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
13934100000007

第7章

如果你是一个过磅员,或许能够用自己的细心质疑来纠正磅秤的刻度错误,以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你是一名货运管理员,也许会在发货清单上发现一个和自己职责没有关系的错误;如果你是一名邮递员,除了要确保信件及时准确到达之外,还能做一些不在职责范围之内的事……这些也许是你工作范围之外的小事,但这也是你的责任。

众多事实证明,一个人只有表现出高度负责的精神,才会赢得老板的赏识和重用。一名真正有责任心的员工不应当怀有“我必须为老板做什么”的想法,而应多考虑“我能为老板做什么”。

如果工作中能把分内的事做得令人满意,将分外事做到给人惊喜,你将会引起他人的关注,得到更多的回报。

不糊弄,认真是真正的聪明

工作中,有的员工希望到达辉煌的顶峰,却不愿意经历艰难的道路;渴望取得胜利,却不愿意作出牺牲。糊弄工作、投机取巧成了某些人的处事方法。用这种方法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好处,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你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成功者的秘诀就在于他们能够摒弃这种消极的处事方法。

无论在什么地方,那些糊弄工作、缺少责任感的人往往会成为裁员的“热门人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优秀的员工,企业的发展才能蒸蒸日上。如果公司内有太多的“糊弄员工”而不及时剔除的话,那么就会像一个烂苹果迅速使箱子里的其他苹果也腐烂掉一样,他们也会让企业慢慢腐蚀掉。

亨利和阿尔伯特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大学毕业后,恰逢英国经济动荡,都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便降低了要求,到同一家工厂应聘。恰好,这家工厂缺少两个打杂的职员,问他们愿不愿意干。亨利思索了一会儿,便下定决心干这份工作,因为他想给自己一次发展的机会,不愿意依靠领取救济金生活。

尽管阿尔伯特根本看不起这份工作,但他迫于生计愿意留下来陪亨利一块儿干一阵子。因此,阿尔伯特上班时懒懒散散,每天打扫卫生敷衍了事。一次、两次、三次,老板认为他刚从学校毕业,缺乏锻炼,再加上恰逢经济动荡,也同情这个大学生的境遇,便原谅了他。然而,阿尔伯特内心深处对这份工作抱着很强的抵触情绪,每天都在应付自己的工作。结果,刚干满3个月,阿尔伯特便被老板辞退了,又回到社会上,重新开始找工作。当时,社会上到处都在裁员,哪儿有适合他的工作呢?更何况自己工作的心态就是不正确的,所以他不得不依靠社会救济金生活。

相反,亨利在工作中,抛弃了自己作为大学生高等学历拥有者的身份,完全把自己当作一名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每天把办公室走廊、车间、场地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半年后,老板便安排他给一些高级技工当学徒。因为工作积极,认真勤快,一年后,他便成了老板的助理。而阿尔伯特此时才刚刚又找到一份工作,在一家工厂当学徒。

在你的工作中,没有可以随意打发糊弄的事情,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将来必定收获什么样的果子。

从表面上看,一个人工作是为了公司、有益于老板,但其实最终的受益者还是自己。在任何一家公司,只要你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件事,你就会受到尊重,同时也会让你更加受益。

李建在一家大型综合超市从事送货员的工作,每月薪水是1000元。有一天,一位顾客买了大批货物,有炒锅、碗、盘子、水桶、垃圾桶、箩筐等。这位顾客过些天就要结婚了,这天是来购买必备的厨房用品和清洁用具的。货物堆放在购物车上,装了满满一车,因为家就在附近不远的小区里,所以这位顾客并没有开车出来购物。满满一车的东西,对这位二十多岁的女顾客来说真是太重了,拿起来很吃力。于是她找到超市送货部门,请求帮她把这些东西送到家。

可是,这家超市的送货部只为批发的大客户送货,没有设立为个人客户送货的服务项目。所以这位顾客的请求被拒绝了。这时,李建送货回到了超市,得知这位小姐的难处后,立即表示愿意想办法。李建在超市保安处借了购物车,帮着这位小姐将货物送到了家。事后,李建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客人送货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一个月后,公司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在会议快进入尾声时,总经理亲自宣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信中表达了对超市一位送货员主动热情、尽心尽力服务的感谢。写信人还在信中说,自己被这种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精神深深感动。读完这封信后,总经理对全体员工说:“我是在两周前收到这封信的,我也被信中所写的那位送货员的责任感深深感动。这两周的时间我都在查找这位员工是谁。我现在郑重地向大家宣布,他就是送货部的李建!公司决定给予李建2000元奖金,以奖励他带着责任感去工作和对公司的热爱!从现在起,他就是我们大家的榜样,同时也是我们送货部的副经理!”总经理的话讲完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建的事迹激励了全体员工,也为他自己赢得了荣誉。

在职场上,只有带着责任感去认真工作才是真正的聪明,因为责任感会增加你对工作的热情,认真工作是提高自己能力的最佳方法。因为你在为公司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工作。所以说,只有认真工作的人,对工作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多承担,敢于磨炼增强能力

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曾经说过:真正有意义的工作,从来都不是轻松容易的,你所承担的责任越重,你的工作也就越难做。

但凡有大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敢于承担更多的责任。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敢于承担更多责任的勇气,他们的能力在工作中得到提高,平台也不断扩大。

许多企业的领导非常羡慕联想的柳传志,因为他有两个很好的接班人——杨元庆、郭为。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柳传志为了培养这两个人,前后“折腾”了他们多少年。柳传志的用意只有一个:只有勇于承担更多的责任,才会让人变得更强。

1988年,24岁的杨元庆进入联想工作,公司给他安排的第一份工作是做销售业务员。多年以后,杨元庆还清楚记得,当时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去推销联想产品时的情景。

虽然刚开始杨元庆并不喜欢销售的工作,但他觉得那是自己的责任,干得非常认真,并且卓有成效。正是有了销售工作的历练,杨元庆后来才能够在面对诸多困难时而毫不退缩,也正是杨元庆敏锐的市场眼光和出色的客户服务,才引起了柳传志的注意。

1992年4月,联想集团任命杨元庆为计算机辅助设备(CAD)部总经理。杨元庆在这个位置上依旧尽职尽责,不仅创造出了很好的业绩,还带出了一支十分优秀的营销队伍。

1994年,柳传志任命杨元庆为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把从研发到物流的所有权力都交给了杨元庆。

为了磨一磨杨元庆倔强的脾气,在1996年的一个晚上,柳传志在会议室里当着大家的面,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不要以为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你这个舞台是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给你搭起来的……你不能只顾往前冲,什么事都来找我柳传志讲公不公平,你不妥协,要我如何做?”一点都没有给杨元庆留面子。柳传志在杨元庆被骂哭后的第二天给杨元庆写了一封信: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它大。当你真像火鸡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

杨元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如果当初只有我年轻气盛的做法,没有柳总的妥协,联想就可能没有今天了。”

2001年4月,37岁的杨元庆,正式出任联想的老板兼CEO。柳传志在给他一份新的责任时,也给了他一份新的机遇。而杨元庆在承担起这份责任时,恰恰也抓住了这个机遇,在磨炼中让自己得以不断成长。

经过不断的“折腾”,杨元庆最终被炼成了一块好钢。柳传志就是让他们在不断的锤炼中成长,让他们承担起责任,使他们的能力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

能力永远需要责任来承载,只有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经历更多的磨难,我们的才华才能够更完美地展现,我们的能力才能更快地提升,才能为自己赢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一天,某大型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对应聘者进行了面试。他提问了一些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以后,还提出了一个在许多应聘者看来好像是小孩都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然而正是这个问题让许多人落聘了。这是一个选择题,给出了两个选择,由应聘者任选其一。第一个:挑两桶水上山去浇树,你能够做到,不过会非常吃力;第二个:挑一桶水上山,你会很轻松就上去,并且还有充足的时间回家睡上一觉。你会选哪一个?

许多人都选了第二个。

这时,面试官问道:“你挑一桶水上山,就没想过树苗会非常缺水吗?”很遗憾,许多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但是,有一个青年却选择了第一个,当面试官问及原因时,他说:“尽管挑两桶水非常辛苦,可是我有能力完成,既然有能力完成的事情为何不去做呢?再说了,让树苗多喝一点水,它们就会生长得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这位青年最终被录取了。人力资源部经理这样解释:“一个人有能力或通过一点努力就能够担负两份责任,可他却不想这么做,而只选择担负一份责任,因为这样就不用努力,而且十分轻松。我们觉得这样的人不敢于承担更多的责任,能力再好也不是我们公司所需要的,我们希望自己的员工都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如果你有能力尽自己的努力担负两份责任,你获得的也许就是绿树成林。反之,如果你看起来也是在做事,但没尽全力,那么你得到的或许就是满目荒芜。这就是责任感不同导致的差距。

要是你能够担负更多的责任,就不要因为少担负了一份责任便感到庆幸,因为你只知这么做会十分轻松,却不知会因此而失去更多的东西。

让责任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任何一个组织都会有一批将承担责任作为一种职业习惯的人。之所以很多组织能继续存在和发展,就是因为有一批这样的群体跟随它、奉献于它。同样,一个公司的发展壮大,也需要这样一批能够将承担责任作为职业习惯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责任心。正是这种责任心,促成了公司的不断发展。

当责任成为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后,工作对于自身的意义就不再是赚钱那么简单了,工作成了一种使命,一种在关键的时候可以自然而然用生命去捍卫的使命。

吴斌是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的快客司机,跑杭州至无锡的路线。2012年5月29日中午,他驾驶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车上有24名乘客。11时40分左右,车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一块大铁片突然从天而降,在击碎挡风玻璃后,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面对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和后面惊慌的乘客,作为司机的吴斌会怎么做?监控画面记录下他当时坚强的1分16秒:被击中的一瞬间,吴斌看上去很痛苦,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但他没有紧急刹车或猛打方向盘,而是强忍着疼痛把车缓缓减速,停靠在路边,打起双闪灯,拉好手刹,最后他解开安全带挣扎着站起来,回头对受惊吓的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

车上一名周姓乘客回忆说,当时他正打瞌睡,听到一声巨响后就被惊醒了。“车子没有失控,而是稳稳地停了下来。我立刻跑上前去看,司机表情很痛苦,已经说不出话来,腹部都是血……”周先生说,若不是吴斌的敬业,很可能发生车毁人亡的惨剧。

乘客们见状,马上报警。吴斌随后被送往医院救治。按医生的说法,他的肝脏就像被掏空了,另外多根肋骨断裂,肺肠也严重挫伤。6月1日凌晨,吴斌因伤势过重去世。

吴斌在受伤后靠毅力完成安全停车的1分16秒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开来,数百万网民表达了敬意,大家毫不吝啬地称他为“最美司机”。同时在论坛、微博上,网民们还自发地为他祈福、送行。

当事故发生的生死一瞬间,吴斌师傅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把客车平稳地停了下来,或许这只是他一个下意识的职业举动,但是支撑他做出这个动作的一定是长期养成的职业责任感,也正是这样的一种职业责任感,换来了一车乘客的安全。

吴斌的行为,不仅是一次一瞬间生命潜能超常迸发的非凡壮举,更是一种崇高职业习惯和神圣责任的自然流露。

将承担责任作为一种职业习惯并不是先天自成的,它是社会个体从责任赋予者那里接受责任之后,内化于本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履行责任行为的精神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可以保证你将工作当作一种崇高的使命,让你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而形成牢不可破的敬业意识和负责意识。当这两种意识在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时候,好的结果自然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