶂的秦岭山脉交相辉映,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可见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这组大型雕塑站立在秦岭顶上,使过往行人感受到华夏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一股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

车向南方继续下行,在洋县境内,就看到了汉江。前几年设计西汉高速公路的路线时,为了保护汉江这个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有关部门曾把高速路线修改数次。路为水让道,在陕南许多公路两旁的山体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大幅标语,那么鲜艳,那么醒目,像绿色山林中闪烁的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