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保教知识与能力辅导用书
13929500000003

第3章 总序(3)

新的考试标准除了研制一系列规程和细则外,还从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实施差异化管理,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等措施,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持续提高要求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规定,2011年以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还规定在职教师每5年要进行一次注册考核,不达标者将退出,预计用3年时间使其成为全国性常态制度。

2011年下半年,教育部在浙江、湖北两省进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试点。2012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扩大到河北、上海、浙江、湖北、广西、海南6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对象、性质、类别、目的、内容、形式、要求和标准既顺应国际趋势,又切合国内实际,旨在统一规范教师的入职标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013年,计划在全国完成推广,实现国家教师资格统考的常态化。

新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国家标准,是从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是进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基本依据,包括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标准以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认定的基本要求为载体,包括基本条件、学历要求、教学能力要求三部分。

新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主要考核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面试主要考核申请人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通过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

3.中国教师的专业标准

我国自2010年9月开始,即着手建立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包括《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等。经过近2年的酝酿、起草、论证及广泛征求意见和咨询,教育部于2012年9月14日正式公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新的教师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理念提出,教师要以学生(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组成,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约60条具体要求。

新标准强调,教师要给幼儿和小学生快乐的学校生活,要让中学生自主发展;小学教师要了解性教育知识,中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同时,“标准”还与“教师定期考核制度”相匹配,意图形成组合拳,实行师德不佳一票否决。

2012年9月7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出台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制定幼儿园园长、普通中小学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提高校长(园长)专业化水平。制定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开展专业认证和评估,规范师范类专业办学,建立教师培养质量评估制度。

4.中国教师教育的课程标准

早在2004年10月,教育部即启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历时7年,于2011年10月,正式发布《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并按照幼儿园职前教师、小学职前教师、中学职前教师、在职教师序列,颁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由“基本理念、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实施建议”三部分构成。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教育机构积极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全面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切实提高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质量。

“课程标准”要求,无论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职前教育课程还是其在职教育课程,都必须共同遵行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关于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内容,按幼儿园、小学、中学序列,分为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两大块。

其中,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帮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按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与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地成长。“课程目标”包括“三大目标领域、九项目标、三十八条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包括“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学分要求(三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四年制本科)”等内容。

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理解小学生成长的特点与差异,学会创设富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和求知欲;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场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会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活动,指导和帮助他们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交往对小学生发展的价值和独特性,学会组织各种集体和伙伴活动,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学校生活中快乐成长。“课程目标”包括“三大目标领域、九项目标、三十三条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包括“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学分要求(三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四年制本科)”等内容。

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理解青春期的特点及其对中学生生活的影响,学习指导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方式,学会创建学习环境,鼓励独立思考,指导他们用多种方式探究学科知识;理解中学生的人格与文化特点,学会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指导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发展社会实践能力。“课程目标”包括“三大目标领域、九项目标、三十四条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包括“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学分要求(三年制专科、四年制本科)”等内容。

在职教师教育课程分为学历教育课程与非学历教育课程。学历教育课程方案的制定要以本标准为依据,考虑教师教育机构自身的培养目标、学习者的性质和特点,并参照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非学历教育课程方案的制订要针对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需求,参照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提供灵活多样、新颖实用、针对性强的课程,确保教师持续而有效的专业学习。

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优势,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内容包括“课程功能指向、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及主题/模块举例”等。

五、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的编撰

毋庸置疑,回溯教师职业的由来及其专业发展的历程,对我们系统了解教师职业的内涵和专业标准,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了解和掌握国家新近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不仅对规范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师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也给各级各类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和实践提供了国家级的课程标准,给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教师教育的科学指导和管理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依据。

鉴此,浙江师范大学和重庆大学出版社根据国家的“课程标准”,经过一年多的协同筹备和策划,组织省内外师范院校专长于教师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学者,分工负责撰写相关篇目,自2013年始,陆续推出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旨在为广大一线中小幼教师的阅读、学习和教学提供有益的教材。本丛书力图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时代性,即有利于了解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教师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实践性,即直面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这些问题出发,直接为教师提供比较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三是理论性,即有利于教师学习先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理论,启迪教师教学思维;四是导向性,即有利于教师学习国家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法律和政策,提高教师政策素养;五是普适性,即既适合在职教师阅读,又适合在校师范生阅读,也适合欲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社会人员阅读。

本丛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并没有限定册数。如果有与丛书宗旨相吻合的著作或教材,同时编著质量和水平也达到丛书标准,通过专家评审,编委会在征求总主编和作者本人同意的基础上,及时将其纳入丛书,并积极向读者推介。本套丛书的第一次编写会议于2012年2月召开,首期计划陆续出版《如何做班主任工作———一门关于爱与智慧的艺术》《教师身边的教育科研》《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教师实习指导手册》《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教学设计论纲》《教师职业保健》《教师人文读本》《教师自然读本》《教师职业伦理》《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成果的实现》《教师实验教学素养的提升》《大国的教师发展》《应对与求索:当代主要教育思潮》《教师嗓音健康与训练》《教学成果是这样炼成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校本研究与教师行动研究指南》等20册。撰写过程中,作者可根据研究进展对内容和体例作适度调整,书名也可能会有所变动。

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希望此套丛书对丰富中小学教师的阅读及其职业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有所裨益和帮助。丛书中的不足之处,也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吴锋民 杨天平

2012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