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13882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对联俗称对子,学名楹联,又叫楹贴,联语,是中国古代诸多文学形式中最广泛应用的一种。对联萌芽于先秦,兴起于唐后的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称之为“题桃符”,这大约是我国严格意义上最早的对联了。

宋朝之后,对联开始盛行,像我们熟悉的大文豪苏东坡,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僧人佛印留下了许多新鲜精妙的对联,再如变法家王安石、“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的散文家欧阳修,都有瑰丽有趣、富于文采的对联传世,明清之后,对联文化发展得如火如荼,相传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便酷爱对联,明清小说中,用得就就更加广泛了,四大名著中皆不乏生动传神又哲理丰富的对联,像《红楼梦》里,贾宝玉在秦可卿的房里看到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流传至今,曾有多少人拿来自省;又如《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的励志联:“同心协力,救国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男人的豪情跃然于联上,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睿智洒脱之情如云飘然而来,更有关公死后,关帝庙里的挽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可谓大气磅礴,从关公的形象到其沙场的英姿无不让人感受至深。

除了上面的挽联和明志联,对联还有很多用途,都有哪些呢,咱们一起来看。

一、对联最常用的是用作春联。春联古称春贴,是一年一度新春佳节时书写张贴的,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春联习俗起源于五代,至宋代已成形,明代已很普遍。贴春联是春节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习俗,王安石《元日》一诗所谓“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一点。

二、寿联。顾名思义,贺寿而用,多是称颂寿者的功劳业绩。像我们都知道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一般写给三十岁以上的人,夸男夸女用词有区别,“愿献南山寿先开北海樽”,是写给男人的寿联,“慈竹荫东阁 灵萱茂北堂”就只能用在给女寿星贺寿的场合了。因为是书写出联人的美好祝愿,寿联里从来都不乏妙联,像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先生六十大寿自撰联:

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三、婚联。婚联是为庆贺结婚之喜而撰写对联,通常张贴于婚娶之家的大门、洞房门、厅堂或妆奁堂上。喜庆色彩则更足,像“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又如“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当然,也有一些著名的诗词可以用做婚联,像李商隐的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四,挽联。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既抒发生者对对死人哀悼,也是活人用来慰勉自己和他人的表达,关公的挽联我们已看过一则,歌颂英雄的许多对联更是壮哉,妙哉,像康熙皇帝挽郑成功的对联: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五、名胜古迹联。名胜古迹对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山水风光名胜地的对联;另一部分是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像我们比较熟悉的纪晓岚与乾隆皇帝所对的: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六、文学作品联。清代及清代以后的文学作品中,作者在描绘社会风貌,风土人情以及各种场景、环境时往往插入一些对联创作,形成了文艺作品中的对联。如《镜花缘》里的“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又如《西游记》中的:

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

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

七、堂联。也叫做“装饰联”。布置和美化于客厅、书房,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对联。其内容和风格通常是寄寓着主人、作者的情怀和志趣,还有寄寓作者、主人的抱负和理想。一般立意优雅,情趣佳妙,寓意深邃。例如谢姓的“东山堂”。东山的典故出自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谢安,在国家危难的关头辞别东山,出任宰相,指挥淝水之战大获全胜,又北伐,收复了一系列失地,成为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谢家的堂联是:

淝水震北寇,

宣城惊南文。

对联的种类还有很多,近些年还出现了商业联、交际联等。对联吸收诗的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的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不愧是一种集大成的文学形式。因此,对联历经几千年的历史,依旧深受人们喜爱,至今也是人们将文字的乐趣玩味的一种有品位、富含知识量的高雅游戏。

本书通过对各个朝代的诗人、词人、散文家,甚至是皇帝的妙联妙事取其精华,收于此书,希望能带您进入历史长河中采撷一朵朵幽默、智慧、轻松又意象隽永的历史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