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红孩子
14074800000004

第4章 天才要及早发现(1)

第一节 智力的测定与趋势

最常被冠以天才称号的是在学业上展露天赋的红孩子,也就是说,在学校重视的两大领域—

语言(包括说和写)和数学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通常采用智商测验的方式测定学业方面的天赋,然后得出一个综合分数。儿童们根据智商得分获准加入天才儿童特殊教育计划,方式恰如据此被纳入心理学家的天才研究项目一样。

这里面潜存着一种假定,即天才儿童的智力是综合性的,因而“在各方面”都有天赋。我们将此假定称为全才神话,而文化学习方面的天赋常常并非一种全面能力,不能在两大学业领域的成绩俱佳。儿童既有强项也有弱项是普遍现象,决非例外情况。儿童甚至可以在某一学业领域具有天赋,而在另一领域却无学习能力。天赋高的红孩子4、5岁时即明显表现出能力偏向,这种能力偏向明确表示出他们将向哪些特定领域发展。他们并不是什么偶然选中专搞数学或专搞语言的全才。

有人断言,红孩子是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明星的那些过分热衷的父母“制造”出来的。有人告诫父母们不要逼迫孩子,要让他们过“正常”的童年生活。否则——父母们还得到警告说——孩子便会怨恨他们,而且会丧失对获得成就的兴趣。

的确,红孩子的父母在培养孩子天赋方面介入得太深,但这种超出一般程度的投资与介入不是一种破坏性力量。相反,要想让孩子的天赋得以发展,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条件。

然而,父母及早的发现孩子所拥有的天赋,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1.智力的概述

智力通常也叫智能或智慧,它是人的大脑的功能,是一种心理特征。《心理学名词解释》说:“它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它往往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等表现出来”。

对智力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热点。由于智力因素涉及到人的身心的多方面的发展,且影响智力的因素很多,所以对于智力的概念,心理学界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智力是指一个人高级抽象思维能力所达到的认识程度。

(2)智力是一种适应环境的潜在能力,尤其是适应新环境的潜在能力。

(3)智力是学习的能力。

(4)智力是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我们认为智力的本质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类按客观需要有目的地改善自己的能力;二是人类成功地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在改造自然界的劳动过程中,一方面认识了自然界的规律,另一方面这种劳动过程又促进了人脑和人的智力的发展。这一智力的本质观点说明,那些智力出众的人,都是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身、自我发展的人。他们不但学习他人创造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习他人的思维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方法不断更新,达到智力的发展。

我们培养儿童的智力,当然更要从智力的本质观念入手,不但要训练儿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能力。

尽管儿童因为知识水平有限,经验不丰富,不可能很快具备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能力,但是我们必须尽早让儿童体验到这种心德,逐渐培养他们树立这种观念。要让他们尽早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有不足之处的,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久而久之,这种观念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会使得儿童成为一个真正能够改造自然又改造自身的人。

2.智力的结构

如同对智力概念的不同解释一样,对智力的结构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便有不同的观点。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塞司登就认为智力是由7种能力构成,即语词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计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记忆能力、知识速度、推理能力。而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从内容、操作和成果三个角度考虑,把智力看成由120种因素构成。

我们认为智力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这些能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综合能力,一类为特殊能力。

综合能力是指每个正常的人多少都具有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人完成一切活动都需要的。同时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智力特点。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特殊智力是通过对某一方面的能力加以训练后达到高度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有些人可能很发达,有些人可能不具备。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

心理学上把观察能力比喻为智力的门户和源泉,因为通过观察人们获得信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记忆能力被看作是智力的基础和仓库,人们通过记忆活动存贮信息,并在需要时及时提取;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和方法,人们经过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客观规律;想象能力是智力的翅膀,它让人创造出崭新的知识天地;操作能力是智力的执行者,人们通过操作把思维结果表现出来;让思维转化为行为。

综合能力与特殊能力构成人类智力的整体,具有不同智力结构的人,表现为适合于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培养超常智力的儿童一方面要培养他们具有超常的综合能力,这是培养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有选择地发展他们的某些特殊能力,当然,综合能力与特殊能力都很发达的人是极少见的。

在儿童时期,培养儿童超常能力的重要方面,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作为智力基础的记忆能力和作为智力核心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与特殊能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优秀的综合能力不能代替特殊能力,但可能会为特殊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儿童超常能力的工作中,如何处理培养综合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智力的测定

为了能对人的智力水平有一个定量的评定,心理学家发明了智力测验,尽管人们对智力测验仍有不同的看法,但目前仍是一种较科学的,被公认的智力测定手段。

智力测验的做法是:心理学工作者经过抽样调查,拟订若干测验题,在一定区域内制定它的常模,这样每一组测验题就代表一定的年龄水平,然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智商(IQ)

智商(IQ)=智龄足龄×100

例如,一个实足年龄为6岁的幼儿,如果他能正确解答6岁组的全部题目,那他的智龄就是6岁,智商为6/6×100=100;如果他能答对7岁组的全部题目,他的智商就是7/6×100=117。

利用智商来评定人的智力水平时,智商越高就表明智力水平也越高。

但是,智商测定的只是智力中的一部分能力,而一些特殊的能力如创造能力、绘画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在一般的智商测验中无法反应出来,需要利用专门的单项测验来测定。

4.智力的发展

如果从人的年龄发展的角度来观察研究人类智力的发展,就会发现,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智力发展趋势。国外有人研究了智力的发展后,得出了一条“智力成长理论曲线”(见下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约在13~14岁以前,测验的绝对分数是在直线上升的,表明儿童的智力水平不断发展,13~14岁后智力发展速度逐渐缓慢下来,约在26岁左右停止增长,26~36岁左右保持平稳状态,以后有所下降。

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到50,在4~8岁之间又发展30,在8~17岁之间再发展20,这就是说一个人在4岁前就已完成发展成熟的智力水平的一半,而剩下的一半有30%在4~8岁完成,另外20%在8~17岁之间完成。

年龄

智力成长理论曲线(Bayley 1968)

尽管以上的研究成果可能有很大的理论色彩,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但这些研究至少说明了这样的事实,儿童期是人类智力的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和训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有最重要的影响。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人的整体能力的发展与各种能力的发展的时间与趋势不大相似。我们知道智力由各种能力组成,各种能力的发展快慢水平是不相同的。人的记忆力的发展趋势平均是:出生半年左右,婴儿开始有再认的能力,3岁左右才能再现,并可产生永久性的记忆。3~7岁之间是机械记忆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其中以6岁为记忆力与智力的相关系数为最大,达到0.6,8岁左右记忆能力发展速度减慢,到14岁左右达到最高峰。人的记忆力几乎停止发展,以后开始下降。

又如,1~1.5岁是口头语言获得的关键期,2~3岁是计数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3~5岁是发展音乐能力的关键期,3~8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6~16岁是身体锻炼最有成效的关键期。(其中6~7岁是速度、灵敏度发展的关键期,8~16岁是力量和耐力增长的关键期)。

5.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离开了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上智力的发展。人比其他动物更聪明,是因为人的神经系统以及大脑乃是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其结构极其复杂,其功能非常齐全,具有任何动物无法比拟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人类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天然特征。

然而遗传素质虽是智力发展的自然基础,但不是智力本身,“天赋”作为先天生成的解剖生理机制,不能现成地决定智力。

(2)后天的环境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大脑为人类智力提供了发展的可能,但这只是一种遗传潜能力(即如果得不到即时的开发就会逐渐丧失的一种能力)。众所周知的“狼孩”就是典型的例子。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东北方的森林里,人们发现了两个被狼群哺育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后来证实她们都是在出生半年后被狼叨去的。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孤儿院,人们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刚被发现时她们不会说话,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爬行。白天她们一动也不动,一到夜间就开始到处乱窜,像狼那样嚎叫,她们几乎没有人的行为和习惯,而有不完全的狼的习性。阿拉玛到第2个月时可以发出“波、波”的声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遗憾的是,回到人间的第11个月,阿玛拉就死了。卡玛拉在两年后,才会说两个单词。她在4年后掌握了6个单词,第7年学会45个单词。她动作姿势的变化也很缓慢。1年4个月后,只会使用两膝走路,1年7个月后,可以靠单掌和两脚站起来。不用支撑的站立,是在两年7个月后,到两脚步行,竟费了5年的时间,但快跑时又会用到四肢。经过5年,她逐渐改变野孩子的习性,显示出获得了人的感情和需要进步的样子。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狼孩”虽然有人类的身体和大脑,但她们生活在狼的环境里,得不到人类生活的有关影响,因而她们的人类遗传的潜能力几乎丧失,智力水平在“白痴阶段”。可以想见,如“狼孩。”

生活在人类社会里绝不会如此。

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是随着大脑的活动而发展起来的,而大脑的活动是在外界各种信息刺激下进行的,外界刺激越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大脑的活动也越加积极,注意力越容易集中指向那些刺激物,作出应答性的反应活动。随着外界刺激信息的不断作用,大脑不仅认识了更多的信息,而且各种相应能力也得到发展,智力水平不断提高。

有人做过实验,同时出生的小老鼠,使其中一半生活在丰富多彩充满刺激的环境里,另一半生活在单调的环境里,结果前一组比后一组要明显聪明一些。

对于儿童来说尤其是对于学前儿童,家庭环境影响的作用远远大于其他各种环境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父母关心儿童,耐心教育并给予必要指导的家庭里,儿童智力发展迅速,孩子在许多方面有良好的发展;相反,不太关心儿童,对孩子的发展放任自流的家庭,儿童智力水平偏低,许多能力发展水平低于正常同龄人。

(3)教育对智力发展起主导作用

环境的影响决定了儿童智力的发展。在这些影响中,科学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只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经过专家精心设计与指导的教育训练,才能收到理想的智力开发的效果。不少家长之所以在培养孩子智力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主要是因为采用了科学而系统的教育方法。

智力有社会性的一面。一个人的智力只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相一致,才能得到发展,教育作用正在于此。正如,一个人钻木取火的能力再高,在现代社会也是无用的。教育不仅能促使人的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能指导人的智力的发展方向。

婴幼儿的智能发展与大脑各区域神经细胞的发育也有最佳时期,个性品质的形成同样有最佳时期,只要抓住最佳时期进行早期教育,必将获得满意的效果。

1~2岁是幼儿听觉发育最佳时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人生开始的第一年内,丰富多彩的各种刺激就会使幼儿变得聪明起来。一个教育良好的婴儿,在1岁时已经情感丰富,表情多变,开始萌发自我意识。所以,应将孩子周围的环境安排得丰富多彩一些,环境单调必然影响小儿心理发育,而恶性刺激会使孩子变得胆小。

2~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其中2~3岁是幼儿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4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年龄。在教2~3岁孩子口语时,应尽量采用标准的发音,不要认为孩子还是小不点儿,就以逗他玩的态度教他学说话,这样孩子在这时养成的坏的语言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

幼儿最好在3岁左右时学识字,由于这时孩子还很小,无法接受单调、枯燥的识字课,家长必须采用各种方法,诱导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兴趣时才能开始教他,决不能强迫,更不能威逼、恐吓。

在学习方法上,应采用在游戏中学习。例如可用卡片、图片、实物等提高孩子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在玩耍中开发智力;家长还可利用玩扑克游戏教孩子认识1~10个数字;也可以把纸壳剪成扑克大小,在上面写上字,由易到难,一说打牌了,孩子就会来认字,一面出牌一面能很快学会许多字;家长也可以乘唱“卡拉OK”的时候,教孩子认歌词上的字。

李敏捷是一个江西的小姑娘,在她9岁的时候就已经参加过5次托福考试,第一次得了587分,第二次得了630分,第三次得643分,第四次得了660分。第5次考试之前,李敏捷的父亲在网上向美国的著名大学发布了求学信息。不久,美国的哈佛、麻省理工、耶鲁、华盛顿等53所大学都发来了联系函,希望李敏捷第二年9月份能去上学。

当有人问起这位“天才”父亲的教育绝招时,他一再强调:“我的女儿不是神童,关键是她十分勤奋,刻苦好学,我们对她的教育也开始的比较早。”李敏捷的父亲在她两岁多的时候就发现她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从此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李敏捷3岁时父亲就开始对她进行正式的英语训练,等到孩子5岁进入小学时,已把小学和初中的英语课程学完了。在她不到8岁时,高中的英语课也学完了。不到10岁李敏捷就学完了大学6级英语。

这个事例中,李敏捷的父亲就是在2~4岁幼儿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开始教授孩子英语的,所以才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3岁左右是孩子发展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家长就应从日常生活着手,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

注意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让孩子学会独立、自制,并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这一时期良好的品行教育非常重要,良好的品行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4岁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最佳时期。这时期可引导孩子认识数字,由简到繁地做一些加减乘除的演算,背诵乘法口诀。方法当然也是启发诱导,以实物、卡片、玩具等引起孩子的兴趣。

3~6岁是性格形成的最佳时期,也是孩子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可以多带孩子游览参观,开拓视野,多讲一些童话故事,添置智能玩具等等,并注意培养孩子的性格。

孩子在3~5岁时通常会表现出数学和音乐才能,在这一时期,可以给孩子一些音乐启蒙,若想教孩子弹钢琴、拉小提琴,则必须从3岁就开始,学习晚了难得其精髓。

10岁前是孩子学习外语(主要指口语)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学习起外语来既快又好,成年人要费很大劲才能学好的口语,在孩子看来易如反掌。

家长在教育时应注意,以上是一般幼儿的规律,不一定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都很严格地遵照以上规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儿童的培养,应按儿童的发展规律进行,只有“因时”施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关于教育要指导智力的发展方向这一点,人们对此关注的远不够。现在,虽然有不少家长对儿童进行早期家庭教育,但大多数教育的效果甚微,原因就在于他们培养儿童智力的方向和方法不对。

家长在教育中最应该注意的是,早期教育不是对幼儿的正规教育。家长不能片面地将早期教育理解成为: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孩子超出常人,成为天才。这样的教育目的会使家长走向极端,会急功近利地逼迫孩子学习,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

上天赋于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不让孩子在玩耍中得到知识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从此厌倦学习,再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以这样的童年为人生开始的孩子,很少会成为有作为的人,即使他们成为天才或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他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平衡的,这种痛苦会伴随他终生。

老卡尔·威特说得好:“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才挖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全的、活泼的、幸福的青年。人们认为我只是热衷于发展儿子的大脑,这是错误的。我不喜欢没有爱好和常识的人。”

家长们应该注意,我们教幼儿简单的字词和外语,并不是要把他培养成语言学家;让孩子欣赏音乐,也不是一定要使他成为音乐家。早期智力开发是本着兴趣、需要的原则对孩子实施启蒙教育,是创造适当条件使小儿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为培养孩子体格健康、智力发达、品质和个性良好打基础。只有在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孩子才能在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刻苦下大力气,日后才会成功。

因此,在智力开发上,父母不应当强迫孩子,不顾孩子的兴趣愿望和发展规律去教育孩子。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让他自然吸收,而非硬性灌输;让其随兴趣自然发展,而非硬性安排;

让其随兴趣自然发展,而非单纯地积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