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弟兄两个都在部队掌握实权,他们要想发财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要说两个掌实权,就是一个将军掌实权也能发大财。但董俊清在受人欺压的环境里生活了半辈子,董振堂也从小就尝够了受人欺负的滋味,要是他们兄弟俩再做那种欺负老百姓的事,老百姓就会像他们父子当年恨洋教徒那样恨他们。贫苦的出身和良好的家教,使董振堂始终保持着贫苦农民的本色。这是他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生活作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董振堂的妻子到洛阳后,董振堂送她到平民学校去上学。可是,妻子还没个名字,总不能叫着“七”去上学呀!董振堂对妻子说:“你就自己起个名字吧。”“七”说:“俺自己能起个啥名字呀,俺哥哥叫贾明山,俺就叫贾明玉吧。”从此,董振堂的妻子才有了贾明玉这个名字。
贾明玉在洛阳居住期间,董振堂给买了一件棉袍、一个小棉袄和一条棉裤,都是普通布做的。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地方官太太们见了,觉得师长太太太土、太寒酸,有些不像,董振堂却不以为然,他总是忘不了本,忘不了少年上学读书时妻为他受的熬煎。吃饭时,他也只是多加一菜一汤,有时勤务员给他多上了菜和汤,他就让警卫员退回去,说:“太多了吃不了,浪费。”
住了一段时间,他就送贾明玉回老家去。董振堂又给她买了一件毛衣、一个枕头,给了她10元钱,嘱咐说:“回去后,用这钱给孩子做件衣服。”看着贾明玉欲言又止的样子,他又专注地望着贾明玉说:“我这一辈子,你就甭惦记我抽烟,甭惦记我喝酒,也甭惦记我嫖窑子。我就是阔起来,也不会找小老婆。”董振堂就这样跟妻子告别了。
当时在西北军中有规定,是不准娶小老婆的。可是有些军官在暗中娶小,有的则抛弃前妻另娶新欢。但董振堂却一直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想法,他一直遵循着“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古训和西北军的纪律。
董振堂有个勤务员,叫高志中,陕西长安人。1928年,高志中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渭华暴动,当时,高志中正在学校读书,只有13岁。高志中的老师何修之是地下党员,在渭华暴动中,是何修之指派高志中多次传递信件的。渭华暴动失败后,为了免遭国民党的逮捕,地下党组织把他们从西安送到洛阳去报考军校,把他们临时安置在洛阳一家小旅店里。第二天晚上,第13师的人来查夜,从高志中的一部《左传》里翻出一支粉红色的大烟花,不知是什么原因,查夜人二话没说,当即把他们12个小伙伴统统带到了第13师,高志中惴惴不安。第二天,他听说要到第13师去给师长董振堂当勤务员,吓坏了。那时,旧军队里勤务员称作马弁,实际上就是长官的佣人,日日夜夜,总是战战兢兢,唯恐做错什么事,就要挨打挨骂。因为在旧军队里,长官打骂士兵和马弁是合法的行为。小高看着董振堂魁梧的身材,不苟言笑的表情,真的有点敬而生畏的感觉。越是害怕,往往越容易出错。
刚开始的时候,高志中给师长洗衣服,等衣服晾干了师长穿在身上一看,许多地方还是一圈一圈的“地图”,高志中心里一阵一阵地不安。想,这一次要挨训了。董振堂不但不训小高,还耐心地对他说:“以后洗衣服先洗领子、袖子,再洗前胸,然后洗其他地方。洗前要先把衣服泡一会儿,在比较脏的地方打好肥皂,这样不费肥皂,不费水,也不费力。”小高听了一下子心里松活下来了,就说:“长官,你脱下来我给你重新洗一遍吧,这次我一定洗好。”董振堂说:“这次就算了吧,以后注意就是了。以后你也别叫我长官,就叫师长。是啥职务就叫啥职务。”高志中连连点头,心里却一直感到内疚和不安。
那时,长官吃饭一天三顿都由勤务员到街上饭馆去买。打饭用的提盒是木板做的,有两层,一层是菜,一层是饭,提起来很重。高志中还是个孩子,力气小,提不动。有一天,高志中把买来的饭往桌子上一放,不小心打翻饭盒,撒了一地。小高像犯了弥天大罪,呆若木鸡,站在那里等待师长的斥骂和毒打。但出乎意料的是师长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和声细语地问道:“烫着了没有?不要怕,快去换换衣服,我给你钱再去买就是了。”
过了几天,董振堂让高志中给政训部送一封信。小高心里想,这还不简单嘛!信送到就高高兴兴回来了,认为自己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表现出轻松愉快的样子。刚回来正巧遇见师长,师长便问:“你把信给谁了?”小高一本正经地回答道:“送给政训部高主任了。”“要收条了没有呀?”师长又追问了一句。“没有”。话刚出口,小高头脑中“轰”的一下,心突突跳个不停,想到:“这下完了,出了这么大差错,这回非挨训不可了。”但是,师长却没有训小高,而是语重心长地说:“送信的任务你只完成了一半。以后送信,一定要对方写收条,要不,时间长了,误了工作,人家说没收到,你拿什么证明说你送到了呢?”师长的话和善而又恳切,使小高长久难以忘怀。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小高先前那种战战兢兢的心理没有了,进而对董振堂产生了敬佩之情。他晚上睡不着觉就一个人琢磨:师长不像个叱咤风云的师长,倒像是一位宽厚的长者,他生活俭朴,宽以待人,难怪士兵都打心眼里敬仰他,把他当作当兵和做人的楷模。
当时军阀部队中的各级军官,大都生活糜烂,吃喝嫖赌抽,无所不为。但一个堂堂的中将师长兼警备司令的董振堂,他在生活上却为什么如此寒酸呢?原来,他的大部分薪水都接济了下级军官和士兵。他每月的薪饷是200块大洋,都交给小高保管。今天这个有困难找他,他让小高拿出20元;明天那个又找他,又拿出30元。有一回,师部郭如岳参谋病了,他特意叫小高拿钱买些好的饭菜送去,并送去20块钱。他的薪水除自己生活费用外,就这样用掉了。因此,当时人们称他“不爱财的将军”,有的士兵也背地里偷偷叫他“傻司令”。
董振堂在西北军算是一个爱兵的将领。那时候,长官打骂士兵的风气很盛行,可他却从未打骂过士兵。有一天早晨,小高陪师长去操场巡察,看见一个连长正在责打士兵,他立即喝令住手。早饭后,他让小高把那个连长叫进师部问明原因,最后他警告说:“以后不准再打人。这样,当兵的才能跟当官的一条心,打起仗来才能跟你拼命。”
1929年夏,冯玉祥所率领的第2集团军全部撤进潼关。当时正值陕、甘大旱,军粮民粮都十分紧缺。陇海铁路也只能到达河南灵宝,运输十分困难。为了解决部队入潼关后的急需,冯玉祥下令所有西进部队都要多带一些面粉。许多部队的官兵因怕行军累赘大、麻烦多,就没有认真执行这一命令,当时董振堂任第5师师长,他深知这一命令的正确性,就命自己所属部队,把所有战马全部用来驮军粮,他本人也和士兵一样,背一袋面粉徒步行军。进入潼关以后,别的部队缺粮,董振堂所属第5师军粮充足,不与当地饥民争粮,从而赢得老百姓拥戴,受到了冯玉祥的通令嘉奖。
五、彷徨歧途
蒋、冯之间互相利用的结合,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地发生了变化,最终走向分裂。主要的原因一是河北和北平、天津两市地盘的问题;二是军队的编遣问题。由于此两方面冯在蒋面前吃了亏,恰遇1929年天灾降临,陕甘两省大旱,饿殍枕藉,哀鸿遍野。此时蒋介石不但不设法救灾恤民,反而严禁运米粮进潼关,妄图借天灾消灭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到1930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联合发动了史称“中原大战”的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
中原大战爆发后,董振堂奉命率部出潼关,参加了这场讨伐蒋介石的战争。他想,蒋介石是大军阀,打倒了蒋介石,就可以救国救民了,因而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率部激战数十天,屡挫敌兵锐气。
蒋介石的部队,在第2集团军的猛烈攻击下,像秋风落叶,一溃几百里。在河南的一次战役中,冯玉祥的骑兵师乘胜追击,蒋在警卫部队的拼死掩护下且战且退,他刚逃离飞机场一二里路,机场就被攻占了,他险些当了俘虏。
冯玉祥的总司令部进驻洛阳后,董振堂部驻扎在郑州西南十几里处铁路以东的一个小村子里。董振堂将那副随他征战数千里的条幅悬挂在办公室的正墙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天至少一字一顿地念三遍:
卧薪尝胆
誓死救国
时值1930年秋季,阴雨连绵。华夏上空乌云滚滚,中原大地硝烟弥漫。乡间道路泥泞不堪,低洼处积雨过膝,荒野一片汪洋,河南成了一片泽国。战争越来越紧张、激烈、残酷,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但当时的主要运输工具是骡马大车,军用物资根本无法运送。部队的弹药粮秣供给发生了严重的问题。伤病员只能用敞车装货物似地运往后方。呻吟声、痛骂声、哭喊声,交织成混乱、凄惨和痛苦的场面,谁看了内心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董振堂此时正拧着两道又浓又黑的剑眉,神情异常严峻地在前沿阵地上视察部队。
忽然,通讯员来到董振堂前,一个立正,行了个军礼:
“报告师长。”
“什么事?”
“师部来了一位苏参谋,等你有要事商谈!”
“哪里来的苏参谋?”
“他说他是总司令的高级参谋苏进。”
苏进?他因什么事来找我?又是什么时候回国的呢?
董振堂听说是苏进,又惊又喜,便对前沿部队的军官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当即飞马往师部而去。
早在学兵团时,董振堂先当排长,后当连长兼任教官,那时苏进就一直在他的部下。因此,他俩之间,除了一般的上下级关系而外,还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
后据苏进回忆:那时候,董振堂负责讲兵器、炮操和炮兵技术,不仅能讲解兵器的构造原理,还能给大家作示范动作。每次轮到他当值星官或卫兵司令,对勤务非常认真,在当卫兵司令时,总是和卫兵一起站岗、巡逻。卫兵是三班倒,他却一人顶到底,一丝不苟,堪称模范。由于他以身作则,作风踏实,在士兵中威信很高。
五原誓师前后那一段时间里,苏进虽然一直在冯玉祥那里服务,但和董振堂保持着经常的来往联系。3年前他要去日本东京军事学院学习,路过河南郑州驻马店时,董振堂的部队正好在那一带驻防。他特意在驻马店车站下车,专程到董振堂的师部跟他告别。
就在那一天的中午,董振堂破例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为他饯行。董振堂举起酒杯道:“愿老弟到日本后刻苦操练,努力学习,提高修养,将来回国后,好共谋救国之大事!”接着,二人连碰三次杯,同声对天盟誓道:“卧薪尝胆,誓死救国!”想到这里,董振堂不禁感慨万端。董振堂心事浩茫地回到师部,一见苏进,自然故友重逢,十分高兴。
见面亲热了一番,苏进便说明了来意。原来,老奸巨猾的蒋介石几经暗里活动,张学良的奉军已从东北进关,阎锡山的部队顶不住,先后放弃了北平、天津一线,退守娘子关,保他的山西老巢去了。与此同时,蒋介石在南线也加强了攻势,国民军的一个师在新郑以南被包围。敌人南北呼应,展开全面攻势,战局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第38师周永胜部被紧急调到郑州以南铁路以西,加强南线的防御力量。但是,第38师与董振堂第13师的结合部有一个空隙,总司令部派苏进前来调停解决,以加强两师之间的协同动作,配合作战。
董振堂明白苏进的来意后,笑了笑,没有表示什么态度。生活一向简朴的他吩咐小高去买了几个菜,再打点酒来,给多年不见的苏进接风洗尘。
不一会儿,小高把饺子和菜买来了。
董振堂和苏进边喝酒边谈话。说了一会儿,董振堂忽然放下筷子,长长地嘘了一口气,说:
“总司令(指冯玉祥)今天同这个打,明天同那个打,也没个目标,打到什么时候算完?”
他沉思了一阵,又说:“原来,我总以为这场讨伐蒋介石的大战,和救国救民是一回事情,对这场战争寄予很大的希望。仗打到眼前这个局面,我才渐渐地醒悟过来,发现这场战争和以前发生过的多次战争的性质完全一样,又是一场劳民伤财的军阀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