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是最权威的育儿专家
蔡是一位年轻的80后妈妈,自打有了小女儿,但凡遇到什么事情,她都会向育儿书籍、前辈妈妈或是专业人士求助。和蔡的聊天中,我渐渐感觉到她属于那种“忠诚型”妈妈,时常会怀疑自己,比起自己的判断,她更相信权威人士或是有经验人士的判断。
其实,没有一本书能够囊括孩子身心发展的所有内容;没有一个过来人能够解决父母在养育孩子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没有一个专家能够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育儿教子是家长自己的实践,看书也好,问过来人也好,找专家也罢,这些仅仅是参考,不可尽信之。而真正的答案却在家长自己身上,父母才是最权威的育儿专家。
对待孩子,不说“可是”
冰冰是个谨慎细心的“忠诚型”妈妈,在最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她的心态总是表现得很积极,但是随着事情的进展,她总喜欢关心事情否定的一面,并进行怀疑性思考。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冰冰经常会讲“是这样啊,可是……”这样的话。当女儿对她说:“妈妈,周末带我去游乐场吧!”开始的时候,冰冰还会应和女儿。但是,没一会功夫,冰冰就会话锋一转,道:“可是,这个周末你得去学琴啊。”听到这里,女儿刚刚还兴高采烈的脸上顿时就会变得黯淡无光。
在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对话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然而,只是简单的“可是”两个字就会让孩子的脸色由晴转阴。这些原本想传达善意的沟通,会因父母所用的“可是”一词而导致前功尽弃。所以,我想告诉这些父母的是,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尽量避免“可是”这个词出现在关键时刻的对话当中。
不要将恐惧与不安感完整地传输给孩子
悦是那种典型的“忠诚型”妈妈,希望自己能够保护孩子,让他在这个危险的世界上安全地生活。但是,很多时候,悦的焦虑总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也让她陷入一种两难的局面。比如,悦一方面要警告并保护孩子远离危险,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能给孩子灌输毫无必要的忧虑。悦总是希望孩子和陌生人能保持距离,但是另一方面又不想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敌意和伤害。再比如,悦总是希望孩子不要走出大人的视线范围,但是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他们成为离不开父母的娇宝宝。可以说,让孩子建立自信,又要保护他们不受伤,这的确是个大难题。然而遗憾的是,悦越是顾虑重重,孩子越是恐惧多多。于是,现在的悦总会时不时地说出这样一些口头禅:“我害怕……”“糟糕的是……”“我担心……”
悦的顾虑可能也是很多父母的顾虑,而孩子越是经常听到这种消极悲观的话语,他们越会养成一种忧虑重重的思维习惯。要知道,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会因为你的担心和忧虑而对事情产生恐惧感,久而久之,这样做也会成为孩子自我成长的障碍。所以,我想告诉父母的是,不把对失败的恐惧与不安全感完完整整地传输给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自由与安全感。
也许,有些父母会自叹“真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但是这种时候,我们又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越是没信心,希望就越渺茫。”其实,如果父母真是为了孩子,希望孩子觉得能依靠父母来保护他们,就一定要让自己坚强一些,而前提条件之一就是我们得有勇气承认脆弱。不可否认,有的时候,我们就像《绿野仙踪》里胆小的狮子一样,需要有人陪伴。在和孩子相处的日子里,我也会遇到恐惧、需要有人陪。然而,就在我最害怕、最需要鼓励和支持的时候,我是那么喜欢并陶醉于和孩子的拥抱,尤其是当孩子的小手轻拍我的背部时,那种感觉简直妙不可言。让孩子了解父母也是平凡的人,也有害怕的时候,你也就找到了走出困境的突破口。
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反应
看到吵架回来的孩子,小雅不问青红皂白,当即对儿子说:“如果你不道歉,那个小朋友就不会再和你做朋友了,他还可能会告诉其他小朋友,不让他们和你玩儿了。”听了妈妈的话,孩子的情绪立刻变得激动起来,而且认为也许真的会出现那样的情况,整个晚上都坐立不安。第二天,孩子放学回家后,当小雅得知他没有按她说的去做,又气急败坏地说:“你害怕当你主动和朋友讲话,他会侮辱你,所以犹豫,是吗?所以到现在也不敢向他道歉,是吗?”
很多时候,我们的“忠诚型”父母往往倾向于从消极的一面进行谈话,希望能将自己的感情完整地转移给孩子,希望得到孩子的回应。可是,又有谁知道,此时的孩子也许还在生气,也许早就忘了这件事情。也有些时候,我们的父母担心孩子受到伤害,便将话题婉转地转移开,或是只讲事情好的一面,不过这样又会使孩子很难了解到事情的真实面。其实,当我们直截了当地说出事实,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做出的反应,并问问他们父母应如何给予帮助时,或许这种时候,孩子才会如实地讲出自己的需求,进而也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07“活跃型”父母:“我希望我的孩子充分享受到快乐、多彩的生活。”
我家的性格色彩:孩子就是我的朋友
自打有了宝贝儿子,我这个当妈妈的打心眼里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充分享受到快乐、多彩的生活。在我看来,人生就应该学会享受,体验快乐,为孩子安排快乐又富有新鲜趣味的活动对我而言又是那么的令人快乐,而且我也真诚地希望孩子能把我当做朋友,而不是一天到晚絮絮叨叨的妈妈。
因此,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我都会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各个地方去游玩,做孩子感到开心的事情。不仅如此,做一个会用时尚流行语、能陪孩子玩通宵游戏的酷妈妈,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向往。像最近一次的寒假,我就为孩子制订了野营、周边游等很多计划。有时候,即便经济上有困难,即便我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而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只要想到孩子开心、满足的样子,只要想到我的付出能得到孩子的尊敬,我就觉得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
但是,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也会有觉得不方便的事情,因为我总要因此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比方说,如果我事先规定孩子只能看一个小时电视的话,那么我就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节目。
尽管总体上说我对孩子还是比较宽容的,不过,守规矩对我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记得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和儿子事先约好一起去游乐场,但是因为几个合作伙伴临时来京出差,所以,我只好招待合作伙伴去了。当儿子知道这件事情后,他的小脸一下子由晴转阴,而我只是支支吾吾地说:“是这周日吗?我以为是下周日呢。”为此,我的儿子经常会抱怨地说,“我一点也不理解我的妈妈,因为她自己定的规定,自己从来都不遵守,还总是用那些一听就穿帮的谎言来辩解。”还有好多次,因为我屡次违反了晚上10点后不许看电视的规定,显然让孩子无法忍受。面对儿子的抗议,我又狡辩:“妈妈是大人,你还小嘛。”实际上,孩子对我的这样的态度一点也不买账,而我也颇为无奈。
小嘉教子微语录V
很显然,这是一个和孩子合得来又喜欢尝试接触新事物的“活跃型”家长。但是,这样的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说出自己的计划之前,总会忘记倾听孩子的计划;在自己想做其他事情之前,也总会忘记考虑孩子的感受。其实,家长一厢情愿的努力未必是对孩子最好的给予。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幸福,那么就请先将焦点对准孩子吧。要知道,做一个值得孩子信任并值得孩子关注的父母,才是最有价值的付出。
你所不知的“活跃型”父母
在家庭交往中,相对于那些更喜欢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照料孩子生活上的父母,有这样一种父母,他们更喜欢与孩子一起享受快乐、享受生活,这样的父母往往属于“活跃型”父母。那么,这些无时无刻都不充满能量的“活跃型”父母又具备怎样一些特质呢?
天生的乐天派
通常,“活跃型”父母会以享受的姿态充满热情地对待新鲜而有趣的事物,为此,他们会掌握更多新信息、学习更多新知识,会挑战从未尝试过的新事物。因此,在周围人眼里,“活跃型”父母总会为创造与昨天不同的今天而努力着,并从孩子的不同需求和新的变化中感受到快乐。
然而,由于“活跃型”父母没有勇气直面痛苦,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很难解决的困难,而他们又找不到安慰孩子的话语或是方法时,往往会努力寻找事情积极的一面,或是要求孩子理智对待问题,进而克制自己的坏情绪。比如说,当孩子因饲养的小鸡不小心死掉而痛苦不已时,“活跃型”父母就很难接受孩子那副悲伤无助的可怜样儿。于是,为了让孩子不再伤心并能感受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他们往往会努力将话题转移,跟孩子谈论一下动物的寿命、孩子可能会喜欢的其他动物,或是一些有关小动物的奇妙故事等话题。
将自己看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家长
在“活跃型”父母总是把自己看做是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家长。因此,他们非常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相处的时光。只要是买了新的游戏光盘或是看到了好玩的东西,他们总会第一时间与家人和孩子一起分享。但是另一方面,“活跃型”父母的内心又是极其矛盾的,因为他们常常会因不够自由、不能随心所欲而感到不满。不过,虽说“活跃型”父母为此会有一点点的压力,但是,他们终究还是非常认可为人父母这一角色的神圣性,因此,凡事总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孩子。
向往家庭内的平等
“活跃型”父母的观念里,父母与孩子不是简简单单地大人和小孩的区别,而是有各自不同性格特征的平等的人。因此,这种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总是期望他们能在生活中积累更多的经验,用充满创意的目光看世界,并能从中享受到无穷无尽的快乐。
难以同时思考一件事情
“活跃型”父母有一个性格特征就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对所有事情都保留选择的可能性。简单地说,这种父母很难做到同时只思考一件事情,就算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会想着与朋友的约会、理财信息、对生活的规划、对自我能力提升等各种事情。
说给“活跃型”父母听
善于交际的“活跃型”父母总是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在父母的教养下,孩子自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但是,有时候,“活跃型”父母的有些性格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并没有完全地理解他们。
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孩子的想法
一次晚饭后,我在看电视剧时,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感触颇多。菡和她的家人一起商讨自己准备做胆囊息肉切除手术的事情,一旁玩耍的5岁儿子听后,凑到妈妈身边,忧虑地问:“妈妈,你要做手术吗?疼不疼?是不是要流很多血?”菡顺手拨开儿子,只顾继续跟大人说话。男孩又凑到爸爸跟前问:“爸爸,妈妈会不会死,我会不会没有妈妈了。”爸爸一样没有注意倾听儿子的声音。不知过了多久,大人们这才发现男孩正躺在沙发上暗自垂泪。这时,大人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爸爸也一把将儿子拥入怀里,以示歉意。男孩却委屈地放声痛哭,而大人的笑也因孩子的这一哭戛然而止。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头不觉一震。很多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常常会忽视孩子的声音。然而,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无法获得安全感,并认为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不妨试想一下,与一个根本不想倾听自己讲话的人沟通,怎么能保持更加亲密的关系?怎么能增进感情上的交流呢?事实上,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孩子的想法,并努力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此,才能给予孩子最需要的关怀。
对于“活跃型”父母而言,由于他们自身很难处理好痛苦或悲伤等消极情绪,所以,一旦有消极情绪产生,这种父母往往会故意想一些有趣的事情或做一些有刺激性的行动,从而尽可能地逃脱掉这种情绪,当然,也很难与孩子在感受上产生共鸣。
我想告诉这些父母的是,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处理感情的方式与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为了能够成为理解孩子消极情绪的父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在这一瞬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感情。更重要的一点是,当你感受到那种消极感情时,一定要将你的感情表达出来。
忘记自我,将所有精力倾注在孩子身上
通常,苏每天都要在5点左右去幼儿园接孩子,可是,有好几次,在4点半左右的时候,恰好有客户打电话过来要跟苏谈事情。这时,苏往往会认为“晚一会儿也没关系的”,于是,她便很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请求。但是,这样的事情多了,总会给别人留下性格散漫、做事不够慎重的印象。
对很多常人来说,坚持做一件事情,与别人保持一样的步调,始终集中注意力,似乎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对苏而言,却并非一件易事。苏是我所见过的思维极为跳跃、精力极为充沛的那种“活跃型”父母,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也总是与别人不同。在她看来,自己完全能够轻轻松松地同时专注于多件事情。然而,就如经常遭遇的结果一样,苏免不了会给他人留下性格散漫、做事不慎重的印象。其实,对于“活跃型”父母而言,学会忘记自我,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于孩子身上,才是为人父母最应有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