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道
12964300000004

第4章 仁政(4)

徐乐说,这两个问题是国家安危的关键,应该引起君主的特别重视。近来,函谷关以东地区粮食连年歉收,没有恢复正常年景,百姓大多穷困,再加上还要承受边境战争的沉重负担,按照常规推断,百姓中应该出现不安分的人了。不安分就容易酿成动乱,而动乱则导致土崩。贤明君主善于把握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明了安危的关键,其要旨就是把土崩消除于未成之时。

武帝十分欣赏徐乐的见解,任命他为郎中。(《资治通鉴》卷18)

廉范不禁夜火

东汉章帝时,廉范调任蜀郡太守。成都富有,物产丰盛,人口众多,住房十分拥挤。为了防止火灾,法令禁止民众夜间劳作,然而人们却避开官府,偷偷用火,导致火灾连续不断。

廉范到任后,撤销原来的禁令,只是加强了储存防火用水的规定。由此带来的便利使民众非常高兴,他们编了歌谣颂扬廉范:“廉叔度,来太晚!官府不禁夜火,民众安心劳作。从前没有短上衣,今有五条裤子穿。”(《资治通鉴》卷46)

靠什么生存

东晋时,王濛几个名士去找骠骑将军何充喝酒闲聊。何充正在看公文,没工夫答理他们。王濛打断何充,说:“我们今天特意来你这儿,打算跟你好好谈谈玄学。你可好,人都进门了,你却仍旧舍不得撇开俗务,闷着头看这些劳什子!”

何充答:“我不看这些劳什子,你们这些清谈家靠什么生存!”时人都认为这句话说得好。(《世说新语·政事》)

狩猎

南北朝时,宋国衡阳王刘义季春天外出打猎,有个在田间耕作的老农不肯回避,遭到刘义季随从的斥责。老农说:“游猎取乐,古人深以为戒。时令不等人,迟一天耕种,就会错过农时,你们怎么可以为了狩猎的快乐而驱赶勤劳耕作的农人呢?”刘义季听罢,勒住马缰说:“这是贤人。”命令左右赐给老农食物。老农拒绝了,说:“只要大王您不侵夺农时,境内的百姓就可以吃饱了,我老汉怎么敢独自领受您的赏赐!”(《资治通鉴》卷123)

唐朝时,太宗皇帝将要去同州狩猎。刘仁轨上书说:“现在正值秋粮成熟,百姓刚刚收割了十分之一二,如果命他们承担狩猎事务,筑路修桥,需耗费一两万个工力,必将大大妨碍农事。希望陛下推迟十天半个月,等粮食收割完毕后再去狩猎,这样做于公于私都有好处。”太宗接受了劝谏,不久提升刘仁轨为新安县令。(《资治通鉴》卷195)

五代时,后唐明宗李嗣源下令把内廷五坊豢养的鹰隼全部放回山林,禁止今后各地再进献这类东西。大臣冯道说:“陛下这样做可以称得上将仁爱扩及禽兽了。”明宗说:“不是这样的。我从前曾经跟随武皇帝打猎,那时正进入秋季,庄稼刚刚成熟,有的野兽逃入田中,人们便策马追杀。猎物到手了,庄稼却所剩无几。想起这些,我心里就不是滋味,因此才发布这道诏令啊。”(《资治通鉴》卷277)

让民众乐业

唐玄宗发布敕令:“以前朝廷曾下令清查流失的户口,朕担心此举会搅扰百姓。当今天下大同,应当让百姓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今后所在州县应当对流民加以安抚,使他们各有谋生的职业。”玄宗还发布制命,允许没有户籍的民户自动申报,辟出各地

闲置土地供他们耕种,由官府根据具体情况征收赋税,但不得征派徭役,租庸也一律免除。玄宗任命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宇文融为劝农使,到各州县巡视,与当地官吏和民众商定赋税徭役的具体数额。

玄宗又颁布敕令,规定将所征得的客户税金一律充作所在州县的平仓本钱;指派朝廷的劝农使司与各州县协商筹建劝农社,协调百姓之间贫富相济,督促按时耕种田地。(《资治通鉴》卷212)

财利是人的核心

唐德宗即位时,藩镇割据日益严重。翰林学士陆贽上奏,认为如果不解决藩镇割据带来的乱局,可能会造成更坏的后果,说:“人是国家的根本,财利是人的核心。(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核心受到伤害,根本也就会受到损坏;根本受到伤害,枝干也就会枯萎死亡。”(《资治通鉴》卷228)

一首好诗

五代时,后唐明宗李嗣源与大臣冯道闲聊,李嗣源说:“今年收成好,百姓的生活一定好过了吧?”冯道说:“农民遇上灾年常常在流浪中饿死,遇上丰年又因粮价过低而遭受损失,无论是丰年还是灾年都摆脱不了困苦,只有农民是这样的啊。臣记得进士聂夷中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话有点糙,但确实道出了庄稼人的苦楚。农民是士、农、工、商四种人中最勤苦的,陛下不可以不了解这些情况啊!”李嗣源听了很受感动,命令身边的人把这首诗抄下来,经常朗读背诵它。(《资治通鉴》卷276)

都是百姓

五代时,后周与南唐隔淮河相对峙。周太祖郭威下令说:我朝与南唐没有怨仇,沿淮河各军镇只要守住自己的疆域就可以了,不得放纵士兵和百姓进入南唐地界,不得阻止商人旅客自由往来。有州镇上报:南唐饥民渡过淮河到我境内买粮,没有禁止。周太祖下诏说:这就对了,那边百姓与这边百姓没有什么不同,应明确通告各州、县渡口不得禁止,粮铺要一视同仁。

南唐大旱,井水、泉水干涸,淮河可以徒步走过,北上的饥民接连不断。南唐濠州、寿州派兵阻止,根本挡不住。周太祖闻讯,说:对方百姓与我方百姓是一样的,任由他们过河买粮。于是南唐修筑仓库,大量购粮供应军队。周太祖下令:凡是购买粮食后以人背和畜驮来运输的可以供给,而以船运和车拉的则不允许。

北边契丹的瀛州、莫州、幽州发大水,数十万流民涌到边界,契丹开关放人。周太祖下诏书命有关州、县救济接待流民,从前被契丹抢掠的中原百姓得以返归的达十之五六。

周太祖去世,柴荣继位,为周世宗。南唐在与后周的对峙中失去了包括盐产地在内的江北所有土地,由于江南地区没有盐卤田,吃盐成了大问题,财政收入锐减。南唐向后周称臣后,向周世宗提出,希望将海陵监划归南唐。世宗说:海陵在长江北岸,如果划归南唐,将造成南北官吏职权交错,容易引发矛盾,应当想另外的法子。于是诏令每年拨出30万斛盐给南唐。(《资治通鉴》卷290~292)

解除倒悬之苦

五代时,淮南闹饥荒,后周世宗柴荣命令把粮食借贷给百姓。有人担心百姓贫困,到时候无力偿还。柴荣说:“百姓是我的子女啊,哪有子女头朝下吊在那里而父亲不为他解脱的道理呢!哪个又要求百姓一定偿还借贷呢!”(《资治通鉴》卷294)

小结

故事中郦食其劝告刘邦的话一连用了两个天,一个天是民众,另一个天是粮食;前一个天体现的是民本,后一个天体现的是民生。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民本最后要落实在民生上。就是说,不解决民生问题,民本就是空的。所以看治政者是否坚持民本,就看他最终是否注重民生。只有致力于民生,振兴百业,繁荣经济,解决民众的实际困难,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把自己的事业与百姓的福祉连为一体,才能一呼百应,民众才会心甘情愿地追随治政者。用故事中姜子牙的话说,这叫“使用百姓的根本原则”(使民之谊),也就是孔子说的“惠则足以使人”。可以说这是一条为政的基本规律。

这条规律在今天同样适用。我们常说的让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广大民众公正地、充分地、普遍地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就包含这层意思。非如此,不能全面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不能完全激发社会生产各环节的创造性,不能坚定社会全体成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不能保证改革开放的各项部署、举措和政策的贯彻落实。

民生关系国民幸福,是头等大事,绝大多数民众的“中国梦”都属于民生范围,就是习近平同志总结的十个更好:“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作为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党,必须担当起为人民谋幸福的职责。为此习近平同志这样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落实在民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和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上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为人民的幸福努力工作,是党保持同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方式,是党和人民事业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