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雪球专刊第089期:时间的玫瑰
13435400000007

第7章 说说上市公司分红

作者:邓欣华,个人投资者;发表时间:2015-10-16;

原帖链接:http://xueqiu.com/7144252424/57887397

关于普通股的选择标准中分红水平的评估,格雷厄姆老先生在《证券分析》一书中给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

80年过去了,分红依然是炙手可热的话题,比如蓝筹股长期低分红率引发的投资者对于各色“铁公鸡”的口诛笔伐。远山认为,分发红利这个事很重要,因为那是对小股东们最好的心理疏导,是最好的平衡稳定剂。同时,市场普遍认为不分红或者少分红是不道德的,于是乎“大方”成为了追逐的理由,“吝啬”成为了摈弃的对象,分红率较高的个股往往表现得更值得投资者信任。

当然,分红这事对于大股东和管理层也同样重要,对于他们来说,分不分与分多少同样是个纠结的问题,处理不好,会为自己的未来套上道德的枷锁。接下来远山尝试解密隐藏各利益攸关方背后的各方诡异动机。

一、小股东的心理诉求

普通投资者认为,赚钱分红是上市公司的基本义务,一个能够慷慨按时现金兑付的企业是值得信任与持有的。同时普通投资者的投机心理诱导同样在强化这种认知,他们认为高分红率的公司往往会得到市场的好评与追捧,股价也因此受惠,并获得强有力的支撑。当然,从股价的实际走势看,许多时候,普通投资者的关于分红重要性的见解似乎也是能够获得实践验证的,无形中又再次强化了要求分红的心理预期。因此,远山认为:分红是小股东们追求“好公司”的标准。选择具有按时稳定现金兑现能力的公司,是处于劣势的普通投资者安全感缺乏的行为反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自我保护心理体现。

二、大股东的妥协艺术与套现谋略

关于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角色在分红行为中的动机,远山观察发现,一般可以分类为两种情况:

1.“无奈”的妥协艺术

“优秀”的企业家(值得探讨)往往视企业如自己的生命,出于捍卫企业“品牌价值”或者说追求“社会正面认同”的心理需求,他们在维系安抚各类围绕企业的社会关系时,处处显得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他们认为必要的妥协是有长期价值的,甚至不惜短期为此付出一定的成本。股东会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现代政治“议会”的翻版,很少有企业领袖能够承受被公众打上“重融资,轻分红”的道德标签,对他们来说,“理性”与“正确”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代表有意义,占领并稳固原本脆弱的道德高地才是首要任务。所以,“哪怕亏损也要分红”及“高分红的同时,高成本融资”这些资本市场怪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2.“高明”的套现谋略

相较于普通投机散户,大股东往往更深邃“行为金融学”造诣,当普通投资者不幸钟情于“财技”公司,悲剧也就伴随“美好”接踵而来了。纵观A股30年历史,这是一部各类“套现专家”的粉墨登场史,波澜壮阔的分红配送大戏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当然,贪婪的大股东会因为天然的吝啬本性,而不愿付出任何现金成本。

更多时候,为了制造更为高效的感知冲击,“嫌疑人”转而选择“高送转”的游戏来制造幸福感就成为最具有性价比的做局谋略了,并以此推高股价,吸引接盘侠,达到高位套现的战略预期。

三、明哲保身的管理层

我们都知道,上市公司一般设有投资者关系部,市值管理往往也被纳入高管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远山认为,按常理,在正常的商业环境里,最不愿看到自己的公司股价巨幅波动的应该是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们(内幕交易除外),股价波动阿尔法与管理层的权力存续风险系数是线性相关的。

股价暴跌一般会被归咎于其能力缺乏而导致的管理不善,管理层将成为众矢之的,成为疯狂的投资者的讨伐对象,哪怕这个暴跌完全是市场先生的非理性诱发的。同样,股价暴涨也丝毫不能成为老练职业经理人值得炫耀的理由,因为他们清楚,他们仍然还是和以前一样按部就班地努力或者平庸,而市场先生疯狂的潮水终究要退去。他们深邃丛林世界“明哲保身”的生存之道,明白偶然的业绩突兀对于迷恋追求永续权力的管理层来说是个危险信号。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避免周而复始被讨伐的悲剧宿命。聪明的职业经理人会谨慎筹划熟悉的业绩处理游戏,设计出平稳增长,皆大欢喜的假象。同时,通过管理层的不懈努力,“优秀的经营成果”为公司权力中心兑现“回馈投资者”的伟大承诺创造了条件,体现在分红上就是:“低起点、低比例、有增长、不间断、永持续”。

四、不落俗套的异类

资本市场一直存在一些“永不分红”的异类,比如亚马逊、2012年之前的苹果等,反传统的“追求终极价值创造”是他们的标签,股价的飙涨更是让大部分投资者疑惑重重,跌破眼镜。远山也曾经为此而苦恼,分红真的那么重要吗?是不是我们过于局限于事物的表象而忽略了一些隐藏在其背后更重要的价值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