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过,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四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这四人当中,张謇、卢作孚、范旭东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实业家,他们以商人的身份在中国近代史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张之洞则不同,他不是实业家,但是,他却为清朝末年中国的近代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之洞是一个存在着巨大争议的人物。他曾担任封疆大吏数十载,后期又进入清朝的中央政府。在政治上,他拥护满清专制王朝,极力打压反清革命,著名的革命党人唐才常就是被张之洞逮捕杀害的。八国联军侵华时,他又策划“东南互保”,公然违背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的圣旨,拒绝在辖区内向各国开战。此举有利于维护东南各地的经济发展,却也使得八国联军可以集中兵力进攻北京。
对于新式工业,张之洞极为热衷,他为了能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近代企业,可以说是不计代价。经他的努力,清末的中国出现了当时在整个亚洲都堪称一流的汉阳铁厂。出于军事目的,张之洞又建成了湖北兵工厂,这个工厂直到抗战时还在为中国军队提供武器。张之洞还积极推进中国的铁路建设,著名的京广铁路,其前身就是在张之洞的推动下建设的。张之洞在近代重工业、基础工业上的贡献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他在担任地方官期间,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创办了一大批新式学堂。这些学堂为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张之洞虽然出身科举,但是当他意识到科举考试无益于中国的发展时,他成为废除科举考试最为积极的一员。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在中国存在了近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
时至今日,张之洞去世已有百余年,他创办的学校、工厂已面目全非,但是在中国实业的发展进程中,那段践行工业化的足迹却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尝试抛开政治上的争议,着重讲述张之洞发展工业的历史功绩,从中体味近代史上那些高举“实业救国”的先驱们务实、坚定的民族责任感,以及振兴中华的勇气和决心。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